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艾灸养生>保健养生

胎记不是病

发布时间:2023-09-12 19:55:14 作者:中医世家 点击:2304 【 字体:

白色胎记患有结节性硬化症的病儿,在婴儿时期癫痫发作的形式往往是突然点头、同时弯腰、两手上举、两腿前踢、抽搐一次,过几秒后又抽搐一次,表现为连串的抽搐,有时一次发作连续抽搐4-5次或更多。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抽搐的形式减少,往往转变成其它形式的癫痫病,而且用抗癫痫药很难控制。早在100年前,有人总结了结节性硬化症的三大特点,即智力低下、癫痫和皮脂腺瘤。其实,结节性硬化症在小儿时期最先出现的异常是皮肤色素脱失斑,发生率约85%。

胎记不是病

NO.1斑

1、可自然消失的蒙古斑

蒙古斑是胚胎发育过程中,一些黑素细胞停留在真皮,延迟消失而导致的。虽然其发生几率相当高,但几乎都会随着宝宝长大而自然地消退,不用做特别处理。父母也不必担心。

这是新生儿最常见的胎记,出生即有。黄种人尤为多见。常出现在宝宝的腰部、臀部及背部,表现为淡灰青色或暗青色斑片,大多单片发生,呈圆形或或椭圆形。

2、永不消失的咖啡牛奶斑

顾名思义,这种胎记颜色呈淡褐色,有点像咖啡再加上奶精后,所调出来的颜色。它在“胎记”里,称得上是老二。其直径一般在12.5px—125px,椭圆形或纺锤形,斑与斑之间界线分明。通常仅出现少数几个,没有不良影响。

除手掌及足底不受侵犯外,这种胎记可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可以是出生就有,也可以发生在5岁以前。

若出现6个以上,且每个斑直径均大于37.5px时,则并发神经纤维瘤病的几率显著增加。

如果边缘出现类似海岸线一样不规则的外观,或者牛奶咖啡斑严格以身体中线为界的话,可能是奥尔布赖特综合征。如果合并很多雀斑样的小斑点,可能是神经纤维瘤病或者Legius综合征。

若怀疑是神经纤维瘤病、奥尔布赖特综合征等,需尽快就医。

3、严重影响美观的太田痣

图说:《水浒》中,“青面兽”杨志的脸上就有太田痣

太田痣虽称“痣”,但其病理和蒙古斑相同,因此放在“斑”里一起介绍。

太田痣是东亚蒙古人种常见的色素性胎记。这是一种真皮层黑色素增多的疾病,表现为蓝色、褐色、黑色或混合色的斑片、斑点,分布在面部单侧,偶有两侧都有痣,有的波及于眼结膜、巩膜上。

50%为先天性,出生后即有,有一些是迟发性的,在1岁以内发病;还有个别患者可以35岁以后发生。部分患者的太田痣有缓慢增大的倾向。

太田痣无遗传倾向,一般不恶变。可是一旦出现太田痣,终生不退,严重影响美观。可在太田痣皮疹稳定后,给予副作用相对较小的激光治疗。

NO.2痣

1、会长毛的先天性色痣——毛痣

这是宝宝出生时即已存在的黑痣。形状大小不一,大则可侵犯整个背部、颈部或整个肢体。小则直径也通常会在15px—50px,大多呈深暗色且会长出黑色粗毛。

这类痣会随着宝宝的成长而增大,且有一定的恶变倾向。若痣的数目不多、面积不大,可以采用分期切除的方法治疗,以达到良好的美容效果。但若数目过多,或痣的范围较大,造成不能手术切除时,需辅以心理治疗,并定期随访。

2、常见的皮肤良性肿瘤——色素痣

色素痣是由含黑色素的痣细胞,所构成的皮肤良性肿瘤。面、颈等部位多见,多数在婴儿期就会出现。

大多数色素痣的生长缓慢,或持续多年没有变化。可一旦存在,很少会消褪。色素痣有棕褐色或黑色等不同,大多数是点状小痣,比较少会大片出现。

色素痣多为良性的,不必多虑。但极少数却可以恶变为恶性黑色素瘤。对于掌跖和生殖器的色素痣,或其色泽加深、面积增大、破溃出血、周围出现卫星状皮损时,应及早手术治疗,以免恶变。

3、皮脂腺痣和疣状痣

皮脂腺痣是由皮脂腺构成的一种皮肤良性肿瘤,常见,多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病,好发于头皮。

它会表现为隆起的淡黄色小结节。到青春期,皮肤损害会增厚扩大,黄色更明显。

为预防并发其他皮肤肿瘤,皮脂腺痣应该做外科手术彻底切除,也可做电灼、激光等治疗。最好在青春期前治疗。

疣状痣也是因表皮发育异常,导致的皮肤良性肿瘤。通常在婴幼儿期发病。表现为密集的淡褐色丘疹,排列成线状,呈疣状增生。

本病泛发型,经常会并发中枢系统疾病,如癫痫、精神发育迟缓等。如果疣状痣小且局限,可采用冷冻、激光或手术切除。

NO.3红胎记

传统上将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统称为“血管瘤”。1982年Mulliken和Glowacki介绍生物学分类法,即以血管内皮细胞是否增殖的特性,并结合临床表现,将先天性皮肤血管疾病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大类。

血管瘤也称婴幼儿血管瘤(大部分是传统分类中的草莓状血管瘤),俗称为“红胎记”,是婴儿最常见的血管良性肿瘤。是以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为特征,小儿出生后早期快速生长,大多数在半年以后开始能自然消退,对激素治疗有效。

血管畸形的内皮细胞正常,以各种血管(如毛细血管、静脉或动脉)异常扩张为特征,不仅不会自然消退,还会逐渐扩大,对激素治疗无效。

大部分不会消退的红色胎记应属血管畸形。临床所见的鲜红斑痣就属此类。对这种血管畸形目前主张应当积极治疗,以免面积和体积不断增大,增添后期治疗的难度。

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