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艾灸养生>保健养生

母子过度亲密会影响男孩成长

发布时间:2023-09-16 07:19:28 作者:中医世家 点击:8679 【 字体:

亲子关系提点:别怕分享

青春期的孩子,主动和别人分享自己的问题是比较难的,很多时候,他们都认为别人理解不了自己。父母若在和发生矛盾时,主动分享一点自己的想法,会更容易了解孩子倔强的根源。

事出有因:女儿爱运动,爸妈不支持

小飞16岁迷上了跆拳道,每个周末,她都会泡在训练馆里,学得非常开心。但有一次训练时,小飞差点弄断了脚跟腱,平时就心疼女儿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父母,担心小飞受伤,不许她再参加训练。可是没过多久,小飞又开始打篮球了。“女孩子,做那么多运动干什么?还占用学习时间。”虽然父母不支持,但小飞隔一段时间,就会跟他们提运动的事,父母也不明白,小飞为何会如此坚持。

因享受成功所以坚持

面对记者,小飞说了一些从来没和父母讲过的心情。“我在跆拳道里学到了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勇敢的人。从此以后,我变得很礼貌,尊重别人,懂得去爱父母。私底下慢慢的学会了超越自己。”这句话很令人意外,因为父母“没想过女儿是这样想的”。

原来,小飞坚持运动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小飞从小体弱多病,但是练跆拳道之后,连感冒也很少得。更重要的是,小飞觉得自己“性格变开朗了。”后来选择篮球,也是因为在打篮球的时候,她能感觉到“享受成功和克服失败,那种感觉很棒,让我没有烦恼,平时的压力和不开心都可以在篮球场上发泄出来。”

在父母不支持小飞参加运动之后,小飞曾向父母保证,绝对不会影响学习,为此她比以前更努力,成绩从未像现在这样好过。“现在我的性格又开始内向,总是去运动场边看别人打篮球,很失落。”无法去做令自己享受成功的事,是小飞失落的根本原因,也因此一次次地向父母提出要求。

记者观察:青少年心理专家杜少贞说,家庭关系的改善,必须分成一个个的阶段,每次完成一个目标,逐渐地改善亲子关系。小飞和她的父母也是如此,解决了目前在运动这件事上的沟通问题,又能更进一步发现孩子的其他问题。比如小飞在运动中获得的成长感受,非常可贵,但同时,却又能清晰地看到小飞对失败的害怕,这是小飞和父母接下来需要去共同了解的。

隔代抚养好处和坏处谁大

祖辈定位“当好称职配角”

金奶奶和儿子住在同一个小区,为了支持儿子在事业上拼打,金奶奶尽责尽力做好自己的“钟点工”:每天早上七点去儿子家接班,烧早饭、带孩子、打扫房间……晚上七点,全家吃好晚饭,才完成一天的工作,将孙子“移交“给儿媳,带着疲惫“下班”回家,几乎每天都是“七出七进”。

专家认为,祖辈对孙辈的教育不应该也不可能取代父辈的教育。父母与孩子是以血缘为纽带的亲子关系,承担着谁也无法替代的教育责任和义务;而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感和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安全感是一种天然的情感关系,也是谁也无法取代的。祖辈乐于参与,并不意味着父母的责任因此可以豁免,如果把对孩子的教育、抚养双手推给老人,是对孩子成长不负责任。

外婆家与奶奶家教育需对接

小玲今年7岁,她的爷爷奶奶和她住在同一小区,但她不喜欢到爷爷奶奶家去,因为爷爷奶奶要对她管头管脚,事事都严格要求。一次她把一张废纸从窗外扔到小区的绿地,爷爷非要她下楼检起来,扔到废物箱。她喜欢外婆,尽管外婆住在很远,每星期日,她都会嚷着去外婆家,因为每次去外婆总会给她买很多零食,还给她零花钱也不唠叨她……

专家认为,祖辈与父辈,孩子的爷爷奶奶与外公外婆之间,两种教育观念,两种教育方法,虽然从不发生正面的冲突和碰撞,但投射到孩子身上,却是背道而驰的,这也许是一种隐性的冲突,带给孩子是一种迷茫和无所适从。

我很讨厌我的母亲,我该怎么改变?

你都能讨厌自己的母亲,我觉得是因为你的家庭成员之前没有界限感,过于没有规矩啦。这个世界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和老天的事。这三件事已经清晰划分了我们自己的界限。自己的事,只能自己做,不要依附他人;别人的事,只可以尊重和接受,不要强加干涉,也不应该干涉;老天的事,好好配合,天下雨就要打伞出去,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就得学会简朴生活。

当一个人缺乏界限感时,常常把自己的事托附他人,邀请他人跨入自己的界限,也常常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强行跨入他人的界限。

在这个个性彰显的时代,竟然还有如此多的父母越殂代庖,左右儿女的恋爱和婚姻,令到儿女或选择孝道,却独自品尝痛苦和遗憾,或坚守爱情,却在愧疚中挣扎,或左右为难,仍在十字路口痛苦徘徊。

这些都是谁惹的祸?这是中国人模糊的界限感惹的祸,就如心理没有断奶的孩子,既有独立的愿望,又有着与母亲分离的深深的恐惧,同时很难形成对事物的判别,常处于两难状态。

中国是一个重亲情和联结,但缺乏界限感的社会。记得小时候,从城市返回农村的父母因习惯于关着院门,而遭到邻里非议,因为,面对关着的院门,他们不能象走进自家院门一样心无界蒂,院门这个界限令他们很不舒服。

如果界限感仅限于物理上的个人空间或家庭空间的话,随着中国的城市化和对个人隐私的日益尊重,中国人的界限感已经大大增强。但是对于心理层面上的个人空间和家庭空间,中国人的界限感依然是非常模糊的,而正是这种模糊的界限感引发了人际关系中的太多的痛苦和无奈。

家庭关系左右孩子性格

妈妈强势儿懦弱

英国诗人艾克略曾说:“妈妈和子女的关系,是月亮和星星,树苗和土壤之间的亲和力。”母亲的形象通常是任劳任怨的“慈母”,但目前越来越多的家庭中母亲过于强势,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历史上的武则天是个强悍的女性,自己称了帝,几个儿子却一个比一个懦弱、平庸。强势母亲常会使孩子在种种约束中变得自卑,缺乏安全感,让男孩变得懦弱,女孩叛逆不羁。

强势的'父亲是传统的中国式父亲,可能会教育出热衷暴力、不讲道理的儿子;女孩则可能变得胆小懦弱,长大后还可能会重复与父母相同模式的悲惨婚姻。

过度亲密易恋母

有个笑话说,我们总是问妈妈:“妈,我袜子呢?”“妈,啥时候吃饭?”而问爸爸只有一句:“爸,我妈呢?”大多数孩子都会依恋母亲,但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母子过度亲密可能导致男孩性别认同与性意识发展延迟,使男孩内心印刻着无论如何也摆不脱的“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尤其是强势、独占亲子互动的母亲,她们会投入更多的爱,期待的收获就越大,母子联结也越深,更易引起恋母情结。这样的男孩长大后难以接受其他女孩。相反的,母亲爱父亲,会让孩子产生“仿父”意识,即模仿父亲以获取母亲的爱,对减轻恋母情结有帮助。

常受逼迫会逆反

许多中国父母会逼迫孩子做这做那,从学习、看书,到学钢琴、画画等。他们把孩子当成与朋友攀比、完成自己愿望的工具,并由此衍生出“不做是你笨,做不好更是你笨”的强迫性思维。处在这种无奈情境下的孩子,内心冲突持续存在,可能逆反心强或有攻击欲望。最关键的是,父母不要太看重外在的东西,更不要把孩子的一切看成自己的脸面。要认识到,在大人看来是天使的东西,小孩子心中可能是魔鬼。

父母冷漠难独立

一些传统家庭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夫妻感情淡漠,为避免争吵,母亲说话父亲就闭嘴,父亲说话母亲也装听不见。孩子与父母如同陌路人,不到万不得一不开口。这样的孩子很会揣摩大人的心思,长大后擅长揣测上司的心理,但难以建立亲密关系,而且容易向人示弱,也没有独立的想法。家长应首先改变夫妻间的关系模式,学会有效沟通;其次要鼓励孩子与同龄孩子、邻居、老师交往,尊重友谊,心身发展也可得到补偿。

只骂不夸更自卑

中国家长喜欢在孩子取得成绩时不表扬,而是纠结于一点点小的失分之处,把孩子的兴奋感打消后,再偷偷为孩子感到自豪。他们的理由大多是担心孩子骄傲,却使亲子交流变得无趣,挫败了孩子的认同感。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很难自信、过于追求完美、喜欢苛责别人等。所以父母一定要学会表扬孩子,要把一切积极或消极情绪表达出来,而不是与孩子“虚假沟通”。

儿子与母亲如何相处?既要亲密又要有度,培养儿子男子汉的担当

儿子与母亲因为性别不同,在相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明确儿子与母亲的性别差异,既要亲密又要有度,并且培养儿子作为男子汉的担当尤为重要,儿子与母亲如何相处?具体方法,可以参考下面几点:

一、母亲与儿子相处要做到亲密有度,增强儿子的性别意识

母子之间血浓于水,亲密是必然的,但是一定要做到亲密有度。

如果母子之间太过亲密,会让儿子的性别意识模糊,从而产生一种恋母情绪。

母亲在儿子一岁半后就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换衣服,描眉化妆等行为,以避免儿子模仿母亲的行为,在言行方面往女性化的方向发展。

二、当儿子有自主意识的时候,母亲不要任何事情都要插手干预

有的母亲总觉得儿子还小,什么事情都想帮儿子解决,或者为了省事,觉得自己做不麻烦还省事等。

母亲如果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很容易让儿子形成对母亲的依赖感,也会让儿子变得没有主见。

并且会增长母亲的制欲强,总想让儿子对自己言听计从,儿子稍有反抗就进行打压,儿子在母亲的过度控制下,会变得不不思进取,久儿久之,儿子很有可能就变成了妈宝男。

当儿子有自主意识的时候,母亲不要任何事情都要插手干预,要适当地放手,培养儿子自已动手的能力,从而培养儿子的独立性。

三、母亲与儿子相处要适当示弱,培养儿子的责任感

有的母亲总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对于儿子过于溺爱,总怕亏待了儿子,生怕儿子受任何委屈,总是像母鸡一样护着儿子,不让他受半点委屈。

这样过于溺爱孩子,非常不利于儿子的成长,很容易让他变得没有责任感。

母亲作为女性一定要在儿子的面前适当地示弱,让儿子爆发自己作为男子汉的能量,担负起保护母亲的责任。

该让儿子冲在前面的时候一定要让儿子冲在前面,不要让母亲成为保护小鸡的母鸡,而要让孩子成为可以经得起风吹雨打的飞鹰。

四、母亲要对儿子进行赏识教育,激发他的潜能

每个人都会犯错,在儿子犯错的时候既要进行适当的批评,又不能过于严厉。

如果儿子稍一做错事就把儿子批评得一无是处,这样会让儿子的自尊心大受伤害,从而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产生很强的自卑感。

母亲要对儿子进行赏识教育,多表扬,在他做错事的时候不是一味地批评,而是要与他一起分析,这件事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做错事?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儿子的潜能,让儿子变得更优秀。

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