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艾灸养生>保健养生

针艾一生针灸学习笔记(二)

发布时间:2024-03-05 17:52:34 作者:吃出健康 点击:9366 【 字体:

主讲人:包毅 大夫;记录人:悠然

【针刺意外事故防范】

扎针没有扎好会出现的严重后果,任何事物都有好坏方面,即使很保守的推拿按摩也有坏的方面,即操作不好会有副作用,比如手法超出承受能力有负损伤,导致筋膜、其他血管神经损伤,手法过重,即使是正常位置也会有不必要的伤害。当时可能没看出来,几个月或半年之后,手法过重的地方会出现疼痛,类似于风湿、骨关节滑膜增生的症状,天气环境发生变化产生不适感。

因此,对脏腑的分布要做到心里有数,熟悉之后,扎针能带来好处,但若不熟悉局部结构,扎针可能会带来伤害。古人为什么能总结出来这么多注意事项,应该是古时事故频发,死了很多人的结果。如果不是为特别引起重视,不会在《素问》中作为独立篇章记录下来。

而且古代针具很粗,和现代针具不是一个工艺水平,很可能当时造成的伤害比现在大得多。另外,我们看古书时,注意书中描述的扎针效果与现在的效果不一样,往往并不是现在效果不好了,而是现代使用的针具发生了变化。

【需特别注意的部位】

第一是脏腑,第二是脉,指动脉。动脉出血多,比如大脉,气脉的冲阳、太冲附近用手摸能摸到跳动,出血的可能性极大。不过现在毫针因为偏细,即使刺到动脉下,虽然针感强,但不会出事。第三是髓,用现代话说指中枢神经系统。比如扎风池,若方向角度不对,从枕骨大孔扎进去,由于此处管呼吸心脏中枢,扎透会直接抑制内脏功能,人就可能挂掉了。

另外,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扎,什么状态都可以扎?大醉、大怒不行,大劳及疲劳不行,新饱人即刚吃饱,大渴大惊的人都不能扎。有过记载,一个精神病人扎针过程,医生扎好针后他自己再把针继续往里扎,结果刺中脑髓死了。

【针具问题】

以前的针具是重复消毒重复使用的,十几年前还是这样。因此以前如果针经常用但不修就有问题。折针,针损坏打折。滞针,指针上有划痕损伤,扎进去后缠绕在肌间膜上拔不出来。弯针,指扎针用力过猛,针马上起弯。针具不洁。现在不怎么存在该问题,现在针细,即使皮肤不消毒,由自身免疫能力可以把小病毒抵消。但还是要注意,尤其儿童和年老体弱免疫力弱,消毒不洁易发生感染,以前出现过扎小儿唇系带,用未消毒的针扎针,甚至导致小孩直接感染死去。

人的问题

人的问题可分为扎针的人和被扎的人。扎针的人即医者。医生技术好坏,临床实践是否熟练对扎针效果的影响极大。比如不知道底下有一个神经带,扎针太深会使扎的人出现放电发麻。此时如果为了追求针感,使劲来两下,如果扎到神经干,被扎的人需要数月才能恢复,被扎的地方每天会发麻发木。

进针角度适度:如果扎针的人不知道进针的地方下面有什么,不知道旁边有什么,若有重要组织那就完了。行针太深容易出事,调谷气一定要耐心,被扎人的反应是徐徐的胀。扎在肌肉上和调谷气的针感是不一样的。

个体差异:人和人不同,解剖上来讲人群中50%属于正常人,30%的人会发生变异,比如脊柱偏了,实际上是变异,不能说脊柱偏了,不是本身有问题,是一种变异,不能强行掰回来。另外有10%-20%存在畸形,有个体差异。比如搭脉有反关脉,即血管在后面。来了一个病者,要细心观察这个人是不是50%之内,若属于变异畸形的要注意。

被扎的人,即病者的自身问题,比如前面说得大醉、大饱等,所处的状态影响扎针结果。

【常见意外】

我们常说三晕,晕针、晕血、晕推拿。晕针的原因常常是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针刺手法过重。临床中见过有个年轻人扎中府,云门,问什么感觉,说疼,脸色苍白。旁边有个椅子,扎完就躺在那里了。过后问情况,说扎完一瞬间什么也不知道了,整整休息了一下午才缓过来。

对老年人要特别注意。比如骨质疏松症,以前接触过一个骨质疏松症患者,一扎针就直接扎到骨头里了,因此记忆非常深刻。还有临床遇到一位老太太,不能上床,动不了只能站着扎。扎了一针,问没事吧(对年龄大的人,扎针时要随时观察反应),第二针后再问,答“没事,我能挺得住”。她是扶着椅背站着的,扎倒数第二针,针刚进去,这个人就徐徐倒地上了,这就是晕针,这种情况要马上找内科会诊。

所以,如果说扎针时患者说“我还能挺得住”,你就要特别注意。手法过重导致的意外,比如一个地方应该扎2针,你扎了5针、10针,当时没事,一出门病人就不行了,这种情况女性患者容易出现。因此最好采取调气的方法,不调筋。很多医生刚到临床喜欢针感特别强,随着扎针经验越来越多,才发现调气的手法更好用。

扎耳针一定要注意消毒,否则容易导致耳朵软骨绿浓杆菌。女性在月经期或怀孕就别扎了,扎三阴交、合谷可以引起子宫收缩。扎这些穴位平时可以治疗妇科病,但也可以害特殊时期的妇女,容易引起大出血。包括推拿也一样,经期在腹部推拿后,经期会流个不停,这种情况我亲身经历过。

【气胸】

“腹如井,背如饼”,刺背部手下一定要轻。脏器内层贴近内脏表面,若扎过脏层,肺部的气体压到脏层里,出现咳嗽胸痛,此时赶紧拍片子。如果低于30%,机体会自己吸收,高于30%风险加大。有新闻报道过,一位28岁女性在某养生场所进行针灸,后来死在回家的路上,在尸检中发现肺内有气胸,就是在养生场所中针反复扎刺,乱提插导致的严重后果。扎针若扎到锁骨上2-3厘米肺尖,颈根部的肩井穴再往前一深刺,就容易气胸。肺部附近还有许多大血管,此时上次讲座提到的“押手”就帮大忙,把血管拨到一边再扎针。了解这些后就有自我保护意识,危险地段要注意保护。

【四总穴歌】

“面口合谷收”

合谷是手阳明大肠经原穴 。“十二原穴”是经脉穴上最早发现的穴位,原穴都在动脉附近,比如太渊、合谷附近就可以摸到动脉,很多高血压病人这里跳的特别厉害,古时候扎针前是要摸脉的。十二原穴是疾病的最主要诊断依据,探查原穴实际上是探查三焦阳气,三焦实际上是阳气的运行通道,比如肾的元气通过三焦温煦脏腑,可以通过三焦了解某个脏腑是否出现问题。

合谷的具体位置古今仍有争论,官方教材指在第二掌骨终点附近,而古书上不一样,应该是在官方教材的位置继续往下找,应脉动附近,太渊也在脉动附近。古时候阳溪、合谷是一个穴,古书上手太阴指的不是经,是一片的穴位,手阳明指的是阳溪到合谷这一段。再分析下扎到什么地方。现代扎针就扎到肌肉上,这样针感很强但也很难受,扎合谷就是扎骨间背肌和拇收肌这两个肌肉。骨间背肌在食指往外摆动,在食指与拇指间就能摸到地方。古书记载这一片属于齿脉,对应下牙齿,耳聋耳痛扎合谷也可以治疗。“口噤”,即嘴张不开,面部咬肌痉挛,也可以扎这里。这次时间不够,只讲了“面口合谷收”,下次课再讲歌诀的其他三句:“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

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