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艾灸养生>保健养生

小儿养生及捏脊保健法

发布时间:2024-03-05 17:55:22 作者:吃出健康 点击:12426 【 字体:

小儿养生及捏脊保健法

孩子生病了,不少家长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反而过度依赖医生和药物。其实,家长若能学点中医知识与技术,完全可以帮助小儿恢复健康。小儿的养生与康复,捏脊最好。脊柱两侧有人体五脏六腑的背俞穴,脊柱中间是通畅阳气的督脉,坚持小儿捏脊能升提清阳、平衡脏腑、调和气血,对于养生与治病皆有好处。

脊柱是人体阳气的中轴;脊柱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主宣通卫气,固表祛邪;膀胱经上分布着五脏六腑的背俞穴,皆与相应的脏腑相互通贯。小儿稚阳之体,皮肉浅薄,且经络敏感。小儿捏脊可以有效地刺激督脉与膀胱经,既升提阳气、扶阳抑阴,又平衡脏腑、舒畅气血,对于促进小儿生长发育并预防疾病极有好处。

小儿捏脊胜过服药,现总结几个问题:一则贵在坚持,可每天做;二则自尾椎向上捏至大椎算是一遍,连续做三遍为一次,每天可做三次;三则一天的任何时候都适合于小儿捏脊,不必拘泥于某个特定的时间;四则无病时可以做,有病了更要做;五则手法要轻柔,以小儿舒适为度;六则六岁以下的小儿都可以捏脊。

小儿若有腹泻、感冒、发烧、咳嗽等病,一般来说不建议急着去挂水吃药,不妨试试小儿捏脊。小儿捏脊功效极大。有小儿瘦弱的,变得强壮了;有长期便秘的,变得每天一次大便了;有不爱吃饭的,变得胃口大开了;有睡眠则哭闹的,变得不再哭闹且睡觉安稳了;如此等等,不可胜数。若能配合针灸,效果更速。

学会捏脊除小病(小儿捏脊治疗什么病)

目录:

第一章:学会捏脊除小病

第二章:孩子常出虚汗 中药脐疗效果好

第三章:宝宝生病 六种症状需重视

捏脊要从宝宝做起。捏脊也是一种治疗小儿疾病的手法。长期的坚持捏脊不但可以有效的治疗小儿便秘、呕吐等疾病。还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学会捏脊除小病

捏积是用双手运用不同的手法,作用到小儿脊背,能有效治疗小儿厌食、便秘、腹痛、呕吐等病症。

捏积应从小儿尾椎下的长强穴开始,家长或医师的食指与拇指要互相合作在食指向前轻推小儿皮肤的基础上与拇指?起,将长强穴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着脊背上的督脉,按照推、捏、捻、放、提的先后顺亭,自尾椎下的长强穴(位于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即凹窝处)向前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如此循环,根据小儿的病情及体质捏拿4-6次。

从第二遍开始,之后任何一遍中,家长或其他人员都可以根据小儿出现的不同症状,采用?重提?的手法,也就是每捏3下,提拿1次。做法是:双手同时捏起脊背两边的皮肉,从下往上,沿着一个方向捏。每捏三下,就要使劲往上提一下:有针对性地刺激一些背部的脏腑穴位,以便加强疗效。等最后一遍捏拿结束后,家长或其他人员可用拇指中间的部位,采用揉、按同时并作妁手法,对腰部的肾腧穴捏积操作的过程全部结束。结束后,我们需要立即给小儿穿好衣服,避免受凉,并且,小儿要休息半小时后,才可以吃东西。

捏积的时间安排很简便,只需每天进行一次,连续六天,便完成了一个周期的疗程。如果捏积的操作手法得当.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小儿的病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如果小儿身体状况改善不明显,可间隔半个月到一个月,再进行第二个疗程,或者改用其他治疗方法。

六种捏积手法

捏积操作的手法比较简单易学,但是真正做到熟练灵活,得心应手,还要对整个捏积术审常运的推、捏、捻、放、提、揉、按等手法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

1、推法:用双手的食指第二、三节的背侧,紧贴孩子捏积部位的皮肤,自下而上,均匀而快速地往前一推。

2、捏法:在推法基础上,双侧拇指和食指相互合作,把孩子捏积部位的皮肤捏垒起来。

3、捻法:拇指和食指相互合作,向前捻动孩子皮肤,一边移动捏积部位,一边左右两手交替进行。如果手法娴熟,看上去像波涛一样向前滚动。

4、放法:前三个手法综合动作之后,随着捏拿部位的向前推进,皮肤先被捏拿后被?放下?。

5、提法:在捏拿孩子脊背第二遍之后的任何一遍中,在孩子沿路的脏腑穴位处,在捏拿的基础上,将脏腑穴位的皮肤用较重的力量向后上方牵拉一下。

6、揉法和按法:这两个手法一般是同时应用,在捏拿脊背结束后,家长用双手拇指的中间部位,在腰部的肾腧穴揉动,同时再用拇指适当地向下施以一定的压力,就是揉中有按,按中有揉。

孩子常出虚汗 中药脐疗效果好

孩子多汗 提放虚汗症

如果你的孩子在睡觉时,时常满头大汗,甚至全身上下都汗涔涔的,脸色也不好,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做父母的总会感到特别揪心:孩子是不是病了?

是的,这就是中医所讲的虚汗症。儿童大病或久病后常会出现虚汗症,而虚汗症又会使得儿童体质变差。所以有虚汗症的儿童,大多都是动不动就感冒、咳嗽。

近段时间来,由于天气反复多变,就有不少儿童因为虚汗症而就医。

洪女士3岁的宝宝,晚上睡觉就会出冷汗,而且会出很长一段时间。去到医院检查,洪女士才知道宝宝的冷汗,实际是虚汗,因为病后体质虚所致。由于宝宝很怕打针吃药,所以让洪女士很苦恼。打听到有中药脐疗法,洪女士便带着宝宝来医院尝试。

7岁的小纲,从小身体就很差,父母发现,小纲每天都会出很多汗,不管白天黑夜,还是冷天热天,他身上的汗总在不断往外冒,没一会就能把里面的衣服湿透。原来小纲是因为吃药太多,身体虚了,所以才常冒虚汗。

常出虚汗易体虚

中医认为,虚汗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调,而致汗液外泄失常,多与体质虚弱有关。虚汗症青睐儿童,是因为儿童易患感染性疾病,加之普遍存在滥用、乱用抗菌药和激素治疗疾病现象,容易损伤小儿元气,造成小儿虚汗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孩子常出虚汗,极易导致感冒、支气管炎,还有可能导致脱水、体内电解质平衡紊乱、精神不振、微量元素丢失等。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出汗多时,绝不可掉以轻心,应当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治疗。

中药脐疗

免除打针吃药之苦

治虚汗,中医有特色优势,药物贴敷穴位就是其中一种有效的疗法。

在人的肚脐上,有一个很特殊的穴位,即神阙穴,位于脐窝正中。神阙穴是先天真息的唯一潜藏部位,通过它,可启动人体胎息,恢复先天真息能。人体一旦启动胎息功能,就犹如给人体建立了一座保健站和能源供应站,人体的百脉气血就随时得以自动调节。而且肚脐有任脉、督脉、带脉、冲脉四脉通过,而统全身的经络,联系五脏六腑。

脐疗法操作很简单,将一些具有补益正气、调理气血等相应功能的药物,研磨成粉末,然后直接敷于清洁后的肚脐上,再以胶布粘贴,保留4?6个小时即可。

药物敷脐后,一方面药物的成分被吸收,通过气血运行而达到病灶;另一方面,通过局部穴位的刺激,疏通经络、调理气血,调整脏腑功能,从而发挥其防病治病的特殊作用,

敷脐疗法,不仅可治小儿虚汗,还能治小儿腹泻、厌食等病症。

宝宝生病 六种症状需重视

1.嘴唇发紫

如果宝宝的嘴唇发紫,或口腔或舌头黏膜变蓝,就是没有得到足够氧气的征兆,称为发绀。这时候拨打120是非常合适的做法。

2.呼吸不顺

所有的婴儿都会时常发出咕噜声或呻吟声,如果他们的呼吸一直都很困难、急促,看到他们过度用自己的胸肌,或是鼻子扩张,就可能是呼吸窘迫的迹象。这时候要马上打电话给小儿科医生,如果是下班时间,可以考虑看急诊。

3.新生儿发烧超过38℃

如果你的婴儿不到2个月大,肛温超过38℃,就要引起注意了。新生儿发烧非比寻常,可能是感冒或是脑膜炎,要认真看待新生儿的发烧。

体温超过38℃的新生儿可能要住院做检查,像是脊椎穿刺以评估是什么原因造成发烧,他/她可能需要用抗生素;至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免疫系统发育较完整,发烧就不一定是很严重的问题。

4.黄疸恶化

如果新生儿的皮肤越来越黄,他/她可能有黄疸。不是所有的黄疸都危险,有些是正常的,会自行消失,但如果越来越黄而不会消失,就可能影响大脑,引起癫痫发作和永久性伤害。

大多数医师会建议增加喂食频率,让婴儿大便排除多余的胆红素,并给婴儿做光疗以增加胆红素分解。

5.脱水

如果宝宝的尿布不会湿就要担心脱水问题。在出生后的6天内,每天使用的尿布增加1片,6天后每天用6块尿布。

其他严重脱水的迹象包括口干、眼窝深陷以及嗜睡,这时儿科医师可能会建议喂婴儿喝电解质置换液。这时让婴儿喝水并不好,因为它可能会导致钠含量下降,而这又会导致癫痫发作。

6.吐出浅绿色的胆汁

宝宝吐的原因很多,因为咳嗽太大力、哭太用力、吃太多以及胃的毛病等,然而,如果吐出绿色的胆汁就严重了。呕吐物看起来像黑咖啡渣也很严重。

绿色胆汁代表肠阻塞,需要立即注意,呕吐物看起来像咖啡渣可能是内出血的迹象。头部受伤后呕吐也需要评估,因为它可能是脑震荡的迹象。

小儿推拿的四大常见手法

? ? 小儿推拿的四大常见手法

? ? ? 小儿按摩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操作简单、无副作用的特点。小儿推拿主要是通过推拿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特定的穴位,从而调节机体的功能,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5岁以内的儿童保健推拿的作用最为显著。经常为宝宝做保健推拿,能宝宝增进食欲,精神饱满,增强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使宝宝健康地发育成长。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小儿推拿方法。

一、保健四大手法? 方法:补脾经300~500次、摩腹3-5分钟、按揉足三里50~100次。捏脊3遍,捏三提一2遍。? 作用:以上四个手法合称为小儿推拿保健四大法。合用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强体魄、促发育的作用。常用作于小儿日常保健推拿,尤适合身体脾胃虚弱或病后脾胃失运的宝宝。? 注意事项:一般早上或饭前进行,每日1次。急性感染病期可暂时,病愈后再进行。可用滑石粉或润肤油做为介质。? 操作:? 1、小儿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末节的罗纹面分别为脾经、肝经、心经、肺经和肾经。循拇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脾经(如图1)。补脾经有健脾胃,补气血的作用。?

2、摩腹即是用掌面摩小儿腹部3-5分钟。摩腹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消食的作用。?

3、足三里位于膝眼下3寸(相当于小儿四个手指的宽度),胫骨外旁开1寸(相当于小儿中指的宽度)(如图2)。按压足三里具有健胃和胃,调中理气,通络导滞的作用。?

4、脊柱穴位于背部的正中线,颈部到骶尾骨的连线上。食指、中指在前,拇指在后自下而上捏脊柱穴3-5遍,即为捏脊。每捏三下将脊背提一下,即为捏三提一法。? 捏脊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强健身体的作用,是小儿保健推拿常用的手法。

二、固表止汗四大手法? 操作:

? 1、循拇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脾经。

? 2、循无名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无名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肺经。补肺经有补益肺气的作用。

? 3、循小指末节罗纹面,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肾经(注意,是指根向指尖直推),300次。补肾经有补肾益脑,温养下元的作用。

? 4、肾顶,即小指顶端。按揉小儿小指顶端即为揉肾顶。揉肾机能收敛元气,固表止汗。

? 作用:以上四手合用,能达益气固表止汗之功。用于自汗、盗汗、多汗。? 注意事项:自汗或多汗者,一般早上进行,盗汗可睡前1小时进行。每日一次。外感、发热时可暂停。可用滑石粉或润肤油做为介质。? ?

三、通便四大手法? 操作:

? 1、用食指或中指揉脐旁开2寸(约宝宝2个手指的宽度)的位置即为揉天枢。揉天枢能疏调大肠、理气消滞。? ?

2、摩腹(同上)。

? 3、用拇指或食指、中指面自上而下直推背部第四腰椎至骶尾骨端这一直线,即为推下七节骨(如图5)。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

4、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尾椎的骨端即揉龟尾。 揉龟尾能通调督脉之经气,调理大肠。?

? 作用:四法合用于小儿便秘或腹泻。

? 注意事项:一般饭前时行。每日一次。

四、治外感四法? 操作:

1、 用两手大拇指指腹自两眉中间直推至前发际,即为开天门。开天门具有疏风解表、开窍醒神、镇惊安神作用。

2、 用两手大拇指指腹沿眉毛上缘向两侧分推至眉梢,为推坎宫。推坎宫有发汗解表、醒脑明目的作用。

? 3、用拇、中指指腹按揉两侧眉梢与目外眦之间的太阳穴,为运太阳。运太阳有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的作用。

4、 耳后高骨位于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高骨下凹陷中。揉耳后高骨能疏风解表。? 作用:四法合用,能起到疏风解表、止头痛的作且。用于风寒、风热感冒。

? 注意事项:外感发热时可用,次数不定,高热者每日可行2次。风寒感冒可用葱、姜水做为介质。风热感冒可用清水做介质。加强发汗、退热之功。

总结了很久,宝宝捏脊好处多!怎么捏?捏几遍?

总结了很久,宝宝捏脊好处多!怎么捏?捏几遍?

有一些的学生家长体现长时间的给宝宝捏脊,真的是很有实际效果。宝宝体质好非常少得病,并且睡眠好,不大吵大闹这些,这都是捏脊的好处。①宝宝假如由于肠胃不适感造成的消化不好,拉肚子等表现,捏脊的好处便是有助于健脾养胃;②习惯性感觉宝宝免疫能力弱,咳嗽有痰等,捏脊有助于调整阴阳调和,增强免疫力;③宝宝发生遗尿,出汗多,爱闹,睡眠质量不好,根据捏脊是可以改进的;④捏脊能够有益于五脏六腑的运行,提升阳气,间接性的其实也能够有助于宝宝的大脑发育的。

①宝宝平趴到婴儿抚触台或者床边等都能够,后背释放压力情况;②父母坐落于宝宝的正后方,除拇指和无名指外,其它手指头维持半握紧拳头的情况;③父母的两手拇指弯折,轻轻地抵靠在宝宝的尾椎骨上边,拇指与无名指一同轻轻地捏紧肌肤,慢慢的往上面挪动,依据宝宝的具体情况能够添加“捏三下提一下”“捏五下提一下”的姿势;④最终捏脊完成后,捏脊人从上往下,顺着脊椎和脊柱2侧,轻按3到5遍就可以完毕捏脊的姿势了。

①大部分如今捏脊全是以提升阳气为主导,从下往上开展捏脊,中医学上称之为“补”,可是捏脊都是有从上往下的,中医学上称之为“泄”,日常生活普遍是指从下往上捏脊,从上往下捏很少见,假如宝宝归属于阴虚火旺状况的,一般是必须先泄内火旺,防止内火旺而危害别的五脏六腑的运行;②捏脊的时间段不可以太长。并不是越长越好,提议依据小孩身体情况,一般维持在3到9遍或是是三到五分钟就可以;

③捏脊时宝宝不可以挨饿也不要吃饱了情况,最好是在餐后2钟头,能够选在早上的时间范围捏脊最好;④宝宝有发高烧,感柒或是人体不舒适等状况不推荐捏脊;⑤提前准备捏脊时,准备充分好屋子,例如室内温度,灯光效果等;⑥3个月里的宝宝能够给宝宝做一做后背婴儿抚触,由于宝宝肌肤较为较能,后面可改成捏脊的姿势;⑦捏脊时能够给宝宝擦抹点物质,防止搓揉宝宝鲜嫩的肌肤,而损害到宝宝。

捏脊的作用和适用人群

捏脊是指用指法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推拿方法,属于小儿推拿术的一种。
??调整脏腑
通过捏脊疗法,可以疏通经络,达到调整脏腑的作用。
?适用于小儿
该疗法比较适合应用于小儿脾胃虚弱所引起的疳积、消化不良、厌食、慢性腹泻、呕吐、便秘,或者肺气虚引起的慢性咳嗽、哮喘缓解期等慢性疾病。
??增强免疫力
督脉和膀胱经是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通过捏脊疗法,可以疏通经络,增强免疫力。
?增智效果
对于健康的孩子,捏脊可使其五脏六腑功能更快地趋于完善,并可通过提升其脏腑功能和加强全身气血运行间接达到增智的效果。

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