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艾灸养生>保健养生

12种日常简单经络按摩方法助您健康长寿

发布时间:2024-03-05 17:55:48 作者:吃出健康 点击:3189 【 字体:

12种日常简单经络按摩方法助您健康长寿

坚持进行经络穴位按摩可使经脉畅通、增强机体免疫力,强健身体,益寿延年。 下面介绍最简单的12种日常经络按摩手法,易于坚持,效果好。

一、十指梳搔头皮法

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之海,乃诸阳经气的汇聚处。每日早晚以十指向后梳搔前额发际至枕后发际各60次。本法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治脑血管病变等。

二、搓掌揉脸法

人们到了老年经脉气血不足,面色少华。每天早晚双手搓掌至发热,揉面部各60次,激发面部气血,使面部充盈红润,面肌富有弹性,有防老祛皱、精神焕发之功能。

三、搓揉耳廓法

“耳为肾之窍”,肾开窍于耳,耳为六条阳经经脉所聚。每日早晚搓揉耳廓各60次,使耳部发热有烧灼感为宜。本法有防治耳聋、耳鸣和耳源性疾病等功能(有耳病、化脓性中耳炎者禁用)。

四、扣齿弹舌法

齿属肾,“肾主骨,肾气虚,齿不健,八八则齿发去”。老年者常扣齿则健齿,齿健则福。每日早晚扣齿各60次,可健齿防牙病和牙齿脱落等。“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每日早晚弹舌各60次,弹舌是对脑的良性按摩,有健脑护脑之功。

五、颈项部按摩法

颈项部是人体经脉通往头部和肢体的重要通道。每日早晚按摩各60次,有防治颈椎病、血管性头痛、脑血管病的功能。

六、肩胛部按摩法

肩胛部是手足之三阳经脉交会之处,每日早晚按摩各60次,有防治肩周炎、颈椎病的功能。

七、上肢部按摩法

上肢部位为“手三阴手三阳之脉”的要道,是内连脏腑外络肢节的重要部位。每日早晚按揉各60次,即从上内侧腋下(极泉穴)至腕部内侧(内关穴);从外侧腕部(外关穴)至肩部(肩井穴)。此法有疏通上肢经脉、调和气血之功能,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疾病及上肢病痛有良效。

八、胁肋部按摩法

胁肋部位为肝胆经脉(期门、章门)所交会,每日早晚按揉60次,有舒肝理气、清肝利胆之效。对治疗肝胆疾病和岔气、肋间神经痛有效。

九、腹部穴位按摩法

腹为任脉经过之处,每日早晚双手重叠放在脐部(神厥穴),上下左右顺时针方向按揉60次,然后再以同样手法逆时针方向按揉60次,可改善消化系统、生殖泌尿系统的功能。

十、腰部按摩法

“腰者肾之府”,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藏精。每日早晚按摩腰部(肾俞穴、命门穴等),使腰部发热,则能强肾壮腰,对治疗肾虚腰痛、风湿腰痛、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腰部疾患有良效。

十一、骶尾部按摩法

骶尾部为人体“大树之根”,按摩骶尾部八骨?穴和长强穴,每日早晚各60次,有治疗腰骶痛、改善性功能之疗效。

十二、下肢部按摩法

下肢部位为“足三阴足三阳”之脉的要道。每日早晚拍打由下(三阴交穴—悬中穴)向上(足三里—阴陵泉)和股下段(梁丘穴—血海穴)至股上段(风市、环跳穴),如此反复拍打60次,对活血理气、舒筋通络、调理脾胃效果尤佳。

晚睡前温水泡脚30分钟(冬季水温42~45℃),两足稍晾干后反复搓推足心(涌泉穴)60次,涌泉穴为肾经之源,对温肾补肾健脑、改善血液循环有效。

捏脊:背部按摩的奥秘,守护您的健康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忽视身体的微妙变化。但你知道吗?捏脊,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能为我们的健康带来意想不到的益处。
?捏脊的好处
捏脊是对背部进行捏、提等动作,主要集中在尾椎到大椎穴这一区域。通过捏脊,不仅能缓解食积、腹泻、腹痛等症状,还能改善厌食、营养不良等问题,甚至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捏三提一和捏五提一
捏三提一”和“捏五提一”是两种常见的加强刺激方法。前者每捻三下皮肤,双手同时捏住并提起,然后继续向前交替捻动直至大椎穴。后者则是每捻五下皮肤,进行相同的操作。这两种方法都能为您带来更深入的舒缓体验。
??最佳捏脊时间
捏脊的最佳时间是在晨起后和睡前,每天可进行1-2次,每周连续捏5天后休息2天。这样既能保证效果,又能避免过度疲劳。

141岁“药王”长寿秘诀:睡前拍打一处,拍掉多种疾病

长寿是绝大多数人追求的目标。


经络不通百病生 ,补什么都没用。树有根,人有脚。


树木枯朽,一定是根已枯朽;同理,人的衰老,也是从脚开始。


随着生活水平的升高,越来越多人讲究按摩 养生 ,脚底按摩也渐渐流行起来。其实, 人的脚底穴位对人体 健康 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巧用按摩,能够强身健体。



提到 养生 ,就不得不提到141岁高龄的孙思邈老先生的长寿秘法了,他对穴位的研究造诣极深,曾在《千金方·杂病论》中说到: 击一穴无所不治。


而这个穴位就是涌泉穴。



人体黄金点——涌泉

涌泉穴位于脚底中线前三分之一交点处,即当脚屈趾时,脚底前凹陷处。


中医上认为,涌泉穴是人体足少阴肾经上一个 非常重要的穴位 ,是生命的泉眼。


《黄帝内经》中说: "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



所以,涌泉穴在 人体 养生 、防病、治病、保健等 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涌泉穴——人体器官的缩影

临床实验证明,人的双脚合并正是 人体器官组织立体分布的缩影。


当体内器官或腺体异常时,其足部反射区就会有结晶沉积而成为痛点,每个痛点触觉反应不同,有些像沙子,有些呈颗粒,有些只有肿胀的感觉。


有刺激,自然也会加快排除沉积在 组织周围的毒素和废物 ,而达到治疗效果。


经常按摩涌泉穴,可激发肾经的经气,疏通肾经的经络, 调和肾脏的气血,调整和改善肾脏的功能和机能活动 ,使人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力充沛、行走有力。



手心拍脚心,5个好处不请自来



01

养神安眠


涌泉穴意为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各处,尤其对 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失眠乏力效果显著。



02

补肾强身


涌泉穴是的第一个穴位。拍打此穴位,让肾经之气能像泉水一样不断地涌出,运送到全身的各个部位,有 强健身体,扶正固本的作用



03

暖宫助孕


肾气是人的生命动力,可以滋养五脏六腑。经常拍打按摩涌泉穴就可以 强肾健体,还能去除卵巢里面的寒气 ,治疗肾虚和宫寒问题引起的不孕不育。



04

降虚火


由于涌泉穴是肾经的起点,而肾经与舌头、膀胱、肾脏及喉咙等是直接相连的。在上火的时候,通过拍打按摩涌泉穴来刺激肾经,能够 调理咽炎和膀胱炎等各种炎症 ,效果非常好。



05

控制血压


经常对涌泉穴进行拍打和按摩,可以活血通络,加快血液的循环,能 防治高血压,降低血脂 。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一定要长时间地坚持。



手心拍脚心的方法,超简单!


NO.1


采取坐的姿式, 平坐(如同坐椅子)或者单盘 ,双盘均可,根据自身的条件而定。


NO.2


姿式要端正,以舒适为准, 切勿勉强,拘束 ,双目应轻闭,自然的放弃一切念头,周身保持轻松自然的状态,静坐约一刻钟。


NO.3


坐式不变,双目睁开,将右脚放置在左膝上部,右手轻轻捂住右脚内踝骨上部,然后 用左手掌心拍打右脚心的涌泉穴 ,(女士反之,即先用右手打左脚)。


NO.4


拍打时,用力应均匀,轻重要适中,其力度大约与一般鼓掌时的强度差不多,同时要 默数拍打的次数



这个穴位 养生 法,简单易学,随时随地都可以做,您和家人也试试吧,别忘了分享给朋友们哦!

长按这5个中医养生穴位,活血化瘀健康长寿

穴位,是中医学的瑰宝。自古人们就常常通过针灸、推拿、艾灸以及点按等方式刺激经络的对应穴位,以起到治病 养生 的作用。

人体总计穴位有720个,通通记住难度很大,记住这5个重要的 养生 穴位,经常进行按摩,对身体特别好。

1、足三里

位置: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位置。

足三里是最常用的 养生 穴位,长期按摩足三里能够缓解胃部的不适,当患者出现胃痛、胃胀、胃部消化不良症状时,都可以通过按摩足三里缓解患者症状。

另外平时按摩足三里,不仅能够疏通经络,还能够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对于一些年纪比较大的老人,按摩足三里还可以清除体内的湿气。

该穴位可以每天进行按压、拍打,时间在10分钟左右。

2、人迎穴


位置:喉结旁开1.5寸。

每天用食指的指腹按摩人迎穴100~200次左右,对于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另外一些咽喉炎的患者,也可以通过按摩人迎穴来改善咽喉不适的症状。长期按摩人迎穴还能有助于面部的血液循环,改善面瘫等疾病。

3、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关元穴是女性常用的保健穴位,按摩关元穴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够改善患者排尿不畅等问题,对于女性患者来说还可以缓解宫寒痛经等妇科疾病。按摩关元穴不仅适用于女性,男性也可以按摩,能够缓解肾虚的问题。

4、养老穴


位置:位于人体的前臂伸侧,腕后1寸的地方。

经常按摩养老穴,不仅能够起到美容养颜的效果,还能够补充人体所需要的各种阳气,改善心脏供血问题。很多老年人心脑血管不好,容易高发心肌梗塞,长期按摩养老穴,能够改善心脏供血不足现象。另外养老穴还能够帮助半身不遂和神经病变的患者改善生活质量。

按摩养老穴时,手微握拳,用拇指的指腹来按揉穴位,按揉时力度要均匀、柔和,力度以局部有明显的酸痛感为佳。一边按揉,一边配合舒缓的呼吸。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按揉2 3 分钟即可,左右手可交替进行按揉。

5、合谷穴

位置:虎口处。

合谷穴在中医上有一句话叫做“面口合谷收”,所以,头面部疾病大部分合谷穴都可治疗,比如头痛、牙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流鼻血、耳聋、口眼歪斜等。

合谷穴还有清热的作用,对于热病、无汗症、多汗症,合谷穴也有治疗作用。合谷穴对妇产科疾病,比如滞产、经闭也有治疗作用。对于腹痛、便秘、上肢疼痛,合谷穴所在的解剖位置,就是手掌附近的疼痛都有治疗作用。

按摩人体穴位,对于不同的疾病要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按摩,不仅能够使身体变得更加强壮,还能够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虽然通过按摩穴位能够有效地促进机体的血液循环,但是在按摩过程中,也要注意按摩的力度和方法。

每天学点养生(61)——经络穴位不懂,不要随意按敲!

穴位和经络不能随便按敲的。如果应用不当,反而会对身体有害。如果逆理而动,会加重病症。

下面几种简单的方法,可以判断穴位和经络的按摩手法和敲击方法。

穴位的按摩

我们日常按摩的保健穴位有:百会、太阳、风池、劳宫、内关、养老、足三里、涌泉、太冲、太溪、合谷、膻中等穴位,其中合谷、足三里、涌泉、内关称为四大养生穴。

注意3点:

1、力度轻重。轻为补,重为泻。

2、点按的方向。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

3、与呼吸的关系。呼气时按,吸气时松。

经络的敲击

我们最常敲击的经络有:心包经、胆经。此外,根据需要也可以敲胃经、大肠经、小肠经、肝经、三焦经、脾经。心经多用拨的手法,肾经多用疏道的手法。膀胱经在背后的部分自己无法调理,委中往下一段自己可以按揉。

注意2点:

1、力度轻重。轻快短为补,重慢长为泻。

2、敲击的方向。顺敲为补,逆敲为泻。

那么,经络敲击的顺逆如何判断?经络以起点为依据,可分为手经和足经。手经和足经都又分为阳经和阴经。

下表可以清楚地判断经络的顺逆和补泻。

由上到下,由下到上:

手阳经: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 逆/泻 顺/补

手阴经:肺经、心包经、心经 顺/补 逆/泻

足阳经:胃经、胆经、膀胱经 顺/补 逆/泻

足阴经:脾经、肝经、肾经 逆/泻 顺/补

如手厥阴心包经为手阴经,对照上表,由上到下敲为顺,是补手法。由下到上为逆,是泻手法。其他经络,同理类推。

专家提醒

1、心包经一般为补,夏天心火旺的时候可以逆敲,泻心火。

2、实症为补,虚症为泻。如治小儿近视,为虚症,肝开窃于目,应该泻法敲肝经。便秘,应该泻法敲大肠经。感冒,要泻法敲肺经。

3、肾经任何时候只能补,不能泻。对照上表,应该由下往上敲或者疏通。

4、一些深入肌肤的穴位,即使补法也要用力按。如足三里,风池,昆仑。

5、胆经多从上往下敲,用补法。但在大腿部肌肉发达,补法也是得用力,主要是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等穴位要用一定的力度敲击。过了膝盖,从阳陵泉开始往下要手法略轻。

6、膀胱经的俞穴,如肝俞、胃俞等穴位,俞为通道,而人的后背最易受寒堵塞,需要一定的力度按揉,打通通道。

7、中医手法有十种,现在只提了两种。其他一些手法也基本适用顺逆和补泻关系的,比如采用揪和拍,肯定是虚症。如咳嗽,在咽喉部揪痧,心血管疾病在心包经拍痧。刮的手法也是适用顺逆和补泻关系的。

8、要灵活运用中医的五行理论。主要是正确判断经络之间的表里关系和相生相克关系,确定补泻治疗手法,再用本文的方法判断方向和力度。如调理肾经,一般来说肾经出现问题都是虚症,肾经要补。肺运肾水,肺经要补,脾经和肾经隔一位,要泻。

所以,总的调理思路应该是:疏通肾经,补肺经,泻肝经和脾经。

本文摘自《经络穴位图解》。

每天学点养生,不给医院养医生!

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