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艾灸养生>保健养生

从中医角度看如何坐月子?

发布时间:2024-03-05 19:17:32 作者:佚名 点击:9119 【 字体:

从中医角度看如何坐月子?

关于坐月子,西汉《礼记》称之为“月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为妇女产后必须的仪式性行为。至今,闽南语仍称坐月子为“月内”。“坐月”一词首见于宋代医家陈自明的《妇人良方大全》,该书有“坐月门”一篇专论。从社会学、心理学和医学的角度来看,坐月子是协助产妇顺利渡过生理和心理转折的关键时期。

其实不只是在中国,坐月子也是一些东亚民族妇女在生产过后休息调养身心的习俗,时间约一个月,故称坐月子。日本称产后之肥立(产后の肥立ち、さんごのひだち)韩语称为三七(삼칠、三七,即21日)。依各地民情风俗不同,也有四十天、两个月和一百天的差别。坐月子实际上是对产妇的行为和照顾方式的限制。

坐月子是陋习吗? 坐月子是中国产妇的一种传统仪式。其实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或地区,也是对刚分娩后的产妇会有特殊的区别对待和特殊照顾的传统,虽然没有称之为坐月子。但到了当代,有人开始对产后坐月子的行为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产后坐月子是一种陋习,没有必要,应该摒弃。

他们提出质疑的理由是:西方人不坐月子,往往产后立即上班,甚至体育运动,但似乎也没见她们患产后诸病。

事实上,外国人也意识到产后的恢复是一个关键时期,国际上称之为“产褥期”,一般规定是产后六个周。在这段时间产妇也要注意休息,改善饮食,调理体质,恢复子宫活力。

甚至北欧的芬兰、瑞典等国,新生儿的爸爸也要“坐月子”,他们和产妇一样,有一定的“产假”,因为面对人生的新阶段,新爸爸也要调节身心,这样可以更好的照顾产妇和家庭。

不同的是:中国人坐月子更强调在内容上的具体化,包括如何避风寒,该吃什么食物等等。这些具体化的行为已经成为了一种习俗,这种习俗不仅仅停留在主观的认知下,而是一种必经的过程。

毕竟中国人与白人的体质有别:中国人的体质偏于虚寒,产后更因气血暴虚而易感风寒,甚至成产后风诸症;西方人体质偏热,气血偏旺,产后亦不甚虚。

因此说,坐月子本身就是从保护产妇健康的角度而设置的,坐月子绝非陋习,正确坐月子是有益于产妇的。

坐月子是产妇健康的重要保证 所谓坐月子,即是通过休息与食补,以助产妇迅速恢复气血与肾气。

中国有一个特有名词叫月子病。所谓月子病,是指妇女在生产(包括小产)之后一个月内所受到的外感或内伤而引起的疾患,也包括在月子里没有治愈而留下的病症。妇女在生产后,因筋骨腠理大开,身体虚弱,内外空疏,如果此时不慎使风寒侵入,或大怒大悲,或过多房事,都能引起月子病。

中医认为,妇人怀孕的过程需要大量消耗肾精,分娩的过程会出很多血,血为气之母,血伤则气亦夺;胎儿得母体之精而孕育成形,一旦脱离母体,血肉联系被切断,等同于母体伤精。因此说,生孩子会让母体精、气、血三者皆受损伤,非坐月子不能调整过来。

历代的医家都对产后保养和治疗有所论述。朱丹溪明确提出:“产后当大补气血,即有杂病,从末治之;一切病多是血虚,皆不可发表。”张景岳认为:“产后既有表邪,不得不解;既有火邪,不得不清;既有内伤停滞,不得不开通消导。不可偏执。”何松庵推崇:“产后气血大损,诸事必须保重,切不可恃健劳碌,致内伤外感,六淫七情诸证,为患莫测。”

若不坐月子,产妇休息不当,饮食不节,更兼感寒,鲜有不伤肾的,甚至迅速体质变差,易患产后诸疾。

有人认为,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坐月子没有必要了。却不知因生产而导致的气血与肾精两虚并不是改善生活条件所能迅速恢复的。

而且,生活条件改善并不意味着人的体质就会更好。今人多喜食生冷油腻,兼多熬夜,平时工作与生活压力大,这些都容易伤损气血。所以说,产后坐月子是必需的,也是有益于产妇健康的。

坐月子当防寒避邪 风为百病之长,寒邪最伤阳气,风寒邪气杂至,最容易导致各种病症。产妇体虚,既无力卫外,又无力祛邪,故若受邪,邪气很容易自三阳深入三阴,导致多种大病重症。因此说,产妇所有养生的原则,归纳为一句话,即是避邪。

若逢盛夏,天气炎热之时,产妇亦当避暑。建议保持屋子通气,不要让屋子完全封闭憋闷。需知,产妇本来就血虚,汗血同源,汗出过多亦伤血。

有新闻报道,在山东淄博,一产妇在高温天气坐月子,家里门窗紧闭,还穿着长袖长裤,盖着被子,最终导致中暑不治身亡。

从中医来分析,因生产会导致肾精和气血双虚,坐月子就是补气血,养肾精,兼避免风寒外袭。若在盛夏仍避风保温,这是误解了坐月子的本意。再者,若久关窗户,室内热浊闭滞,亦不利于清气宣通。

又如:老人家往往重视坐月子,要求产妇不能洗澡,不能洗头,不能吹风。但逢盛夏,天气炎热,过度避寒亦属不必。

预防受寒,产妇可用生姜或艾叶煮水来擦身,或洗头洗澡。但我还是建议擦浴,这样更不容易受寒。一荷兰人朋友平时体格健壮,生产后赤脚走路,即感足部和踝关节冷痛,用艾叶泡脚洗浴,冷痛消去。

总之,产妇不仅要避风寒,还应避免炎热所致大汗淋漓甚至中暑。

坐月子的药食疗法 妇女产后往往气血大虚,当重视补益气血,以饮食调理为好。禁食寒凉和辛辣,不要太过清淡,适当滋腻些,只要能运化就好,但又不可过度,以防损害胃口。

例如,某些地方的习俗是产妇要吃鸡,餐餐鸡肉鸡汤,吃到产妇反胃。虽然鸡能补益,但如此吃法不但影响胃口,甚至影响心情,这即是过度了。

国内不少地方有如此习俗:产妇坐月子时要喝黄酒,或用黄酒炖鸡蛋。因黄酒香气浓郁,甘甜味美,风味醇厚,温饮,或加姜煮而饮之,有补血养颜、活血祛寒、通经活络之效,能补虚损。对于产妇而言,甚能温补气血。

产后当天即可开始服生化汤,最能排出恶露和瘀血,促进子宫恢复活力。羊水本用于养胎,胎儿既然已经娩出,残留于子宫内的羊水和血液即成为浊毒瘀血等病理因素,要及时排出才好。一般可连续服七至十四天。

现今,产后抑郁症高发,分析其原因:肝藏血,肝主情志,产后血虚,肝血与心血皆虚,心神失其所养,故易出现抑郁。

养血,当先养肝。坐月子期间,产妇应保持心情舒畅,尽量避免烦躁;养肝血,前贤有八珍汤,甚有良效,此方由四君子汤与四物汤组成,既能补血,又擅补气,颇为适合产后气血俱虚的情况,建议加生姜三片,大枣30克(切开)同煎,效果更好。

此外,可用下方:炙甘草30克,小麦100克,大枣30克,水煎服,日一剂。最能养心补血,并可防治产后抑郁。

坐月子要睡好 坐月子的目的在于补益气血和肾精,除了吃好,还需要休息好。

中医认为,血是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素问•八正神明论》亦云: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

产妇因生产分娩,气血大虚,精神疲惫,体虚乏力,本就容易导致睡眠质量不好,再加之要照顾孩子,更会出现睡眠不足且不规律。建议产妇尽量抽空睡觉,只要有时间,争取睡一会儿。

产妇可以用手机,但不建议一直看手机。其害有二,一则久视则伤肝血;二则久视则影响睡觉。

休息好,心神安则五脏皆和,如此更有利于产妇身体的恢复。

产妇要做适当运动 有人问,坐月子期间,产妇能不能运动?当然可以。运动可以升阳,阳气宣通,气血流畅,身体自会感觉舒服。

西医认为,产妇若长时间卧床容易导致许多产后疾病,比如,新陈代谢缓慢、肠胃功能衰退引起痔疮等。

适当的产后运动可以让脏腑功能尽早恢复,同时还有利于恶露淤血的排出。毕竟淤血不去新血难生,产后失血,更需祛瘀生血。

但剧烈运动反而会耗伤阳气,导致体质变差。因此,产后运动适当便好。何为适当?我的观点是运动后周身微微汗出,即达到了最佳效果。不可运动至大汗淋漓,这样反而会伤损正气。

坐月子还能治疗宿病 坐月子不仅仅是为了让产妇恢复产前的状态,同时还可以治疗一些宿病。

分娩的过程虽然伤损精气血,但同时也有利于排出体内郁积的浊毒血瘀。分娩之后认真坐好月子,不但可以让气血尽快恢复过来,还可以祛瘀生新,使身体焕发出新的活力。

坐月子能改善体质:有人生完孩子后面色更红润,皮肤更细腻;有人产后精神与体力较怀孕前更充沛;有人坐完月子牙齿变白,黄褐斑也变淡了;有人素来畏寒肢冷,坐完月子后完全不畏寒了。

因此说,好好坐月子,不但能早日恢复体力,还有助于让自己健康起来。

坐月子是对产妇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的关怀,已经成为中国的传统习俗。与其质疑,还不如认真去探讨坐月子的优点和好处,应该如何才能把月子坐好,把这种优良传统落实在让产妇更健康更快乐的生活上,实实在在地把传统传承下去。

中医阿姨叮嘱,坐月子是女性唯一改变体质的机会!方法如下!

妈妈的姐妹是我们市里有名的中医门下,再得知我怀孕的情况下。

也不知道是不是职业病,整天不是叮嘱我这个就是叮嘱我那个。

月子虽然是我妈亲自照顾得我,但我亲爱的阿姨还真没少跑路。

虽然被阿姨“啰嗦”了一个多月!但出月子以后我恢复的特别特别好。

闺蜜都看不出我生过孩子呢!哈哈!都说想要和我阿姨请教,废话不多说,分享月子里

一些该注意的给你们哦~

月子9禁:

1:月子忌闷,产妇汗多,要勤更换宽松,舒适的衣服。

2:忌吃味精,为了婴儿不出现缺锌症,新妈妈应忌吃味精,否则有几率造成智力减退,生长发育迟缓等不良后果。

3:坐月子期间只要洗头,洗澡后务必马上吹干注意保暖,适度清洁反而对亲子双方都有好处,保持心态愉快,但冷水尽量不碰。

4:忌外出吹风,产后百脉空虚,又容易流汗,风邪一旦入体,除了容易感冒外,还可能导致日后四肢关节游走性的疼痛。

5:忌哭泣劳累,产后哭泣伤精血,可能造成眼睛的伤害,尽可能的多休息,不要爬楼梯,不可过度劳动。

6:忌有性行为,通常产后6-8周后是比较适合恢复性行为的时机,而坐月子期间是产妇身体复原的时刻,自然就不宜有性行为。

7:忌长期静卧,长时间卧在床不利于腹部肌肉收缩力的恢复,产后恶露的排出。

8:忌多吃鸡蛋,吃太多营养吸收不了,还会引发消化问题。

9:忌产后不注重塑腹,宝宝生下之后子宫腾空内脏失去支撑,便会自然不下垂。内脏下垂是所有妇女疾病和未老先衰的根源。我妈在我产后第三天就给我穿上收腹衣了,能收肚子,护腰,促排恶露等。出月子后肚子就平了,没有走样,还瘦了18斤,越早穿越好哦。

坐月子三阶段:一排二调三补

第一周,主要是要把多余的水分和毒素以及恶露排出体外。

第二周,主要增强骨质和腰肾的功能,恢复骨盆。

第三周,到一个月,这时候,该排的已经排完,主要吃麻油鸡恢复身体。

饮食方面要讲究

1:少食多餐

2:不要吃盐,生冷的食物(有理由的,很长我就不说啦)

3:半个月内少吃青菜和水果,可吃点红萝卜,月子内要吃水分少的水果。

4:半个月内禁吃鱼类和肉类,

?

产后怎么熬过月子期

告诫:想要产后脱胎换骨,这10个底线要坚守,不然42天白熬还遭罪。熬过月子就拨开云雾,出月子就感觉脱胎换骨了,否则月子就是白熬了。

一、长期碰冷水

在坐月子的时候不能接触冷水,这是因为,在中医中人物,女性生产之后气血不足,元气有所亏损,这个时期,产妇腠理不密,这样风寒凉气容易侵入身体,会导致气血不畅,容易导致身体疼痛。

因为中医学上的腠理,指的是皮肤、肌肉、脏腑的纹理,以及皮肤、肌肉间隙交接处的结缔组织,你的身体要靠它来抵御外邪内侵。俗话所说的“月子病”有多种表现。坐月子期间出现肢体或关节酸楚、疼痛、麻木,中医上称作“产后身痛”,是月子病的表现之一。这种不适往往跟坐月子期间新妈妈起居不够注意、感受风寒、居住环境潮溼阴冷等有关。因此,坐月子期间你还是要尽量避免风寒、注意保暖。

二、不注意产后子宫恢复

在过去的怀孕的40周里,子宫为了容纳尊贵的小“客人”的成长,在荷尔蒙的作用下,会变得温厚、柔软、血液充足,形成一个空心大肉球。所以,要想恢复到怀孕前的状态可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妈妈的悉心呵护。下面给您推荐几种帮助产后子宫恢复的方法

首先你要放心绝大部分妈妈生完宝宝后都能顺利恢复。不过,要想恢复得又快又好,还需要妈妈们努力做工作哦!妙招一:及时排尿产后,医生常常会嘱咐妈妈要尽早排尿,一般在产后4小时小便。因为在分娩过程中,膀胱受压、黏膜充血、肌肉张力降低、会阴伤口疼痛。不习惯于卧牀姿势排尿等原因,都容易发生尿潴留,使膀胱胀大,妨碍子宫收缩而引起产后出血或膀胱炎。妙招二:产褥期别“赖牀”老人都讲究分娩后要卧牀,怕受凉。不过,产后6~8小时,妈妈在疲劳消除后最好别“赖牀”,第二天尽量下牀活动,这样有利于生理机能和体力的恢复,帮助子宫复原和恶露的排出。妙招三:哺乳 *** *** *** 也能帮助子宫收缩。因此,不妨在产后让宝宝尽早吃母乳,只要宝宝一吸吮,子宫就会收缩,宝宝频繁地吸吮、频繁地产生这种反射 *** ,会使子宫的恢复加快。没有喂奶的妈妈,也可以采取 *** *** 或是热敷 *** 的方式, *** *** 。妙招四:别当脏妈妈分娩后沐浴,对妈妈来说有益无害。如果是正常分娩,沐浴能使外阴伤口及周围的细菌不易停留,还能促进外阴伤口血液循环,有利于伤口愈合。如果是剖宫产,而且采取的是皮肤横切口、皮下缝合的方法,那么沐浴时水是绝对不会进入伤口的。只要在伤口表面敷一块纱布,不让水直接冲击伤口即可。当然,伤口毕竟是很娇嫩的,所以沐浴完毕后,伤口应该重新换药,切勿用溼毛巾在伤口上来。

三、42天不洗澡

洗澡对新妈妈来讲非常重要,但同时也要考虑到新妈妈产褥期的生理特点。“月子”里洗澡应注意以下各个方面:1. 产后第一天,新妈妈的身体比较虚弱,不宜洗澡。正常分娩后 2~3 天新妈妈体力恢复后便可洗澡,可以 1~2 天洗一次。如果新妈妈分娩过程中不顺利,或出血较多,或平时体质较差,则不宜勉强过早洗澡,但可用温水进行擦浴。剖宫产后 10 天左右再洗澡,一般是在 5 天左右拆线,但是也可以用温水进行擦浴。2. 洗澡的时候,别忘了穿一双防滑的拖鞋。洗澡的时间不宜过长,每次 5~10 分钟即可,浴室中温度要适宜,以 20℃~25℃ 最佳,洗澡前要多吃一些东西。空腹洗澡会导致低血糖,引起头晕等不适。

3. 洗澡时一定要淋浴。不管你家的浴盆有多干净、多高级,千万别用盆浴,否则会导致污水流进 *** 后,向上感染尚未完全修复的子宫内膜,引起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疾病。4. 洗澡水不要太热,水温调节在 35℃ 左右,因为生孩子本来就是一个消耗体力很大的劳动,本来你的身体就虚弱,如果洗澡水很热就可能虚脱。拿个凳子,如果感觉不舒服或者预防 *** 性低血压就去买一个中间是个窟窿的凳子,坐在凳子上冲水,这样既可以减少蹲下、站起来的次数,又不会挤压伤口,污染会 *** 。也可以买一个老年人上厕所时常用的“恭凳”。5. 洗完澡后少用或不用爽身粉。因为,爽身粉会与洗澡之后皮肤上的汗液粘在一起,减少了清洁、干爽的作用。洗澡完毕,要用毛巾擦干头发及身体,并尽快穿上衣服,注意保暖,以防感冒。6. 洗澡之后的毛巾应该清洗、消毒,尽量保证无菌。可以洗干净之后用开水煮一煮。内衣、 *** 要经常换洗,洗完之后可以拿到外面晒晒太阳。有的女性喜欢在月经期或者产褥期用纸 *** ,这样比较方便,用完之后就扔了,省却了清洗的麻烦。但是,纸质 *** 的通透性比纯棉 *** 差,会使容易出汗的新妈妈更不舒服,而且也不利于汗液的排出。

四、剖腹产后正确睡觉姿势

顺产和剖腹产的区别还是挺大的,别的不说,顺产的宝妈生完宝宝很快就能下地走路,而剖宫产宝妈手术完后还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恢复过程,尤其是刚做完手术后的躺卧方式都是有要求的。准妈妈们可以提前了解下剖宫产后这三种睡觉姿势,做到心里有底,促进产后恢复。

手术后7小时内——平躺;宝妈刚做完手术时,麻药劲还没过去,加上下半身还没有完全恢复知觉,下肢没有自我行动能力,所以最好的躺卧方式是平躺在牀上,这样的姿势非常利于体内恶露的排出,并且不会撕扯到伤口。另外平躺宝妈的顺畅呼吸,不会出现突然咳嗽,最怕的就是牵动伤口伤口撕裂。手术8小时-24小时——侧卧;在手术7/8个小时后,开始明显的感觉到伤口的疼痛,此时如果一直平躺不利于产妇体内血液循环,从而导致伤口生长速度慢、伤口疼痛感加剧的情况出现。而侧躺时可较好的促进体内恶露的排出,并且利于子宫的恢复。其实侧卧还有一个重要作用,通过加速体内血液运送速度,协助宝妈排气,一般剖宫产手术时大夫都会叮嘱宝妈,排气后再吃饭。手术后一天后——平躺、侧卧交互;一般在手术后第二天就开始下牀活动,这样不仅利于产妇身体的恢复,也利于伤口的生长。此时产妇行动能力慢慢恢复,自己可以借助一定的外力进行平躺和侧卧的 *** 转换。此时产妇应隔一段时间就调整一下躺姿,这样不仅便于体内恶露及时排出体外,更利于血液循环和肠胃吸收。其实在整个月子期间,宝妈均可采用这两种方式交替的睡姿,这样不仅利于保护伤口出现撕扯,还能促进恶露的排出。因此在做完手术后前两天,如何正确躺卧,宝妈要多留意注意伤口感染跟顺产不同的是,剖腹产会在肚子.上切一-刀伤口,从而把孩子取出,再把伤口缝合。所以在坐月子期间,我们要注意肚子上的伤口,防止病菌的感染,这样的话会增加- -些不必要的麻烦,给自己带来痛苦。平常的话多注意保持卫生,不要擅自拆开包布。并且在坐月子期间多吃一些对伤口有好处的食物。

五、产后饮食的4大禁忌

坐月子期间,产妇有很多的注意事项,其中吃的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不仅饮食搭配上要合理,而且一些月子期间的饮食禁忌也要规避,只有营养均衡同时饮食方面进行克制,才能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对于在哺乳期的宝宝来说,也是非常的重要。第一:忌生冷月子期间的产妇,身体的毛孔都是张开的,同时都是属于内热虚寒的症状,这个时候特别的想吃冷的食物,如果是生冷的食物,不管是蔬菜也好还是水果也好,产后妈妈们一定要克制,能一口不吃的最好半口都不要沾,对于身体没有任何的好处。

第二:忌辛辣刚刚生产后的女性。本身就是属于气血比较虚弱的状态。月子期间也还是属于脾胃虚弱,脏腑没有完全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这个时候吃辛辣的食物,很容易 *** 到肠胃,会影响到脏腑的恢复,影响身体的健康。同时如果在哺乳期的女性,对宝宝的影响也会比较大,会引起宝宝会红 *** ,不舒服等,自己是舒服了一下,但是受伤的是宝宝。第三:忌咖啡咖啡中含有咖啡因等成分,对于喜欢喝咖啡的妈妈们来说,在坐月子期间一定要克制,哺乳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影响到宝宝的健康。所以建议在月子期间的妈妈们,还是不要喝咖啡的好。第四:忌大补很多产妇的妈妈看到女儿生产以后,就迫不及待的给产妇做各种好吃的,各种补汤,结果最明显的就是胸部堵住的情况出现了,其实也是有损产妇的身体的,正所谓“虚不受补”,所以正常月子期间不建议太过于大补,循序渐渐的进行补充营养成分,身体也好吸收代谢,否则对于身体来说也是一种负担。

坐月子对于一部分妈妈们来说是比较享受,对于另一部分妈妈们来说可能是比较遭罪的,不管是哪种情况,坐月子的相关科学的知识自己知道一点是最好的,避免出现月子期间各种不洗头,不洗澡,不舒服等各种情况,有的时候还真的是本身自己了解的比较少,长辈的坐月子方式又比较守旧,然后会导致后面出了月子以后的身体不舒服的情况。

六、开奶要趁早

宝宝出生后第一次喝奶就是开奶。开奶时间越早越好,一般在宝宝生后15分钟到2小时内就应开奶。剖腹产的妈妈因为有伤口的原因,也应尽量在24小时之内开奶。开奶的好处首先就是获得初乳。初乳富含营养和增强免疫的物质,有助于肠道功能发育,并为宝宝提供免疫保护。而且尽快进行母乳喂养,还有助于 *** 子宫收缩,有助于排恶露,有助于产后恢复。这个时侯宝宝虽然吃不出什么奶,但是吸吮能充分 *** 奶头,使得母亲产生一种本能的泌乳反应。从而促进乳汁的分泌,帮助妈妈们早些下奶。一开始初乳的分泌量不会很多,所以妈妈们基本感觉没有什么奶水。这个时候让宝宝反复吮吸,慢慢的奶水就会越来越多了。

大多数产后没奶的新妈妈,都很在意吃什么、怎么吃才会奶水多,却忘记了最重要的一点:奶水多,不是食补出来的,而是及时有效的 *** 泌乳。你刚生完孩子,奶水不多,这太正常。因为 *** 产奶的逻辑是,你的身体启动了一整套泌乳机制, *** 组织、激素、食物、局部神经、宝宝,缺一不可。

七、不爱下牀活动

辛苦怀胎十月之后,终于顺利把宝宝生出来了。本以为生完孩子会轻松一点,谁料,婆婆开始三令五申,这个不行,那个不让。最让佳佳无法忍受的是,卧牀休息。我感觉在房间里就如同坐牢一样,整个月子里,我都没法离开房门半步。专家说法:事实上,新妈咪确实需要休息,但却不是一味卧牀休息。其实在产后24小时之内就可以坐起来了,还可以简单地活动一下周身筋骨,如洗手、洗脸、做简单家务等。因为适当的运动不但有利于子宫复旧及产后恶露的排出,预防腹直肌裂及性器官下垂,而且还能加速全身的血液循环,预防产后淤血及血栓形成,让新妈咪迅速恢复产前的靓丽形体。正确的做法是:在产后当日,产妇就可以开始下牀排尿;可起牀近距离走动;一周以后,产妇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开始做保健操,尝试做一些轻微家务及饭后散步。

八、坐月子不能按天算

大家都知道女性产后要坐月子,不过大家对于坐月子这件事的认识只停留在产后30天属于月子期,并没有更多的关注过产妇身体是否已经恢复。出院后产后42天要进行一次复查,主要检查的就是产妇身体的恢复情况,而大多数产妇觉得自己坐月子已经满30天,感觉身体恢复得还不错,就在之后的生活中毫不注意自己的身体开始乱吃喝、乱熬夜,进行复查时结果自然不如人意。其实女性坐月子不能单纯依靠天数来算,更重要的是满足这些标准。

1,、看气色女性产后身体是相对虚弱的,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和调理,气色应该是慢慢好转的,但如果宝妈较早的投入到带娃当中,每天不注意休息,不仅脸上气色差,就连身体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今后很可能因为坐月子时劳累而落下腰背酸痛的毛病。2、看睡眠女性产后由于身体处于恢复状态,所以夜间睡眠会比较浅,夜醒次数多,不过随着身体逐渐恢复,睡眠质量也会慢慢提高,如果宝妈每天晚上都睡得很香,那就说明宝妈恢复的很不错。3、看奶水奶水分泌情况实际上跟宝妈身体素质是有关系的,如果宝妈产后恢复的比较好,那么身体素质适当恢复,母乳分泌量也会保持在一个良好的水平,但如果宝妈产后恢复的比较差,身体素质不升反降,母乳分泌量也会跟着下降,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来补充提高分泌量和母乳质量,所以通过奶水分泌也可以对产后恢复情况进行判断。4、看恶露女性生产过程中腹腔中会残留一些杂质,这些杂质会以恶露的形式逐渐排出,如果宝妈产后恢复的比较好,平时也很注意 *** 卫生,那么恶露现象一般会在产后半个月左右排干净,但如果超过这个时间宝妈还有排恶露的现象,就要考虑是否存在着凉或感染的情况了,如果不及时改善则会影响宝妈的子宫恢复和健康。5、看体态女性坐月子期间除了要注意自己的身体恢复,多少都要照顾一下宝宝,所以宝妈很容易在这时候出现腰背酸痛的现象,如果宝妈每天照顾宝宝的同时还能保证自己能充分的休息,那么腰背酸痛的现象就会在月子期过完之后得到缓解,但如果宝妈月子过完了依旧存在腰背酸痛的现象,就有可能是月子期劳累所致,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恢复。

九、莫忽视管理腹部

这个收腹依是必备的,生完宝宝就用了,真的不错,撑大的肚子恢复的很好。月子里就开始穿了,一个多月肚子就平了,产后去复查医生都夸我恢复的好

十、产后要好好休息

许多妈妈生完宝宝穿,看着可爱的宝宝,超级兴奋,根本无暇顾及休息。同时还要兼顾着半夜给宝宝喂奶,当然,休息时间就根本不够了。这样对妈妈伤害是很大的,同时也不利于新妈妈身体恢复。产后休息不好,会落下腰酸背痛、腿疼等月子病,也会让妈妈产生抑郁、奶水不足的情况,让身体恢复变慢,甚至恢复不到孕前正常情况。但是休息不是一味的睡觉或者躺在牀上,适当的活动也有利于准妈妈身体恢复。新妈妈休息注意:产后如何才能休息好1.产后半小时:产后半小时妈妈就要给宝宝进行第一次喂奶,在这半个小时里,妈妈可以抓紧时间休息或者小憩一会儿,得到初步的休息。2.产后三天:除了排便之外,产后头3天尽量躺在牀上或坐在牀上,不要下牀走动。3.产后1周后:体力稍微恢复,新妈妈可以适当做一些家务活动,仅限于活动量小的家务活。4.婴儿作息时间一致:刚出生的宝宝,一天大概要吃20次奶,这也是妈妈休息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宝宝日夜颠倒,所以妈妈要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尽量和宝宝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得到更多的时间休息。

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