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官府功夫汤

发布时间:2023-05-02 16:51:58 作者:祝由网 点击:13561 【 字体:

官府功夫汤

目录官府功夫汤的营养价值官府功夫汤的功效作用官府功夫汤的做法官府功夫汤的烹饪技巧官府功夫汤的禁忌人群广东的养生汤远近闻名,其中最滋补的当属功夫汤了。它用的食材都是营养丰富的海鲜类,几乎不用烹饪,保留了食物的原滋原味,既营养十足,又能发掘食材的鲜香特色。煮出的汤可谓是汤清味醇,沁人心脾。偶尔来一碗功夫汤对身体大有裨益,助养精气神,一整天都充满活力。

官府功夫汤的营养价值

辽参含有丰富的牛磺酸、胶原蛋白、硫酸软骨素、皂苷、多肽及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能延年益寿,降血脂血压,鱼翅可以养颜美容,开胃益气、补五脏。鲍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铁、碘和维生素等营养元素,肉中含有鲍灵素,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抑制和抵抗癌症,补血益肾、调经润燥,保护视力。裙边能补气养血、降低胆固醇,防止心血管疾病发生,还能抑制癌症。瑶柱能补中益气,滋阴补肾,抗癌防癌。虫草可以抗肾损伤、防止疲劳、强身延年,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竹笙能滋阴润肺、止咳去燥、安神补脑、提高免疫力。火腿富含蛋白质和肪,能补肾养胃。此汤能滋阴补肾、补中益气、美容养颜、延年益寿。

官府功夫汤的功效作用

【辽参】

1.健脑补脑、延年益寿:辽参含有丰富的牛磺酸、胶原蛋白、硫酸软骨素、皂苷、多肽及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可以为大脑补充营养,利于开发智力,有健脑的功效,多食能延年益寿。

2.补血补钙:辽参还有丰富的角蛋白,能促进红骨髓造血,改善人类贫血的症状;它还含有大量的天然活性钙,能给人体补充丰富的钙质,利于骨骼生长和身体发育。

3.预防心血管疾病:辽参含有的岩藻多糖能降血脂和血压,对于高血脂、高血压以及冠心病、肝炎患者,能起到很好的缓解和治疗效果。

4.增强免疫力,预防癌症:辽参还含有抗氧化作用的微量元素硒,它能抵抗恶性流感,预防肿瘤的发生。辽参含有的另一种预防肿瘤的矿物质是皂甙,它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对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一定的疗效。

【金钩翅】

1.降脂降压:鱼翅能有效的降血脂和血压,预防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系统疾病。

2.补气益血、美容养颜:鱼翅中含有非常丰富的胶原蛋白,能滋养皮肤,具有很好的美容养颜功效。

3.开胃消食:鱼翅还可以开胃、益气、补虚,能清除体内的毒素,补五脏。

4.提高免疫力:多食鱼翅能补充气血,提高免疫力,对于营养不良、气血不足、体质虚弱的患者是很好的食材。

【鲍仔】

1.提高免疫力:鲍鱼肉中能含有一种叫鲍灵素的生物活性物质,对于人体免疫力有很强的调节作用,能抑制癌细胞代谢,增强抵抗癌症的本领。

2.补血益肾:鲍鱼能调经、润燥、养血、补肾,对于月经不调、大便秘结、气血不足、肾虚肾亏都有显著的疗效。

3.保护视力:鲍鱼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能保护视力,提高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

4.补充多种营养:鲍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还含有很多的钙、铁、碘和维生素A等营养元素,为人体生长发育提供关键的养分,是强身健体的有益食材。

【裙边】

1.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裙边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等营养元素,同时它的脂肪含量又相对很低,特别适合人类适食用,多吃能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强身健体。

2.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裙边能降低人体血清胆固醇,防止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发生,对于高血压、冠心病以及动脉硬化等症有一定的疗效。

3.补血补气:裙边具有补气养血的功效,能辅助治疗肺结核、贫血、体质虚弱等病症。

4.防治癌症:甲鱼裙边能预防和抑制肝癌、胃癌以及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对放化疗后的虚弱、贫血和白细胞减少等情况有治愈的作用。

【瑶柱】

1.滋阴补肾、补中养胃:瑶柱含有大量的有益物质,多食能补中益气,滋阴补肾,对应阴虚、肾亏引起的体弱多病,气血不足能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

2.降低血压和胆固醇:常食瑶柱还能降低血压和胆固醇,预防心血管方面的疾病,防止动脉硬化等症的发生。

3.抗癌防癌:多食瑶柱还能有效抵抗癌症的侵袭,对应治疗癌症起到一定的辅助功效。

【虫草】

1.抗肾损伤、防止疲劳:肾虚肾亏,以及精神不足,容易疲劳的人群可以多食用虫草,它能抵抗肾的损伤,增强体力,帮助恢复精气神,让人充满活力。

2.强身延年,延缓衰老:虫草营养丰富,多人体益处多多,多吃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延缓衰老。

3.增强免疫力:虫草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能提升人体免疫力,增强身体的抗病毒能力,还能防治癌症的发生。

4.镇静解毒、抗菌消炎:多食虫草能起到镇静安神的功效,它还可以抵抗细菌的侵袭,具有解毒和消炎的作用。

5.祛痰平喘:虫草能止咳祛痰,对于肺虚气喘不息,能起到一定抑制作用。

6.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多食虫草还能有益于心血管及血液系统的健康发展,避免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发生。

【竹笙】

1.滋阴润肺、止咳去燥:竹笙能滋阴补气,对于阴虚肺热所致的气躁、咳喘有很好的疗效。

2.安神补脑、提高免疫力:竹笙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无机盐等,能益气补脑、安神益气,提高机体的免疫抗病的能力。

3.降低血压和血脂:竹笙能保护肝脏,降低血压和血脂。

4.抑制肿瘤:竹笙能起到一定的抑制肿瘤的作用,肿瘤高危群体应该多食用竹笙。

【火腿】

火腿内富含大量的蛋白质、脂肪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养胃生津、益肾壮阳。

【官府功夫汤】

官府功夫汤能补充多种营养,具有补中益气、养胃补血、提高免疫力、防癌抗癌、延年益寿的功效。

官府功夫汤的做法

将适量的辽参、金钩翅、鲍仔、裙边、瑶柱分别涨发后洗干净,装入一盏茶壶中。

将几根虫草和竹笙也清洗干净后放入茶壶内,加入适量的高汤,放入几片火腿,生姜和葱段。

找一张烹饪用的锡纸把茶壶整个封好,别漏气,放到笼蒸上蒸2小时左右,去掉锡纸后食用的时候放点盐调味就可以了。

官府功夫汤的烹饪技巧

如果没有锡纸也可以用保鲜膜代替锡纸将汤壶密封后放入电炖锅中隔水炖煮。

官府功夫汤的禁忌人群

适宜人群:

一般人都适宜,以下人群更为合适:1.气血不足、营养不良、体质虚弱。2.癌症、心血管疾病、动脉硬化、免疫性疾病患者。3.夜尿频、血压不稳、精神难以集中者。4.脾胃虚弱,久病体虚,五脏亏损之人。5.糖尿病,虹斑性狼疮,干燥综合征等阴虚体质者。6.吸烟、酗酒、工作压力大,易疲劳者。7.肺炎、肺结核、肺气肿、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中风,脑血栓,高血脂。9.患有急、慢性肾炎,肾衰,肾虚,尿毒症,糖尿病的人。

禁忌人群:

儿童不宜常食,痛风患者及尿酸高者不宜多吃;感冒发烧或阴虚喉痛的人不宜食用;素有顽癣痼疾之人忌食;消化功能减退、孕妇或产后虚寒、脾胃虚弱腹泻之人不宜多食;慢性肠炎、慢性痢疾腹泻、肝炎患者应少食;痰食壅盛者慎食;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少食,实火或邪胜者不宜食用。

官府功夫汤的滋补功效特别显著,汤里的食材都是精良稀少且营养价值高的原材料,喝完汤后整个人都觉的神清气爽,充满力量。对于上班工作压力大、精神疲惫的人非常合适。可以炖一大壶装起来,带到公司跟同事朋友们一起分享,既养生又能调节人际关系。

四川菜中有味道好又不辣的菜吗?

说到川菜相信大部分的人想到的都是重油、重辣的麻辣之味,其实在川菜中按地域可以划分为上河帮派、小河帮派和下河帮派这三大体系,而上河帮派是以成都官府菜以及乐山菜为核心,上河帮派的菜肴口味相对来说更清淡更温和。细数下来,其实在川菜中最少有一半是不辣的,是不是很出乎意料。

四川菜中有味道好又不辣的菜有:

开水白菜

这道菜名气够大,在所有的汤品中算得上是天花板级别的菜品,这是一点都不辣的菜。开水白菜起源于清朝,现为四川十大经典名菜之一,也是国宴上的一道精品菜,这道菜看似朴实无华,实则尽显上乘的制汤功夫,绝对可以说是凌驾于普通高汤的天花板之上的佳做。这道菜在普通的川菜馆是绝对吃不到的,因为看起来极其简单的菜,其实是非常复杂的,非常耗时耗力,也非常考验没技术的。相信绝大部分的四川人都没有吃过正宗的开水白菜。

甜烧白

这也是味道好又不辣的菜,甜烧白是四川的传统名菜之一,也是四川九大碗之一,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夹沙肉,这是一道以五花肉、糯米和豆沙为主要食材的菜品,主要是以蒸为主,成菜后色泽红亮,吃起来的口感鲜香甜糯、肥而不腻。是一道色、香、味俱佳美味佳肴,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

东坡肘子

东坡肘子和辣没有一点关系,而且好吃,或许很多人会认为这都不是川菜,而东坡肘子就是四川九大碗之一的四川名菜,用的是四川眉山的肘子,成菜后是猪皮焦皮酥脆,猪肉软而不烂,再配上大山雪豆,真的是超级的好吃。

鸡豆花

这也是一点都不辣的菜肴,鸡豆花距今已有上百多年历史的鸡豆花,也是四川的十大经典名菜之一。此菜讲究“吃鸡不见鸡,吃肉不见肉”,把荤菜做成素菜的样子,看起来像豆花,其实根本就不是豆花。因为这个菜非常考验厨师的技术,所以一般要在正宗的川菜酒店才吃得到。

清蒸江团

清蒸江团是四川乐山的传统特色名菜之一,同时也是四川的十大经典名菜之一,这道菜选用的是当地的江团鱼和火腿为主要原料,经过调制后清蒸而成的一道蒸菜,成菜后具有江团的外形美观,肉质肥美而细嫩,汤体清澈,味道鲜美等特点,一般要在大酒店才能吃到这道菜,清蒸的菜一般都不辣,四川菜也是如此。

四川菜中以很辣味的菜其实不多,味道好又不辣的菜要比辣的菜多很多,上面列举的只说比较有名的一小部分。

帮我介绍一下西汉汉武帝时期的酷吏张汤

张汤的出身与童年
西汉初期的官吏总体上由两部分组成:一类是法家式的官僚及其子弟,可概称为文吏;另一类是学习儒家经典而入仕途的知识分子群体,可概称为儒生。前者大多文化水平不高,未接受系统的六经之学,但深谙政治惯例,通晓法律事宜,熟知技术性业务,是人主眼中的“武力有功之臣”,其施政采用法家实用主义学说,直接秉承最高旨意,严刑峻法,打击盗贼豪强及一切不利于皇权统治的力量,后世称他们为“酷吏”。后者通常出身平民,深知社会底层民众疾苦,笃信仁、义、礼、智、信等道德伦理,认为治国之本在于宽厚待民,但多不通政务,不适应官场规则。其施政坚决依照儒家学说,发展生产,施行教化,致力于社会的安定良态,后世称他们为“循吏”。〔1〕文吏与儒生之争,既有政治分歧,也因私人生活,汉武帝时代尤为激烈。而张汤就是武帝时期赫赫有名的一代酷吏。
张汤,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地区)人,具体出生年份不祥,约为汉景帝中期,是典型的法家式官僚子弟出身。现代心理学理论认为,人幼年的生活环境对其一生成长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潜意识中的刺激通常于悄无声息之中深刻地改变性格,而性格在某种程度上就决定着命运。中国民间谚语也有“三岁看小,五岁看老”。司马迁在《史记•酷吏列传》里记有这样一件发生在张汤幼年时的小事,其中反映出的诸多信息将会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张汤及以其为代表的酷吏群体的心态。
“父为长安丞,出,汤为儿守舍。还,鼠盗肉,父怒,笞汤。汤掘熏得鼠及余肉,劾鼠掠治,传爰书,讯鞠论报,并取鼠与肉,具狱磔堂下。父见之,视文辞如老狱吏,大惊,遂使书狱。” 〔2〕
以职业风格治家的张父因老鼠偷肉一事大发脾气,用竹板、荆条“笞”汤,体罚儿子。请注意,笞刑是古代中国常见的正规刑罚之一。〔3〕受了委屈而又倔强的小张汤掘地三尺捕获盗鼠后,并非出口恶气一杀了之,而是一本正经地自设公堂,传布文书,刑讯定罪,最后宣读判决,将老鼠处以极刑,磔(肢解暴尸)于堂下。再请注意,磔刑是远古残酷周刑之一,即今人俗语“五马分尸”。〔4〕担任公职多年的父亲见证情景,也得“大惊”,从此发现了张汤的天赋,让他助理代案,专写司法文书。(关于汉代诉讼审判制度,文献记载不多,主要描述就在《酷吏列传》及张汤审鼠这一段。)〔5〕通过对上述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家庭环境的影响、张汤自身的兴趣和才能以及其父对他的专业培训,都使他非常适合担任“刀笔吏”职务,从事司法工作,这与他后来能位列三公、成为御史大夫关系极大;其次,张汤小小年纪性格中残忍冷血的一面已初显端倪,具有强烈的暴力倾向,其后更是愈演愈烈直至成为一代酷吏,“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6〕但同时也为其一生最终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
三从小县吏到御史大夫
张父死后,张汤顶班当了多年长安吏。他的政治发迹,先是因为救助过周阳侯田胜,而被引见朝中贵族,在当时名酷吏宁成手下任职。接着攀交上田胜之兄丞相田蚡,遂被推荐给汉武帝,提升为御史。张汤仕途上的崭露头角始于公元前135年的陈皇后巫蛊案。皇后陈阿娇(成语“金屋藏娇”的女主角)为与美人卫子夫争宠,召集巫婆于后宫施法念咒。武帝下令严查此事。张汤借机发挥酷吏本色,网罗无辜。“汤深竟党与,相连及诛者三百余人,楚服枭首于市”,〔7〕被牵连者达上千人。既而陈阿娇被废,卫子夫新立为后。因办案有功,张汤升职为太中大夫,从此为武帝所赏识一路青云直上。
太中大夫任上,张汤与私交甚好的酷吏赵禹(成语“一意孤行”的主角)合作,根据武帝政治的现实需要,共同制订修改各种国家律令。其主要作为有:恢复汉初废除的连坐法、族诛法、妖言诽谤罪等严刑峻法;作见知故纵之法,即官吏获知犯罪行为后必须举告,对应判刑的罪犯必须严格执行,对当地动乱必须严厉镇压,否则以重罪论处;编《越宫律》二十七篇(今佚)。关于宫廷警卫制度,是汉律六十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律令的共同特点是“务在深文,拘守职之吏”,〔8〕即务必使法令严峻细密,对任职官吏尤为严格。这使得文景盛世以来宽厚立法的趋势被逆转,汉法的发展从此严酷苛密化。
此时,武帝为加强封建大一统,罢百家尊儒术,推崇董仲舒的新儒家学说。张汤恰时投机,一边上书请求选派儒家博士为廷尉史,辅助自己办案,一边多次就朝堂重大案件代表天子及官方前去咨询已还乡退隐的董仲舒,以其意见为重要的审判依据。从此狱吏断案,多应朝廷旨意,附会古人之义,言必六经“公羊”,史称为“春秋决狱”,这既促进了法律儒家经典化的过程,也是两汉经学化的开始。
公元前123年,淮南王刘安(古籍《淮南子》的编著者,成语“鸡犬升天”的主角)、衡山王刘赐谋反,事败自刭。廷尉张汤主审这场政治大案,揣摩武帝心意,乘机铲除宿怨,穷追狠治大显身手,“凡淮南、衡山二狱,所连引列侯、二千石、豪杰等,死者数万人”。〔9〕张汤遂于次年,即武帝元狩二年,加官进爵,功成名就,开始了他人生中最辉煌的七年御史大夫生涯。
张汤的飞黄腾达,首要原因在于他成功前谦卑待人、广交朋友、编织关系网,打下了坚实的阶级基础。《史记•酷吏列传》上说“汤为人多诈,舞智以御人……已心内虽不合,然阳浮慕之”。虽然有意见,但是表面还要做足功夫,营造氛围,对富豪高官们仰慕推崇,毕恭毕敬,“与长安富贾交私,收交天下名士大夫……至于大吏,内行修也;送请诸公,不避寒暑”。于是“虽用法深意不专平,然得此声誉”,尽管问题不小,却被权贵褒奖,获得良好名声。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张汤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张汤的一言一行从武帝角度看去,无不是唯皇命是从,绝对效忠,绝无任何私心,武帝自然认为他是个难得的人才,于是理所当然的重用他,赋于他大权。而事实上却是“所治即上意所欲罪,与监史深祸者;即上意所欲释,与监史轻平者……治狱所排大臣自为功”。也就是说,张汤断案大多是遇上武帝讨厌的,就落井下石加重刑罚;遇上武帝喜欢的,就寻找借口法外开恩;遇上武帝不关心而与自己有隙的,就毫不留情一审到底,以排挤仇家为政绩,在维护皇权的幌子下最大程度的扩张己欲。“虽文致法,上财察,于是往往释汤所言”,名义上万事由皇帝一人裁决,其实最终决策权却完全被张汤个人意志所引导。值得注意的是,张汤的成功所依靠这两个因素也正是他失败的原因。
位列三公后的张汤自恃有皇帝宠信,多行分外之职,权势远超丞相,天下之事皆由其决之。他在朝堂上高谈阔论国家大政常至日暮,武帝忘而废食迟不退朝,众臣皆不得归;因病不能上朝时,武帝竟御驾专程前往张府看望,隆贵到如此地步。汉匈间长年间大规模的战争导致国库空虚,民不聊生。为解决财政危机,武帝令张汤主管经济改革,策划国家与百姓争利,负责制造白金货币和五铢钱,实施盐铁用品专卖法案,到处张贴缉拿令,严刑打击豪强富贾,酷法压迫平民弱势,〔10〕全国被搞的通货膨胀,骚动不堪。
而就在这个时候,经武帝默许,张汤又亲手制造了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史和法制史上最为严重的冤狱之一——腹诽案。以廉直闻名,任九卿之一的大农令颜异因对张汤以一张白鹿皮置换四十万钱的经济法案持有异议,得罪了汉武帝。主持变革大计、善察政治风向的张汤与颜异有旧怨,便借口颜异曾在下属批评朝政时“不应,微反唇”(无语,只动了下嘴皮),上告其“不入言而腹诽,论死”(没说话但在心里诽谤,应该处以死刑)。〔11〕武帝批准,颜异即被处死。腹诽案可以说是千古奇冤,竟纯以猜度主观判定政治犯,这个恶劣的先例比南宋岳飞“莫许有”、明于谦“意欲罪”在时间上还早了上千年。其造成的直接恶果就是皇权专制势力滔天,官民人人处于恐怖之中,“自是之后,有腹诽之法比,而公卿大多谄良取容矣”,腹诽被公然地搞成了能类推的罪名,众臣也得谄颜保身附和。至于改革大计,为政时不听众议不思后果,打击伤害面太广,必然造成对社会的严重损害。“自造白金、五铢钱后,吏民之坐盗铸金钱死者数十万人。犯者众,吏不能尽诛”,以致民怨沸腾,怨声载道,“自公卿以下,至于庶人,咸指汤”。〔12〕到了这个万夫所指的地步,可控制的经济危机已被人为恶化成了严重的政治社会危机,如同不义的辉煌总逃不过惨淡的收场,张汤的飞黄腾达也快到尽头了。
四四面楚歌无路可走
张汤的失败,最致命的原因在于他的两面性格,为法过酷,结怨太多,最后被武帝抛弃。公元前115年,武帝元鼎二年,由于盐铁收归中央政府独占,极大损害了同姓诸侯国的利益,再加上以前的个人恩怨,赵王刘彭祖率先指控张汤与其下属鲁谒居合谋诡计危害国家。鲁谒居是张汤的心腹手下,曾故意炮制冤案以陷害张汤的旧怨御史李文。鲁谒居因赵王上告被关入狱中不久病死。被连累的鲁谒居的弟弟认为张汤见死不救,于是在牢里揭露了其兄与张汤违法挟私寻仇的黑幕。武帝特命廷尉减宣调查李文案,而同为酷吏的减宣恰也是张汤的老对头,欲借此案置张汤于死地,便私下秘密行动罗织大罪。正在这危机时刻,有贼偷盗了汉文帝陵园的下葬钱,依惯例,丞相庄青翟与张汤相约一同向武帝谢罪。张汤临时变卦,单方面推卸责任,准备先弹劾庄青翟,将罪名全归于丞相。而丞相府的三位长吏朱买臣(成语“覆水难收”的主角)、王朝、边通也都与张汤结有深怨,三人得知张汤计划后,一起联名先发制人,替丞相声辩无罪的同时,告发了张汤平日的种种非法行径,将前后数件事一一联系。武帝暴怒,认定张汤内心险诈一惯欺君,便不由分说,派使者带着罪名簿以八项大罪痛责张汤。
“天子果以汤怀诈面欺,使使八辈簿责汤。汤具自道无此,不服。於是上使赵禹责汤。禹至,让汤曰:“君何不知分也。君所治夷灭者几何人矣?今人言君皆有状,天子重致君狱,欲令君自为计,何多以对簿为?”汤乃为书谢曰:“汤无尺寸功,起刀笔吏,陛下幸致为三公,无以塞责。然谋陷汤罪者,三长史也。”遂自杀。汤死,家产直不过五百金,皆所得奉赐,无他业。昆弟诸子欲厚葬汤,汤母曰:“汤为天子大臣,被污恶言而死,何厚葬乎!”载以牛车,有棺无椁。天子闻之,曰:“非此母不能生此子。”乃尽案诛三长史。丞相青翟自杀。上惜汤。稍迁其子安世。”〔13〕
武帝还派出当年与张汤情同兄弟的酷吏赵禹来质问他。〔14〕张汤见了好友,自以为事情终有转机,正准备长篇解释,却被赵禹当头痛斥:“今天你觉得自己冤枉了,当年被你杀的那么多人就不冤枉吗?现在别人告你都是有真凭实据的,皇上关你到牢里,就是希望你自我了断,为什么还要争辩呢?”(这与成语“请君入瓮”有神似之处)这么一折腾,张汤终于清醒了,回想自己昔日所作所为,再以自己对武帝的了解,尽管不甘心,但是非死不可了。在诸侯、部属、酷吏、同僚上下内外四面八方的夹击下,皇帝也抛弃了他。张汤自杀了,面对下葬事宜,张母之所以正气懔然地说了些我们不能理解的怪话,我想大概是因为在她眼中儿子一贯是清廉正气尽心为公的吧。
实际上,张汤之死是政治斗争的残酷结果,是作法自弊罪有应得的下场,是古语“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再印证,谈不上什么恶言诬陷。首先,张汤大权在握后,翻脸无情、广结仇怨,致使众臣群起围攻,再无人为其说话,失去了以前牢固的官场基础。丞相府的三长史朱买臣等人都是平民文士出身,曾位居张汤之上,“而汤为小吏,跪伏使买臣等前”。等到他们获罪降职后,风水轮流转,“(朱买臣)见汤,汤坐床上……汤数行丞相事,知此三长吏素贵,常凌折之”,冤家对头间已是易结不易解了。其次,怀着“何世患无才?有才而不肯尽用,与无才同,不杀何施”〔15〕的人才工具论的汉武帝,为人喜怒无常,随心所欲,做事治国常不计后果,一旦反悔便大走极端。在对待张汤案时,先是毫不留情,不容解释,一心治其死罪。等到终于如愿了,突然听闻张汤家贫薄葬,就立刻掉转方向,一口气又杀了三长吏,逼死丞相庄青翟,金口赞许了张母,再提升张汤之子张安世的官职,就算是拨乱反正给张汤正式平反了。孰不知这很可能是一场政治案件还没弄清,紧接着又制造了另一场也说不清的冤假错案。以武帝一贯的政治言行和后来的历史观之,他对张汤有保留的“信任”与所谓的“惋惜”,在关键时刻是不可靠的,一旦遭遇其他重大政治斗争,必要时还会弃之为牺牲品。
《史记•平淮书》载“是岁也,张汤死而民不思”,张汤本来也就没为民众做过多少有益之事,留给平民百姓的恐怕只有严刑峻法带来的肉体与心灵上永远的伤痛。他所做过的违法乱纪的罪行,只怕依他自己制订的汉律也是要严惩不怠祸及全族的。整个事件里最值得称赞之处在于,张汤虽然全公费开支,但从政数十年,一度掌控全国财政大权,却能不贪污索贿,以至家中清贫如许,真是难能可贵,在这一点上足为廉洁表率,或许这就是张母内心深处儿子正直形象的来源。
纵观这场高层大内斗,真可说几乎无对错之分,朝中各臣在揣摩皇帝心意互相倾轧的同时,都在不同程度地徇私枉法。在张汤一心陷害别人时,别人也在相机报复,一有机会,双方就借机发挥大肆发难,一场新的政治大风暴又凭空从天而降。其结果却不仅是葬送了自己的性命,还连累无辜他人,殃及下层百姓。这既是封建政治的黑暗无情,也是皇权制度下的丑恶与无奈。
五张汤与武帝的历史教训
张汤死后,武帝继续重用酷吏治国,《史记•酷吏列传》所载十一名酷吏,竟有九位都是武帝时的,义纵、王温舒、减宣、杜周等人相继担任廷尉、御史大夫等职,搞得冤狱遍天下,民变起八方,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国家处于一片腥风血雨中。《汉书•刑法志》记“(张汤死)其后奸猾巧法,转相比况,禁网寝密。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大辟四百九条、千八百八十二章,死罪决事比万三千四百七十二事。文书盈于几阁,典者不能遍睹”。司马迁也评论说,张汤虽“深刻”,然相比之下“其治尚宽,辅法而行”,还能“知阴阳,人主与俱上下,时数辩当否,国家赖其便”。“自张汤死后,网密,多诋严,官事浸以耗废,九卿碌碌奉其官,救过不赡,何暇论绳墨之外乎!”上有所好,下必甚矣,酷政蔚然成风,酷吏盈满天下,而张汤的继任者们只会一无是处祸国殃民,“何足数哉!何足数哉!”〔16〕张汤一生以悲剧告终,这是武帝统治下他的必然命运。汉武帝刘彻是一个雄才伟略却也好大喜功、黩武嗜杀的封建帝王。他在位五十年间,开疆拓土建立不朽功业、确建中国三千年“秦皇汉武政治架构”的同时,随意发动战争,任意制造大规模冤案,严刑酷法维护统治,挥霍了其祖父与父亲“文景之治”四十年多来的社会财富,导致国家动荡不安,人民饱受苦难,“海内虚耗,户口减半”,〔17〕全国人口减少一半。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总结到:“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18〕武帝时共十三位丞相,不得善终者九位。至到最后“巫蛊”案刚愎自用听信谗言,逼死皇后(卫子夫)、太子、皇孙,才痛然恍悟,察觉自己于国于民为祸甚大,晚年“轮台思子悔过”下罪已诏,决定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任用贤良,以赎己罪。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暴君必然制造酷吏,二者互相利用互为依靠。酷吏在争宠内斗的同时,又提携互助共同营造暴政;不酷者反而被异化为官场公敌难以作为。仅以张汤为例,他师出酷吏宁成,与酷吏赵禹交好,最终也被酷吏减宣围攻。而酷吏尹齐、杜周、王温舒都曾先后为张汤属下。张汤对他们甚为欣赏,多次称赞尹齐“廉武”,数次进言杜周“无害”,〔19〕大力提拔王温舒。三人由此官至御史,在张汤死后倍受重用,“青出于蓝而甚于蓝”,施政残暴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可说是惹得人神共愤,当然也都如张汤般咎由自取,难逃政治牺牲品的悲惨下场。
在酷吏大量培养酷吏的同时,循吏与酷吏间斗争也一直未停止过。匈奴曾来请求和亲,儒生博士狄山反战主和,斥责张汤等酷吏“诈忠”,结果被武帝公然借匈奴人之手杀掉,“自是以后,群臣震摄,无敢忤汤者”。〔20〕唯一敢当面反对张汤批评武帝的只有大臣汲黯(成语“后来居上”的主角)。汲黯为人刚正,言行磊落,曾被武帝誉为“古之社稷之臣”。张汤初任廷尉时,汲黯就认定其必为祸及天下,多次在皇帝面前痛斥张汤,经常与张汤在朝堂上争论国家大事。张汤辩论注重咬文嚼字,于细微处反复纠缠;汲黯尽管义正言辞,坚守原则,但也无法驳倒对方。张汤为此“深心疾黯,欲诛之以事”, 武帝也厌烦汲黯逼迫其外调异地。汲黯临走前,对大行李息忠言直告:
“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僇矣。”〔21〕
事实证明,汲黯这段话政治预见性极强,对张汤及酷吏群体的分析深刻到位。可李息“畏汤,终不敢言。后张汤果败”。事后逐渐认清张汤真面目的武帝听闻此言,认为张汤之所以横行,正是李息这类人懦弱纵容,“抵息罪”,将李息严惩,又提升了汲黯的官职,作为表彰。
值得一提的是,酷吏赵禹在张汤死后,一改以往“酷急”作风,晚年“治加缓,而名为平”,在一片酷吏的杀罚声中反而有了“据法守正”的好名誉,也得享天年终老于故土。〔22〕而张汤之子张安世为官也与其父迥异,昭宣二朝位居重臣,却明哲谨慎,施政宽厚,多与人善,生活方面是家传的廉洁简朴,封侯加爵家资万贯,依旧是身着夫人亲自为其纺织的衣衫(也有史家评论其有世故作秀的嫌疑)。最终“安世子孙相继,自宣、元以来为侍中、中常侍、诸曹散骑、列校尉者凡十余人。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宠贵,比于外戚”〔23〕,发展为显赫非凡的名门世家。我想这其实都是前车之鉴,血与历史的教训吧。而张氏一家数代从事法吏工作,则是中国古代律学家族世袭化的开始。
《史记•酷吏列传》开篇引孔子语“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史记•循吏列传》前言也说“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我们知道,反暴政颂仁义是《史记》的核心指导思想,《循吏列传》正是作为《酷吏列传》的对比面而出现的。西汉酷吏集现代公安、检察、法院三大国家机构职能于一身,权力直出最高统治者,几乎不受任何制约。酷吏在治乱的过程中打击豪强盗贼,发挥过重要的积极作用,但其本质决定作为封建皇权的私人统治工具,对国家社会终究是弊大于利的。一味偏私以刑治民的古代法家学说是存在重大缺陷的,须知绝对的权力只会导致绝对的腐化,这是人性与生俱来的弱点。治国之道应当同时加强道德建设与法制完善,善法面前不分阶层人人平等,才能顺利创建出和谐社会,而这也就是现代法治远胜于人治的地方。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张汤时代的历史值得我们后人沉思之处太多了。
附录:新闻《西安南郊发现西汉名臣张汤墓》〔24〕
出处:西安晚报 时间:2004-1-6
西安市考古工作者最近在长安区发现一处汉代墓葬,其中出土的青铜信印确切地证明了墓主就是西汉名臣张汤。这是我市对《汉书》上有明确记载的名人墓的首次发现和发掘。该墓是在长安区郭杜一带西北政法学院新校区的基建工地被发现的。墓为长斜坡墓道土洞式,坐东朝西,平面大致呈“甲”字形,墓道后连接甬道、墓室。此墓虽已经盗扰,但出土了特点较为明显的西汉中期星云纹铜镜和武帝五铢钱等文物。最为珍罕的是,出土物中有2枚精致的双面穿带印,一枚印文为“张汤臣汤”,一枚为“张君信印”,印面径为1.8厘米,即古之所说“方寸之印”。此两印的出土表明墓主应为张汤,结合出土器物和墓葬
形制考古者推断此墓葬时代为西汉中期武帝之时。张汤为西汉武帝时期名臣,《汉书》记载其起于书吏,曾为长安吏、茂陵尉、侍御史,后迁升御史大夫,位至三公。他为长安杜陵人,少儿时即以司法程序审讯偷食的老鼠而出名,长成后升任重臣,办案治狱干练,上疏进谏得力,曾得汉皇宠信,最终受诬陷自杀而死。西汉杜陵所辖范围包括今长安区,即今张汤墓葬在西汉杜陵范围内,此墓的发现与西汉御史大夫张汤墓的古籍地望相符。同时此墓中棺木痕迹表现为一棺葬,与《汉书•张汤传》中“载以牛车,有棺而无椁”的记载相吻。墓中随葬物品多为日常生活的小器件,不见汉墓常见的陶器和其他贵重器物,也与《汉书》中“汤死,家产直不过五百金,皆所得奉赐,无它赢”、“何厚葬之”的记载相同。市文物局孙福喜等人综合上述分析,断定此墓就是西汉张汤墓。这一发现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汉书》记载的正确性。史载张汤死于汉武帝元鼎二年,故其墓葬时代也应为元鼎二年左右。准确的墓葬年代的确定,为以往靠器物组合断定相对年代的汉墓分期断代,也为关中地区汉墓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精确的标尺。
(责任编辑:李孟洁)
--------------------------------------------------------------------------------
* 西北政法学院法学一系二OO三级十三班本科生。
〔1〕参见武树臣:《中国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38、202、224页。笔者于此处综合概论之。
〔2〕《史记•卷一百二十二•酷吏列传》。
〔3〕参见张晋藩:《中国法制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1页。
〔4〕同上,第38页。
〔5〕同上,第110页。
〔6〕《史记•卷一百二十•汲郑列传》:“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7〕《资治通鉴•汉纪•世宗孝武皇帝》。
〔8〕同注〔3〕,第101页。
〔9〕同注〔2〕。
〔10〕同注〔1〕,第25、198页。
〔11〕同注〔7〕。
〔12〕同注〔2〕。
〔13〕同注〔11〕。
〔14〕同注〔2〕,“两人交欢,而兄事禹”。
〔15〕同注〔2〕,“赵王怨之,并上书告:汤,大臣也,史谒居有病,汤至为摩足,疑与为大奸”。汉代男色之风盛行,此处或暗示同性恋。
〔16〕同注〔2〕。
〔17〕 《汉书•卷七•昭帝纪》。
〔18〕同注〔10〕。
〔19〕同注〔2〕。
〔20〕同注〔13〕。
〔21〕同注〔6〕。
〔22〕同注〔2〕。
〔23〕 《汉书•卷五十九•张汤传》。

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