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精神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注意精神健康

发布时间:2023-07-17 03:22:14 作者:佚名 点击:2175 【 字体: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人们发生精神问题的几率变得越来越高,当然这些精神问题并不全部是疾病。大部分知识一种情绪,这些情绪有可能会导致我们的生活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因此及时的处理这些不良的精神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就是如何判断一个人的精神是健康的?一个精神健康的人或许不会一天到晚都是快乐的,但是在他们面对人生当中的许多麻烦和失意的时候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会比起精神有问题的人好得多。他们会很快的恢复到正常的状态。但是精神有问题的人就会不断的钻牛角尖,有的甚至会因此而产生敌对和报复的心理。所以对于人们来讲学会如何调理精神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有精神问题怎么办?我们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判断自己病情的严重性。如果只是偶尔的心理问题,可以靠自我调节来解决但是如果这个精神问题已经困扰自己超过两周以上就应该提高警惕。以免自己患了精神疾病都不知道。

并且对于人们来讲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很多人患上各种各样的心理或者精神疾病都是由于在日常生活中不良的心理问题堆积起来导致的。所以人们一定要尽可能的让自己的性格变得乐观起来,不要遇到一些小事就一直把自己困在这些问题里面,这样对于身体还有心理健康都是非常有害的。

而根据调查运动也是可以调理心情的一个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本身心理基础比较差的人可以挑选一个适合自己的运动,进行锻炼。在可以增强体魄的同时让自己的情绪慢慢的变得好,而不要继续把自己困在抑郁当中了。

关于精神健康你了解多少?

重视精神障碍预防和心理健康促进工作,社会和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通过精神心理健康教育低投入高产出的精神卫生治本工作来缓解现代人的精神压力,引导和启发人们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因此,不应该停留在一个人自杀了,才估计他可能患上了抑郁症,或者虽经挽救活了下来,就不再关心他自杀的原因,那么就有再多的卫生资源也不够折腾。面对目前纷繁复杂的局面,在现阶段的目标应当是,把狭义的精神健康——“没有精神疾病或者精神障碍”作为构建精神健康社会的基础任务。值得关注的是,社会从传统到现代转型的急剧变迁,对精神健康的不良影响如何提高和优化人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构建现代人的精神世界,夯实基础,着眼广义上的精神健康,在社会转型和发展的进程中,减少相应的对精神健康的不良影响,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课题。政府和社会有关部门需积极投资健康教育这项卫生治本工作,让人民受到良好的精神心理健康教育,在精神上有独立性和自主性,能够很好的把握环境和现实,积极面对人生和自我的状态,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精神健康标准来衡量,这种状态表现为“三个良好”——良好的个性人格、良好的处世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告诉你怎样解开束缚、奔向光明,这就是精神心理健康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即将彰显的价值取向,也是所有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者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所在。提高社会和政府有关部门对精神健康的服务意识。通过救治和社会干预、健康教育等方式,使患者能得到更好的治疗、康复、尽早回归社会大家庭。使公民能够缓解精神压力,预防和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2005年,欧盟的《促进人口的精神的健康:有关欧洲联盟精神健康策略》绿皮书指出,没有精神健康就没有健康,这一新观点,随即得到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认同,并作为2006和2007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充分认识到精神健康对于公民来说,能让他们实现自己的知识和情感潜能,发现和完成自己在社会、学校、职业生涯角色中的资源。对于社会来说,公民良好的精神健康有助于繁荣、团结和社会公正。相反,精神不健康会给公民和社会体系带来沉重的代价、损失和负担。在理解精神卫生重要性时,单讲精神障碍对精神健康的危害是不够的,精神健康还会影响传统概念的身体健康。

有精神疾病的人平时应注意些什么?

(1)坚持药物巩固治疗:坚持服药,巩固治疗,是预防精神病复发的关键。在病人出院时,病人及其家属或病人单位应了解疾病的性质和维持治疗的重要性,认识精神病复发的早期症状,了解预防复发的一些具体措施。有些家属认为长期服用西药,会使病人变傻,而出现表情呆板,行为迟缓、流涎等反应,所以病情稍有好转就为病人停药,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这些反应只不过是暂时出现的副作用,随着病情好转与抗精神病药物的逐渐减量,这些反应也会随之消失,如果随便停药,易导致复发。
(2)定期复查:病人出院后,家属应定期带病人来医院复查,以使医生及时掌握病人的服药情况,病情恢复程度及心理状态,适时调整用药与剂量,指导病人的日常生活,及时发现病情波动的早期征兆,采取相应措施,以免因复发而再次住院治疗,这样既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又减轻了病人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
(3)继续接受暗示治疗:暗示治疗是施治医生,利用医生的特殊地位、简短有力的语言、结合生动和有吸引力的动作姿势或某种药物,支配患者的意志,使患者被动地接受这种治疗的影响。如给患者一种安慰剂,这种药物实际上对本症的药理作用不大或完全无作用,但通过医生语言的提示,告诉患者这种药物的“作用特点”,可达到治疗的目的。举例用10%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治疗神经衰弱引起的头痛,注人药物时患者的感受,加以医生语言强化暗示,注射完后,患者的头痛果真好了。这种效果不是药物的作用而是由于暗示的结果。
暗示治疗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两个因素:
(l)个人接受暗示性的程度。这与人们的素质、性别、年龄、性格、文化程度以及当时的心境和健康情况等有关。一般讲,癔病性格者、女性、儿童与文化程度低的易接受暗示,心境困惑或健康情况不佳时易接受暗示。
(2)与信任度有关。如果你对某人有高度信仰或崇拜,那么你就越能接受他的暗示。通过暗示,患者获得某种安全感或保证,从而振奋大脑中枢神经系统,调动个体内在的潜力,使疾病过程发生转机,所谓“诚则灵”就是这个道理。

(4) 利用工作之余,开展文娱、体育活动,称为娱疗。如下棋、球赛、旅游、竞技比赛等,加强了社会参与意识,又增强了环境适应能力。
(5)进行音乐治疗:所谓音乐治疗,指通过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治疗师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的动力的治疗关系来帮助被治疗者达到健康的目的。
“有很多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患者对造成他们压抑很久的根源并不知晓,即使知道也可能只是继续地压抑下去,直至最后暴发。”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学副教授高天在谈及人们精神问题的现状时提出,根本上解决这种抑郁的方法不是将这种消极情绪强制地压制下去,而是应该采取疏导的办法让它宣泄出来。
音乐治疗在治疗初期会大量使用抑郁、悲伤、痛苦、愤怒和充满矛盾情感的音乐来激发被治疗者的各种情绪体验,帮助患者尽可能地把消极情绪发泄出来。当消极的情绪发泄到一定程度时,人的内心深处的积极的力量就会开始抬头,这时音乐治疗师就会开始逐渐地使用积极的音乐,以支持和强化被治疗者内心的积极的情绪力量,最终帮助他摆脱痛苦和困境。对被治疗者来说,这是一个重新面对和体验自己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重新认识自己,并走向成熟的过程。

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