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舞弊三角论主要观点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9-30 22:08:00 作者:爱心理 点击:11576 【 字体:

舞弊是指违反规则和标准,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取个人或组织利益的行为。舞弊现象在社会各个领域都普遍存在,如金融领域的财务造假、选举领域的投票舞弊等。为了更好地理解舞弊现象,学者们提出了舞弊三角论。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舞弊三角论的主要观点。

舞弊三角论主要观点有哪些

一、舞弊三角论的概念及相关因素

舞弊三角论是由克雷佩林在1940年代末期首次提出。舞弊三角论认为,舞弊现象由三个因素构成,即机会、动机和合理化。机会是指能够实现舞弊的环境和条件,动机是指个人或组织从舞弊中获得的利益,合理化则是指舞弊行为因为某种理由被认为是合理和正当的。

二、机会因素的分析

机会因素是舞弊发生的必要条件。舞弊发生的机会因素包括制度和有关部门的监管缺失、内部职务分工不明确、内部制度不健全等。机会因素是舞弊发生的重要前提,缺少机会因素,舞弊也就不会发生。

三、动机因素的分析

动机因素是舞弊最主要的驱动力。动机因素既包括个人的经济利益,也包括增加组织利益、提高绩效等非经济方面的利益。动机因素还包括性格需求、道德品质等因素。不同的动机因素会导致不同的舞弊行为和结果。

四、合理化因素的分析

合理化因素是减少舞弊人员心理负担的重要方法。合理化因素可以分为个体和组织层面的因素。个体的合理化因素一般表现为其对自己舞弊行为的认识和理解方式。组织的合理化因素则体现在对一些舞弊行为的正当化和合法化,从而使得舞弊人员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正常和合理的。

综上所述,舞弊三角论是对舞弊现象的一种解释,它认为舞弊是由机会、动机和合理化三个因素构成的。机会因素是舞弊发生的前提条件,动机因素是舞弊的驱动力,合理化因素则可以减轻舞弊人员的心理负担。对于预防和打击舞弊现象,必须从这三个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完善监管制度、加强内部管理、提高道德素质等。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舞弊三角理论属于什么学科

财务。舞弊产生的原因是由压力、机会和借口三要素组成的,这三者也是美国最新的反舞弊准则SASNo.99提醒注册会计师应该关注的舞弊产生的主要条件,因此属于财务学科。舞弊三角理论由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ACFE的创始人、现任美国会计学会会长史蒂文阿伯雷齐特提出,他认为,企业舞弊的产生是由压力、机会和自我合理化三要素组成,缺少了上述任何一项要素都不可能真正形成企业舞弊。

舞弊三角论的案例:帕玛拉特事件

帕玛拉特公司的舞弊三要素
(一)压力因素
在帕玛拉特案件中,帕玛拉特管理层面临着怎样的压力呢?这要从帕玛拉特公司的历史谈起。20世纪60年代初,坦齐(Tanzi)创建帕玛拉特公司。80年代,公司首先进行食品行业内的产品多元化。90年代中期,公司开始了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的扩张。这种跨地区的扩张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在公司进行产品多元化后,坦齐又开始走上行业多元化的道路,整个坦齐家族集团不仅拥有帕尔玛足球俱乐部,还经营旅游、建筑公司等。由于跨行业经营的困难等原因,其中 ﹁些公司由于经营不善和投资不利产生了巨额亏损,维持其经营也需巨额资金。再者,90年代意大利开始了大规模的私有化,为了鼓励私人购买,公有企业出售价格是相对较低的,这对于那些企图扩张的企业来说,能够筹集到资金购买这些国有企业就相当于吃到了便宜的“馅饼”。跨地区扩张所需大量资金支持、跨行业扩张产生亏损的弥补和廉价收购国企的现金需要,都使帕玛拉特的管理层患上了资金饥渴症。1990年,帕玛拉特在米兰股票交易所上市,从公众手里筹得资金后,管理层就迫不及待的将公众公司(即帕玛拉特)的资金转移至其家族企业,将公众公司掏空。由于资本市场是坦齐资金来源最便捷也是最为重要的方式,所以公司管理层不惜粉饰报表,以造就“表面的繁荣”来蒙蔽投资者。这就是帕玛拉特管理层舞弊的动机,也即企业舞弊的压力因素。
(二)机会因素
管理层具备了舞弊的动机,又是什么给他们舞弊造就了机会呢?首先,家族型上市公司使内部治理无法发挥制衡作用。帕玛拉特属于家族型公众公司,家族集团在企业中占有绝对数额的股份。而意大利股票市场规模小、不活跃,又没有强有力的机构投资者向董事会派驻董事以制约大股东,再加上意大利证券监管机构Consob监管不力,所以股票市场上非控股股东力量无法对控股股东形成有效制约。坦齐既是家族企业的首领,也是上市公司的首领,董事会为大股东所控制,为其掏空上市公司——向家族公司转移资产、操纵财务报表大开方便之门。
其次,各种外部治理机制失效。
(1)在欧洲大陆国家,公司治理主要以银行为主。在这种模式下,公司控制权市场不发达,很少发生故意购并行为。
(2)家族企业的高层一般都是家庭成员,因而另一种外部治理机制——经理市场在家族企业中无法发挥作用。
(3)意大利属德日公司治理模式,允许作为上市公司债权人的银行持有公司股份,从而影响上市公司的行为。但那些贷款给帕玛拉特的银行没有积极地发挥作用制约公司的行为,因为很多贷款是关系贷款。
(4)除向银行贷款,帕玛拉特还发行了巨额的债券,为帕玛拉特发行债券的都是国际上有名的投资银行,其中包括花旗银行、JP摩根等,他们都是利用自己的影响为赚取手续费而惟利是图,并没有对帕玛拉特形成有效的监督。有国际性投资银行支持,又有资产负债表上大量的现金做保证,投资者自然对帕玛拉特债券青睐有加。对于帕玛拉特管理层的舞弊行为,银行难辞其咎。
再次,注册会计师在帕玛拉特事件中也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审计帕玛拉特在开曼群岛的子公司——Bonlat财务报表的均富会计师事务所在案发后声称,他们也是“受害者”,因为公司提供了虚假的审计资料给他们。但对于如此大额(近40亿欧元)的现金资产,注册会计师为何凭一张传真文件就相信了它的存在呢?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谨慎到哪里去了呢?公司的财务状况他们最清楚,公司那么多现金怎么不用来偿还债务,为什么放在加勒比海不知名的小岛上,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怀疑到哪里去了呢?此案中他们却以自己是“受害者”而推卸责任,“默许”了舞弊的发生。
(三)借口因素
舞弊的动机和机会有了,公司管理层又找什么借口,使自己能够心安理得呢?公司创始人坦齐承认,他曾向家族公司转移过5亿欧元的资产,并希望用自己持有的公司股票偿还给投资者。言下之意,他虽然挪用了资产,但只要还了就行。对于财务欺诈,坦齐说他只知道大略数字,至于如何操作的全是CFO的责任。公司CFO唐纳也是舞弊的参与者之一,而他说伪造银行文件以虚增资产、制造复杂财务结构隐瞒以负债等财务欺诈都是坦齐授意的,他只是执行而已。总之,管理层采取自欺欺人的说法,使自身行为合理化。

舞弊三角理论的缺陷

舞弊三角理论的缺陷为:信息不对称、会计的缺陷、审计的不足和缺乏适当的惩罚机制。

当动机(通常是财务压力)、机会和(自我)合理化这三个关键要素结合在一起时,舞弊的倾向就会出现。这三个要素中的每一个要素都是必要的和相互关联的,共同促使一个人实际上去实施舞弊。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足以使一个人去舞弊。

1、财务压力和其他动机

财务压力往往是舞弊者的首要动机。它是导致一个人从守法公民到实施重罪的主要驱动力。舞弊的动机很多,其中大多数与贪婪有关。其中包括生活困难、财务压力、债务、信用不良、吸毒或赌博上瘾,以及家庭压力等等。

2、机会

在舞弊三角理论的三个要素中,机会控制是一个对舞弊预防最有作用的领域。消除或减少舞弊和滥用的机会,在任何舞弊预防计划中都很重要,而对于公司舞弊预防计划来说,则是至关重要的。

3、自我合理化

舞弊三角理论的第三个要素是(自我)合理化。合理化是指舞弊者设法为自己的不当行为辩护。当需求和机会两个要素结合在一起时,舞弊者确信所发生的事情并不是“坏事”,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是诚实的,并不把自己看成是欺骗公司的罪犯,而是把自己变成受害者。



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