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行为主义的强化案例

发布时间:2023-10-01 22:03:33 作者:爱心理 点击:9221 【 字体:

强化是一种让行为变得更加频繁或稳定的过程。在行为主义者看来,我们的行为是对于强化和惩罚的反应。在现代社会中,强化已成为一种工具,广泛用于学习、培训和回报系统。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强化的案例,以帮助您更深入地了解这一概念。

行为主义的强化案例

效果

强化可以产生很好的效果。在学习和培训中,给予学生或员工奖励是激励他们表现更好的一种方式。比如,在一个销售团队中,经理会给表现卓越的员工额外的奖励。这种额外的强化将使员工们更愿意全力以赴去完成任务,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然而,在强化方法不适当的情况下,就会发生不良后果。比如,一个家长会为小孩的良好表现给他一名个人电脑,这样小孩就可以不停地玩游戏,而不去关心学校和身边的人。这种场景说明,如果使用不当,强化反而会导致负面行为。

领域

强化广泛应用于商业和教育领域。在商业领域中,强化经常被用来激励表现优异的员工或为回报顾客忠诚度。在教育领域,强化被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强化方法还在动物训练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在海豚表演中,教练会给海豚表演特定的动作,并在完成时给予奖励。这是因为,海豚很容易受到引诱,而且通过强化方法,可以培养出它们的技能和能力。

影响

强化不仅可以影响行为,也可以影响整个社会。比如,在一个文化精神浓厚的国家中,社会对于目标和成就的强化可能会增加个体的竞争意识和追求成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如果社会仅仅强化冒险和冲动,就会导致更多的风险行为和犯罪。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案例」 孩子叛逆期网络成瘾,内向迷茫,该如何沟通引导?

学生背景


W同学14岁男孩,上初二下学期,诊断网瘾,有吃药。入学扶禾心理教育6个月。

经家长入学时陈述以及入学后为期15天时间的测试与观察,该同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兴趣爱好

喜欢玩手机,看小说,打游戏,在B站上追番。


学生性格

内向、有点口吃。不会主动找同学聊天,在关系中是被动型。


归因方式

向外归因。认为妈妈从小到大管他学习管太严太多。


时间的横向(人际关系)

和父母、双胞胎哥哥的关系都一般。

妈妈管的比较严格,完全不让他玩手机,学生不能接受,和父母的关系经常会因为手机而起冲突。


从小到大因为学习问题经常与父母吵架。父母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不一致,也时有矛盾。


不会主动找同学或朋友说话,都是别人主动找他聊天。


没有玩得很好的朋友或同学。有表白过女生,但没成功。


时间的纵向(成长经历)

小时候1-2岁时,有让爷奶带过一段时间,在上学后,奶奶也有过来照顾过他和哥哥。


从小到大主要是他妈妈照顾和教育他俩,对他俩的教育比较严格,爸爸对他俩松一点。


学生7岁上小学一年级,小学阶段和父母关系不好不坏,会因为背书时间长跟妈妈吵架,过的算平稳。


上了初中后,父母管的松一点,小学没有什么发言权,上初中后知道反抗,也敢和父母讲道理,父母打他们,他们敢还手了。上初一下之后,意识到爸爸打不过他俩了。


有和父母因为抢手机而发生过肢体冲突。


学习情况

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中上水平,上初中后学习成绩比较拔尖。


防御机制

否定、回避、理想化


对自我的认知

不太了解自己,也不太能了解他人。


在关系中处于回避态度,不想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对自我是迷茫和混沌的,不想思考,在精神世界里比较懒惰。


情绪状态

整体情绪表现稳定,在和父母对话时有权力争夺倾向,能控制住情绪。


在家里和父母发生矛盾时,不太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气。


人际模式

想要一个人独处,又渴望有朋友一起玩,在关系中比较纠结矛盾。


想要别人理解自己,又不愿意主动结交他人,不愿意向别人呈现过多真实的自己,又想和他人建立连接,却又无法和他人建立深入一点的亲密关系。


入学15天的观察和评估


02

调整过程


原因分析

有严重的手机瘾和网瘾、父母教育方式不一致、亲子关系冲突为主要的原因,阻碍其正常生活学习。


此判断依据:



调整方向

首先通过心理咨询辅导,帮助学生梳理其成长经历中惯用的思维模型,了解学生日常应对方式及产生结果。使其认识到自己的心理状况,内在逻辑和对周围的认知。


帮助学生找出导致现在结果的源头以及他的应对方式,更新学生认知水平。


其次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以及平时和文化课老师的教学互动,使学生重燃对学习的兴趣,保持学习的节奏。


再次通过一对一文化课补习,增强其学习的自信,为能够正常回学校生活和学习做准备,最终落脚点还是学习和认知能力的提升。


最后,行为训练贯穿始终,让身体体能增强,有一个精气神。日常生活习惯的训练和走路说话等细节调整,拥有一个精神饱满的风貌传达内在力量。


一对一心理辅导内容

1、核心问题:


有严重的手机瘾和网瘾、父母教育方式不一致、亲子关系冲突是其主要问题。


2、咨询目标:



3、咨询策略:


行为训练的方式先解决体能等适应能力问题。(CBT)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叙事治疗,合理情绪认知,放松训练,正念练习。


首先,与学生做初始访谈,确定整体咨询目标为找到学习的深层动力以及改善与父母的关系。


其次,帮助学生梳理他的人际互动模式以及过于偏执的歪曲信念。


带学生回顾过去以及现在发现的问题,看他本人是否承认存在这些问题。


同时,探究学生沉迷手机的深层原因,找出源头。


最后,通过心理情绪疏导结合日常行为训练控制,指导学生提高自我觉察、提升行动力的技巧,并让他运用在实际学习中,纠正学生认知,提高学生自控力,改变学生行为,解决深层学习动力和亲子关系的问题。


矫治方法:


一对一文化课辅导内容

存在问题:



学生亮点:


教学方向:

进步内容:


行为习惯训练

1、采取行为主义疗法,包括阳性强化和负性强化等方法,强化和塑造良性行为,如对时间管理,自己生活的安排。?


2、帮助W同学树立规则意识,认识到社会规则的重要性;


3、帮助W同学了解、理解和遵守扶禾心理教育学校的各项规则,减少同学之间的冲突。


4、严明奖惩,对于过分行为需要一定的惩罚,对于积极行为给予支持,并及时强化此类行为。


5、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饮食,会让孩子的一天张弛有度,节奏有序,做事和思绪稳定。


6、尊重个体差异,利用同伴关系,增加娱乐内容,在个体现有发展水平基础上,尽可能提高其社会功能;


7、加强规则的制定与执行,并进行实时监督;


8、学会同学间的相互尊重与帮助,在学习和生活上和同学相互照顾、相互帮助。


03

调整历程--兴趣爱好培养


艺术类课程: 音乐/美术/钢琴/吉他/舞蹈/书法/演讲等


体育类课程: 篮球/羽毛球/兵乓球/桌球/跑步/跳绳/自由搏击/瑜伽/健身等


益智类课程: 棋类/推理/阅读/活动/手工等


戒除网瘾


陶冶情操,增强自信心

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


培养严谨的思维

从培养孩子的思维上面讲,兴趣爱好可以让孩子在学习新的知识过程中,形成严谨的思维,在遇到困难时我们会认真探索、钻研、寻找答案直至解决问题。


增强意志力

健康的兴趣爱好,可以使孩子在生活中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培养孩子顽强的毅力,沿着自己的目标坚强地走下去。


04

后期反馈


?离校反馈

1、网瘾方面


现实层面来讲,在校期间没有手机等电子设备可供使用,因此,这一维度上已基本戒断;


心理层面来讲,有了自己的业余爱好,对于网络的需求程度有所降低,也能够认识到沉迷网络的危害,自认为、会合理把控用网时间;


2、学习动力方面


W同学基本能够清楚的认识自己,对未来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较为清楚的规划,明白学业对自己的意义及其重要性,对学习的态度有所转变,能够自觉安排学习;


3、亲子关系方面


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需要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明确在与父母交往过程中自身行为表现的心理根源,以及该行为模式对于亲子关系的影响。

自己会克制自己的情绪、行为,也愿意承担一些家庭责任。


4、人际关系方面


跟同学相处良好,在学校建立了自己的人际关系。


相较刚来那种封闭、拒绝同任何人交流的表现,W同学当前阶段环境适应能力不错,和同学相处融洽,能真诚讲述自己的经历。主动性和人际交往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后续家庭教育建议

1、网络方面


客观对待网络,拓展W同学兴趣范围,巩固现有效果,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防止为了跟同伴有共同的爱好,再次反复陷入网络。



2、学业方面


W同学能够清楚认识自己当前学业水平,对未来也有一定的认识,还需家长多一些指导与支持。


尤其对W同学自身想法,多一些理解与肯定,个体在被肯定与被尊重的心理环境下,才有更多的心理能量来发挥自己的优势与潜能。


3、亲子关系方面


父母双方都必须做出调整,父亲的赞美与肯定对于男孩子男子气概,以及责任意识的养成有深远影响。


日常观察中能够发现,W同学内在还是有一定担当,只是没有能量或者机会将之表现出来,由此,母亲需要适当的放手,给与孩子作为男性角色去承担一些责任的机会。



行为主义原理塑造孩子行为

行为主义原理塑造孩子行为方法如下:

1、正面强化:通过给予奖励和赞扬来增加和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奖励可以是物质的,如小礼物或特别活动,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如公开表扬和赞扬。

2、消极强化:通过取消不良的刺激或惩罚来增加和强化良好行为。例如,当学生表现出不良行为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降低成绩、停课或扣分等。

3、模仿: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良好行为来促进良好行为的形成。例如,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示范行为,并让学生尝试模仿。

4、任务分解:通过将复杂的任务分解成小的、可管理的部分,以增加学生成功的机会。学生每完成一个小任务,就会受到积极的反馈和强化,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动力。

5、反馈和监督:提供及时的反馈和监督,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表现,以及改进和提高的机会。例如,可以为学生提供定期的评估或反馈,以便他们了解自己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领域。

拓展资料:

“行为主义的发展可以被区分为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和新的新行为主义。早期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新的新行为主义则以班杜拉为代表。

早期行为主义者,多半从机械唯物论的观点出发,使人们对心理学的对象和方法等最根本问题的看法,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

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