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行为主义关于惩罚的观点

发布时间:2023-10-04 06:22:13 作者:爱心理 点击:14092 【 字体:

行为主义是一种心理学派别,它强调人的行为是对外界刺激的响应,而非基于内在心理过程的反应。在行为主义看来,学习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和可预测性有关。因此,惩罚是行为主义的一个关键概念。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对行为主义关于惩罚的观点进行分析。

行为主义关于惩罚的观点

惩罚的定义及作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惩罚的定义及作用。惩罚可以被定义为一种外部刺激,通过它可以减少不希望出现的行为。它是通过降低特定行为之前的激励值,导致该行为尽可能少出现的方法。

惩罚在社会学中起到多种作用。例如,它可以作为一种道德标准的教育,让人类更好地适应社会规则。在未来的人类社会中,这将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惩罚对行为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惩罚对行为的影响。在行为主义中,惩罚通过以下方式影响行为:

1.削弱不希望出现的行为

惩罚可以将所想避免的行为与负面结果联系起来,从而减少这些行为的频率,形成一种抵触情感。

2. 鼓励希望出现的行为

相对惩罚,正反馈机制可以增加希望出现的行为,将积极激励与所需行为联系起来,以增加所需行为的频率。

3.减少不适应的行为

惩罚可以让人们了解不合适的行为会带来不良后果,从而避免这些行为。

4. 避免恶性循环

惩罚也可以避免恶性循环。例如,发现自己的错误行为会受到惩罚,能够阻断错误的行为,让个人有机会改变。

惩罚的效果

然而,惩罚并不总是有效的,因为它不仅可以削弱想要被削弱的行为,还可以削弱其他无关行为。如果惩罚不适当,其副作用可能很严重,如情感问题、学习问题、行为问题、人格问题等。在惩罚行为中,我们应该明智地进行,避免不适当的惩罚。

此外,过度依赖惩罚可能会鼓励人们变得伪善,或是培养出习惯性的尊权心态。因此,我们需要探索更好的方法去鼓励良好行为,包括积极强化、社会分配奖励等。

结论

综上所述,惩罚可以是一种有效的治理行为的方式。但是它应该是有限度,并且要恰当,否则它可能会产生副作用。在治理行为时我们可以考虑其他的方法,如积极分配奖励,来强化和促进良好行为。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分析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于人类学习行为的基本观点

行为主义主要观点
行为主义理论又称刺激——反应(S—R)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通过环境的改变和对行为的强化,任何行为都能被创造、设计、塑造和改变。在教学中,对学生理想的行为要给予表彰和鼓励,还要尽量少采取惩罚的消极强化手段,只有强化正确的“反应”,消退错误的“反应”,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强化”看作是程序教学的核心,认为只有通过强化,才能形成最佳的学习环境,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本原则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认为通过对环境的“操作”和对行为的“积极强化”,任何行为都能被创造、设计、塑造和改变。
1.小步子原则。
---把学习内容按其内在逻辑关系分割成许多细小的单元,分割后的小单元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起来,形成程序化教材或课件。学生的学习是由浅人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这种学习方式称为小步子学习原则。
2.积极反应原则。
---对每一单元的学习内容,都让学生作出积极反应。使学生通过选择、填空和输入答案等方-式作出反应,以保持积极的学习动机。
3.及时强化原则。
---当学生作出反应后,必须使他们知道其反应是否正确。要求对学生的反应给予“及时强
化”或“及时确认”
4.自定步调原则。
---学生在以适宜速度进行学习的同时,通过不停地强化得到了进一步学习的内动力。
5.低错误率原则。
---学生每次都尽可能作出正确反应,将学习的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提高学习效率。
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局限性
1.所依据的行为心理学原理没有考虑动物和人类学习的本质区别
2.教学刻板、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学生提高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步子原则容易使学生厌倦,也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事物
4.不适应信息时代
1、方向不同: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运用行为主义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学习的一种心理学流派。

认知学习理论:是通过研究人的认知过程来探索学习规律的学习理论。

2、代表人物不同: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班杜拉、桑代克。

认知学习理论代表人物:韦特默、苛勒、考夫卡。

扩展资料: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行为主义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行为主义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负强化和惩罚的区别?

这个我会,这个是教育综合知识--心理学第三章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发射——基本规律——强化、惩罚、消退、逃避。

强化分为:增强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频率。

? ? ? ? ? ? ? ? ?正强化(实施奖励),呈现愉快刺激来增加行为反应频率。如:学生准时交作业,教师予以表扬。

??负强化(撤销惩罚),通过消除和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加反应概率。如:学生发现自己在座位上安静地写作业,教师就不会责骂自己,所以他安静地学习,以免老师训斥。

惩罚分为:减弱或者降低反应频率。

?正惩罚: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如:教室对小明说不完成作业就打扫卫生,这里打扫卫生就是厌恶刺激。

?负惩罚:消除愉快刺激,如:不完成作业就不能完成游戏。这里玩游戏是一种愉快刺激。

总结:

小明贪玩没有完成家庭作业,他爸发现后打了他一顿。结合总结,最后结果是给予了一个消极的刺激。所以是惩罚。

做题思路是题干中给了什么已知消息来作为解题的关键。关于写作业概率的变化,题干中没有明确表达出来,故不能拿来当做解题的依据。题干中给出的已知消息从始至终就只有他爸打他是明确的,这个是给予一个消极的刺激,结合之间相关刺激的区别,就只有惩罚是给予一个消极的刺激,故答案是惩罚。

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