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自我认知的范畴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10-04 14:46:07 作者:爱心理 点击:12911 【 字体:

自我认知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思维、感受和行为的认知和理解。它是人类思考和行为的基石,因为它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世界,以及我们如何与他人交互。自我认知包括知觉、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等方面,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自我认知的范畴,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它的含义。

自我认知的范畴是什么

一、本体自我认知

本体自我认知是指对身体和身体感觉的意识。它对我们理解自己的位置和形态、感受和情感至关重要。本体自我认知与目标导向行为密切相关,它使我们能够调节肢体姿势和力量,以完成各种物理任务。例如,在运动训练中,运动员需要通过本体自我认知来掌握技能动作的细节和调整姿势。因此,本体自我认知对体育和训练等领域来说尤为重要。

二、心理自我认知

心理自我认知是指对自己思维、情感和人格特质的认识。它与自尊、自信、自尊和幸福感有着密切的联系。心理自我认知能够反映个体在社交环境中的角色和地位,并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决策,当我们对自己的思维和情感状况有充分的认识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做出正确的决策。

三、社会自我认知

社会自我认知是指对自己在社会群体中的角色、地位和自我价值的认识。社会自我认知是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的方面,因为它对个人的成功与否有着很大的影响。社会自我认知影响着我们与他人的交往,包括我们如何与他人交流、如何适应社会的规则和形势以及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冲突。社交经验、文化背景和性格特质等因素都对社会自我认知具有影响。

四、元认知

元认知是指对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思考方式的认知。元认知能力是个人解决问题、学习、记忆和自我反思的关键能力。它包括如何规划和组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如何监督自己的表现以及如何调整自己的思考方式等。元认知的能力越强,个体就越有可能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思考和行为,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应对不同的任务和环境。

综上所述,自我认知是人们认识自己的过程,包含本体自我认知、心理自我认知、社会自我认知和元认知等方面。不同的自我认知范畴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个人的思维和行为。因此,借助自我认知来认识自己,更好地管理自己,能够发挥人类的最大潜力。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自我认知是什么意思呢?

自我认知指的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自我认知也叫自我意识,或叫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包括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的认知。

【原理】

个体对自我的觉察,或者说意识的形成,是来源于个体对外界环境刺激后,经由记忆和思想产生的反应。因此,在形成记忆之前,个体是不会有自我意识的。如果说记忆是一切思想的基础,那自我认识就是个人基于思想之上的对于环境的反应。当一个人的记忆和思想达到一定程度后,比如出现了完全来自大脑的思维和想象力,个体的自我意识会更加强烈。我存在、我占有、我需要、我想的想法,不断地通过思维和想象力,加强个体对自我的认知,直到个体有机生命体的结束。故自我认知从大脑的记忆力开始起,直到记忆力的消失,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个体对于自我的存在,行为和心理的认知会有一个发展过程。刚开始是比较模糊的,所以小孩子会让经常出于好奇心而做一些危险的行为和事情。这个时候他们的自我意识是比较朦胧的,只有在经过不断地试错和加深记忆以及思考学习后,对于自我肌体的存在感才会渐渐成熟。随后才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意识的区分哪些行为是危险的,哪些行为是安全的,决定是否要做。最后才是对于自我心理的认知。一般来说,这需要一个人的思维和想象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具备这种察觉自我心理变化的能力。个体开始区分个人肌体行为和心理行为的差异是自我心理认知的开始。

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自我调节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

【作用】

自我认知的心理认知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认知能力。对于教育程度低,或者智力程度比较低的人,也许终身也不具备这种自我的认知。而对于有些人,则能够超越这种心理认知。心理认知一般来说是一个无限的过程,因为心理活动本身是无限的,它会跟着个人经历和记忆以及思想和想象力不断地发展。因此凡是出现和前一阶段或者时期不同的心理活动后,个体对自我的心理将会有一个总结和重新的调整。

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他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就有助于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再次,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可见,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尤其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更为重要。

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