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回避型和矛盾型依恋的区别

发布时间:2023-10-05 05:11:20 作者:爱心理 点击:4130 【 字体:

依恋理论是心理学领域研究关系与行为的重要理论之一。在依恋理论中,回避型和矛盾型依恋是两种常见的依恋类型。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两种依恋类型的区别,包括定义、原因、影响等方面。

回避型和矛盾型依恋的区别

一、定义

回避型依恋表现为个体避免或抵制与他人建立亲近关系的情绪与行为。在心理学领域,回避型依恋被认为是产生于童年时期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这种机制导致了个体在情感上和行为上的自我保护,但也限制了他们与他人之间的互动。

矛盾型依恋是指个体在情感和行为上表现出的矛盾行为,即想要建立亲密关系,但又感到害怕。它是一种感觉控制和希望被控制的依恋类型。这种类型的依恋主要与童年时期的经历有关,包括家庭和个体经历的负面事件和家庭关系不稳定。

二、原因

回避型依恋可能与童年时期缺乏安全感和安全性有关。例如,家庭中可能存在家庭暴力或忽视等问题,导致个体在情感上缺乏安全感。回避型依恋还可能与生物学因素有关,如个体天生的性格特征或家族遗传。

矛盾型依恋主要与情感失去控制的个体的童年经历有关。在这些经历中,个体既处理了远离父母的要求,又不想失去这些人的爱和支持。这种情况可能导致个体对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的信任感和恐惧感的冲突。

三、影响

回避型依恋可能会导致个体在个人关系中难以建立亲密关系。这可能会导致个人的内心孤独感,缺乏情感的支持,和缺乏能够缓解压力的支持网络。此外,回避型依恋还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拒绝和孤立。

矛盾型依恋可能会导致个体在情感和心理方面的负担,以及不够健康的人际关系。这种类型的依恋通常伴随着情感控制和失去控制,难以成功地建立亲密关系。这将导致个人在个人关系中难以获得情感的满足和支持。

结论

回避型依恋和矛盾型依恋是两种心理学中常见的依恋类型。回避型依恋表现为人们避免建立亲密关系,而矛盾型依恋表现为人们想要建立亲密关系,但感到害怕。这两种依恋类型在个人关系中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于回避型依恋和矛盾型依恋,健康的人际关系和治疗都可能有助于提高个人生活中的情感和回归健康。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回避型和焦虑型对待感情的区别

回避型和焦虑型对待感情的区别。

回避型依恋和焦虑型依恋最大的区别就是,回避越爱越逃避,焦虑越爱越靠近。回避和焦虑都是没有安全感严重缺爱的人。面对爱情的时候。回避选择逃离是怕自己在爱情中受到伤害。焦虑则会不断的纠缠着伴侣,各种索爱。回避因爱而选择逃离,焦虑因爱而变成讨好型人格。回避的疏离让自己的伴侣抓狂,焦虑的各种作闹让伴侣烦闷。

回避可以把一个安全型变成焦虑,而焦虑则会把一个安全性变成回避,焦虑型和回避型都是亲密关系里的不同依恋模式。依恋模式是我们在童年时期发展出来的,并伴随着我们进入成年,成为我们在亲密关系中展现的主要的人格部分。最早可以追溯到孩童时期,简单来说就是小时候你依恋父母的方式,和你长大后和恋人相处的方式基本一致。

有时父母会哄他,有时又会批评他,让孩子感到困惑不安,不知道该期待被如何对待。所以尽管他们极度渴望与人亲密,却总是怀疑和恐惧对方并不想达到同等的亲密。他们习惯用愤怒、焦虑、冷漠、疏离等表面情绪来表达内心对于安全感和被关注的诉求。

伴侣因为被这些带有迷惑性的表面情绪所干扰,难以发现他们真实的诉求,只会觉得他们很爱生气,很难哄,阴晴难测,所以往往最终因为难以忍受而选择离开。

所以焦虑型依恋人士,需要更多地去察觉自己真实的情绪,因为伴侣不了解你行为背后的真实想法的时候,也就无法用能够安抚你的方式回应你。回避型依恋者在早年通常遭遇过父母的情感忽视,然而儿童是天生需要母亲的爱和照顾的,但每次对母亲的依恋有渴望和需求时,他们都会因遭到拒绝而产生心理痛苦。

久而久之,出于对自己的保护,他们便会做出的无可奈何的选择:回避一切依恋需求和亲密接触,并说服自己:“我不需要它。"

焦虑型依恋的人通常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接纳,长期处于紧张焦虑中,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回避型依恋的人对待感情很矛盾,即渴望独立又渴望依恋,即害怕分离也害怕控制,在关系里若即若离。

这两种依恋碰在一起,焦虑型会有种被回避型折磨的感觉,但每当焦虑型想要放弃,回避型又会给到希望,两个人的感情跌宕起伏,相爱相虐。相处最重要的是坦然沟通,把内心真实的感受需要告诉彼此,一起努力给彼此建立安全感。

爱不需要猜也不需要等,需要两个人说出来,感情需要两个人共同努力做出来。不管哪种不安全类型的依恋,核心都是缺乏被爱的感觉,成长中的缺失不能带到当下的关系当中,那是对自己,对伴侣的惩罚。

矛盾型依恋的特征

回避型总是在回避和抑制自己的情感,而矛盾型则好像情感过分丰盈。
在对婴儿进行的依恋实验里,父母离开令他十分的痛苦和焦虑(安全型婴儿也有焦虑,但那是适度的,而且在父母返回时会主动接近父母寻求安慰,且较容易安抚),回来时在与母亲联接和拒绝之间摇摆。回避型看起来是不在乎的,而矛盾型则被两股力量拉扯着,伸出胳膊脚却后退了——这正是将这一类型命名为矛盾型的原因。他们可能在黏人和愤怒的反抗之间交替摆荡,也可能陷入无助、悲苦的被动状态,胆怯或含蓄的寻求母亲安慰。
尽管他会表现出拒绝或无助,但事实上他一直在密切关注着母亲的行踪,完全忽视玩具。(回避型则会看起来完全沉迷于玩具)
一个成年后的矛盾型人,在亲密关系中也同样表现为
在黏着对方和拒绝间摇摆,同时密切关注着对方在哪里、在做什么
。他几乎总是在过度的关注着对方,同时是忽略自己的。他没有自主的愿望,他想的更多的是对方是否遵守承诺、是否在乎他、是否要离开他。
似乎对他来说人生最大的威胁是分离、丧失和孤单一人,亲密被体验为最高利益,他的一切都围绕寻求亲密而组织
。他们会放大对于依恋的表达,也易于夸大现存的威胁——特别是被抛弃的危险。对于与威胁相关的想法、感受和身体感觉,会倾向于过度察觉,并夸大它们的重要性;而对于关系中的另一方不赞成、退缩或者拒绝等信号——这些信号可能是真实存在的也可能是他的想象,他们高度警觉。一旦发现到这类信号,他们会有强烈的反应,看起来痛苦极大,整个人被情绪淹没了一样。这种过激的反应常常把对方吓到。

在感情中依恋人格分四类你是哪一类

在感情中依恋人格分四类你是哪一类

在感情中依恋人格分四类你是哪一类,每一种依恋类型在恋爱中都有各自的恋爱风格,我们很需要知道自己和自己的另一半在恋爱中的人格到底是怎么样子的,我们一起看看吧。

在感情中依恋人格分四类你是哪一类1 根据一个人的焦虑程度和回避程度的强弱,我们可以将依恋型人格分为4种:安全型、回避型、痴迷型、恐惧型。

所谓焦虑程度,即是当面对一个难题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悲观多一些还是平静多一些;回避程度,指面对一个难题时,我们本能产生的要逃避的程度是多少。根据排列组合,即可得到以下4种依恋人格:

焦虑程度低+回避程度低=安全型人格

焦虑程度高+回避程度低=痴迷型人格

焦虑程度低+回避程度低=回避型人格

焦虑程度高+回避程度高=恐惧型人格

第一、安全型人格: 大概50%-60%。是4种人格中最适合做恋人关系的,是最理想的状态。

第二、痴迷型人格: 极度恐惧害怕,当在开始一段恋情时候,会快速和另一半进入状态,但是缺点就是他们总是患得患失,没有安全感。

第三、回避型人格: 忽冷忽热,反复无常。反应冷漠,人性格独立,有正确的自我认知,不依赖他人,拒绝和他人靠近,讨厌亲密关系,他们就是所谓的渣男和渣女。

第四、恐惧型人格: 人群中占比约4%。他们面对一段恋情的时候,常常伴随着很高的焦虑感,害怕另一半离开他们,但是当另一半试图亲近他们时,他们又表现出极强的排斥,冷漠对方,这样的心理是很矛盾的。

安全型人格适合和另一个安全型人格交往;回避型人格和痴迷型人格往往会相互吸引,相爱相杀,相互折磨,爱并痛苦着,一个是疯狂逃避,另一个则是疯狂追赶;最后,如果是倾向于恐惧型依恋人格的人,是很不健康的一种心理状态,和其他3种依恋人格的人交往,结果大都会不满意。

当然,心理学家只是将上述依恋型人格分为4个区间(没有绝对化),并不代表我们每个人可以对号入座,为自己贴上这样或者那样的标签,我们内心的那个自己,远比当下的心理学理论要复杂的多。看心理学书籍、文章,并不是在里面找寻答案得出结论,好给自己套上一个所谓心理学名词,同时也为自己以后的行为套上了枷锁。

最后:其实是哪一类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自己学会做自己的心理学家:为了自己,为了以后你要爱的那个人。

在感情中依恋人格分四类你是哪一类2 1、 主要有四种依恋类型:全依恋、回避型、痴恋型以及破裂型

全依恋: 他们的需求在小时候被完全满足,就会觉得人们都很善良并且值得信任,觉得自己值得被爱。

回避型: 这类人的童年被父母忽视,你觉得别人不好,但觉得自己很积极并且只相信自己。

痴恋型: 痴恋型也叫矛盾型,你的需求没有被试试满足,你开始过于重视爱并且怀疑自己的价值。

破裂型: 破裂型是指孩子在混乱和暴力的家庭中长大,这些人一般都很受伤变得情感麻木,没有任何安全感可言。这也叫做不安依恋。

2、依恋类型对生活的五种影响

1、感情

破裂依恋的人难以维持有意义的感情,因为他们会将童年不健康的模式延续到长大,寻找相似点是人类的本能,哪怕那个相似点是消极的,毕竟相似点就意味着舒适;回避型会犹豫与人亲近并且在长期承诺上有问题,担心被抛弃,他们会和对象保持距离,好在被抛弃前离开;相反,痴恋型人会极度渴望亲密关系,他们会紧紧贴在对象身边,依附在上面,由于不信任别人,他们会容易嫉妒、控制。

2、亲近的朋友关系

全依恋的人更加友善外向,很容易就能交上朋友;回避型的人则倾自己呆着,不和亲友走太近;矛盾型对于拒绝异常敏感,他们很容易变成老好人,渴望社会认可和被受欢迎。

3、伴侣

不论亲子关系是不是很糟糕,我们会倾向于找到与父母类似的伴侣。回避型会找到容易忽视感情需求的那类人,焦虑矛盾则喜欢感情上不满足的伴侣,让自己成为全身心投入感情的人,实际上研究显示,回避和破解型更容易陷入含有暴力的感情。

4、养育后代

功能失调的家庭留下的伤痕是很难愈合的,能够很好地调解情绪的人,背后一般都有健康的家庭;回避型的人会长成情感距离很远的父母,不知如何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他们会过于强调独立和自足,告诉孩子没有人会一直帮你;同时,矛盾型的父母最可能打压孩子,他们控制欲强、严格、过于强势。

5、世界观

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他们教会我们值得被如何对待,期待别人如何对待我们。全依恋的人们外向,因为他们长大时就相信人的善良,他们可以轻松与人交往,自如面对亲密关系;回避型会很小心周围的人,充满怀疑,他们认为世界可能是一个冰冷且严苟的`世界;矛盾型觉得问题都是再自己,太粘人、自找麻烦、没有自尊等等,不断的寻求确认。

你的童年以及和父母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你,决定了你的想法,以及你对他人的态度。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你并不需要对自己的要求过于严格。你必须从自我入手,接受自己的缺点,且同时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你虽然不是十全十美,但你也不是一无是处。当你遇到一件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后,你可以多给自己加加油,比如相信自己,我一定可以的,其他人可以做到的事情,我一定也可以。当你多感受过几次,自己以为会失败但是却成功的事情之后,你的紧张焦虑感就会慢慢消失。袒露自己的缺点和不完美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别人并不会因此看低你,反而会觉得你很有勇气,你也会收到他人的认可和赞同。

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