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儿童依恋的建立不仅需要依赖

发布时间:2023-10-10 04:17:54 作者:爱心理 点击:11416 【 字体:

儿童依恋是指儿童与母亲或主要照顾者之间形成的感情关系,而这种亲密的联系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发展至关重要。然而,许多人会认为,儿童依恋的建立主要取决于父母的行为和态度。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儿童依恋的建立不仅需要依赖父母,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

儿童依恋的建立不仅需要依赖

首先,儿童依恋的建立需要考虑孩子的天性和心理特点。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性格和处世方式也有所不同。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较容易接受人际交往,擅长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另一些则相对内向和沉默。对于这些不同的孩子,我们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来建立亲密的关系。因此,不应该简单地将孩子的依恋问题归咎于父母的方式和态度。

其次,儿童依恋的建立也需要考虑其他重要因素,例如父母的工作压力和社会环境等。如果父母长期工作繁忙,无法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那么孩子可能会出现依恋不安全或附着困难等问题。此外,社会环境也会对孩子的依恋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家庭不和睦、亲密关系破裂、人际交往困难等问题都会导致孩子依恋的出现问题。

最后,儿童依恋的建立不仅需要考虑父母的行为和态度,还需要从早期的情感体验入手。这些情感体验可以通过婴幼儿时期与母亲的亲密接触来实现,例如婴儿使用的愉悦音调与母亲的呼吸节奏同步等。通过这些情感体验,儿童可以形成安全依恋的基础,并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将其扩展到其他人际关系中去。

综上所述,儿童依恋的建立不仅需要依赖父母的行为和态度,还需要考虑其他重要因素,例如孩子的特点、社会环境和早期情感体验。因此,我们在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依恋关系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采用相应的方法和策略来引导和支持孩子的成长。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矛盾型依恋的孩子会表现出在反方向超出寻常的需要依赖,对吗

对。矛盾性依恋既是个体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矛盾性依恋类型差异的产生既与个体本身先天的生物因素有关,也与后天的教养、所处的家庭环境有关,矛盾型依恋的孩子与他人的关系常会变得紧张和反方向超出寻常的需要依赖,表现出对他人的过分贪求。

建立良好依恋关系采用什么的方法最有效

孩子一看到我就发脾气。我下班后一回到家,他就躲到奶奶怀里,和我发脾气,朝我乱丢东西,看我的眼神也像是在埋怨。是因为他3个月大的时候我就把他送到托儿所的原因吗?还是因为平时见不到妈妈,故意耍赖呢?本来很忙的,想抽时间陪他玩玩,可他总是这种态度,我应该怎么办呢?”

妈妈是位忙碌的上班族。可现在带孩子的父母中,不忙的能有几个呢?因为要上班,孩子没断奶时就把他交给老人或者保姆的家庭比比皆是。但是,工作再忙也不能忽视培养母子间的依恋关系。孩子来到这个世上,最早遇到的就是爸爸和妈妈。只有父母充分提供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条件,孩子才能够消除不安,保持稳定的情绪。

如果父母没有条件提供这样的环境,应该努力帮助孩子和其他代替自己抚养孩子的人形成亲密的依恋关系。如果没有频繁地更换主要抚养人,能为孩子提供稳定的成长环境,大部分孩子都可以保持稳定的情绪。因此,当妈妈需要工作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位在孩子3岁前能够一直稳定地带孩子的主要抚养人。

前面提到的那位母亲,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把他送到托儿所,这是最大的 问题 。孩子才3个月就送托儿所实在太早了,那时正是孩子应该和主要抚养人形成“1对1”关系的时期。可在托儿所,一个老师要面对多个孩子,自然不能形成稳定的依恋关系,所以孩子会出现扔东西等带有暴力倾向的行为。

没有充分形成依恋关系的孩子的特点

主要抚养人没能和孩子形成依恋关系的现象被称做“不稳定依赖”。依恋关系不稳定的孩子长到5~6岁以后,会对身体接触有更多的要求,更不愿意和妈妈分开;出现各种行为障碍的几率也比较高;对他人的态度极端、表 达能 力不足、烦躁、易怒;有些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差、攻击性强、有暴力倾向。

和正常的孩子相比,这样的孩子适应能力会比较差。由于依恋关系并不稳定,所以对妈妈总抱有反抗心理,表现出冲动、被动、依赖性强等特点,和其他小朋友格格不入。而害怕父母、习惯逃避问题的孩子会缺乏自尊、敌视他人、出现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也是无法和同龄人正常交往的。

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也很难适应社会 生活 ,依恋关系存在的问题会伴其一生。因此,开始形成依恋关系的头三年非常重要,妈妈必须尽全力保证关系的稳定。毫不过分地说,这三年可以决定孩子的一生。

知道了建议依恋关系如此重要,但方法呢?

通过积极的情感表达,促进依恋关系的形成

无论父母多么爱孩子,如果不表现出来,孩子也是不知道的。为建立依恋关系,父母要善于通过情感表达,让孩子充分体会到父母对他的关爱。这个阶段,再多的情感表达都是不过分的。

1.通过肢体表达情感,多进行身体接触

搂抱、抚摩头部、轻拍后背、亲吻脸颊和身体、游戏中的自然身体接触、和孩子脸贴脸等等。

2.通过语言表达情感

告诉孩子:“妈妈好喜欢你啊!”“你是最棒的!”对孩子的正确行为要给予表扬:“宝宝做得真好!”

积极应对孩子的依恋行为

依恋关系是怎样形成的呢?依恋关系形成的基本原则是要对孩子的一切言语和行动做出积极的反应。

孩子从出生到3岁为止,最重要的发育课题就是依恋关系的形成。绝大部分父母都认为,在这一过程中父母的努力最重要,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孩子也在为此付出全部的努力。孩子会哭着找妈妈,和妈妈对视,妈妈笑了自己也会跟着笑等等,这些为形成依恋关系而做出的举动被称做“依恋关系”。这些看似平常的举动,是孩子为建立依恋关系而付出的努力。依恋行为不但会对孩子的发育产生巨大影响,还和孩子的生存问题密切相关。孩子用注视、蹬脚、哭、笑等方式向妈妈提出喂食、抱抱、换尿布等要求,一切生存的需要都是通过这样的依恋行为获得的。因此,为了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妈妈最先要做的就是对孩子的依恋行为做出积极的反应。孩子哭了要立刻跑出去;孩子望着自己的时候,要用关爱的目光注视他。如果妈妈客观上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爸爸或者其他主要抚养人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和孩子建立起稳定的依恋关系。

妈妈的幸福生活是提高依恋程度的保障

正常情况下,父母都在孩子身边、父母关系稳定、家庭生活和睦,更有利于依恋关系的形成。而在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妈妈。妈妈的抚养态度决定了依恋关系的程度和品质。

如果妈妈能经常地、长时间地陪孩子一起游戏,可以促进依恋关系的形成。而妈妈的抚养行为会受到自身身心 健康 状态、夫妻关系满意程度、家庭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只有妈妈自身的生活状态幸福稳定,才能为孩子的幸福付出更多。妈妈如果总是感到委屈、忧郁,是不可能和孩子形成稳定的依恋关系的。

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

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类困扰在很多上班族妈妈中并不少见。首先各位妈妈要明白良好的亲子关系不是与生俱来的,心理学描述亲子关系经典的理论依据叫做依恋,依恋是指婴儿与其照顾者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它产生于婴儿与其父母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一种感情上的连结和纽带。依恋的发展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是婴儿以及母亲相互作用的产物,要是婴儿获得安全性依恋,母亲必须经常关心婴儿的需要,当婴儿发出各种需求信号时应及时给予积极恰当的反应,也要不断的调节自己以适应婴儿的行为。因此良好的亲子关系一定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这种积极恰当的互动中产生的。
其次,亲子关系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按照依恋理论可以将亲子关系分为三种类型,即安全型回避型和矛盾型,这三种类型的形成源于后天父母或其照顾者对待婴儿的不同方式,要是孩子获得安全性依恋家长必须学会科学合理的教养方式。

网络配图
例如对幼儿时期的孩子发出的各种信息引具备足够的敏感,应及时给予回应,包括积极的情绪回应,孩子哭闹时要及时用恰当的方式做出反应,不理会拒绝恐吓的方式都不可取,而陪伴拥抱等肢体接触给孩子的安全依恋也很重要,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爱,回避型依恋和矛盾型依恋主要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都属于母亲对幼儿不敏感不理睬拒绝恐吓的教育方式有关,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与家长的关系往往不是特别融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是依恋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家庭内部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依恋类型成年后会有不同的表现。研究认为儿童期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依恋特征成年以后仍然会显露出来,所以成年人也凑合儿童一样的依恋类型分类,安全型的孩子长大后可以很自然地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并能安心的依赖别人或让别人依赖,不会因为关系太亲密而感到不自在。回避型的孩子长大后可能很难完全相信和依赖他人,与别人太亲密会导致其紧张感,而矛盾型的孩子长大后经常会担心自己的伴侣不是真的爱自己,担心对方会抛弃自己缺乏安全感反复验证,会给对方带来很大压力的和不被信任的感觉,有时与伴侣关系过于亲密和进展过快会吓跑对方。

因此亲子关系不仅影响亲子之间的互动,更重要的是它可能关乎孩子的一生。那么上班族们该如何建立亲子关系?上班族妈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明确分离我不能陪伴的真实意义,不隐瞒不欺骗。
第二,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尽可能专注地陪伴孩子,那怕只有半个小时不要心不在焉的边做事边陪伴孩子,都通过拥抱等肢体接触传达对孩子的爱。
第三,多肯定孩子,经常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告诉他,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和自信,必是多理解孩子的感受,教会孩子表达情绪,同时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拿孩子当出气筒。
需要强调的是亲子关系中爸爸的作用至关重要,有研究发现有父亲参与教养的儿童他们的阅读和数学成绩比那些没有父亲在身边的儿童更好,还有人发现父亲是否参与儿童的教养影响着二至三岁儿童的智力测验分数和十二岁儿童的学业成绩,总之得到爸爸很好照顾的幼儿在品格智力和语言等多方面发展更好。而缺乏父爱的孩子有可能长大后男孩更缺乏男性品质,女孩更难和异性相处,还有可能产生焦虑抑郁社会退缩等心理问题。就这之外父亲对于孩子来说还有以下几点很重要的作用。

第一,建立规则,男性的力量会让孩子生畏,因此在建立规则方面比女性更有优势。
第二,增加力量感,父亲一般喜欢跟孩子玩游戏,游戏过程中父亲的力量感会传递给孩子。
第三,接受成人世界,父亲不会像母亲那样小心呵护,他们相对粗心,这恰好是这种粗心的孩子可以体会真正的现实世界。你会与他人互动的真实感受及需要做出的正确反应,家长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加深亲子关系。
第一无条件的爱,父母传递给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不要因为孩子表现好不好分数高不高是否听话而改变,一个孩子只有感受到爱还是自尊的有价值的。
第二肯定和鼓励,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并乐于告诉孩子,批评要适度,截止针对行为不能针对人,肯定和鼓励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第三是接纳孩子的感受,无论正确合理与否家长要善于接纳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感受,不评论和批判,接纳孩子的感受是拉近亲子关系的必经之路。

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