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认知过程和主要环节

发布时间:2023-10-11 03:34:41 作者:爱心理 点击:12478 【 字体:

认知是指个体获得、处理和使用信息的过程,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多个方面。对于人类而言,认知过程是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因此了解其主要环节和特点对于我们优化认知行为和提升认知能力十分重要。

认知过程和主要环节

一、感知

感知是认知过程的第一步,是我们通过感官器官获取信息的过程。此阶段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随着信息的输入,大脑开始处理来自各个感官的信息。

二、注意

注意是认知过程的关键步骤,它指个体在注意所有模拟时,所选择的一个部分的过程。当感官输入信息超出大脑处理能力时,注意就是有限的资源,必须集中在重要信息上。常见的注意力类型有选择性、分配性、维持性、转换性和感知性注意力。

三、记忆

记忆是认知过程中信息处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个阶段。短时记忆能够有效保持信息,但持续时间短,容量有限;长时记忆是指通过重复操纵来加深印象,使之成为永久成份。

四、思维

思维是认知过程能力的代表特征之一。在思维过程中,我们依据已有信息的逻辑关系,并产生新的想法、理论及思维的过程。它包括三个主要表现形式,即语言思维、形象思维以及概念思维。其中,语言思维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语言进行思维的过程,形象思维主要是指我们依赖于肉体感受能力来构建心理框架,概念思维主要是指我们依据经验、规则或目标来总结和归类信息的过程。

认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处理系统,每个环节都互为依存。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对每个环节进行刻意训练,以达到改进认知能力的目标。比如:

1.关注细节:当我们感知信息时,注意关注细节,对于我们能够记忆的事物有明显的帮助。

2.记忆反馈:通过反复联系和运用信息,可以加深短期记忆,并形成长期记忆。

3.灵活性思维:在思考问题时尽量多角度考虑,与人进行讨论,会打破常规思维,激发创造力。

综上所述,认知过程是一个基于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复杂信息处理过程。在认知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关注细节、记忆反馈和灵活性思维等途径来刻意强化认知能力。同时我们要认识到,认知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体力投入,只有充分的准备和不断的训练,才能提高认知水平。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认知治疗的主要环节是

认知治疗
认知治疗,是以纠正和改变患者适应不良性认知为重点的一类心理治疗的总称。它以改变不良认知为主要目标,继而也产生患者情感及行为的变化,以促进心理障碍的好转。认知治疗又分为理性情绪治疗、自我指导训练、问题解决疗法及Beck认知治疗等种类,这里重点介绍Beck认知治疗。理论背景

认知过程
认知治疗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在理论上有密切的联系,强调认知过程是心理行为的决定因素。Beck认为与其[1]直接有关的理论来源于三个方面:

1.由Adler,Rank和Horney发展的心理学观察方法,基于古希腊斯多葛(Stoic)派“一个人对自身及其周围人际关系的观念,决定其行为”的哲学观点。

2.Kant及Pmtld的结构理论和深层心理学。结构说将人的认知分为原发和继发;而继发过程属高层结构,较为特殊和精炼,可检验和校正原发的较粗糙过程。病理时则高层纠正功能受损,结果情绪行为失控。

3.吸取了行为科学的某些理论,该理论认为不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不良的情绪反应,并产生适应不良行为;通过疏导教育可改变患者不合理的信念,达到改变情绪和行为的目的。

适应范围
  1.对轻至中度的抑郁症及非精神病性抑郁最为有效。

2.躯体疾病或生理功能障碍伴发的抑郁状态也有较好的疗效。

3.内因性抑郁或精神病性抑郁,需配合药物治疗。

4.还适用于广泛性焦虑症、惊恐障碍、恐怖性强迫症、酒瘾、药瘾等。

5.可用于治疗多种不同的心身疾病,如偏头痛、慢性疼痛等。

6.对多动性行为障碍,冲动性行为等行为问题,也有较好疗效。

方法及技术
1.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耐心解释治疗的目的及方法,让患者主动参与治疗。

2.全面了解患者的当前问题及有关背景材料,列出关键问题。

3.识别患者负性的自动思维确定首先干预的目标。例如Beck认为,抑郁症有负性认知三联征:

①对自身的负性评价。

②对以往经历的负性评价。

③对前途的负性评价,由此呈现动机行为的病态表现。

4. ABCDE技术的采用。 A即刺激,B指个体的信念,C指情绪和行为结果,D为干预性指导,E为干预后的效果。

5.Beck认知治疗往往取以下三个步骤:

①启发患者寻找不良认知。

②协助患者暴露认知曲解或逻辑错误,并加以讨论、检验、合理推论。

③通过反复“诘难”改变负性自动思维,放弃原有的错误认知,建立正确认知。

6.改变错误认知方式常用技术有:

①检验假设校正法。

②信条(或称价值观念)改变法。

③思维方式转换法。

④心理剧角色扮演领悟法等。

7.布置家庭作业,可列出三个栏目:

①自动思维。②认知歪曲的评定。 ③合理认知。

8.行为改变技法,针对不同的对象,设计“日常活动计划表”,适于缺乏动机及活力的患者,遵循“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原则。

9.“M?/FONT>P”技巧的使用。 M即调控、把握,P为愉快、欢乐。根据患者的日常活动评价M值和P值(0~5分制),并书面记录下来,依计划行事调整进度,动机强化后成功的自信心及愉快感也由之增加。

10.价值观念的矫正:

①“该与不该”信条:患者的内心价值体系中总有一些“应该”与“不应该”的人生守则,目标过高会不堪负荷,范围过广则难以宽于待人,造成人际关系紧张。治疗者要指出这一信条的非现实性及局限性,使患者的待人处事律己会更现实、更富有弹性。

②“幸福与痛苦”信条:这常常是来访者人生目标追求过程中的两种极端情绪化反应,也基于相应认知过程。例如“不是楼上楼,就是楼下搬砖头”、“要幸福必须事事成功”、“达不到目标勿宁死”,也称此为“非此即彼”,又称“全和无”观念。治疗者应该使患者明确“世上事并非十全十美,不如意常有八九”,不能事事都“背水一战”,必须经常调整目标及期望值,提高对挫折及失败的耐受力。

③“危险与安全”信条:对环境及事件发生前危险度的估计因人而异,估计过高会产生不必要的紧张焦虑,使行为受限(如恐怖症、强迫症);估计过低,则易发生意外。临床常见的为前者,治疗时要向患者指出这种过分不安全感的危害性,易造成紧张或人际交往困难,过高估计危险会畏难不前,产生适应不良行为。诸如此类的不现实价值观均须予以矫正,故认知治疗又称认知行为疗法。

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孩子有几个发展阶段,相信党当家长的是非常想了解自己的孩子,20世纪与弗洛伊德齐名的当代三大心理学巨人之一——让·皮亚杰构建了认知发展阶段论,可以更好的了解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1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一认知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的意义建构.他用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来解释这一过程。二发展阶段论:皮亚杰把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主要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一般在9-12月,儿童获得客体永恒性。

⒉、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进入智慧发展阶段,思维已表现出了符号性的特点,但其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等特征,尚未获得守恒的概念.存在泛灵论的思维。

⒊、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获得了守恒的概念,思维可逆.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

⒋、形式运算阶段(1l~15岁):儿童总体的思维特点是能够提出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思维可逆和补偿。

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2第一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这个阶段为从出生到2岁的儿童,这个时期的儿童主要通过器官感、知认识世界,通过用手抓、嘴的吮吸来探索周围的事物,从而获得经验。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一般为2到7岁的儿童,这个阶段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阶段,认为自己喜欢的别人一定喜欢,这个阶段的儿童给妈妈买礼物多数会买自己喜欢的东西送给妈妈。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其他人。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为7到11岁的儿童,不同于前运算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为去自我中心阶段,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买礼物会买妈妈喜欢的而不是自己喜欢的,思维具有可逆性,能够理解一些具体的事物。

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为11到16周岁的孩子,这个时期的孩子,能够理解一些抽象的事物,能够去学一些物理等一些抽象的知识。

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3皮亚杰觉得因为认知结构的不一样,个人的认知能力发展趋势可划分为四个环节,各自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这四个环节是依照固定不动不会改变的次序来出现的。

每一个环节全是前一个环节的当然拓宽,也是后一个环节的必定前提条件,发展趋势环节既不可以超越,也无法反转,逻辑思维一直向着必经之路的方式往前发展趋势。感知运动阶段的认识主题活动主要是根据探寻感知觉和姿势中间的相互关系来得到姿势工作经验。

这一时期的标示是小孩在9-12个月慢慢得到了行为主体永恒性,即当某一行为主体从少年儿童视线消退时,少年儿童了解行为主体并不是不会有,在此之前,少年儿童通常觉得没有眼下的行为主体不会有,而且不会再寻找。行为主体永恒性是更高端认知能力主题活动的基本,说明少年儿童逐渐在在大脑选用标记来表现事情,但还不能用语言和抽像标记为事情取名。

进到前运算阶段,少年儿童能应用现象和符号逻辑思维,即少年儿童可用某一事情意味着或表现别的事情来叙述外部世界。但这一时期的少年儿童还能不错的把握定义的抽象性和一般性。具体运算阶段少年儿童的另一个特点便是发生了去以自我为中心。

说白了去以自我为中心,就是指少年儿童慢慢学会了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难题。伴随着儿童年龄的提高,她们慢慢可以接纳他人的建议,调整自身的观点,去自身中心主义是少年儿童社会认知发展趋势的主要标示。

形式运算阶段少年儿童的思想已超过了对实际可认知事情的依靠,使方式从信息中抽身出去,进到方式计算环节,最具备象征性的探讨是“钟摆实验”少年儿童可以单独进行“钟摆实验”则说明他的认知能力发展趋势水准已处于方式计算环节。

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