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药浴>穴位养生

灵道穴的功效与作用附准确位置图

发布时间:2023-01-23 20:14:38 作者:祝由网 点击:13832 【 字体:

灵道穴的功效与作用附准确位置图

灵道穴,属于手少阴心经,位于人体的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

【取穴位置】

灵道穴位于人体的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

【穴位解剖】

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

【功能主治】

功能:生发心气。

主治:主治心痛,暴喑,肘臂挛痛。

【穴位配伍】

配内关、巨阙、中冲治心绞痛;

配人中、合谷、巨阙治癔病;配天突、天窗治暴瘖;配尺泽、少海治肘挛。

配外关,有舒筋通络活血的作用,主治臂痛,指麻,关节炎。

配廉泉,有利舌启闭的作用,主治舌强,暴喑,癔病。

配郄门,有安神宁心,镇静止痛的作用,主治心悸,怔忡,心痛。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失音、腕臂痛。

【日常保健】

冠心病犯病时,可用拇指先轻揉灵道穴1分钟,然后重压按摩2分钟,最后轻揉1分钟,每天上下午各揉1次,10天为一疗程,间歇2~3天,可进行下一疗程。经观察,揉按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明显减轻,心电图亦有改善。

灵道穴的准确位置 帮你深入了解灵道穴

灵道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穴位,我们是可以通过按摩灵道穴来促进健康的,而且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医进行针灸按摩的时候,灵道穴也是很常见的一个穴位,那么对于灵道穴来说,具体在什么位置呢,我们按摩灵道穴有哪些好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灵道穴是非常健康的一个穴位,不过在按摩灵道穴的时候必须要先找到灵道穴的位置才行,灵道穴在人体的前臂上面,在手腕下面三个趾甲的位置,我们可以用手进行按摩,如果有凹陷的感觉,能够发现灵道穴是比较容易找到的,并且在轻轻触碰的时候有些刺痛的时候就说明这个穴位找对了,只有找对了穴位之后才可以很好的刺激和疏通,这样才能起到作用。
对于灵道穴这个穴位来说,主要是可以诊治并且预防各种心脏病的发生,尤其是很多的中老年人们可以适度的进行按摩,适度的进行刺激,如此就能够保护我们的心脏器官,保护我们的身心。但是在按摩的时候必须注重手法,要提高手法的准确性,适量的去用力才可以更好的起到效果。而且灵道穴这个穴位可以及时的诊治肘臂痉挛,当我们的手臂因为风寒或者其它原因引起的疼痛的时候都可以很好的缓解病痛,能够随时的缓解病情的发生和出现,让我们的手臂以及我们的身心更加健康,能够很好的改善一些疼痛的不适情况。而且在对灵道穴按摩的时候要是有手指头适度的进行刺激,对于穴位要有力的按摩才好如此才可以达到一定的目的和效果,所以我们还是应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效果最好。
按摩穴位进行养生,这在现在已经是人们都不陌生的一个情况了,特别是灵道穴,如果我们可以经常的去进行按摩,能够很好的促进心脏健康,所以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就应该经常的去按摩灵道穴才行,最好是让专业人士帮忙,效果更好。

灵道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出处 5 特异性 6 穴名解 7 所属部位 8 灵道穴的定位 9 取法 10 穴位解剖 10.1 层次解剖 10.2 穴区神经、血管 11 灵道穴的功效与作用 12 主治病症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13.2 灸法 14 配伍 15 特效 *** 16 文献摘要 17 研究进展 18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灵道 1 拼音 líng dào

2 英文参考 Língdào HT4 [中国针灸学词典]

língdào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H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HT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灵道 汉语拼音 Lingdao 罗马拼音 Lingtao 美国英译名 Ghost Path 各


号 中国 HT4 日本 4 法
国 莫兰特氏 C4 富耶氏 德国 H4 英国 H4 美国 He4

灵道为经穴名( Língdào HT4)[1]。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阴心经[1]。灵道是手少阴心经五输穴的经穴,五行属金[1]。灵即神灵,道指通道,心主神灵,此穴在尺侧腕屈肌腱桡侧沟,犹如通向神灵之道,故名灵道[1]。主治心痛,心悸,怔忡,心绞痛,心内膜炎,暴喑,舌强不语,失音,失语,急性舌骨肌麻痹或萎缩,头昏目眩,头眩,肘臂挛痛,干呕,暴瘖,喉痹,腕臂挛急,尺神经痛,腕臂痛,癔病,精神分裂症,悲恐善笑,目赤肿痛,手指麻木,肘关节神经麻痹或疼痛,足跗上痛,瘛疭,胃痛,失眠等。

4 出处 《针灸甲乙经》:灵道者,金也,在掌后一寸五分。

5 特异性 手少阴心经五输穴之经穴,五行属金。

6 穴名解 灵即神灵,道指通道,心主神灵,此穴在尺侧腕屈肌腱桡侧沟,犹如通向神灵之道,故名灵道[1]。

灵,有神灵之义。道,指通行之道路,又顺也,远也,万事之通行也。心藏神,神化而为灵,此穴在神门穴上1寸5分,为手少阴脉通行经过之道路,乃人身阴阳交会之大道。道为万物之所由,灵为一身之主宰,神灵有道,则形有所禀,气有所归矣。[2]

7 所属部位 前臂[3]

8 灵道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灵道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4][5]。

灵道位于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仰掌取穴[1]。

灵道位于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处[6]。

灵道穴在手少阴心经中的位置

灵道在上肢内侧部经穴中的位置

灵道穴的位置

灵道穴的位置(手少阴心经)

灵道穴的位置(肌肉)

灵道穴的位置(骨骼)

9 取法 仰掌,在尺侧腕屈肌腱与指浅屈肌之间,腕横纹上1.5寸处取穴。

灵道位于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仰掌取穴[1]。

仰掌,于尺侧腕屈肌肌腱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横平尺骨头上缘(根部)处取穴[7]。

快速取穴:仰掌用力握拳,沿尺侧肌腱内侧的凹陷,从腕横纹向上量2横指处即是灵道穴[8]。

10 穴位解剖 灵道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前臂筋膜、指深屈肌、旋前方肌。有尺动脉通过。分布著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皮薄,由前臂内侧皮神经分布。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穿前臂的深筋膜,在尺侧腕屈肌和指浅屈肌之间,进入指深屈肌及其下方的旋前方肌。针经内侧,尺侧腕屈肌的深面,有尺动、静脉和尺神经经过。尺动脉体表投影在腋窝顶,经肱骨内上髁及尺骨鹰嘴之间,至豌豆骨桡侧缘的连线。在手掌,神经位于动脉的内侧。指深屈肌的尺侧半与尺侧腕屈肌由尺神经支配,其他前臂肌均由正中神经支配。

10.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指深屈肌→旋前方肌[1]。

皮肤→皮下组织→尺侧腕屈肌腱与指浅屈肌腱之间→指深屈肌→旋前方肌[5]。

10.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尺神经,尺动脉的分支分布,并有尺神经、尺动脉本干经过[5]。

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并有尺动脉通过[6]。

11 灵道穴的功效与作用 灵道有宁心,安神,通络的作用。

灵道有安神宁心、舒筋活络作用[1]。

灵道穴是心经的经穴,心主血脉,主神志,故可调血止痛、养心安神治疗心神病[7]。

手少阴心经出腋下,行于肘臂,经筋结于胸胁,灵道可通经活络治疗经脉病[7]。

灵道穴秉少阴之气,由少海直道而来,有行气和血、宁心醒神之功。主治心痛、干呕、悲恐、瘛疭、肘挛、暴瘖以及诸般郁滞之症,刺之俾使其灵通顺适也,是治疗心病和癔病的主穴。《备急千金要方》:“心痛悲恐,相引瘛疭。”[2]

12 主治病症 灵道穴主治心痛,心悸,怔忡,心绞痛,心内膜炎,暴喑,舌强不语,失音,失语,急性舌骨肌麻痹或萎缩,头昏目眩,头眩,肘臂挛痛,干呕,暴瘖,喉痹,腕臂挛急,尺神经痛,腕臂痛,癔病,精神分裂症,悲恐善笑,目赤肿痛,手指麻木,肘关节神经麻痹或疼痛,足跗上痛,瘛疭,胃痛,失眠等。

灵道穴主治心痛、心悸怔忡、暴喑、舌强不语、头昏目眩、肘臂挛痛[5]。

灵道主要用于心神及外经疾患等:如心悸怔忡、头昏目眩、干呕、暴瘖、喉痹、舌强不语、腕臂挛急等[1]。

现代多用灵道治疗心绞痛、心内膜炎、癔病、精神分裂症、尺神经痛等[1]。

灵道主治心痛,失音,腕臂痛,暴喑等[6]。

灵道穴主治  心痛,心悸,怔忡;暴喑,舌强不语,头眩,目赤肿痛;肘臂挛痛,手指麻木;瘛疭,悲恐善笑,胃痛,足跗上痛[7]。

循环系统疾病:心内膜炎,心绞痛;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癔病,失眠,精神分裂症,失语,肘关节神经麻痹或疼痛;

其它:急性舌骨肌麻痹或萎缩。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直刺0.2~0.5寸[5]。

一般直刺0.3~0.5寸[1][6],局部酸胀,针感可向前臂及手指放散。

直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可向肘及手指放散[7]。

注意:针刺时避开深层的尺侧动、静脉[7]。

13.2 灸法

可灸[1][7]。

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6]。

14 配伍 灵道配内关,治胸痹[7]。

灵道穴配内关、巨阙、中冲治心绞痛[1]。

配人中、合谷、巨阙治癔病[1]。

配天突、天窗治暴瘖;配尺泽、少海治肘挛[1]。

灵道配外关,有舒筋通络活血的作用,主治臂痛,指麻,关节炎。

灵道配扶突、支沟、曲鬓、天窗,治暴喑、口噤[7]。

灵道配廉泉,有利舌启闭的作用,主治舌强,暴喑,癔病。

灵道配郄门,有安神宁心,镇静止痛的作用,主治心悸,怔忡,心痛。

15 特效 *** 癫痫发作时抽搐的患者,平常多揉灵道穴,可以防治抽搐[8]。

16 文献摘要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心痛悲恐,相引瘛疭,肘挛,暴喑不能言。

《针灸资生经》:暴喑口噤,灵道、天突,天窗。

《针灸大成》:主心痛,干呕,悲恐,相引瘛疭,肘挛,暴喑不能言。

《肘后歌》:骨寒髓冷火来烧,灵道妙穴分明记。

17 研究进展

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