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药浴>穴位养生

商曲穴位位置图及作用(商曲简介)

发布时间:2023-01-23 20:25:42 作者:祝由网 点击:11601 【 字体:

商曲穴位位置图及作用

【取穴位置】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功能主治】

腹痛,泄泻,便秘,腹中积聚。

【穴位配伍】

配中脘、大横治腹痛、腹胀;配支沟治便秘;

配大肠俞、天枢、治泄泻、痢疾。

商曲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商曲穴的别名 5 出处 6 穴名解 7 特异性 8 所属部位 9 商曲穴的定位 10 商曲穴的取法 11 商曲穴穴位解剖 11.1 层次解剖 11.2 穴区神经、血管 12 商曲穴的功效与作用 13 商曲穴主治病证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14.2 灸法 15 商曲穴的配伍 16 特效 *** 17 文献摘要 18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商曲 1 拼音 shāng qū

2 英文参考 Shāngqū KI17 [中国针灸学词典]

shāngqū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K17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KI17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商曲 汉语拼音 Shangqu 罗马拼音 Shangchu 美国英译名 Trade *** an's Music 各


号 中国 KI17 日本 17 法
国 莫兰特氏 R17 富耶氏 德国 N17 英国 K17 美国 Ki17

商曲为经穴名(Shāngqū KI17)[1]。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高曲[2]。属足少阴肾经[1]。商曲是冲脉、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1][2]。商为金声,大肠属金,曲即弯曲,此穴内对大肠弯曲之处,故名商曲[1]。商曲穴主治脾胃等疾患:如腹中积聚,肠电切痛,纳差,泄泻,便秘,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现代又多用商曲穴治疗胃痉挛,肠疝痛,腹膜炎,食欲减退,黄疸,胃炎,胃痉挛,胃下垂,肠炎,痢疾等。

4 商曲穴的别名 高曲(《备急千金要方》),商谷(《针灸集成》),商舍(《针灸学》(南京))。

5 出处 《针灸甲乙经》:腹中积聚,时切痛,商曲主之。

6 穴名解 商为金声,大肠属金,曲即弯曲,此穴内对大肠弯曲之处,故名商曲[1]。

商为秋金之令,于六气为阳明。曲,有不直、弯曲之义,深隐盘屈之象。指肺商之气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与食物由此下降进入肠曲,以及胃肠盘曲之象。本穴内景所在,在胃与大肠之间,胃肠俱具屈曲之象,故名之以“曲”。胃与大肠俱属阳明燥金之经,俱属喜燥恶湿之性,且具秋商肃敛之气,故曰“商曲”。商言穴之性能,曲言穴之内在地位。且本穴与足阳明之太乙门平,乙亦曲屈也,又鱼肠也。《尔雅》鱼肠为乙,借此以合人身之肠也。又《礼记·月令》注:“秋气和,则商气调。”本穴所治,多属胃肠疾患,以其内通胃肠之曲,外得商金之气。[3]

7 特异性 商曲穴为足少阴肾经与冲脉之交会穴。

8 所属部位 上腹[4]

9 商曲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商曲穴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5]。

商曲穴位于上腹部,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仰卧取穴[1]。

商曲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2寸,旁开0.5寸处(《类经图翼》)[2]。

另说在脐上1寸,旁开0.5寸(《针灸甲乙经》);脐上1寸,旁开1.5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商曲穴在足少阴肾经的位置

商曲穴在上腹的位置

商曲穴在上腹的位置(肌肉)

商曲穴在上腹的位置(内脏)

商曲穴在上腹的位置

10 商曲穴的取法 仰卧位,在肓俞上2寸,下脘(任脉)旁开0.5寸处取穴。

商曲穴位于上腹部,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仰卧取穴[1]。

仰卧位,当胸剑联合至脐中连线的下1/4与上3/4交点处,旁开中线0.5寸处取穴[6]。

快速取穴:仰卧,肚脐上3横指,再旁开半横指处即是商曲穴[7]。

11 商曲穴穴位解剖 商曲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及鞘内腹直肌、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皮肤由第八、九、十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分布。有腹壁上及下动、静脉分支。分布著第九肋间神经。腹直肌鞘前、后层在腹直肌内侧缘合,向内移行腹白线。穴位深部,腹腔内相对应器官有大网膜、小肠,胃充盈时,可达此穴深面。

11.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1]。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8]。

11.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9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脐周静脉网分布,深层有第9胁间神经肌支和腹壁上、下动脉分支分布[8]。

布有第九肋间神经,并有腹壁上、下动、静脉分支通过[2]。

12 商曲穴的功效与作用 商曲穴有健脾和胃、通肠消滞的作用[1]。

商曲穴具有健脾和胃,消积止痛的功效。

商曲穴系肾经与冲脉的交会穴,有调理肠胃之功,主治腹痛,泄泻,便秘[3]。

13 商曲穴主治病证 商曲穴主治脾胃等疾患:如腹中积聚,肠电切痛,纳差,泄泻,便秘,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现代又多用商曲穴治疗胃痉挛,肠疝痛,腹膜炎,食欲减退,黄疸,胃炎,胃痉挛,胃下垂,肠炎,痢疾等。

商曲穴主治脾胃等疾患:如腹中积聚、肠电切痛、纳差、泄泻、便秘等[1]。

商曲穴主治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泄泻、便秘等[2]。

商曲穴主治腹痛、泄泻、便秘[8]。

商曲穴主治肠病:腹痛,腹胀,泄泻,便秘。

现代又多用商曲穴治疗胃痉挛、肠疝痛、腹膜炎、食欲减退、黄疸等[1]。

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胃痉挛,胃下垂,肠炎,痢疾,便秘。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一般直刺0.5~1.0寸[1][2]。

直刺1~1.5寸[6][8],局部有酸胀感[6],可扩散至上腹部[6]。

注意:商曲穴不可深刺,以防刺伤胃[6]。

14.2 灸法

可灸[1][6][8]。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2]。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艾条灸商曲穴,每次5~15分钟,可治胃痛、便秘、腹泻等胃肠疾病[7]。

15 商曲穴的配伍 商曲穴配中脘、足三里,有理中气,调胃肠的作用,主治胃痛,腹痛。

商曲穴配支沟、丰隆,有清三焦,调肠腑的作用,主治腹胀,便秘。

商曲配中脘、上巨虚、支沟,治便秘[6]。

商曲配中脘、内关、足三里,治恶心、呕吐[6]。

16 特效 *** 用拇指指腹从上向下推摩商曲穴,每次3~5分钟,可治胃痛、便秘、腹泻等胃肠疾病[7]。

17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冲脉、足少阴之会。腹中积聚,时切痛。

《针灸聚英》:目赤痛从内眦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腹中积聚,肠中切痛,不嗜食。

《针灸大成》:主腹痛,腹中积聚,时切痛,肠中痛,不嗜食,目赤痛从内眦始。

人体的三十六大穴位分别是什么?

1.眉心(又名印堂):位于两眉之间。
2.头额前:位于眉心上一寸正中。
3.太阳:眉外一寸陷中,即眉梢与眼外眦之间后的一寸陷凹中。
4.枕骨(又名脑户):位于枕骨粗隆上方。
5.厥阴(又名头窍阴):位于脑后两边,乳突后当浮白与完骨之间。
6.华盖:胸骨柄与胸骨体联合的中点,即天突下二寸。
7.黑虎掏心(又名建里):位于脐上三寸正中。
8.巨阙:脐上六寸,即鸠尾下一寸。
9.气海(又名丹田):脐下一寸五分。
10.关元:脐下三寸。
11.水分:位于脐上一寸。
12.中极:脐下四寸。
13.左膺窗:左乳上一寸六分。
14.右膺窗:右乳上一寸六分。
15.左乳根:左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16.右乳根:右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17.左期门:左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18.右期门:右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19.左幽门:巨阙左开五分。
20.右幽门:巨阙右开五分。
21.左商曲(又名左肓俞):脐中左旁五分。
22.右商曲(又名右肓俞):脐中右旁五分。
23.左章门:左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4.右章门:右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5.左腹结(又名左七劳):脐左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6.右腹结(又名右七劳):脐右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7.左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左侧一寸五分。
28.右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右侧一寸五分
29.命门:第二腰椎棘突下正中。
30.左志室(又名志堂):位于命门左旁三寸。
31.气海俞: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32.鹤口(又名尾宫):位于尾骨宫下两腿骨尽处。
33.海底(又名会阴):前阴与肛门之间。
34.涌泉:位于第二.三趾跖关节后方,蜷足时所现的凹陷处。
35.右志室:位于命门右旁三寸。
36.藏血:位于脑后右玉枕下五分。

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