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药浴>穴位养生

每日一穴膻中穴,舒缓胸闷

发布时间:2023-01-23 21:08:26 作者:祝由网 点击:11339 【 字体:

每日一穴膻中穴,舒缓胸闷

膻中穴穴位的位置

位于人体的胸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

穴位含义

“膻中穴”:“膻”,羊臊气或羊腹内的膏脂也,此指穴内气血为吸热后的热燥之气。“中”,与外相对,指穴内。膻中名意指任脉之气在此吸热胀散。本穴物质为中庭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至本穴后进一步吸热胀散而变化热燥之气,如羊肉带有辛臊气味一般,故名“膻中穴”。

膻中穴的作用与好处

1、舒缓胸闷、咳嗽、咳喘、吐逆,心悸、气喘、气短、咳唾脓血、肺痈、提高性功能等。

2、治疗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绞痛、呃逆、咯唾脓血、胸痹心痛呼吸困难、过胖、过瘦、支气管哮喘等。

3、治疗产妇少乳、缺乳症、乳腺炎、噎嗝、收缩等。

胸闷气短的 *** 穴位

生活中当出现心情不好或生病的时候都可能会出现胸闷气短的现象,这个时候可以 *** 一些穴位来缓解症状。下面我带你了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1、内关穴

手掌朝上,当握拳或手掌上抬时就能看到手掌中间有两条筋,内关穴就在这两条筋中间,腕横纹上两寸。

按揉内关穴力道要适当,不可太强,以酸胀为佳;以左手拇指螺纹面按右手内关,以右手拇指螺纹面按左手内关,交替进行,平时可以边走边按,也可以在工作之余进行揉按,按揉2-3分钟就可以了。还要注意指甲不宜过长,否则会掐到穴位。
2、神门穴

手腕内侧,小指边的腕横纹上。神门穴专治心病,出现心脏早搏、房颤时,赶紧 *** *** 神门穴,可及时缓解症状。此穴可补益心经元气,濡养心 脏。心安万事安,心脏的元气充足,各种心系统的疾病及由此导致的精神方面疾病都会得到改善。按揉双侧神门穴,每次3分钟,每天3次。

3、膻中穴

位于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 *** 连线的中点。膻中穴不仅是心包经经气聚集之处,还是任脉与足太阴经、足少阴经、手太阳经、手少阳经的交会穴,能理气活血通络、宽胸理气、止咳平喘。
胸闷气短是什么原因
1、心律失常

一般来说,出现胸闷气短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因为心律失常所引起的。对于正常人来说,他们的心跳节奏都非常规律,心跳的频率也特别适合生理的需要。在休息的时候心跳会比较慢,运动的适时候心跳就会快些。因此,我们能够了解到心脏是充满规律的跳动。但是只要讯号出现传导问题,心跳就会出现太慢、太快以及不规律的情况,从而引起胸闷气短,这就是心律失常。

2、呼吸系统疾病

另外,如果患者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时候,因为受阻会使肺泡增大,并且出现弹性减少的现象,这样就会使患者的肺功能受损。这种情况常见于支气管扩张和肺结核以及慢性气管炎等疾病。患者经常会表现出呼吸困难,若是过于激动就会出现咳嗽加剧的现象,因此也会导致胸闷气短。对于这样的患者,需要及早的进行治疗。
胸闷气短怎么治疗
1、做检查

心脏神经官能症最普通的自觉症状是心悸、呼吸不畅、心前区疼痛和全身乏力等,还有容易激动、失眠、多汗、发抖、眩晕、多梦等表现。若出现这种状况还应及早去医院检查,可以做胸透、心电图、B超及血液分析等检查,以便查明病因,及时接受治疗。

2、配合医生治疗

如果出现胸闷气短的时候,则可以用中药的方法进行治疗,从而达到调理身体的作用。

3、精神心理治疗

即调整心态、放松精神、消除顾虑,培养乐观豁达的性格,保持良好情绪,良好的情绪有利于神经系统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统一,使机体的生理代谢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反馈性地增强大脑细胞的活力,改善神经功能。

4、药物治疗

有心悸、胸闷、易汗、喜长出气等β-受体高敏症状者,可用安定5mg、心得安10mg 口服或氨酰心安12 .5~25mg 1~2次/日。
胸闷气短如何调理
1、增强自身免疫力

首先女性较男性多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女性的抵抗力较低,所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可以预防感冒和各种的呼吸系统的疾病。

2、注意饮食平衡

日常饮食中要注意饮食的平衡,尽量以清淡的饮食为主,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同时,最好不要抽菸,避免接触到对气管和支气管有 *** 作用的烟气、毒气等。
胸闷气短吃什么好
1、草芪龙苓粥

炙甘草、黄芪、龙眼肉各10克,茯苓粉、大米各50克,白糖少许。将炙甘草、黄芪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加茯苓粉、大米、龙眼肉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7天为1疗程,连续2~3疗程。可补气安神,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活动后加剧、面色淡白或有自汗、舌淡苔白、脉结代等。

2、生脉粥

党参、麦冬、五味子各10克,大米50克,冰糖适量。将诸药择净,水煎取汁,与大米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或将生脉口服液1支,调入稀粥中服食,每日2剂,7天为1疗程,连续2~3疗程。可补气养阴,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疲乏无力、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面色淡白无华、舌红苔薄、脉结代而细等。

3、三七三子粥

三七5克,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各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诸药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7天为1疗程,连续2~3疗程。可除痰化瘀,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胸闷心痛、头晕气短、唇甲青紫、苔白腻或有瘀点、脉弦结等。

膻中穴在哪里

 膻中穴取胸前第四肋间隙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取穴 。
男性可取两乳中点取穴。女性可先定胸骨角(第二肋间),在向下定出第四肋间,即可取膻中穴。
理解为是腹中线与两乳头联机之交点不对。腹中线在腹部,应该是前正中线。用词要严谨。

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