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药浴>穴位养生

春天养阳气不能补只能养了解5个漏阳气的地方阳气养起来

发布时间:2023-10-30 21:09:51 作者:得健康 点击:11903 【 字体:

进入春季后,气温开始回升,经过一冬寒冷藏养,阳气处在低谷,身体也在回暖。当万物开始复苏的时候,疾病也不例外,所谓“百草回芽,百病复发”。

如果在春天自然阳气勃发之时,身体的阳气也能得到休养,这是阳气充足就可以抵挡疾病的骚扰,将邪气驱除体外。如果阳气不足,受到压制,一整年都处在虚弱的状态。所以春天养阳至关重要!我们之前文章提到:人到四十,阳气不足,要想养阳固阳可以常做4件事。

春天养阳气是根据中医中的因时原则,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可以保护身体免受疾病的威胁,阳气充足,身体才会健康。一般来说,阳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耗损,所以中老年人更要重视。

现在很多人,表面上很注重养生,进补了很多,但是由于生活习惯不好,反而把阳气都漏掉了,最后导致身体亏虚,精神不好!因此,想要阳气足,首先要把漏阳气的地方堵住,我们需要在一下方面注意。

1、 避免过度用眼睛

眼属木,木能化火,火足则睛明。

如果阳气不足 或过度用眼,就会消耗气血,影响视物。

肝开窍于目,目受肝的精血滋润和滋养才能看的清晰,缺乏滋润或滋养,就会眼干眼涩。因此,日常要避免久视。尤其手机之类的电子产品一次使用不要超过15分钟,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每40分钟左右,要休息10分钟,可选择远眺或做眼保健操等。

另外,也可做“转睛功”,每天睡前醒后,眼珠顺时针逆时针各转动 36 圈。在 办公室几分钟的健身小动作轻松获得健康 文章种我们也提到过转睛功,简单而实用。

转眼睛

2、 减少对耳的刺激

耳为肾所主,耳为诸脉之所系,直接到耳部的经脉有三焦经、胆经、小肠经、胃经、膀胱经,因此,耳为经脉聚会的地方。

用耳过度,会损伤十二脉经气,由于万物起阴而用阳,当先伤其阳气。

想要护耳,其实很简单,对于已经造成听力损伤的,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辨证用一些宁心静志的物。当然,日常护耳,最天然的方法就是闭耳休息,别给耳朵制造噪音,比如减少戴耳机的时间少去人多嘈杂的地方,最大程度减少声音刺激。

3、避免伤害脾胃

口味清淡能补脾胃,脾为“后天之本”,养四脏。如果脾胃不佳,会伤阳伤脏腑。然而,很多现代人每天都在做着伤脾胃的事,过食肥甘厚味、嗜酒抽烟、爱吃生冷食物。

中医学认为,大味至淡,例如婴儿吃的母乳。由于万物与人同生自然之间,人又为万物所养,很多食物天然淡味,因此,我们在烹饪时应注意保持食物的原味,少放佐料。虽然人生五味杂陈,还是至淡乃清欢。

4、 远离生活中五气

中医认为,病邪入侵人体,多从口鼻而入。如果阳气衰减、肺气不足,不能抵抗风寒,身体就会跟着遭殃。

同时,和饮食一样,臊、焦、 香、腥、腐五气皆不可过,过之则伤身。只有鼻根清净,才能辨别正常气味和异常气味, 如异味扑鼻,我们会及时避之,防止对人体的伤害。

如何护鼻,生活中建议大家早晚注 意添加衣物,注意保暖。早上出门和晚上回家后,除了洗手洗脸外,多加一个洗鼻的步骤,这对增强鼻腔的抵抗力有一定效果。

5、警惕忧思伤身

真正活的健康是心灵宁静,神游于八达之外而不用拘泥于琐事之中。如果忧思过重,则会消耗自身体力和阳气,身体又怎么会健康呢?

《黄帝内经》中说到:

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大概意思是说,意志调和就会聚精会神、思维敏捷,没有懊悔、愤怒等过度的情绪刺激,五脏的功能正常而免受邪气的侵袭。心灵宁静,就不会被生活中的小事而拘束。因此,生活中,保持豁达乐观的心境也是养阳气的一个秘诀

春天是人体阳气生发的时候,养生要着重哪些方面?

《黄帝内经》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季阳气生发、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生机盎然,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然而,春天虽然好,却也是各种流感等传染病、冠心病等精神性疾病的高发季节。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的保养是这一年的健康基础,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注重春季的养生。一般来说,春季养生当注重以下几点,下面为大家一一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春季养生四条宝贵经验

1、养阳气

何谓阳气? 即通常人们所说的“火力”,也就是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

若火力不足,就会出现畏寒、肢冷等症状。春季保养人体阳气的方法很多。重要的一点是要“捂”,即俗话中的“春捂秋冻”,衣着方面不要顿减,体弱之人要注意背部保暖。为了保养阳气,还可多吃韭菜。

韭菜虽然四季常青,终年供人食用,但却以春季多吃最好。

2、重养肝

中医学认为,肝脏在五行中对应“木”,春季为草木繁荣的季节,故春季主肝。

保养肝脏的方法很多,如春天不要过于劳累,以免加重肝脏的负担。

肝病及高血压病的患者,尤其是精神病类的患者,在春天要按时服药,保持心态健康、避免精神刺激,以免病情加重。

3、防哮喘

春季是是花季,花粉过敏,轻者会出现眼痒、鼻塞、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等症状、严重者可诱发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皮炎、喉头水肿荨麻疹、神经血管性水肿等过敏病症。

因此,对于那些花粉过敏的人,要注意尽量少去、不去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如果去的话一定要记得带上药。

4、勤锻炼

春天里,人们常会出现“春困”,表现为精神不振、困乏嗜睡,可以通过运动来予以消除,绝不能贪睡,因为中医认为“久卧伤气”,久睡会造成新陈代谢迟缓,气血循环不畅,筋骨僵硬、脂肪积聚,吸收与运载氧的功能下降,毒素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导致体质虚弱,疾病发生。

《黄帝内经》里还指出:“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意谓春天人们应当晚睡早起,披散着头发、舒展着形体,在庭院中信步漫行,可使智慧、灵感生发不息。

保暖、不劳累、时刻关注自己的情绪、勤锻炼身体、避免过敏原,以上这些都是古人春天养生的宝贵经验,很值得现代人去认真执行。

阳气,只能养不能补!阳气不足就容易生病

《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以养护阳气是 养生 治病之本,当阳气不足时,病症都会找上身来!


中医认为:“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当你的阳气处在一个固秘(饱满)的状态下的时候,才能达到阴平阳秘的 健康 状态。


而人体所有器官、吃进去的食物,各种营养成份,这些东西是属于阴。


因此阳气只能养,而无法补。


与自然界的变化相同,人在春夏两季,耗费的阳气最多,所以在这个时候特别要强调养阳。


阳气不足,易患六种小病痛



1

手脚冰凉

阳虚则生外寒,阳虚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手脚冰凉。这是因为四肢末端得不到阳气的温煦,血液循环差。


虚得越厉害 ,手脚的温度就越低,症状严重的人,膝盖以下、胳膊肘以下都是凉的。


注意: 有一种冷需要和阳虚的冷区别开来,就是四肢末端冰凉,手到了胳膊那里就不凉了,脚到脚踝以上就不凉了。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通常不是虚了,而是堵了。


往往是由于肝气不顺畅,导致气血壅滞,阳气闭塞于内,不能通达四肢所致。


此时需要行气活血,而不是单纯的养护阳气。


2

怕寒怕冷还怕风

阳气足则机体功能状态就饱满,阳气虚化生的热量不够、抵御外寒的能力也差。


这种怕风怕冷是长期的,不是暂时的。


这种人平时穿的衣服总比别人多,耐热不耐寒,常年体温偏低。


他们头怕风吹、后背怕凉,但生病很少发高烧,往往是低热,到37 多就很难受了,吃退烧药也不好退。


注意: 气虚也会怕冷怕风,不同的是气虚一般会出现稍微活动就气喘、出汗的情况,此时补脾胃、补气效果更好。



3

频繁的感冒咳嗽

《黄帝内经》中有句话说:“邪风之至,急如风雨”。意思是说四时不正之气侵犯人体的时候,如风雨般迅速,让人防不胜防。


阳气足的人病了,症状看起来很严重,但来得快去得也快;而阳虚的人反而症状轻微,痊愈得慢。


因为,疾病症状是阳气与外邪争斗的表现,阳气充足则“战况激烈”;阳气不足虽“战况缓和”,但邪气反而会直接入侵身体深处、缠绵反复,自然就好得慢。


4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西医又叫变应性鼻炎。多表现为清晨接连不断地打喷嚏,少则几个,多则十几个,在接触过敏原后还会随时打喷嚏。


更尴尬的是,这类病人在不感冒时也会有大量清水样鼻涕,有时还可能不自觉地从鼻孔滴下。


从中医的角度说,这就是正气不足、寒邪入侵于表、郁滞于鼻窍,主要跟肺、脾、肾的虚损有关,诱因多是空调的过度使用。



5

胃寒、胃痛、腹泻

有些人特别容易感觉胃部发冷,一受凉或吃些寒凉的就肚子痛、拉肚子,平时大便也经常不成形。这就是阳虚、脾阳不足引起的。


脾胃是人体后天之本,是五脏的后勤部,如果脾阳不足,运化能力差,脾胃之气不能持续地供养五脏,最后阳气就会越来越虚。


所以大家平时不要贪凉,不能过多地喝冰饮、吃冰淇淋及寒凉食物,也不要随意乱用抗生素,这都会损伤阳气。


6

夜尿多、睡眠不好

有的人晚上没喝多少水,上床睡觉前也上厕所了,但睡到半夜还是要起夜,甚至还要起来好多次,第二天早上起来人昏昏沉沉的,整天没精神。


这是肾阳虚的典型表现,身体里的水不能被运化利用,很快就变成废水排出去了,喝点水就跑厕所,小便清长。


“养阳”要先“护阳”



阳气就如同我们身上的“矿产”,“适度开采”才能长盛不衰。因此,养护阳气不仅要做到“开源”,更要重视“节流”。


不做以下损伤阳气、耗散阳气的事,才是最有效的养!


熬夜,总是超过晚上11点才睡觉;


冷饮和凉茶是日常饮品,喜欢吃生冷寒凉食物;


习惯光脚穿鞋,天气较凉时还爱穿凉鞋、拖鞋,天冷时露着膝盖穿短裙;


过度节食,营养不良;


长期在阴暗湿冷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长期、大量用抗生素、激素类、利尿剂、清热解毒中药等;


长期过量运动,或喜欢桑拿,出汗过度;


大汗淋漓后喜欢吹风,甚至洗凉水澡。


驱寒养阳,身暖气强



寒邪侵犯人体,都是从表到里,由浅至深的,所以当有外寒时要及时驱除。


驱寒有三个特别简单的办法,谁都能办到:晒太阳+泡脚+生姜红糖水。


1

晒太阳

晒太阳可以壮人阳气,因此大人小儿都要常晒太阳。


寒气重的人会边晒边打喷嚏,还有人晒太阳就流清鼻涕,这都是在排寒。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是所有阳气汇聚的地方,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汇于头部,所以建议大家晒太阳驱寒时不妨重点晒晒头顶。



2

泡脚

泡脚可以促进脚部血液循环,让寒气排出体外。


同时,泡脚还能加快体内的新陈代谢速度,有助于缓解疲劳、改善睡眠状态。


但是,泡脚时需要注意,泡脚的水温不宜过高,40-45 左右为宜;每次泡脚的时间也不宜过长,持续15-20分钟即可。


另外,脚部有伤口的糖尿病患者、患有静脉炎或静脉曲张等血管病患者不宜泡脚。



3

生姜红糖水

“生姜+红糖”两者搭配有助于驱散寒气、温养阳气。


做法: 姜洗净切碎(去不去皮皆可),置入锅中,放入适量的水与红糖一起煮。先用猛火烧开,然后再用慢火煲半小时左右。煮好后趁热喝即可。


阳气不到的地方就是病!



1

不只“春夏养阳”,四季皆需养阳

中医有句话叫“春夏养阳”,如果说治病的时候是从阳论治,那可不可以理解为,在春夏两个季节把阳气“养”足了,很多病就不会发生了?


《内经》里面有“春夏养阳”这么个提法,这个春夏养阳的 养生 方法,对于避免很多的疾病有效。


这是古代几千年实践得出来的一个非常正确的结论。


我们中医讲究治未病,治未病并不是说治那个没有病的人,而是在疾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就遏制它。


因为人是自然界大气所生万物的其中一种,人的身体和自然界是同步的。自然界的规律是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所有的动、植物都要遵循这个规律。


那么冬天,积蓄了大量的能量以后,到来年开春,阳气慢慢升华,这个时候冬天的动物也醒来了,一些植物开始慢慢生长,萌芽、发育,这是一个阶段。


然后到了夏天,阳气又进一步生发。所以春天和夏天,耗费的阳气最多。


人的生命,以及动、植物的生命,也是依据这样一种情况生长、发展,也要消耗很多阳气,所以在这个时候特别要强调养阳了,要不断地补充、保护阳气,就是因为阳气消耗特别大,你不要再伤害它。


其实阳气这个东西,不仅是春夏要养阳,一年四季任何时候你都不要伤害它。



2

阴阳平衡是指在阳气主导下的阴阳平衡

特别强调阳气的作用,但是一般人都认为,一个 健康 的人,阴阳要平衡。


这个观念不完全对。为什么呢?从《内经》开始,从《易经》开始,就特别强调,人的阳气乃是生命的根基。


阴这个东西,阴是包括你人体的所有器官,你所吃进去的食物,各种营养成份,这些东西是属于阴的。那个阳气是居于统帅地位的,是一个主导。


所以阴的东西,都是在阳的统率下,绝对不是半斤八两,平起平坐,阴阳平和。


这个阴阳平和是指这个阳气主导下的阴阳平和。


《内经》有几句话,一个是“阴平阳秘,精神乃固”,还有一句“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阴气和阳气的重要性在哪呢?阳秘,当你的阳气处在一个固秘(饱满)的状态下的时候,才能达到阴平阳秘。


另外《内经》有许多重要观点,比如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折寿就是短命啊。


易经也讲:大哉乾元,万物资始!通俗讲:有了太阳才有了生命,阳气就是人身的太阳……


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



3

生死攸关救阳为急

没有阳气就没有生命。 从 养生 治病的经历来看:阳萎则病,阳衰则危,阳亡则死;所以救阳,护阳,温阳,养阳,通阳,一刻不可忘;治病用药切切不可伤阳。


所以古人云:万病不治求之于肾。求之于肾就是救阳气。


举一个例子:一个人在各个不同的生命阶段表现也不一样,小孩儿时候,当然是阳气旺盛;


生长发育到成年以后的话,所谓阴阳平衡,就是处在一种 健康 的状态;


但是,到老年以后,无缘无故地流鼻涕、流口水、流眼泪,或者是小便憋不住,尿频,这些都是因为人在老年以后,阳气衰弱,阳气失去统帅作用。


很多老年人在危险期的时候,特别是像一些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或者其他的并发急性心衰,只有一条办法,就是救阳,方法就是补充阳气,保护阳气。


要特别看中这一点。阳气救回来了,这个人就活过来了。


这个东西就好像水龙头的开关一样,它的阀门、螺丝逐渐地变松,要把它拧好。


我记得读《傅青主女科》时,有一段话,治疗大出血之后怎么样来挽救,原话是“已亡之阴难以骤生,未亡之气所当急固”,大出血之后,损失的血虽然不能马上生出来,但是一旦阴损及阳,阳气一散,这个人生命就终结了。


你看他虽然病的非常厉害,只要有一丝阳气不散,这个就可以救。


所以在看病的时候有个格言:生死关头救阳为急。



4

胖是脾胃受伤,废物积聚体内所致

每个中医都有自己的流派与理念,有从脾论治的,有从肝论治的,等等,很少听说从阳气入手。听起来倒像一个总则。所谓阴阳平衡。


这是个总体啊。中医上讲的阴阳啊,其实是浑然一体,互相融合的,不能说这边儿就是阳,那边儿就是阴。


人的元气也是一样,从出生时,他的元气就是浑然一体的,但是因为先天的东西和后天的东西又有所区别,而且两者互为其根。


比如说脾胃是后天之本,而且根据五行的理论,脾属土,土能够生万物,其他四行(脏腑)都受它的灌溉;


如果在中间这块出了毛病啊,脾胃不能够健运,那五脏就失养了,最后还要归结到后天之伤,损及先天之阳,动摇了生命的根基。


所以现在的病啊,首先就是脾胃先受伤——吃喝大量的生冷食物、饮料,生活不节制,房事过多;


还有就是生活过于劳累,思想比较复杂,或者压力大等等;


中医说:思伤脾啊,所以这个人首先就不想吃东西,消瘦,然后从这个地方开始,演变出多种疾病,像糖尿病、高血压……都是这么来的。


如果按您说的思虑过多伤及脾脏,就不想吃东西,会消瘦。但是为什么很多胖人也脾虚,这种情况怎么理解?


胖也是虚胖,十个胖子九个虚啊(笑),越胖的人越怕冷啊。他胖是因为有多余的废物积聚在体内,就是湿滞啊。

春季想要养阳气应该怎样做?

饮食:春季养阳的蔬菜三宝:韭菜、菠菜、莴苣。春天的韭菜最好吃,古人云“韭菜春食香,夏食臭”,韭菜性温,最宜人体养阳气。但要注意,春季肝旺而影响脾胃,韭菜不易消化,故一次不要吃得太多。葱蒜亦为养阳佳品,葱可以补阳散寒,含葱辣素,有较强的杀菌作用,能诱导细胞产生干扰素,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抗癌能力。蒜性温,有很强的差菌作用,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食欲,预防动脉硬化和高血压。另外,还可吃些荠菜、芹菜、菊花苗、马蹄、茄子、山药、蘑菇等,这些食物可润肝明目。同时可服一些适时的滋补品,如银耳能润肺生津,益阴柔肝,要少吃酸味多吃甜味的食物,以滋养肝肾两脏,对防病保健有好处。

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