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药浴>穴位养生

每天按摩“百会穴”100次,活到100岁没问题

发布时间:2023-01-23 21:24:33 作者:祝由网 点击:1814 【 字体:

每天按摩“百会穴”100次,活到100岁没问题

人头痛、失眠、烦躁、眩晕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去揉脑袋。有人会揉太阳穴,有的人揉眉心,有的人揉印堂,有的人用冷水洗把脸,有的人甚至用冰块敷。这些虽然都可以减轻一些不适,但都不是最好的法子。哪种方法是最有效的呢?新经络公众号告诉大家一个最好的穴位,它就是诸阳之会、百脉之宗的百会穴。它位于头顶的正中线和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也就是在头顶的正中心。古人为什么将这个部位起名为“百会”呢?百者,多也;会者,交会之处也。在《会元针灸学》中也有说道:“百会者,五脏六腑奇经三阳百脉之所会,故名百会。”就是说,百会穴是人体诸多穴位的交会处。百会穴乃群英荟萃之处,能为您的健康问题集思广益。打个比方说,如果头部是人体的总司令,那么,百会穴就是总司令的大脑,可以说是核心中的核心。事实上,这样评价百会穴一点也不为过,因为,在人体的12条经络中有6条都会集于百会穴,它们分别是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并且,这6条经都和有“阳脉之海”美誉的督脉相交汇。

因此,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可以将我们人体的一半经络以及大部分的穴位都带动起来。对于身体渐亏、身体虚弱的中老年朋友来说,更可以起到补阳填阴的作用。

我临床是搞脑血管的,经常要用到这个穴位,所以,我知道它对治疗头痛、高血压、低血压、失眠、焦虑、心悸、健忘、癫狂等效果都不错。但最近,我在翻看古医典籍的时候发现,它可以治疗的疾病非常之多,简直是让人惊讶。除前面说到的,它还可以治疗风头重、心烦、中风、耳鸣、泄泻、便秘、脱肛、耳聋、鼻塞不闻香臭、头不可左右顾、热病汗出而善呕等症。

我个人认为,每天早晚用拇指指腹按揉百会穴30次,即可起到保健的作用。但5年前,我到北京参加一个学术会议的时候,一个老中医对我说:“我虽然是个医生,但年轻的时候也不怎么在意自己的身体,饮食不规律、抽烟、喝酒。我42岁体检的时候发现有高血压,还伴有失眠、耳鸣。后来,我每天早晚按摩百会穴,用中指指腹每秒钟按一次,按两分钟,共120下。因为百会穴带个‘百’字,所以我后来改成按100下。有一次,我突发灵感,觉得每天按摩百会穴图的就是长寿,活上100岁,于是,我干脆把百会穴改名叫‘百岁穴’。现在,我每天按摩百岁穴,血压没升高、精神也特好,每天一洁枕头就睡着了。”

至于百会穴到底每天按多少次才好,朋友们还是根据自己身体的感受来定,但一定要每天坚持按揉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按摩哪些部位能延年益寿?

经常按摩以下五个部位,更是可以延年益寿。
按摩部位一:腋窝
从中医来说,腋窝处的顶点上有个穴位叫极泉穴,经常按摩可以宽胸宁神、调和气血。从现代医学上讲,腋窝处的淋巴组织非常丰富,经常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按摩方法如下:双臂交叉于胸前,双手按对侧腋窝,用手指适度地按摩捏拿,每次按捏约3分钟;然后,左手上举,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再上举右手,用左手手掌拍打右腋下,每次拍打30—50次,反复操作5遍。
按摩部位二:腘窝
腘窝是膝后区的菱形凹槽,里面的血管和神经非常丰富,经常拍打有行气活血、缓解痉挛的功效。腘窝处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叫委中穴,经常按摩,对常见的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脖子酸痛、臀部疼痛等疼痛性疾病都有治疗作用。
按摩方法如下:取坐位或俯卧位,自己或请家人用两手虚掌着力,连续拍打两侧腘窝。
按摩部位三:肚脐
肚脐是人体中唯一可以用手触摸,用眼睛可以看到的穴位,名为神阙。它内联十二经脉,因而历来被医家视为治病要穴。经常拍打肚脐可起到安神宁心、舒肝利胆、调和气血、通利三焦的作用。
方法为:取坐位或仰卧位,用左右手虚掌着力,以前臂发力,连续不断地轻微拍打肚脐100次。或用热敷、按揉等方法刺激肚脐也可。
按摩部位四:腰骶窝
腰骶窝,俗称“腰眼”,是人体腰骶部的一个凹陷。腰骶部承受着整个上身的重量,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容易会因腰骶部的劳损而出现腰疼等症状。
常按摩腰骶窝有疏松筋骨、消除疲劳的效果。坐位上身略前俯,用左右手虚掌着力,连续拍打腰骶部5—10次。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或骨质疏松的老人,不建议使用拍打法。
按摩部位五:肘窝
肘窝是肘关节前方的一个三角形的凹陷,它是经络非常密集的地方,经常按揉可起到行气活血、散淤祛毒的作用。
取坐位或仰卧位,一侧上肢伸直,肘窝向上,用另外一只手虚掌着力,两侧交替拍打各100次。如果是家人帮助拍打,可两侧同时进行。

冬季头部需要保暖蚂蚁庄园

冬季头部需要保暖是因为:头部容易散热、头部血管较少。

人体散热量最多的部位是头部。头部是大脑神经中枢的所在地,每天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为头部皮肤薄,血管粗和毛发多的缘故,热能的散发量也特别大。当气温为15℃左右时,头部散发的人体热量约为1/3;气温在4℃左右时,头部散发的人体热量增至约1/2;而气温在零下10℃左右时,有3/4的人体热量从头部散发。

按中医角度来说,头部的百会穴一直都在帮身体散热。冬季的热度散发的更快,到了晚上七点半之后,百会穴散发的热量是平时的三倍,这时候,若不带帽子保住温度不外散,时间一长人就会头疼,头晕,因为任督二脉的交汇点在头上的百会穴上,也是人体一大穴:百穴会合之处,不保暖怎么行?冬天头部不保暧,对人体的神经脉络影响也很大。

冬季防寒养生技巧:

1、泡脚。冬季用一些温热的药物泡脚,可以起到祛寒保暖,鼓舞阳气的作用,对于下半身阳气虚、阴寒重的病证非常有好处。泡脚能使气运血行,经络通畅。睡觉前用热水泡个脚,可使下肢血管扩张,帮助睡眠。泡脚要用42摄氏度左右的热水,加点生姜、花椒等物,效果更好。

2、穿保暖背心。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问题比较多,前胸和后背是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重要之所在。如果胸前受寒,血管就会痉挛,容易诱发冠心病。背部督脉强盛可以促进气血畅通。穿背心保护胸背。多晒太阳,尽量晒背部。 按摩背部。

3、按摩腰腹。身体虚弱的人,要顾护腰部和腹部。弱人之弱,弱在脾和肾。不同人群需注意年轻女性注意不要穿露脐装。老年人晚上可以把暖水袋放在腰处,加强腹部和背部的保暖。平时可以按摩腹部,腹部保健穴很多,如关元穴、气海穴、天枢穴、中脘穴等。腹宜常摩,简便的方法如以肚脐为中心,由小圈到大圈按摩。

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