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药浴>穴位养生

体内有湿气找准5个穴位每天按摩1分钟

发布时间:2023-01-24 21:50:23 作者:祝由网 点击:7617 【 字体:

体内有湿气找准5个穴位每天按摩1分钟

体内湿气重的表现一般来说,体湿在每个人身上表现出的病症都不尽相同。

体湿归结如下:

口臭、食欲不振、肥胖、水肿、脸与头部爱出油、面部易生痘、大便稀黏不净、食后胃胀、大便稀黏、四肢冰凉等皆与体湿相关。

其实祛除湿气要从日常生活习惯中做起,除了平时要吃一些祛湿的食物,还可以用中医保健的方法来祛除,这样双管齐下才能有效祛湿。

按摩五大穴位祛湿

通过穴位按摩与艾灸来排湿既是中医祛湿的有效方法,也十分简单易学,在家就能自己动手祛湿。

身体五大祛湿穴位从头到脚依次为:百会穴、大椎穴、神阙穴、阴陵泉穴、涌泉穴。

1、百会穴

位置:头顶正中线与两耳间联线的交点处,大致在头顶正中央处。

按摩方法:手握成拳状敲打或来回揉搓百会穴3-5分钟,最好有发热之感。此外还可以点燃艾柱,灸熏此穴位。

功效:该穴若受湿气入侵,则容易导致头痛头胀,出现头晕,脑袋也有如戴帽一般的沉重感。刺激该穴位能帮助理顺行气,消除积滞,还可健脑宁神。

2、大椎穴

位置:颈后正中,位于颈部和背部交接处突出的骨头即第七颈椎棘突的下缘。取穴时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上方即是。

按摩方法:低头,双手十指交叉放到大椎穴的部位,用双手大拇指同时用力来回揉擦大椎穴,直至大椎穴发热。

功效:大椎穴受湿气入侵,易造成肩颈病症如肩膀颈椎酸痛不适等。刺激该穴位可避免风寒湿邪的侵袭,提高免疫力。

3、神阙穴

位置:脐中部,即肚脐眼处。

按摩方法:顺时针揉动腹部,也可点燃艾炷来灸熏穴位;或者涂抹艾草精油于腹部后用热水袋温敷;或使用艾盒,将其点燃后固定在腹部20分钟,注意温度不要太烫。

功效:该穴位受湿气入侵,则脾胃不适、腹胀、大便粘腻,女性还容易引发妇科炎症如白带增多、经血不畅等。腹部本身就要以保暖为主,刺激神阙穴有助于健脾祛湿、强健身体。

4、涌泉穴

位置:足底,足前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于足底掌心前面正中之凹陷处来找到穴位。

按摩方法:点按早晚各一次,每次点揉3-5分钟,以有酸痛感为佳,两侧交替进行。也可用温热水泡脚后艾灸,双足穴位各灸15-20分钟。

功效:涌泉穴受湿气入侵,会导致膝关节痛、风湿及全身疲劳、浮肿。常按此穴有助促进睡眠,对肾亏引起的眩晕、失眠、耳鸣、头痛、腰痛等有一定的疗效。

5、阴陵泉穴

位置:阴陵泉穴为祛湿要穴,位于小腿内侧,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采用正坐或仰卧姿势,由膝盖下方往膝盖方向摸索,在膝盖内侧碰到大骨的部分。

按摩方法:点按为主,每次按摩100~160下,每日早晚各1次,也可用艾柱熏灸此处3-5分钟。

功效:若该穴位受湿气入侵,则会出现膝盖疼痛、两脚笨重、行走不畅之感。刺激该穴位可达到清利湿热,通经活络的效果,帮助缓解腹胀、膝痛等不适之感。

夏天体内湿气重,老是四肢乏力怎么办?试试灸这6个穴位,错不了

大家好,这里是道禾艾灸,我是道禾。 俗话讲得好,”千寒易除,一湿难去「 ”,这个湿就是指人体内部的湿气,湿气过重对于人体来说可不是好的事情。而夏天就是一年之中湿气最重的时候。有些人可能会有疑问,夏天的阳光这么大?怎么湿气还最重呢? 其实这个道理是很简单的,夏天虽然温度高,但是夏天的雨水也多,在加上现在我们生活在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的环境中,夏天本该是出汗的季节,却因为使用空调,汗液挥发不出而淤积体内,导致皮肤开合的功能下降,从而抵御病邪的能力也就差了,极容易导致体内湿邪堆积,造成阳气虚衰。而且夏天人们除了贪图冷气,还酷爱冷饮、凉菜,一杯冰镇啤酒下肚,从里到外都透着凉快劲儿。殊不知,为贪图这「 ”凉快”,已将湿邪深埋在体内,成为困扰健康的一大隐患。而排湿就是我国传统艾灸的强项了,要想用艾灸来调理的话,就需要灸关元穴、命门穴、中脘穴、足三里穴、丰隆穴、解溪穴这些穴位。 1.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肚脐下方约4横指宽的地方。灸关元穴使用的是温和灸,施灸者需手持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3厘米左右,被施灸者能够感受到施灸处的温热,有舒适感就更好了。灸关元穴使用的温和灸,每天灸1次,每次灸10到15分钟。灸关元穴能够起到一个调理气血的功效。 2.命门穴 命门穴在第二腰椎下方与肚脐相对,其气与肾通,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护生命的门户。灸命门穴使用的也是温和灸,具体的施灸方法大家可以参考上面的,夏天的时候每周灸1到2次就行了,每次灸15分钟左右。灸命门穴对治疗五劳七伤,虚损腰痛等各种虚寒病症有很不错的疗效。 3.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身体的中心线上,距离肚脐上方约6横指宽的地方。灸中脘穴使用的是温和灸,施灸方法不多提了,灸中脘穴一般一天灸1到2次,每次灸10到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灸中脘穴能够起到一个健脾和胃的功效,对治疗胃痛的疗效是很显著的。 4.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方凹陷处约2横指宽的地方,左右两边各有一个。灸足三里穴使用的仍然是温和灸,具体的施灸方法不提了,灸足三里穴一般一天灸1到2次就行了,每次灸20分钟左右。灸足三里穴仍然能起到一个镇静安神,通络活血,调理皮肤的作用。 5.丰隆穴 丰隆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八寸,条口穴外一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的位置,穴位一般比周围要敏感, *** 丰隆穴时会有轻微疼痛感。具体的施灸方法不多提了,灸丰隆穴一般每天灸1次。每次灸15分钟左右,可有效健脾化湿。 6.解溪穴 解溪穴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具体的施灸方法就不多提了,灸解溪穴一般一天灸1次,每次5到15分钟就行了。灸解溪穴治疗下肢水肿的疗效是很好的。 除了用上述的施灸方法来排除身体的湿气之外,大家是否清楚自己体内的湿气是否过重呢?你要记住当你的头发爱出油、面部油光闪亮,口中发黏,睡觉留口水、口臭、身体有异味,浑身无力,常感到疲倦,精力不集中,脸色苍白,原本红润的脸颊不见了,睡觉打呼噜,痰多,咳嗽,感到累,连说话都懒得说,没劲儿等这些症状的时候,那就说明你的身体该排湿了。 好了以上就是道禾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艾灸养生小常识了,这里是道禾艾灸,我是道禾,每天给大家分享艾灸养生小常识,我们明天再见了。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请问女性体内湿气大怎么治?

你好,要排走这些湿气,建议女性做以下几个动作。
1、拍手。体内湿气重的人,在双手的大鱼际靠近手腕的地方,会呈现青色或紫色。经常拍拍手,尤其是大鱼际处,就能将滞留在体内的湿气给拍出去。最开始拍手时,会觉得浑身不舒服,这个时候一定要坚持住,不要放弃。
2、抓腋窝。腋窝的顶点是极泉穴,它是心经的重要穴位,也是腋下淋巴最密集的地方,经常按摩、抓揉此处,能帮助心脏排毒。
3、拍肘窝
拍打肘窝能去除心肺上的毒素,连续拍打5~10分钟,就会出现青、红、紫、黑不同颜色的毒素反应物。
4、拍打腹股沟。拍打腹股沟能加速气血运行,驱除病邪。不仅能健脾胃,对于调理妇科病、治疗因血脉不畅导致的血瘀痰湿都很有效果。
5、拍腘窝。
在腘窝(也就是膝盖后的凹陷)的中心点上,有一个重要的穴位——委中穴,走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祛湿通道,而委中穴就是这个通道上的一个重要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畅,体内的湿气排不出去,很容易导致关节炎。空闲时候,拍打腘窝5~10分钟,或直到出痧、有瘀斑为止。每10天拍一次,把这个排污口调理通畅,体内的湿气就能顺利排出来了。

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