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茶与药酒>养生茶

对水和器的苛刻才成就了美学之茶和精神之茶

发布时间:2023-01-13 20:48:59 作者:祝由网 点击:9133 【 字体:

对水和器的苛刻才成就了美学之茶和精神之茶

吃茶的人常说:“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我所理解的并非水和器的姻缘诞生了茶,而是水和器这两位无私的前辈是如此深爱和关照着茶。尽管水和器也照料着其它的饭食和饮品,但只有和茶在一起,它们才得以进入纯粹的美的精神世界,相互倾诉,如高山与流水,山涧与幽兰,成为了拥有思想的“茶之水”与“茶之器”。

图为:褐绘兰草纹茶碗,吴白雨作品

茶树,原本是山野草木,没有颜色也没有香气,甚至连枝干、树叶的造型也不特别,可一旦茶叶与水和器相遇,茶的幽香、滋味与境界便由水的浸润和器的助力得以彰显,茶叶变成了真正的茶。我一直认为,没有对水和器的苛刻甄别和选择,味觉层面的茶是不能升华为美学之茶和精神之茶的。

图为:梅枝天目盏,吴白雨作品

这里我想作另一个说明,以免进入其它误区。味觉的茶和精神的茶是茶的两端,但不指茶能够完全脱离味觉而成为象征意义的茶。味觉的茶是为了饮用甚至以解渴为目的的茶,这只是茶的一个侧面,而精神的茶不仅是味觉的也是嗅觉的、触觉的、视觉的、意识的、情感的综合,这是茶人通过茶,接触自然万物之美和人生理想状态的方式和过程。

图为:手工壶承,吴白雨作品

如果我们讨论精神的茶,那么首先要尊重茶之性格,明白茶之平等。正如人之平等,茶也没有贵贱之分,可我们常常犯错,在意茶的品类、产地、声名、价格,并以此给茶划分等级阶层,这种主观孤立,人云亦云地对待茶的态度,恰恰会使我们远离茶的精神性。粗茶未必是劣茶,精茶未必是好茶。再名贵的茶,如果水浊器俗,也是劣茶。边地农村的深山野茶,虽然市价低廉,如果以山林泉水辅佐,乡间缶器烹沏,也可以把茶的个性表露无遗。以虔诚心,平常心,为茶择水、择器,甚至择时、择地、择友,才是对待茶的方式。

图为:玳瑁斑天目小盏,吴白雨作品

在云南,茶与陶瓷就像一对性情相投的金兰知己,相互携手,共同走过漫长的岁月。元明时期玉溪窑、建水窑就开始批量烧造青釉、青花茶器,由于云南远离中原,山高谷深,唐宋茶道的遗风反而在民间保留了下来,压茶为饼,碾茶为粉,烤茶冲饮的习俗延续至今。从出土残片标本来看,有汤瓶、茶罐、茶壶、茶碗、茶盏、茶杯、茶碾等,造型和风格与宋元时期的龙泉窑、湖田窑一脉相承又和而不同,也许这正是云南经历过长期的闭塞,转而成为恢复中华古典文明重镇的根基之所在。

图为:天目盏木叶小,吴白雨作品

友人收藏青釉刻花茶碗一只,敞口圈足,釉色青中透黄,内壁满刻缠枝花卉纹,外壁则以莲瓣纹装饰。若与龙泉窑刻花青釉茶碗相较,胎质疏松,底足修坯不甚精巧,但这些却不影响它在审美上的品格,反而更有一种保留着手作痕迹的自由之美。对美理解不够深刻的鉴赏家,常常将表象的精致和技艺精巧等同于审美上的高级,而忽略器物内在的精神性。这就好比茶人,只是观察茶叶的包装和形态,不通过耐心的品饮所做出错误的结论。难道云南陶瓷之美的深处,不是朴实率真的自由之美吗?

我见过云南青釉、青花瓷器的实物不下万件,令我震惊的是,在这些器物里,哪怕只是一块破碎的瓷片,都深刻地隐藏着朴率之美。有一次,我与著名茶文化学者陈泰敏先生交谈,他认为在普洱茶叶片粗大,茶气浓烈的表面之下,蕴含着世间万物倔强有力的生命状态,这股力量也许就是在无边无际的黑暗宇宙中,所有生命得以感知外界与内部的生命之力。

图为:侧把褐绘鱼藻纹茶壶,吴白雨作品

明末清初,云南青花整体衰落,取而代之的是以刻坯填泥、无釉磨制为特色的建水陶和以高温绿白釉闻名的华宁陶。建水陶胎质细腻,无釉而透气,与宜兴紫砂器类似,是泡茶器中之佳品,建水陶更利用刻填工艺将文人书画装饰器物,有古雅浓郁的文人气质。清代民国,大理、建水、通海、腾冲等地长期受汉文化晕染,逐渐流行与内地相同的散茶冲泡之法,为适应宽大叶片的普洱茶,所制茶壶身大而口宽。从保存至今仅有的几把建水陶大师向逢春制作的茶壶来看,都比宜兴紫砂壶,潮州朱泥壶大出许多。后来的建水工艺美术陶厂批量生产茶壶,无论是莲子壶、执壶、鼎壶体型都较大,这都说明普洱茶的特点,以及对茶壶造型设计的影响。

九十年代,建水工艺美术陶厂进入到经营最为困难的时期,大量产品滞销,汽锅、花瓶、花盆堆积如山,恰巧此时,普洱茶兴起,厂子转而生产茶器,特别开发烧制七子饼茶缸、饼盒、茶壶、茶盘、茶杯、茶罐,形成系列的普洱茶茶器,延续了建水工艺美术陶厂存在的历史。今天,建水陶的年产值已近5亿元,而茶器占据了其中绝大部分。

图为:侧把壶褐绘鱼藻纹茶壶,吴白雨作品

在玉溪地区,玉溪窑青花茶器因胎质紧密,青花绘画轻松灵动,又因是高温烧造的釉下彩绘瓷器,便于清洁,更适合用作茶盏、茶杯、公杯等饮用茶器。玉溪碗窑村不仅是玉溪窑古窑遗址的所在地,也成为了今日玉溪窑茶器创新烧造的集中区域,连接着代代窑工过去和未来的历史。

图为:碧色釉,吴白雨作品

清末民国盛极一时的玉溪华宁陶也许是烧造茶器最多的云南历史名窑。华宁陶属高温颜色釉类型,尤其以釉水的滋润华美最负盛名。除开釉水的配制,华宁陶的制作工艺便捷有效,比之玉溪窑青花省去了画工,更不用像建水陶那样需要繁杂的绘画、刻填和磨制,因而华宁陶生产的效率极高,产量最大,销售的区域和影响的范围也最广,滇中民谚有云:“华宁陶器烧得绿”。华宁陶绿白釉茶器的温润和清丽之美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茶人们热爱华宁陶的理由,或者可以认为普洱茶醇香深厚的口感,与釉面肥厚滋润的观感和触摸感有着天然的共通之处。

除开云南代表性窑口建水、玉溪、华宁以外,曲靖、大理、丽江、西双版纳也有着历史悠久的茶器制作工艺,曲靖会泽县的白砂泥茶器,胎质洁白含砂量大,有很好的透气性,且遇明火不裂,最适宜制作火炉和煮水壶,传统的云南烤茶罐皆以会泽白砂陶最佳。大理凤仪县在历史上烧造过类似玉溪窑的青花茶器,后来选择了历史更为久远的印花釉陶为工艺特色,我们在古城、双廊、巍山的街边小铺都能见到,且价格低廉,可谓是最接地气的云南茶器了。

图为:《云南青花瓷的工艺与绘画研究》,吴白雨著

无论过去、现在或者未来,普洱茶和云南陶瓷都有说不完的故事,它们生长在彩云之南的大地上,如此亲密无间。经历过茶,我们获得水性的云南之美;触摸过陶瓷,我们又得到泥土的温柔之善,感恩云南。

从器之美到茶之美,柳宗元的《茶与美》说了什么?

自古以来,中国是以茶道和瓷器而文明世界。关于茶叶、茶器、以及陶瓷用具,再没有哪个国家的人能比中国人懂茶和陶瓷器。

中国的茶道文化和陶瓷器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不仅吸引了本国人,中国的周边国家乃至欧洲等国家都被吸引。以至于像日本、朝鲜这样的国家都被影响至深,日常引用也是以茶为主,更甚至诞生了很多研究茶的茶人。

古往今来,研究茶道文化的人数不胜数,但真正存世的书籍中,再没有哪一本书能比《茶与美》这本书对茶理解得深。

《茶与美》是一本茶道之书,更是一本真正的日本美学之书。这本书,其作者的思想境界之高,理解与延伸之广让人叹服。作者以瓷器为引,讲到瓷器的美学,然后引出了茶器,后将茶器从其诞生到使用中的美学娓娓道来。

本书如此的出彩,很多人以为是中国的哪位名家之作,其实作者柳宗悦是日本作家。柳宗悦是日本著名的民艺理论家,美学家,他更被誉为“民艺之父”。

谈起柳宗悦就不得不说他的“用之美”这一主张。他一生提倡保留日本的传统工艺,并且致力于培养大众对于民艺用品的美感,而他本人也收藏了很多日本、朝鲜等国的民艺用品加以研究。他一生将“用之美”这一主张发扬光大,并且他出版了很多与之有关的著作。就如《工艺之道》、《工艺文化》等书,而《茶与美》也是其中之一,这本书也是他研究日本美学的代表作之一。
这世间的万事万物,静止是美,生存是美,死寂是美。每一种美都与众不同,每一种美都是由心而发的一种情感。因为有了情感,普通的事物便不再普通,而是有了其能够传承下去的生命力。

安静而沉默的器物摆放于桌上,也许有那么一刻,你仔细观察,它定然也蕴含着吻合拥有者心灵的空间。

这种吻合,是一种美的共震,是两个不同的物体在某种情境下诞生的美,我们称之为美器。 器物本是死物,作为一种用品,因为被人使用,才有了生存下去的价值。

美是让这世间的一切物品能够体现其价值的东西。 作为用品的器物,本就长像普通,它们是经过工艺者塑造出来,然后由人们使用,才有了使用之能。但是器物的价值不仅于此,无尽的美始终在器中被厚实的包覆起来。发现陶瓷器的美,并非是器物本身过度肤浅,而是观赏者不够用心。假设能贴近器物,那将能引导我们进入深层的世界,而美不就是深度吗?

1、陶瓷器之美:形之美

对于陶瓷器的美,优秀的工匠真心的投入自己的热情和爱,因此器物本身就是用爱和热情包裹的物件。所以说,真正好的陶瓷器定是美器,真正好的作品,是工匠们乐在其中制作出来。

对于陶瓷器来说,想要将之制作成用品,加以使用,那么必须在形体上下功夫。窑艺本就是一种空间雕塑艺术,它具有高度和深度,在整体上必须具备能体现立体造型的性质。所以说器物之美,首先要谈其形之美。

好的器物,如圆鼓鼓的,锐角的,庄严的形体,都是随着形的变化而产生的形之美。形始终都是庄严美的基调,而能在形美上下功夫且有突出成就的只有中国人能做到。

柳宗悦认为,中国人造的瓷器,其陶瓷器的形体,符合了中国人的个性以及时代背景。陶瓷器的形,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形状,其形是能够将人们的匠心好好托住的对象。而因地大物博所稳固的形,则是中国人所追求的美。而这般威严,坚实,庄严的强大之美,都是在中国陶瓷器的形体里所体现出来。

2、陶瓷器之美:面之美

其实,不论陶瓷器的形体如何之美,人们始终是看面的。好的表面才是器物之美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光线折射下的锐利感,或让人感到温情,这些变化都是从面的变化中产生。

面有生命,它就如人一样流着血液,伴有体温。当我们看见好的器物时,总是用手触摸,体会其面之美,优秀的器物,就等待着懂美的人去深爱它们。

关于面的各种性质,取决于形、素地还有釉药,而决定美的关键之一在于窑烧的方式。而在陶瓷器制作过程中,落灰使得器物沉静,火痕使得器物澄澈,还原让美变得含蓄,氧化让美向外突显。但美不仅仅在面,其色亦是因为温度的高低决定美丑。

3、陶瓷器之美:色之美

青花瓷作为中国的陶瓷器的瑰宝,其工艺与色泽之美一直倍受人们喜欢,而能让青花瓷名扬海外的就是其在色泽上的工艺美。陶瓷器的色泽之美,从单纯的白色发展到青花瓷,后来有了五彩的“赤绘”,可以说是将温婉的美呈现到极致。

每个国家在陶瓷器的颜色上都喜好不同。比如中国在釉上彩方面遥遥领先,那种绚烂的华丽感,有谁比尖?而日本人在陶瓷器之美上更偏向于温厚、优雅快乐之美。

在陶瓷器之美中,柳宗悦主张无我的心是美的创造者。在这一点来看,柳宗悦深受中国道家无为思想影响,其对美的理解上,既掺杂了哲学思想,又将宗教的色彩融入,将器物之美上升到另一个新的台阶。
美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哲学命题,也是一个美学命题。在陶瓷器的领域里,人们习惯将陶瓷器之美分为三个阶段:实用性、个性与精神性。

器物一开始是为人们使用,它满足了人们的使用性,和实用性。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实用性已经不满足于人们的生活,“个性”由此产生。人有七情六欲,对美更是偏爱,而“精神性”则就是人们审美的一种情趣,是一种对美的精神修养。

人活着,习惯于将所认知的东西制定标准。美到底有没有标准,这一点谁也无法下准确的定论。美由人而生,假设美没有标准,那对美而言就是混乱的。假设美有标准,那么美的标准又如何定义?

柳宗悦对于美的定义,他没有给出准确的结论,但能将佛教思想融于其对陶瓷器之美的鉴赏时,我们不得不佩服其中观、圆融、等佛教思想连接的能力,一般人又怎能企及。如果不是对佛教、道教,以及民族特性有很深的了解,他又如何能够通过多家的思想论美。

所以美,对观赏者而言也是一种修行。

如果说陶瓷器之美是器物之美的核心,那么茶之美则是陶瓷器之美的灵魂,这世上再没有比茶之美更具有实用性和可观性的了。

茶器是陶瓷器中最美的存在,它兼具了陶瓷器之美的实用性、个性与精神性,可以说它就是器物之美的灵魂。

谈起茶器,不得不说这个叫“喜左卫门井户”的茶碗。这个茶碗是产于朝鲜,号称天下第一。这个茶碗历经好几代人,而且据说持有此茶碗的人会莫名染上皮肤病,但丝毫不影响人们对它的喜爱。它的每个持有者都对它爱不释手,最终因皮肤病而去逝。

这样的茶碗人们会很好奇,然而它真是世上最简单的茶碗。它没有任何装饰,也没有一点企图。这样一个普通的茶碗,一个最低价的东西,粗鄙的物件,没有一处突显个性,谁都能够做出来的东西,却成了天下第一的茶碗。这不得不说,这个茶碗真是将其所原本具有的性质体现的淋漓尽致,谁也想不到天下的名器“大名物”就是这般平凡至此的东西。

那么如此的平凡的器物是如何倍受推崇成为天下第一的名器呢?构成器物之美的因素到底是什么呢?

或许,人们普遍的认为美应该是华丽的,而忽略了美其实最为重要的是其自然性。 美本就是朴素的,它没有装饰。而这个号称天下第一的茶碗,它就是美最好的代名词。这个茶碗它足够朴素,没有装饰,它很自然,是一个无心的东西,它不奢华也不夸张,它的诞生就是为了供人使用,因为平凡而使用,那么它存在的意义更甚于那些外表华丽,用语摆设的古董。
对于“喜左卫门井户”的美,人们普遍认为是因为“无事”,因为“莫造作”。茶人之眼是非常精准的,如果没有这些人的存在,那么就很难诞生名器,人们也无法发现这些普通之器的美。说到底,美有其自己的法则,而并非他人所有。法则是存在于超越“我”与“我的东西”,法则是自然的劳作,而并非人类智慧的匠意。

所有的茶器都是能够被正确的使用,全部提升茶器。而茶器不只是单纯地美器,而是能单纯使用的器物。茶器的存在就是一种美的存在。

可以说从陶瓷器之美发展到茶器之美,柳宗悦将他对于茶道文化和陶瓷器文化的理解融于其对美学的理解上。不论是陶瓷器还是茶器,其中心思想都在用这些普通的器物来论述其对美学的理解,更进一层那就是器物之美的理解。

他认为器物之美是自然之美,鉴赏器物之美应该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美的法则,以无心,无我的道家思想去解读器物之美。他将佛教思想和哲学理念融入对茶之美的解读中,让读者不经感叹,茶与美的深度就是一个人自身修养和认知得深度。

美由人而生,因人而被解读出各种不同的见解。如果说想对茶道有更深的了解,想看到陶瓷器的之美,那么这本《茶与美》能够帮助你看到更深层次的美。柳宗悦的解读,会让人们对器物之美有了新的看法,学会用一颗无我的心去看待美,那么一切平凡的器物将不再平凡。

中国茶道注重六美是那六美

中国叫“茶艺”,不叫“茶道”。日本才叫“茶道”。而且中国茶艺一般叫“六要素”。

茶艺是一门生活艺术,构成这门艺术的六要素是人、茶、水、器、境、艺。要实现茶艺美,就必须做到六美荟萃,相得益彰,才能使茶艺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缺少其中任何一样,茶艺都是残缺不完整的。

茶艺六要素中首要的是,人是万物之灵,人之美是自然美的最高形态,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在茶艺中,茶由人泡,水由人备,器由人选,境由人设,艺由人演,茶艺的程序与形式都需要人去设定去演绎,因此茶艺是无法脱离人而存在的。从茶艺美学的角度出发,茶人之美可从仪表美、风度美、语言美和心灵美来展示。

茶艺之之美。我国是世界上茶类最丰富的国家,有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六大类。外形品质特征各异,绿如翠玉,红似骄阳,白胜瑞雪;黄茶叶黄汤亮,乌龙茶绿叶红镶边,黑茶棕红黑褐,变化神奇。如绿茶,由于加工工艺不同分为炒青型、烘青型、晒青型、蒸青型等四种。而这四种工艺所加工的名茶按外形又可分为十大类型:扁形、针形、螺型、眉型、兰花形、雀舌形、珠形、片型、曲型、菊花形,可谓千姿百态。在茶艺表演中,特别是冲泡时,杯中轻雾飘渺、澄清碧绿、芽叶朵朵、亭亭玉立,观之赏心悦目,是一种美的享受。

所谓“为茶之母”,要烹得一壶好茶,水质的选择,火候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 好茶离不开好水。自古又有公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地的茶用当地的水最佳,而水好不好,还要和具体的茶匹配到一起才可以定论。在我国茶艺中精茶必须配美水,才能给人至高的享受。

为茶之父,茶器主要指茶壶、茶杯这类饮茶器具,现代茶器种类屈指可数。古代茶器种类繁多,现代茶器主要以瓷 、玻璃 、紫砂为材质制成的各种形态的茶器。瓷有白瓷、青瓷 、红瓷 ,制成茶器十分美观。精美的茶具不仅造型质朴自然,质地纯正,而且装饰古雅,内涵隽永,富有神韵,茶艺表演者通过这些茶器并通过茶席设计,使茶器更显美感。

中国古典美学讲究“”之美,茶作为“琴棋书画诗酒茶”的一部分,历来是风雅之事。人们普遍认为品茶是诗意的生活方式,所以极重意境。茶艺特别强调造境,要求做到环境美、意境美、人境美和心境美。四境俱美,才能达到中国茶艺至美天乐的境界。

茶艺之美。茶艺表演分室外和室内,若在室外表演,优美的自然景观便是最好的境,江南园林便是其中最好的例子;而室内表演,要注意整个环境与茶艺表演的协调性。

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