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茶与药酒>养生茶

鲜为人知的茶器茶釜(古代著名茶碗、茶器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1-14 17:58:10 作者:一品茶 点击:6349 【 字体:

鲜为人知的茶器茶釜

茶釜,喝茶的人见过的也不多,在茶事中用于烧水的锅、壶,保存至今的茶釜已成为艺术珍品。

在茶釜的炉身有两个通风的圆孔,在炉内装入柴火或干燥的玉米棒,火力相当旺盛,一壶水一会就咕嘟开了。茶釜虽是日本铸造,但茶釜却是正宗的中国起源,早在隋唐时代,茶釜就是皇家煮茶的器物。传入日本后,芦屋、天明、京都成了三大茶釜产地,据说茶釜没有两个是完全重样的,全部是手工制作,为日本的贵族专用。

茶釜最初源自于中国,由于唐代烹煮的饮茶方式,时人习惯把茶饼码末放入茶釜中煎煮,釜应是当时的一种重要茶具,在越窖青瓷中,茶釜也曾大量出现,为我们了解唐代的煮茶提供了实物依据。在浙江省博物馆就收藏有一件晩唐的越窑青瓷釜,敞口,深腹,口沿有两桥形耳,釉色莹润,器型规整,是一件非常典型的越窑青瓷茶。

古代著名茶碗、茶器有哪些

茶碗,顾名思义,喝茶的碗也。这是茶道具中品种最多、价值最高、最为考究的一种,甚至被作为所有茶道具的代称。茶碗是陶制的,因此直接体现了日本陶器工艺的最高成就,非常著名的"乐窑"、"织部窑"、"志野窑"出产的茶碗,就是在名茶人的直接指导下,由能工巧匠生产出来的极品和物茶碗。除了和物茶碗外,茶碗的另外两个重要来源是中国的天目山建安窑和高丽国。前者被称为"天目茶碗",是茶道中最早使用的茶碗,十分名贵,但随着利休等人逐渐将茶道引向朴拙自然,天目茶碗不再流行,现在已经极少使用,价值却与日俱增。而高丽茶碗实际上就是高丽民间的饭碗,十分简单粗糙,但在利休等大茶人眼里,却恰好体现茶道的本质,因此被大量的使用。高丽茶碗的代表是井户茶碗。
早在《茶经》中, 陆羽便精心设计了适于烹茶、品饮的二十四器。
1、风炉:为生火煮茶之用,以中国道家五行思想与儒家为国 励志精神而设计,以锻铁铸之,或烧制泥炉代用。其具体设计思 想见后章茶道部分。
2、笤:以竹丝编织,方形,用以采茶。不仅要方便,而且编 制美观,这是由于古人常自采自制自食而特意设置。
3.炭挝:六棱铁器,长一尺,用以碎炭。
4、火夹:用以夹炭入炉。
5、釜:用以煮水烹茶,似今日本茶釜。多以铁为之,唐代亦有釜瓷石釜,富家有银釜。
6.交床:以木制,用以置放茶釜。
7.纸囊:茶炙热后储存其中,不使泄其香。
8、碾、拂末:前者碾茶,后者将茶拂清。
9.罗合,罗是筛茶的,合是贮茶的。
10.则:有如现在的汤匙形,量茶之多少。
11.水方:用以贮生水。
12、漉水囊:用以过滤煮茶之水,有铜制、木制、竹制。
13.瓢:杓水用,有用木制。
14.竹荚:煮茶时环击汤心,以发茶性。
15.鹾簋、揭:唐代煮茶加盐去苦增甜,前者贮盐花,后者 杓盐花。 16.熟盂:用以贮热水。唐人煮茶讲究三沸,一沸后加入茶 直接煮,二拂时出现泡沫,杓出盛在熟盂之中,三沸将盂中之熟 水再入釜中,称之谓‘救沸”、 “育华”。
17.碗:是品茗的工具,唐代尚越瓷,此外还有鼎州瓷、婺 州瓷、岳州瓷、寿州瓷、洪州瓷。以越瓷为上品。唐代茶碗高 足、偏身。
18.畚:用以贮碗。
19、扎:洗刷器物用,类似现在的炊帚。
20、涤方:用以贮水洗具。
21.渣方:汇聚各种沉渣。
22.巾,用以擦拭器具。
23.具列:用以陈列茶器,类似现代酒架。
24.都篮:饮茶完毕,收贮所有茶具,以备用现在人的观点来看,饮一杯茶有这么多复杂的器具似乎难 以理解。但在古代人说,则是完成一定礼仪,使饮茶至好至精的 必然过程。用器的过程,也是享受制汤、造华的过程。其实,现 代烹饪所用器具较陆羽二十四器更为复杂,只不过厨师作,客人 吃,不知其中艰辛而已。中国古代茶人,用这样细腻的描述体味 自煎自食的乐趣,也从中表现实践精神。陆羽当时便说明,所谓“二十四器必备”,是指正式茶宴,至于三五友人,偶尔以茶自 娱,可据情简化。
宋代不再直接煮茶,而用点茶法,因而器具亦随之变化。宋 代茶艺,处处体现了理学的影响,连器具亦不例外,如烘茶的焙 笼叫“韦鸿胪”,自汉以来,鸿胪司掌朝廷礼仪,茶笼以此为 名,礼仪的含义便在其中了。碎茶的木槌称为“木侍制”;茶碾 叫作“金法曹”,罗合称作“罗枢密”,茶磨称“石转运”,连 擦拭器具的手巾都起了个高雅的官衔,叫作“司职方”。且不论 这些名称所表达的礼制规范是保守还是进步,其中的文化内涵则 一目了然。可见,中国古代茶具不是为繁复而繁复,主要是表达 一定思想观念。宋代全套茶具以“茶亚圣”卢仝名字命名,叫作 “大玉川先生”。足见,仅以使用价值来理解古代茶器是难得要旨 的。今人参观日本茶道表演,看见方巾、水方、小刷子等一堆器 物,而不知其义。不用说现代中国人,即便日本茶道师,使用这 些器物也不一定尽知其中含义。因此只能从文化观念上,才可 能作出合理的解释。
明清废团茶,散茶大兴,烹煮过程简单化,甚至直接用冲泡法,因而烹茶器皿亦随之简化。但简化不等于粗制滥造,尤其对壶与碗的要求,更为精美、别致,出现各种新奇造型。由于中国瓷 器到明代有一个高度发展,壶具不但造型美,花色、质地、釉 彩、窑品高下也更为讲究,茶器向简而精的方向发展。壶、碗历 代皆出现珍品,如明代宜德宝石红、青花、成化青花、斗彩等皆 为上乘茶具。壶的造型也千姿百态。有提梁式、把手式、长身、 扁身等各种形状。图案则以花鸟居多。人物山水也各呈异彩。我国唐代茶碗重古朴,而宋代由于斗茶的出现,以茶花沫饽较品质高 低,需要碗色与茶色和谐或形成鲜明对比,所以重瓷器色泽,而 明清以后,茶之种类日益增多,茶汤色泽不一,壶重便利、典稚或 朴拙、奇巧,碗则争妍斗彩,百花齐放。所以,仅明清壶碗组成 一个大型展览亦并不费难。
清代京师,则自有独特的高雅茶具。老北京大家贵族、宫室 皇廷,乃至以后许多高档茶馆,皆重盖碗茶。此种茶杯一式三 件,下有托,中有碗,上置盖。盖碗茶又称“三才碗”。三才 者,天、地、人也。茶盖在上,谓之“天”,茶托在下,谓之 “地”,茶碗居中,是为“人”。一副茶具便寄寓一个小天地, 小宇宙,包含古代哲人“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的道理。
盖碗茶源于何时,至今无定论。茶托又称“茶船”,民间相 传为唐代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所造,始为木托,后以漆制,始称 茶船。但从目前考古发掘来看,茶托的出现肯定更早,所以崔宁 之女创茶船之说也只能作故事传说来看。益碗茶具有许多花样, 常绘山水花鸟,多出名人手笔。碗内又绘避火图。有的连同茶托 为十二式;也有的十二碗加十二托,为二十四式,以备茶会之 用。清化茶托花样繁多,有圆形、荷叶形、元宝形等等。北京气 候高寒,茶具以保温为要,所以盖碗茶具一时风行,此风一起,影 响各地。尤其是四川等地,大街小巷,处处茶馆皆备盖碗茶,至 今特色不减。
明清以后,茶具不仅为实用,而且成为十分典雅的工艺品, 许多家庭喜欢摆一套精美茶具,有客来沏一壶好茶,列杯分茗,既是亲朋情谊,又是艺术品的陈列欣赏。中国人茶艺观点可以说已 深入千家万户。
中国瓷器向来知名世界,饮中国茶,又用中国茶具方为完 美。茶与茶具结合,推动了中国茶文化向外扩展。自明以来,我 国出口贸易中茶与瓷器皆为大宗,近代更是如此。直至现代,中 国茶具仍为世界各国所宝爱。今之东南亚国家,明明是自己烧制 的茶具,却以“中国瓷器”相标榜,以抬高身价。小小茶具对推 动中外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来日。

唐代品茶成风,都有哪些精美的茶器

唐白釉煮茶器:茶碾、风炉、茶釜、带托盏唐白釉花口带托盏。

唐代之时,茶已经成为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饮料,并且对饮茶情趣十分讲究。由于茶具不但是饮茶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器具,并且在提高茶的色、香、味上有帮助,因而具有实用性。另外,一件高雅精美的茶具,本身就具有欣赏价值和很高的艺术性。因此到了唐代,我国的茶具发展开始加快。这时茶具的种类已经很多。陆羽在《茶经·四之器》里面一共列举了20多种茶具,主要有7类:一是生火、烧水和煮茶器具,有风炉、承灰、莒、炭栖、火箧、镀、交床、竹夹;二是烤茶、煮茶和量茶的器具,有镘夹、纸囊、碾、拂末、罗合、则;三是盛水、滤水和提水器具,有水方、滤水囊、瓢、熟盂;四是盛盐或取盐的器具,有鹾簋、揭;五是盛茶和饮茶的器具,有碗、札;六是装盛茶具的器具,有畚、具列、都篮;七是洗涤和清洁用的器物,有涤方、滓方、巾。陆羽对这些茶具还一一作了介绍。可见中唐时期,我国茶具的门类十分齐全,而且对茶具质地也十分讲究,因而重视因茶择具。

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