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茶与药酒>养生茶

壶友谈养壶艺术感悟(紫砂壶怎么养?养壶心得总结)

发布时间:2023-01-17 19:15:59 作者:一品茶 点击:8727 【 字体:

壶友谈养壶艺术感悟

何道洪岁寒三友壶

宜兴紫砂壶,经久用、久养的工夫培养,养成了浑圆脂润,方敦厚重,珠玑隐现,肌体丰满,亚光宝气,似玉洁莹,像是撩开了神秘的面纱,看到了完美肌理的真容,紫砂段泥壶,有人认为“段泥壶泡茶容易脏,爱者甚少”。而今天我看到台湾人用段泥壶泡台湾包种茶,养好的段泥壶,如铜质之色,似玉石之光,击之有铿锵声,胡玉胡金别有一番精神,朴质可爱。我有贴雕装饰的“四方印纹竹壶”采用“茶汤养壶法”,不仅可以养出紫泥可爱肌理,更有意外收获:泥色之变,乍阴乍阳的呈色,衬托着薄薄地贴在壶面上的竹叶,如微风吹着的动感;方壶的面养得似镜一般,真是养功独运,法度宜人。又一件是还原焰烧成的黑紫砂壶,用“茶汤养壶”壶身呈瓦蓝黑色,黑而不墨,髹汁生光,瑰琦之窑变,如钟鼎陈明庭,端庄大方。红泥小壶,脂润如南国之红豆,灿若琬琰浮精英。古旧紫砂壶,有的原是蓬头垢面,有的原是略有一点疵点和一些缺陷,通过清洗整理培养,用“茶汤养壶”的法则,使它重新恢复了新春,真谓“尊古出新”,创造了奇迹。

何道洪梅花周盘壶

对旧壶、古壶要继续使用,切不可束之高阁,湮没它的光彩,而且,经人们泡茶使用、供养,那怕壶上有一点小裂逢、疵点,还能自己愈合而不渗茶水,你说怪也不怪。有书画陶刻装饰的旧壶、古壶上经养壶后,其上笔法、刀法加强了立体感,更有书卷气,逗人喜爱。有些旧壶、古壶,虽不出自大家之手,但都十分可爱,不禁使我想到曼公云:“凡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乃见天趣。”这才是真正欣赏艺术的艺术观,他给你从古典中品尝到各种各样回味无穷的滋味来,使你爱不释手。道理也是如此,假如过分约束在法度之中,钻牛角尖,不免给人有一种犟和倔、机械和呆板的感觉,缺乏手工艺趣味,陶,不仅是有严谨的制作造型工艺,它还有土的衣钵和火的艺术,在土与火稍有不衬中,难免会有一点缺陷的产生,只要不在显见之面,疵点勿超越一定的标准,它仍存在玩赏的生命力,虽则与比较完美的作品相比价值上稍逊一筹,但在艺术欣赏中这种难得的、特殊的、出格的更有它的一种特有价值之处,“窑变”为宝,所以无需从这些微细处去过分计较而认为不足。阳羡名陶录云:“吴迪美曰‘用涓人买骏骨,孙膑刖足事,以喻残壶之好’,伯高乃真赏鉴家,风雅又不必言矣”。恐就是这个道理了。

何道洪集思壶

因壶适茶,因茶选壶,用壶养壶养出道理,愈是紫砂古壶、旧壶,愈能养出个名堂;愈是名人名作愈容易养出精神;愈是别人感到难养的壶,愈能养成好壶。如是不是紫砂名壶,或泥质不好的壶,通过养壶还都能把它鉴别出来,爱茶爱壶者以适用的、实用的、时代的、科学的泡茶方法,养好紫砂壶,把握着茶、壶、茶的量、壶的容积、水、水温、火候、时间,形成优选的结构,编成规范的泡茶之法,乃使紫砂壶供真茶,色、香、味皆蕴。养壶天趣,珍如珠玉。以自己的实践探索出紫砂壶确是世间茶具之首的科学道理。肌理之贵可与隋珠赵璧比美。玉不琢不成器,壶重养养出神。用养壶之法,也能养好紫砂盆、紫砂雕塑和整个紫砂艺,充分显示紫砂艺自发暗之光,入手可鉴,久且色泽生光明的真帝,还报人间。我是个制陶(制壶)艺人,对泡茶、养壶能使紫艺术显现真、善、美的灵光实相,仅刚入门,今以抛砖引玉,原和同好为弘扬我民族工艺文化和鸣共济,来共同享受茶艺、壶艺之乐;将这滴水穿石、不烦不燥的养壶之功,细拭保洁、日久持恒之科学养壶之术,使爱茶爱壶者悟出玩壶、养壶的道理和法则,培养出赏壶、藏壶的真情。玩物养志,我们能从茶文化、陶艺术中得到我们要得到的东西,得到应得的成果,从中陶冶我们的性情,以此达到美的休闲文化之享受,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地。

何道洪王竹壶

紫砂壶怎么养?养壶心得总结

这是一位网友养壶个人心得,在有些帖子中发表过,为了方便我做了汇总,皆为个人之切身体会,纯属个人观点,供各位道友一观!
其一:养壶贵在养性致、兴趣,绝非刻意的事,也不要当作一种负担,并且绝非一日之功。要注意:切忌不要用茶水向壶上浇,也不可用茶水泡,更不可用不干净的手去抚摸。不要将壶上的“气孔”堵死,要认为紫砂壶是有生命,也需要呼吸。
另外,要向对待心爱的人一样去呵护,不要轻易让别人去碰你的心爱之物,只有如此,日久天长所出现的会是你意想不到的效果。还有养护注意几个死点壶流底部、的子下部、口盖边部里部、壶把处、壶底下部、壶盖内沿等细微末结处。出茶后,趁壶体的温度,要用好白色的纯棉毛巾,切忌不要过于用力,以免破坏壶表面的结构状态。
其二:其实煮壶本身就是一种不太好的行为。用茶叶擦壶,以及留茶渣在壶里,或用茶水煮都对紫砂养壶不利,如果将纯紫砂的断面展开,会发现其层状或麟片状的结构,如果用茶水提前内外夹击。会人为破坏紫砂的团聚结构(堵住开闭气的状态),使得茶内的物质不能够有内向外的带出,即使挂住的浆,也很难看,壶的表面会像秃疮一样。其三:所谓“什么是紫砂”、“开壶”、“养壶”、“一壶不侍二茶”、“有茶垢才好”等等,无论是与非,只是出自一些喜爱之人的“总结归纳”罢了。
作为自己认为,各种说法皆无对错之分。重在结合理解这些人的“总结归纳”后,得出自己领悟的“心得”。
品茗赏壶,贵在用“心”,实乃自己之乐事,不一定非要墨守陈规,循规蹈矩。“人云亦云”的做法不妥,看所帖子或书籍有“糟”有“精”,这对你是个“考验”。用你的“真心”去理解!当然要有过程。“开壶”之前先要学会开“悟”!
其四:至于养壶嘛,在下也有自己的理解。但凡事有个“度”,也就是上下限。不可为了“养壶”而养壶,为此所“累”。我所讲的“顺其自然”,也是日久天长,对壶的一种自然“理解”,品茗之余的一种雅趣而已。当然不能将品茗这种“闲情雅趣”,变为“拼命”,也不可将所谓自然的“养壶”,变为“养虎”。那样有违自然之乐!

养壶的过程,亦是修身养性的过程!

紫砂壶的泡养,早已成为一种养壶文化。 用好壶、养好壶,是人生的一件乐事与幸事。 养壶养心,在养壶过程中修身养性,亦是紫砂壶艺文化的重要内容。

一、壶与人共同成长

紫砂泥在陶艺人的手中成坯,经过火的煅烧与洗礼方成器。刚从窑中取出的紫砂壶,带有燥气,壶的生气未发,壶韵隐藏。

当它与我们结缘的那一刻起,它便开启了全新的生命历程。在茶汤的滋养下,燥气渐去,蕴育生香,它特有的润玉光泽逐渐显现。每一次棉质细布的擦拭,每一次净手的摩挲把玩,每一次茶渣的清理、壶内外的清洁,每一次的静置干燥,我们都充满了感情。

紫砂壶在与我们情感的交流与对话中,不断蜕变,包浆莹润,展现其第二次的艺术生命力。我们在喝茶养壶的过程中,不仅躯体受益,身心愉悦,更多了一份从容与淡泊。壶与人的变化相得益彰,可喜可贺。

新壶如此,而对于有垢染的老壶,最好是清除垢染的旧尘,不要一味地宝其旧色,宝器蒙不洁,堪充下尘。然后精心泡养,重新焕发其精气神韵,又是另一番理趣的变化与体验。

二、壶与人相知相伴

在岁月的流逝中,壶经涤拭养护,已温润如玉,包浆莹洁,具有特别的肌肤触感,其零距离的心理抚慰之效,使很多爱壶、懂壶之人,识其为知己。

在物欲横流、竞争激烈中,我们难免孤独紧张、失落空虚,尤其当遇到烦恼、挫折坎坷时,用手轻抚壶体、品读壶,品味茶汤,是排遣心中块垒的首选。茶香壶韵,养悟浩然之气,在物质与精神体验的共同作用下,心情恢复平和、舒畅,回归坦然与自信。

紫砂壶的亲切之感,会更长久地影响茶人壶友的快乐心情,远不止单纯的感官娱乐满足,是茶人壶友的知己好友。

三、延展与传承

经过精心泡养的紫砂壶,如莹润的朴玉,在砂壶之上亦展现“玉德”。君子比德于玉,日日与砂壶为伴,砂壶玉德润物无声,我们的精神会不断成长,我们会不断丰富与完善自己,不断延展生命的厚度。

这样的紫砂壶,融注了情感与生命的温度,它不再仅仅是冰冷的喝茶器具,在它身上会有人生沧海桑田、春花秋月的印记,会有亲朋好友欢愉的印记,会有······

它会代代相传,不仅承继精品茗壶,更是传承我们与砂壶碰撞的段段记忆与故事。试想一下,后辈之人轻轻触手砂壶温润的肌理,眼前会浮现爷爷喝茶、呵护砂壶的情景,脑海中会闪现曾经有意义的一幕又一幕,这样的情感温度,永远不会冷却。

茶人壶友,一生中一定要用好壶,养好壶,感受包浆的灵润之泽,感悟与享受其精神意义。

注:本文转自网络

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