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茶与药酒>养生茶

茶壶为啥叫西施壶

发布时间:2023-01-18 20:55:52 作者:一品茶 点击:3332 【 字体:

茶壶为啥叫西施壶

茶壶为啥叫西施壶:从侧面看西施壶下粗上细,恰似西施柔美的举起另一只完整的臂膀,用手托腮时的模样,且西施壶具有壶身圆润、截盖、短嘴、倒把等特征,犹如美人西施的形态,因此取名西施壶。

众所皆知,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为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其中,人们将西施奉于四大美女之首,因此,风姿婀娜、貌美倾城的西施也是美的代名词。而在紫砂壶界,有这么一把壶,圆润丰腴,犹如一位妙龄女子,因此,将其命名为“西施乳”,来赞美它的美。

西施壶的最大特点:它的壶把都是“倒把”的。也许有人注意到,正常的紫砂壶把手,通常为上粗下细,而西施壶则恰好相反,它的“把”像正常的壶把倒过来装的,所以叫“倒把西施壶”,也是颇具特色的。

而关于西施壶为何是“倒把”式的,这不得不提及一人,他就是创作西施壶的徐友泉先生。

他生于明朝万历年间,是一位非常擅于制壶的大师。由于每个制壶的人灵感来源不同,审美不同,追求不同,所以才会创制出各类不同形状的壶。想必这位徐友泉先生在创制西施壶的时候,也是在自己的审美和理解上,对其做了很多次的改制,在改变其美观程度的同时,也使其用起来更为顺手。

而有后人解读,说他制作的西施壶,最妙之处并非只壶身像女人的乳房,而在壶的流嘴和壶把的处理上。

西施壶的由来与典故

西施壶,顾名思义:应该和西施一样美,或者说这种壶的灵感来源于西施。“西施壶”,完整的称呼应该是“西施乳壶”,简称“西施”或“西施乳”。壶嘴便是西施的口,壶的身体则刚好是壶的盛水部位,把手便是纤细的腰姿。这个壶型在紫砂壶的史料中是有明文记载的,而且,最早做这个壶型的,当属徐友泉大师。
西施壶名字源于壶的形状,前人言西施壶壶型像古代美女西施的丰乳。自西施壶产生以来,很多文人就喜欢把西施壶的韵味比作美人肩,柔若无骨;又把壶身喻为西施那优美动人的曲线,丰神绰约,俊俏天成。
西施壶的来历及特点
细看西施壶,确实很像丰满的乳房,西施壶的壶钮似乳头,流短而扁圆。壶底自然向内收敛,壶身上下一凸一凹,遥相呼应。壶把为倒耳之形,似美女倒垂的发髻,与那壶嘴贯通相融,倒茶时,把手便是美人纤细的腰姿。整个壶身,圆润丰腴,浑然天成。所以被世人称为“西施乳”。后来人们觉得“西施乳”不雅,改称为“西施壶”。

据各种史书料记载,西施壶的首创者一般被认为是徐友泉,明末清初的吴梅鼎给了徐友泉极高的评价,称他为:“若夫综古今而合度,极变化以从心,技而近乎道者,其友泉徐子乎。”吴梅鼎还曾称赞西施壶为:“至于摹形象体,殚精毕异;韵敌美人(美人肩),格高西子(西施乳)。”
西施壶的特点

1、西施壶壶型饱满圆润,壶嘴为暗接工艺,壶把上暗下明的制作方法,使弧度紧贴于壶身,过度自然明快。

2、西施壶壶身设计无夸张,无下坠感,且壶钮不能大,必须精致秀气,圆润挺拔、向上。

3、一般说来,西施壶不适宜做成大的壶型。容量最好把握在150-250mL之间,否则就很难做出西施那小巧和可人感觉来。

4、建水紫陶西施壶内空间饱满圆润,比较适宜泡那些比较粗老的茶叶,如黑茶,红茶,普洱茶等,建水紫陶西施壶聚温快。刚好可以泡那些耐泡的茶叶,如果水温不够,茶叶就会漂浮起来,香味释放不出来。

5、建水紫陶西施壶还可以用来泡普洱熟茶和一些紧压老茶,它的壶肚子大,比较利于发茶。可以让茶叶在壶中间尽情舒展。

西施壶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叫?

西施壶名称的来源便是西施,完整的称呼应该是“西施乳壶”,简称“西施”或“西施乳”。

西施壶壶身圆润,截卡盖,短嘴,倒把,如出水芙蓉、浑然天成。壶嘴便是西施的口,壶的身体则刚好是壶的盛水部位,把手便是纤细的腰姿。可圈可点的独特倒把,似西施挽起的发髻轻轻垂下。

扩展资料:

西施壶的特点

一、西施壶的线条简练俊美、大气宽怀。以壶钮中心的透气孔为起点,一条弧线舒缓地向外延伸,先缓后激,到壶体的三分之一处,峰回路转,到圈足嘎然而止,平底作结,不见一点交界之痕。就拿壶嘴来说,运用的是暗接法。最不易的就是处理吻合度和流畅度。

二、 壶流壶把遥相呼应。壶流采用的上翘的短直流,就像美女嘟起来的小嘴,十分的俏皮可爱,而壶流则摒弃了传统上宽下窄的设计,采用上窄下宽的倒把方式,且上下端到壶体的距离不等,向下勾勒出包围壶体的流畅曲线。二者一上翘起,一下包围,有种将壶体牢牢保护起来的效果,三者浑然一体,十分自然和谐。

三、西施壶壶盖采用的截盖式。所谓截盖式,指的是壶盖和壶身共同组成身筒,壶盖一方面要严丝合缝的和壶体结合,另一方面还要用自身保持壶的整体形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施壶

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