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论一穴,名涌泉,其效宏深,常灸之,裨益匪浅。
此穴在足之底,当足蜷曲时,足底前 1/3 凹陷处是也。《难经・六十六难》有言:“井者,东方春也,万物之始生,故所出为井。” 涌泉者,足少阴肾经之井穴也,为肾经经气所出之始,喻肾气如源泉初涌,自足底蒸腾而上,灌注周身百骸,濡养四肢百节,故得名 “涌泉”。《灵枢・九针十二原》曰 “所出为井”,言其为肾经精气始发之处,一旦经气畅达,则如甘泉奔涌,自下而上充养头身,实为生命动力之根蒂。
常灸此穴,其功之著,往往出人意表。
涌泉为足少阴肾经之始穴,即《灵枢》所谓 “井穴”,乃肾经精气发源之地。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髓,其气借涌泉而布散周身,能固本培元、扶正祛邪、强筋健骨。
常有习 “金鸡独立” 者,欲引气血下行于足,实则引至涌泉也,此谓 “引血归源”。盖涌泉为延寿强体之要穴,血归其源则肾精充盈,精足则髓海得养,故能耳聪目明、体健身轻。
时序渐入暑热,众人多居空调之所,久则寒邪侵体,易致手足厥冷;更有青年喜饮冷泉、咖啡,徒伤阳气。此时灸涌泉,于肾经源头温煦经气,能鼓动肾气上达,温通周身经脉,手足冰凉之症自可渐愈。
《难经・八难》云:“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 肾中元气,乃生命原动力,为先天之本,对五脏六腑具温煦、滋润、濡养、激发之能。女子诸疾,多与肾虚相关,不孕亦在其列。
涌泉为肾气发源之窍,故欲备孕者,吾辈常嘱:夜卧前以热水足浴(若以艾草煎水更妙),继而艾灸或按揉涌泉,可补肾养身、濡养卵巢,为受孕筑牢根基。
往昔临证,曾助诸多难孕、易流产之女子得偿所愿,其中若属肾气亏虚、子宫寒冷者,调理必以命门、肾俞、关元、子宫、三阴交、涌泉等穴为主,而涌泉不可或缺,盖其能固肾气之根也。
涌泉为肾经起点,其经脉上行,联络肾、膀胱,上及咽喉、舌本。《灵枢・经脉》载足少阴肾经 “循喉咙,挟舌本”,故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涌泉虽在足,却能调膀胱、咽喉诸疾。且肾为水脏,火宜藏于肾,涌泉具纳火归元、引火下行之能。
尝有灸友患咽喉上火,反复疼痛,诊为慢性咽炎,服多种抗菌药及清热解毒之剂皆无效,观其咽部微红不肿,且平日手足冰凉。
吾辈嘱其悬灸涌泉、照海,调理七日,症减大半,坚持月余而愈,未再复发。此灸友虽咽痛,然咽部微红不肿,兼畏寒肢冷,实乃肾阳虚衰,阴阳相离,无根虚火上浮,成上热下寒之证。故调此虚火咽炎,关键在引火归源,涌泉正合其用。
欲收引火归源之佳效,可先以热水足浴十分钟,再灸涌泉,使火气随温经之气下行,归于肾宅。
同理,灸涌泉亦可缓解艾灸后上火之症,若灸时常觉燥火内生,多灸涌泉即可平之。
曾有老者求诊,言一年来夜不能寐,苦不堪言,服中药亦每日眠不足四小时,甚者彻夜不眠,伴五心烦热、大便干结;更因失眠引发血压升高、烦躁焦虑诸症。
细察其证,乃心血耗伤、心肾不交所致。《黄帝内经》曰:“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心属火,居上;肾属水,居下。正常则心火下温肾水,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心火,使心阳不亢,水火既济,寤寐如常。若肾水亏虚,不能上济心火,则心火独亢,虚火上炎,遂致心烦失眠,甚者五心烦热,夜重昼轻,此皆肾阴虚之征。
故嘱其艾灸神门、内关、涌泉以交通心肾。灸此三穴七日,老者睡眠渐佳;坚持月半,失眠基本改善,每日能眠六小时,精神饱满。是以调失眠,涌泉为必用之穴。
高血压为中老年人常见病,亦为脑卒中、冠心病等重疾之重要诱因。
常按揉、艾灸涌泉,可防病治病、强身保健。久行之,能活血通络,对中老年防治高血压等疾功不可没。现代临床研究亦证:按揉涌泉之降压机理,在于能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且具双向调节之能,可增血管弹性、强血管舒张之功、加速血流,从而调血脂、稳血压,无论高血压、低血压皆可施用。
患心血管疾者,常血压升高,伴头痛、眩晕。《灵枢・终始》云 “病在上者,下取之”,按揉涌泉能引血下行,使头部清利,故对头痛、眩晕效佳。
或有谓涌泉开窍,不宜调高血压,然吾辈临证所见及灸友反馈,皆证其可用,实效昭然。
灸涌泉除调头痛,亦能疗脚跟疼痛、腿脚无力。《扁鹊心书》载:“治脚气肿痛,或腿沉重少力,灸涌泉穴五十壮。” 此其验也。
涌泉在足底,艾灸、按揉为最宜,且简便易行。
1、艾灸涌泉,简捷便用,功效益彰
涌泉居人体最下,位在脚心,故刺激之法,艾灸为常用。
此穴亦可行针刺,然足底角质层厚,针刺痛剧,故多用于急救昏迷等神志不清之证。
艾灸涌泉,最常用艾条温和灸。法为每晚睡前净足,燃艾条,距涌泉穴约二指宽悬灸,使局部有温热感,至皮肤潮红为度,每次二十分钟,每日一次,每周休息一至二日。
2、搓擦涌泉,苏东坡所推崇之养生要术
按摩足底之法,主要有擦法、搓法。
擦涌泉:温水净足后,以左右拇指指腹分别摩擦两足涌泉各百次,再各掐揉半分钟;
搓脚心:双手搓热,以大鱼际或小鱼际摩擦左右涌泉各百次。
苏东坡《养生记》云,其视搓涌泉为养生要术。总之,一年四季,男女老少,皆需常搓涌泉,以固根本。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