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确保所有的用具要严格消毒,先用温水将胃管外冲洗,然后插入食管,要确定胃管的位置要正确,才可以进行鼻饲,要注意奶粉的温度以及宝宝的饮奶量,一次不可以为太多,以免发生呛奶,注意喂奶的速度要轻缓,喂奶后要让宝宝侧躺,并做好胃管的封闭,以免进入多余空气。
鼻饲技术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介绍如下:
鼻饲技术操作流程:
1. 准备工具和材料:鼻饲管、注射器、生理盐水、无菌手套、口罩、帽子等。
2. 检查鼻饲管:确保鼻饲管无破损、弯曲或堵塞,长度适中。
3. 洗手并佩戴无菌手套和口罩。
4. 让患者取半卧位或侧卧位,头部稍微向后仰,以便插入鼻饲管。
5. 用生理盐水润滑鼻饲管的前端。
6. 将鼻饲管从患者的一侧鼻孔轻轻插入,沿着鼻腔内壁滑入咽部。
7. 当感觉鼻饲管到达咽喉部时,让患者吞咽,以帮助鼻饲管顺利进入食管。
8. 使用注射器向鼻饲管内注入少量空气,以确认鼻饲管已正确进入胃内。
9. 观察患者是否有不适反应,如呕吐、咳嗽等。
10. 如果一切正常,将鼻饲管固定在患者的面部,连接输液器或注射器进行喂食。
11. 喂食结束后,用温水冲洗鼻饲管,然后慢慢拔出。
12. 清洁患者面部,整理床铺。
考核标准:
1. 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避免感染。
2. 鼻饲管插入顺利,无出血、疼痛等不良反应。
3. 鼻饲管位置正确,能够顺利进入胃内。
4. 喂食过程中患者无不适反应,喂食量和速度适中。
5. 喂食结束后,鼻饲管能够顺利拔出,患者面部清洁。
6. 操作过程中与患者沟通顺畅,能够有效安抚患者情绪。
鼻饲就是在特殊情况下人工把胃管经鼻腔置入食道中,在医院中鼻饲的流程如下:
1、插胃管:
(1)核对:备齐用物至床旁,据医嘱核对床号、姓名、住院号;
(2)体位:能配合者取半坐位,昏迷者去枕平卧、头后仰;
(3)准备:有义齿者先取下,治疗巾置于颌下,棉签清洁通畅鼻腔,测量胃管长度(成人一般45~55cm。测量方式:前额发际至胸骨剑突或鼻尖经耳垂至剑突),石蜡油润滑胃管前端;
(4)插管:至10~15cm(咽喉部)时,清醒患者嘱做吞咽动作,昏迷患者托起头部,使下颌角靠近胸骨柄;
(5)观察:若插管中出现恶心、呕吐,可暂停插管,嘱患者深呼吸;若患者呛咳、发绀、呼吸困难,说明胃管误入气管,可拔除重新插;
(6)确认:胃管在胃内。一抽二听三气泡;
(7)固定:在鼻翼及颊部用胶布固定。
2、鼻饲:
(1)确认:注射器连接胃管末端,抽吸见有胃液抽出;
(2)灌注:温开水-鼻饲液-温开水;
(3)处理:胃管末端反折,纱布包好,固定于合适处;
(4)清洁:清洁鼻孔、口腔,整理床单位、清洗用物。
3、拔管:
(1)夹管:置弯盘于患者颌下,夹紧胃管末端;
(2)拔管:住嘱患者深呼吸,呼气时拔出;
(3)记录。
扩展资料:
鼻饲的注意事项
1、首先是注入少量温开水,然后给膳食,最后再用温开水冲管。
2、两次膳食之间可加用果汁、菜汁、温开水等,以增加水分。
3、每次注入膳食前应用纱布过滤,以防胃管堵塞。
4、膳食和饮料的温度应在摄氏38—40度,流经胃管的速度不宜过快,每次注入量不超过200毫升。
5、每次抽吸鼻饲液后应反折胃管末端,避免灌入空气,引起腹胀。
6、鼻饲完最后应用温水冲洗胃管,防止鼻饲液寄存变质造成胃肠炎或堵塞胃管.
7、灌注完毕,将胃管末端反折,用线绳扎紧,纱布包好,整理用物,并做好记录。
-鼻饲
(1)在评估的基础上,准备用物。
(2)备齐用物携至床边,核对病人,向病人解释操作目的、过程及配合方法,以取得病人合作。
(3)病人取半坐卧位、坐位或仰卧位,颌下铺治疗巾,酌情取义齿。
(4)选择通气侧鼻腔,清洁鼻腔。
(5)打开鼻饲包,取出胃管,测量插管长度并作标记。测量方法有两种: ①从发际到剑突的距离;②从鼻尖至耳垂再到剑突的距离。成人插入胃内的长度约45~55cm。
(6) 润滑胃管前段,沿一侧鼻孔轻轻插入。
1) 当导管插至咽喉部(10~15cm处),嘱病人做吞咽动作,可顺利将导管插入, 直至所标记处。
2) 如病人出现恶心,应暂停插管,嘱病人做深呼吸或吞咽动作;如插入不畅,应检查口腔,观察胃管是否盘在口中;如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发绀等现象,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重新插入胃管。
(7) 昏迷病人,由于吞咽和咳嗽反射消失,不能合作,为提高插管的成功率,应注意:①在插管前,应协助病人去枕,将头后仰;②当胃管插至10~15cm时,用左手将病人头部托起,使下颌尽量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于胃管沿后壁滑行,顺利通过食管口。
(8)胃管插至所标记处,先证实胃管在胃内,方法有三种:
1)将胃管末端接无菌注射器回抽,可抽出胃液。
2)将导管末端放入盛有水的碗中,无气泡溢出。如有大量气泡,证明已误入气管。
3)将听诊器放在病人胃部,用无菌注射器迅速注入10ml空气,听到有气过水声。
(9)用胶布固定胃管于鼻翼及面颊部。
(10)灌注食物及药物,方法是: 先注入少量温开水,再缓慢注入流质食物或药物,注入后,再注入适量温开水冲洗胃管,以避免食物存积在管腔中变质,造成胃肠炎或堵塞管腔。
(11)将胃管末端反折,用纱布包好,夹紧后用别针固定于病人枕旁。
(12)安置病人, 嘱病人维持仰卧位20~30分钟,防止呕吐, 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鼻饲用物每餐后清洗,每日消毒一次。
(13)洗手,记录插管时间、病人的反应、鼻饲液的种类及每餐饮食量。
鼻饲法(nasogastric gavage)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的方法。鼻饲法适用于不能由口进食的病人,在针灸科主要针对脑血管病急性期病人,常用于昏迷、假性球麻痹导致的吞咽困难和食管癌后期等不能自行进食的病人。他们可通过从胃管注入的营养丰富的流食来摄取足够的蛋白质、水、药物与热量的一种方法。
基本介绍中文名 :鼻饲法 外文名 :nasogastric gavage 方法 :插胃管法 适用于 :不能由口进食的病人 准备,方法,步骤1、插胃管法,步骤2、灌注法,步骤3、拔管法,置管后的护理,准备用物准备:治疗盘内放入治疗碗、压舌板、镊子、胃管、无菌手套、50ml注射器、纱布、治疗巾、液体石蜡、棉签、胶布、皮筋、听诊器、温水、鼻饲食物等。方法步骤1、插胃管法1)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边。对神志清醒者做好心理护理,讲清治疗的意义和注意事项,进行精神安慰与鼓励,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情绪,使病人能积极主动配合操作。 2)协助神志清醒的患者取平卧位,颌下铺治疗巾,清洁鼻腔。 3)戴无菌手套,用液体石蜡纱布润滑胃管前段约15-20cm,一手用纱布托持胃管,另一手用镊子夹住胃管,沿一侧鼻孔轻轻插入至咽喉时(约14-16cm处)病人可能出现恶心反应。及时与患者沟通,指导患者做吞咽动作,同时将胃管缓慢插入。如发生呛咳、呼吸困难、紫绀等情况,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重插。插入不畅时可将胃管抽回一小段,再向前推进。 4)胃管插入长度在《基础护理学》中的测量方法是从病人鼻尖至耳垂再至剑突的长度(或发际至剑突的长度),成人约为45-55cm。在临床套用时,认为用此方法置管时胃管前端仅达到胃贲门或胃体部,不易吸出胃内容物。通过临床多次试验,采用眉心——脐的体表测量法,胃管即可到达胃体、胃窦部,可有效地观察胃内容物或进行胃肠内营养支持。 5)昏迷病人因吞咽反射和咳嗽反射消失,不能合作,为提高插管的成功率,临床采用双枕垫头快速插管法,即将两枕垫于患者头下,使其下颌尽量贴近胸骨柄,置胃管入鼻腔后双手快速插管,使管端沿食管后壁滑行至胃内,此方法适用于昏迷不能合作者,快速有效,可减轻对咽喉部黏膜的 *** 。 6)置管到预定长度时,可用抽吸胃液法或用听诊器在胃部听气过水声等方法确定胃管在胃内。 7)用胶布贴上法固定胃管于鼻翼或颊部。由于病人鼻部出汗或分泌油脂、病人翻身活动等,胶布都有可能脱落,从而导致胃管脱出。我病区的固定方法是使用两根小线穿过胃管,系于患者的耳后,定期观察患者耳后皮肤情况。步骤2、灌注法1)鼻饲前:脑血管意外患者由于咳嗽、吞咽反射低下及贲门括约肌处于开放状态胃液易返流而造成误吸,甚至合并肺炎。鼻饲前应将床头抬高30-35度,可避免进食过程中及进食后的呛咳、返流、呕吐等情况,减少肺炎的发生。 2)鼻饲法:回抽有胃液时,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或胃潴留(如血性、咖啡色胃液或空腹胃液大于1000ml),此时应停止鼻饲,待症状好转后再行鼻饲。如无异常可缓慢注入少量温开水,然后再灌注鼻饲药物或流食。药物应将药片研碎,溶解后灌入。鼻饲速度应缓慢,并随时观察病人的反应。 3)鼻饲后:用温水20ml冲洗胃管,避免食物残留在胃管内发酵或变质,引起病人胃肠炎或堵塞管腔。将胃管末端盖帽固定,并用纱布包好,皮筋系紧,用安全别针固定于枕旁。保持半卧位30-60分钟后再恢复平卧位。 4)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将注射器洗净后放入治疗碗内,盖纱布备用。 5)根据医嘱记录病人反应及鼻饲量。步骤3、拔管法用于患者停止鼻饲或长期鼻饲需要更换胃管时。 1)准备换药碗至病人床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以取得配合。 2)将弯盘置于患者颌下,揭去固定物。 3)戴无菌手套,用纱布包裹鼻孔处的胃管,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待慢慢呼气时轻柔地一次性完成拔管动作,纱布包裹胃管置于弯盘内。昏迷病人拔管到咽喉处时返折胃管快速拔出,以免液体滴入气管。 4)清洁患者口鼻、面部,擦去胶布痕迹,协助患者漱口,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5)护理记录单及时记录拔管时间和病人反应。 6)如为更换胃管的患者,应于夜间末次鼻饲后拔出胃管,次日清晨鼻饲前从另一侧鼻孔置管。置管后的护理1、鼻饲病人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开始时鼻饲量应少、清淡,以后逐渐增多,鼻饲食物有米汤、混合奶、厚流质食物根据医嘱内容执行,每次灌注量包括水在内一般应在200-300ml,每日4-5次,每次间隔3小时以上。及时记录,防止过量喂食。 2、长期鼻饲患者要防止发生鼻、食管溃疡、胃出血、肺部感染及胃肠道细菌感染。 1)下胃管是一项与病人黏膜直接接触的机械性、侵入性操作,易损伤黏膜而诱发感染,操作者应当技术娴熟,减少反复插管次数,利用准确的操作方法和卧位,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 2)鼻饲前要检查胃管有无脱出、松动或盘于口腔。 3)鼻饲时要保证无菌操作,餐具要保持清洁,纱布及注射器应每日更换一次。 4)食物要冷却至38-40度,放于前臂内侧而不觉烫,方可注入。鼻饲食物温度过高或过低,可能烫伤或冻伤黏膜。 5)每天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 3、留置胃管更换时间:胃管留置时间过长或胃管本身质地导致胃管与黏膜粘连,胃管对黏膜的压迫也可能导致黏膜缺血坏死。胃管留置时间按《基础护理学》要求,长期留置胃管的患者需要7天更换一次,但临床研究表明矽胶管留置适宜时间是21-30天。频繁更换胃管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增加了感染机会;留置时间过长可诱发鼻咽部黏膜损伤,引起局部感染甚至使鼻咽部细菌沿导管下行至肺部引起肺部感染。如果加强管道护理,保持胃管通畅,可降低反复插管对鼻咽黏膜的 *** ,减轻痛苦,减少感染机会,节省人力物力。 4、与清醒的患者多沟通,介绍健康宣教及导管护理知识,告知患者尽量减少用力咳嗽、咳痰,咳嗽时用手固定胃管防止胃管脱出。 总之,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获得足够的营养,我们仍然需要不断的学习,结合临床经验,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