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新生儿期保健的重点时间是什么时候

时间: 阅读:9488
新生儿期保健的重点时间是什么时候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食养人

食养人

2025-11-07 20:10:01

新生儿出生之后,需要每天都对他的身体做一个护理,每天给孩子清洗一下皮肤,这样可以减少一些痱子或者是湿疹的出现,另外就是要观察一下孩子的身体是否有一些异样的情况,孩子只要没有什么问题是不需要做保健的,平时可以给孩子的腹部做一些按摩,这样可以促进肠胃的蠕动。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祝由师
    回复
    2024-05-03 05:05:49

  • 云胡不喜
    回复
    2024-05-03 05:05:49

    孩子自出生后, 各年龄期有其解剖、 生理和心理等生长特点。根据上述特点开展保健工作, 可使儿童茁壮成长, 并可防止不必要的疾病或意外事故的发生。

    新生儿期 从胎儿娩出、 脐带结扎到不满28天为新生儿期。此期的保健重点为:(1)保暖: 新生儿的体温调节功能较差, 所以应根据气温的变化随时调节室内温度和更换衣着。 一般新生儿居室的温度宜维持在 16 20 ,湿度保持在 50% 左右。(2) 母乳喂养: 出生后即开始吸吮, 早吸吮有利母乳的分泌。(3) 加强护理: 尤其对脐带及皮肤的护理。脐带残端要保持清洁, 防止粪便污染。脐带脱落前不可将新生儿放入水中洗澡。皮肤应保持清洁干燥, 尤其是皮肤皱折处。 (4) 预防感染: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避免与有感染的病人接触。

    婴儿期出生到不满 1周岁的称为婴儿。此期的保健重点是: (1) 母乳喂养, 满4个月后逐渐添加各种辅食品;(2) 加强母婴之间的接触 (包括皮肤的感知觉、 视觉、 听觉) 促进动作、 语言等发育; (3) 按计划完成各种预防接种; (4) 预防婴儿时期的常见病, 如上呼吸道感染、 肺炎、 腹泻、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及佝偻病。

    幼儿期从1周岁到不满 3周岁为幼儿期。此期的保健重点是合理安排膳食, 培养良好的生活及卫生习惯, 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动作及语言的发展。预防传染病、 寄生虫病及意外事故。

    学前期从3周岁到入学前为学前期。此期应重视口腔卫生和服的保健, 预防龋齿及视力异常。更多地利用 游戏 活动促进小儿的心理发育。 已经建立的良好生活和卫生习惯应予以巩固。对儿童进行安全教育, 预防意外事故及中毒。

    学龄期从入学到青春发育前为学龄期。在此期间应教育孩子做好学校卫生工作, 并重视 社会 主义道德的品质教育, 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各类劳动。

  • 空青
    回复
    2024-05-03 04:04:39

    摘要:婴儿期是指自宝宝出生后28天至1岁的这一段时间。此期宝宝生长发育迅速,营养物质需求高,但由于消化和吸收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容易发生消化不良和营养紊乱。同时,小儿自身后天获得性免疫力很弱,易患感染性疾病。因此,婴儿期保健有尤为重要。那么,婴儿期保健方法有哪些?婴儿期保健原则是什么?以下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婴儿期保健原则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又称乳儿期。这个时期为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因此需要摄入的热量和营养素尤其是蛋白质特别高,如不能满足,易引起营养缺乏。但此时消化吸收功能尚不够完善,与其高需求产生矛盾,易发生消化与营养紊乱。提倡母乳喂养和合理的营养指导十分重要。婴儿期抗病能力较弱,易患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需要有计划地接受预防接种,完成基础免疫程序,并应重视卫生习惯的培养和注意消毒隔离。
    这一时期的特点婴儿期是指自宝宝出生后28天至1岁的这一段时间。此期宝宝生长发育迅速,主要有以下特点:
    体重和身长的增长婴儿期一般前半年每月体重增长约700克,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约250克,因此,4~5月小儿的体重约为初生体重的2倍,1岁小儿的体重约为初生体重的3倍。婴儿体重的计算方式
    如下:
    半岁内体重=初生体重(千克)+月龄×0.7
    7~12个月体重=初生体重(千克)+6×0.7+(月龄-6)×0.25
    小儿在婴儿期身长增长最快,全年约增长25厘米,一岁时身长约为75厘米。
    头颅的发育婴儿期我们以头围的增长代表头颅的发育,测量以平眉弓及枕骨粗隆处的周长为准。婴儿期特别是前半年婴儿头围增长最快,6个月时宝宝的头围约为42厘米。头围过小或过大均为病理情况,应查明原因,及时防治。
    婴儿的枕骨和顶骨之间是小囟门(即后囟门),额骨与顶骨之间是大囟门(即前囟门),随着头颅的发育和颅骨的骨化,囟门会逐渐闭合。宝宝的后囟门最迟应在出生后2~4个月闭合,前囟门最迟18个月时闭合,过早闭合或超过18个月未闭合均为异常。
    牙齿的发育宝宝的乳牙一般从6~7个月时开始萌出,最迟不超过10个月。如果10个月后宝宝还未出牙,多属异常,应查明原因。乳牙共20颗,最晚于2岁半出齐,若2岁半乳牙仍未出齐也属异常。
    乳牙数的计算公式为:乳牙数=月龄-6
    注意:儿童出牙时一般不伴随任何症状,有的孩子可有暂时性的流涎、烦躁不安或低热。
    神经系统的发育由于婴儿大脑皮质发育尚不完善,因此,精神活动常不稳定,反应也较迟缓。患病时,特别是高热或中毒时,容易发生烦躁、嗜睡、惊厥或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
    感知、运动和语言的发育
    感知、运动和语言反映的是神经、精神方面的问题。宝宝在婴儿期,神经精神发育方面变化很大,可谓“一月一个样”。
    家庭保健原则及重点婴儿期是宝宝生长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因此需要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营养素,尤其是对蛋白质的需求量最高。但此时宝宝的消化吸收功能尚不够完善,这与其高需求互相矛盾,易发生消化吸收功能紊乱。因此,这一时期的保健重点是:
    ①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指导断奶,妥善安排断奶后饮食;
    ②定期做健康检查和体格测量,进行生长发育系统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③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睡眠、饮食、排便、沐浴、游戏、体格锻炼、户外活动和教育等:
    ④完成基础计划免疫。
    ▲哺乳与断奶宝宝出生后6个月内母乳喂养是最理想的。但6个月以后单纯母乳喂养已经不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求了,而且因为宝宝常眷恋母乳而拒绝其他食品,容易出现体重减轻、营养不良或贫血等,因此应在适当时期给宝宝断奶。
    给宝宝断奶应循序渐进,在正常添加辅食的情况下,8~12个月时为最适当的断奶时期。一般先从6~8个月起每日先减少一次哺乳,用辅食代替,以后逐渐减少哺乳次数直至断奶。但要注意,在炎热的夏季或宝宝患病时不宜断奶,以免发生腹泻等消化功能紊乱性疾病。
    ▲辅食的添加宝宝3~4个月时,母乳的分泌量常不能满足其需要,人工喂养者也不能单纯依靠增加牛奶量来满足宝宝的需要。当每日奶量达1000毫升或每次奶量达200毫升以上时,即宜添加辅食,以保证宝宝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所选择的辅食应含有各种营养素,并应适合宝宝的消化吸收能力,而且添加辅食应循序
    渐进,每次添加一种,从少量开始,适应后再逐渐加量,进而再添加其他种类。一般情况下,
    1~3个月时可添加菜汤、水果汁、鱼肝油,以补充维生素A、B、C、D和铁,钙,磷等;
    4~6个月时可添加米糊、奶糕、稀粥、蛋黄、鱼泥、菜泥等以补充热能,锻炼宝宝从流质过渡到半流质食物;
    7~9个月时可添加烂粥、面条、碎菜、蛋、肝泥、肉末、豆腐、饼干、馒头片、熟土豆等以补充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并由半流质过渡到固体食物;
    10~12个月时即可吃软饭、挂面、带馅食品和碎肉等直至断奶。
    ▲护理体格检查
    定期对宝宝进行体格检查,是保证其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措施。一般1~3个月应检查一次,双胎儿、体弱儿可酌情增加检查次数。通过定期的健康检查,可以系统地观察宝宝的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情况,同时4宝宝可以进行被动性运动,即家长活动宝宝的双手及双脚,但要注意活动时动作不要过猛。
    常见生理现象流口水
    刚出生的宝宝唾液腺发育尚不完善,分泌的唾液不多。随着宝宝的长大,唾液腺逐渐发育,分泌的唾液也越来越多,但因为这时宝宝吞咽唾液的能力还比较差,再加上口腔容量小,闭口与吞咽动作配合不协调,就会出现流口水的现象。尤其在出牙的时候,由于咀嚼等对唾液腺的刺激,流口水的现象更常见。这是婴儿正常的生理现象,家长不必担心。随着乳牙出齐,口腔增大,吞咽能力增强,宝宝流口水的现象会慢慢消失。
    尿频
    婴儿期的头几个月里,宝宝的排尿次数较多,有时家长会给孩子在1天内换20多次尿布。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也不必担心,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是由于婴儿期宝宝的大脑发育尚不成熟,还没有控制膀胱排尿的能力,再加上宝宝新陈代谢旺盛,在外界冷热条件的影响下,就会出现排尿增多。
    这一时期容易发生的疾病
    1~2个月的宝宝应注意眼屎多、鼻塞、便干;3~4个月的宝宝应注意髋关节脱臼、感冒、疝气等疾病;5个月的宝宝应注意腹泻、湿疹、突发性出疹症;6~7个月的宝宝应注意中耳炎、结膜炎等疾病;8~9个月的宝宝应注意呼吸道和肠道病毒感染;10~12个月的宝宝应注意口腔炎、水痘、烫伤和误食异物等。
    婴儿期保健方法1、合理喂养:4个月以内鼓励母乳喂养,4个月后开始添加辅助食品,由一种到多种,由少量开始逐渐增加。
    2、促进感知觉发育:婴儿期是感知觉发育的快速时期,要利用带有声音、颜色的玩具促进感知觉发育。
    3、生长监测:应用生长发育监测图监测婴儿的生长和营养状况,早期发现偏离,及时分析其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及时矫治。
    4、定期健康检查:婴儿在出生后第1年内定期健康检查4~5次;出生后6个月或9个月检查一次血红蛋白。
    5、体格锻炼:坚持户外活动,增强身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6、预防接种:按计划免疫程序,在1岁内完成各种疫苗的基础免疫。
    7、预防常见病:如呼吸道感染、腹泻等感染性疾病,贫血、佝偻病等营养性疾病。

小孩满月怎么算

新生儿奶睡怎么改过来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