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吃疫苗过敏,一般是不建议继续打的。如果继续打可能会加重过敏的情况,甚至也有可能会影响到药物的吸收效果。
一旦出现过敏的情况,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过敏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氯雷他定胶囊。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一些比较清淡的食物。
以下10类情况绝不能打疫苗
1、身体过敏期间最好不接种疫苗,比如身上起疹子的时候。
2、患疾病,患有心脏、肝脏、肾脏疾病和结核病的宝宝,不宜进行疫苗接种。
3、免疫缺陷,有先天性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的宝宝不宜进行疫苗接种,尤其是活疫苗。
4、有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的宝宝,如:大脑功能发育不全、癫痫、高热惊厥、抽风病史、脑炎后遗症等均不宜进行疫苗接种,特别是百白破混合制剂、乙脑和流脑疫苗。
5、处于疾病急性期。如果宝宝处于疾病的急性期或患有急性传染病,应暂缓接种,以免加重病情,建议完全恢复后一周再行接种。
6、如果宝宝发热、体温超过37.5℃时,也应暂缓接种。
7、如宝宝的接种部位有严重的皮炎、牛皮癣、湿疹、皮疹及化脓性皮肤病,则应在治愈后再行接种。
8、如宝宝的大便比平时增多,如每天排便4次以上,即出现腹泻时也不宜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
9、凡发现有对鸡蛋过敏的宝宝则不宜接种麻疹、麻风、麻风腮、流感等疫苗。
10、凡对牛奶蛋白过敏、存在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宝宝不得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
疫苗反应要学会辨别
01?无需惊慌!
正常的疫苗反应多护理!
局部反应如轻度肿胀和疼痛。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宝宝屁股上出现硬结就是吸附制剂接种后常见的现象。
接种疫苗后全身有发热和身体不适反应,一般发热在38.5℃以下,持续1~2天均属正常反应。无论局部还是全身的正常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多喂水、并注意让宝宝多休息即可。
如果宝宝高热,可服用退烧药,可以做物理降温、吃些富有营养又好消化的食物并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
提示:
有时会赶上接种疫苗刚好和其他病偶合的情况,只有仔细地观察和分析才可鉴别。万万不可以看到接种后发热就只想到接种反应,遗漏了原发病造成误诊。
02?高能预警!
不正常疫苗反应马上就医
局部感染、无菌性脓肿;晕针、癔病;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遇到晕针、过敏性休克应立即让宝宝平卧、头部放低、口服温开水或糖水;与此同时立即请医生作紧急对症处理。
出现皮疹,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应用脱敏药。
出现过敏性休克一般表现为接种后很短时间内宝宝面色发白、四肢发凉、出冷汗、呼吸困难、甚至神志不清、抽风等。此时一般医生会立即给宝宝进行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同时给激素和脱敏药观察治疗。
仅供参考!
有些宝宝注射完流感疫苗后出现低热、头痛、乏力等症状,个别出现皮疹、恶心、呕吐和腹泻等,都是正常反应,不用担心。只要让宝宝适当休息,多饮开水、避免着凉、注意营养,1~2天后反应就会自然消失。如果宝宝的胳膊出现红肿,可用干净的毛巾为他做热敷,每天4~5次,每次10~15分钟。
?正常反应
低热、头痛、乏力等症状,个别出现皮疹、恶心、呕吐和腹泻等,都是正常反应,不用担心。
?适当休息
只要让宝宝适当休息,多饮开水、避免着凉、注意营养,1~2天后反应就会自然消失。
?过敏体质
如果宝宝是过敏体质,特别是对鸡蛋过敏就不能注射流感疫苗。孩子有腹泻、发热、感冒等症状时,即便很轻微,也决不能注射。
??体温升高
打防疫针会出现体温升高的反应,加重发烧的病情。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消退,应尽快去医院诊治,否则很可能危及生命。
对于过敏体质的宝宝,在接种疫苗时要特别的慎重。第一如果孩子过敏的种类是和疫苗有相关性,不建议孩子接种此相关的疫苗;第二如果孩子过敏是非疫苗相关过敏的问题,不一定完全不能接种疫苗,不能列入绝对接种疫苗的禁忌症;第三如果孩子对过敏的种类特别多,如对吸入性、接触性、食物性的每一大类里面过敏的种类都特别多,就需要谨慎接种,因为不能够保证他是否对疫苗当中的某一种成分过敏,如果一旦他对某一种成分过敏,出现过敏反应,最担心出现过敏性休克,因为过敏性休克不及时救治会威胁到孩子的生命。
如果您的宝宝对鸡蛋牛奶过敏,需要注意一些抗病毒的疫苗如流感疫苗和麻疹疫苗是不能注射的,因为这些疫苗可能引发过敏反应。本文将为您介绍这些疫苗的相关信息,以及如何避免过敏反应。
?不能注射的疫苗
流感疫苗和麻疹疫苗是不能注射的疫苗,因为这些疫苗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这些疫苗通常是通过鸡蛋孵成鸡胚后再进行疫苗接种在上面培育的,所以对鸡蛋清过敏的人不能注射。
?皮试和脱敏疗法
如果您宝宝必须要注射这些疫苗,建议先做皮试或进行脱敏疗法。皮试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宝宝是否对疫苗过敏,而脱敏疗法则可以帮助宝宝逐渐适应疫苗,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饮食和药物
在以后的饮食或使用生物制品类药物时也需特别注意。如果宝宝对鸡蛋牛奶过敏,应避免食用含有这些成分的食物,同时在使用药物时也应注意是否含有这些成分。
????告知医生过敏史
在看病时,请提前告知医生宝宝的过敏史,以防止再次发生过敏。医生会根据宝宝的情况,为宝宝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