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贫血并不是正常的。
宝宝贫血一般多见于缺铁性的贫血,主要是因为出生后铁的储备不足或者是辅食添加不当导致的。出生以后的宝宝如果贫血比较严重,需要增加铁剂的应用,比如选择右旋糖苷铁。添加辅食之后也要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
宝宝贫血原因都是由于饮食中摄入造血的原料不足引起的,因为造血原料不足就不能正常的供血,这样宝宝就会不同程度的出现贫血,而且宝宝贫血对孩子的危害是很大的,所以宝妈一定要注意,最好带宝宝去做个血常规,可以明确是否出现贫血了,今天我们说一下一岁宝宝中度贫血后果有哪些啊。
?身体不舒服
宝宝一般出现贫血以后常见的症状就是容易导致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特别是中度或者重度的贫血表现的特别明显,有的时候孩子会表现的烦躁,哭闹不安,而且宝宝贫血以后面色会萎黄或者苍白,宝宝平时也不会特别象其他的宝宝一样特别活泼,会走会跑的宝宝也会不爱活动,活动以后会产生一系列不舒服的情况。
?影响身体发育
通常贫血的宝宝,尤其是比较严重的贫血,通常孩子的身高长的会比较慢,而且体重也会增长的也是不如同龄的宝宝长的快,也就是发育会相对比较迟缓。
?影响脑部发育
一岁左右的宝宝如果出现中度或者重度的贫血,也会影响到宝宝的脑部发育,宝宝的智力发育也会相对慢一些,通常宝宝与人的沟通上也会有受到一定的影响。对宝宝的危害是极大的。
?降低免疫力
贫血降低宝宝的免疫力,导致免疫力会有所降低,同样的照顾宝宝饮食起居,但是宝宝就特别容易感染疾病,易引发孩子感冒。
?影响正常进食
贫血会影响孩子的正常进食,也就是贫血会影响到消化系统,常见的就会导致孩子吃东西减少,孩子会没有食欲,特别容易影响孩子的消化和吸收的功能。
婴儿贫血是婴幼儿时期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长期贫血可影响心脏功能及智力发育。婴幼儿贫血多数是因为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患儿可出现面色苍白或萎黄,容易疲劳,抵抗力低等症状。
营养性贫血可分为营养性小红血球性(缺铁性)贫血和营养性巨幼红血球性(维生素B12、叶酸缺乏)贫血。
A、缺铁性贫血:
由体内缺铁影响血红素的合成所引起,是目前世界上比较普遍的问题,尤见于婴幼儿及生育年龄妇女。据统计,我国近40%的学龄儿童和托幼儿童患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缺铁的主要原因有:
1、人体内铁的需求量增加而摄入量相对不足
婴幼儿生长速度很快,正常婴幼儿出生后5个月体重增加1倍,1岁时增加2倍。婴幼儿在4—6个月后,体内储存的铁已经消耗渐尽,如仅以含铁量少的母乳喂养,可导致缺铁性贫血。育龄妇女由于妊娠、哺乳,需铁量增加,加之妊娠期消化功能紊乱,铁的摄入和吸收不佳,也极易导致贫血。
2、铁吸收性障碍慢性贫血
动物性食品中的血红色素铁可以直接以卟啉铁的形式被人体吸收,吸收率较高非血红色素铁的吸收取决于胃肠道的溶解度等因素,多种因素可阻碍铁的吸收。
B、营养性巨幼红血球性贫血:
由于各种因素影响维生素B12及叶酸的摄入与吸收造成营养素巨幼红血球性贫血。维生素B12和叶酸都在核酸代谢中起辅酶的作用,若缺乏则导致代谢障碍,从而影响原始红血球的成熟。常发生于未加或者少加辅助食品、单纯以母乳喂养或淀粉喂养的婴儿,或反复感染及消化功能紊乱的小儿。
维生素B12缺乏可引起巨幼性红血球性贫血和神经系统的损害;叶酸缺乏除引起巨幼性红血球性贫血外,还有舌炎、口炎性腹泻等。
病情分析:
你好,猪肝、鸡肝、做成肝泥给他吃,撒在粥里或者拌在奶粉里喂他。母乳的话,你也可以多吃一些补铁的食物,6个月的宝宝刚添加辅食没多久,贫血很正常。
指导意见:
小细胞性贫血(婴幼儿贫血大多数为这种类型):血常规化验值MCV、MCH、MCHC↓,
?
主要原因为缺铁、维生素C所致
?
主要是食补:1.含铁丰富的食物:肝脏、动物血(每周2-3次)、瘦猪肉、牛肉、羊肉、每天1个蛋黄,紫菜、海带、黑木耳等。(满1周岁的宝宝每天一个蛋)2.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深绿色叶蔬菜、韭菜、荠菜、芹菜、红枣、水果(桃子、香蕉、梨、橙、西瓜、葡萄等)(每天都要有,以蔬菜为主)另外鱼类、大豆、香菇、芝麻酱等及中医所说的其他的补血的饮食都应该多吃。?
贫血可以服用含有阿胶的铁之缘片来补铁补血,安全无副作用,口感好吸收利用率高,快速补充人体缺失的铁、蛋白质等元素,提高人体血液活性改善贫血的症状。贫血要注重膳食调养,要高蛋白的饮食,比如瘦肉、鱼虾、鸡蛋,还有含铁高的大枣、猪肝、木耳等,有利于补充缺铁的铁质,祝您的贫血尽快恢复健康。点击左上方◆体恒健◆了解更多。
宝宝贫血是指宝宝体内血红蛋白含量过低,常见于3个月以下的宝宝。本文将介绍宝宝贫血的标准和治疗方法,帮助宝妈更好地了解和预防宝宝贫血。
?生理性贫血期
3个月大的宝宝正处于生理性贫血期,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对于1-3个月大的宝宝,血色素90g以上即为正常,60-90g则属于轻度贫血范畴。
?补充铁剂
若宝宝被诊断为贫血,宝妈可通过补充铁剂来改善。药物使用需在专业医院指导下进行,确保剂量与宝宝体重或月龄相符。切勿擅自用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专业医生指导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用药、治疗请以医生面诊指导为准。宝妈应该及时带宝宝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以确保宝宝的健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