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患有发热、便泻的患者忌服小儿百乐片。
如果在患者用药过程中需要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建议提前咨询医生,避免该药物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发生药物相互作用,不仅不利于疾病的恢复,也有可能会对自身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储存时要放置于密封防潮的地方。
很多药物有引起或加重胃溃疡的作用,这些具有潜在性溃疡生成的药物,统称为致溃疡药物。有活动性溃疡的患者,一般应禁服这些药物。胃溃疡禁忌用药的介绍,一定能对你的生活带来帮助!接下来就让我来为你讲解下胃溃疡禁忌用药都有哪些吧!
胃溃疡禁忌用药解热镇痛药
阿司匹林、去痛片、扑热息痛等可直接作用于胃肠黏膜上皮细胞,使黏膜充血、糜烂,并影响凝血机制,致使胃肠出血形成溃疡。保泰松、消炎痛等可引起胃炎、十二指肠炎、胃肠黏膜糜烂、浅表溃疡而致出血,甚至穿孔。
糖皮质激素
主要有强的松、去炎松、可的松、地塞米松等。若服用量大、时间过久,可引起类固醇性溃疡,同时使组织修复力降低,加重胃、十二指肠溃疡。由激素导致的溃疡的特点是疼痛无规律性,常为隐性发展,待病情变化较严重,甚至出血、穿孔时才被发现,这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
抗肿瘤药物
5-氟尿嘧啶、叶酸拮抗剂等易刺激胃肠黏膜,导致其损伤而产生炎症、糜烂,重者可发展成为溃疡。
降压药
利血平可刺激胃酸分泌而损害胃黏膜;胍乙啶等可使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多,易发生胃溃疡及出血。
利尿药
口服氯化钾易引起胃肠道溃疡和出血;双氢克尿噻与氯化钾并用,更容易引起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出血。
此外,藻酸双酯钠、潘生丁、胰岛素、甲状腺素、抗凝剂、咖啡因、雌激素等,亦可加重消化性溃疡症状并有诱发出血的可能,也应当慎用。
总之,长期大量服用某种药物的患者,一旦出现胃部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患有胃病的人用药更要慎重,尽量选择对胃部损害小的药物。
胃溃疡用药指南碱性药物
曾是治疗溃疡的主要药物。利用酸碱中和的原理,降低胃液酸度,可以减轻溃疡症状。主要药物有:碳酸氢钠(小苏打)、氢氧化铝、碳酸钙、氧化镁等,其复方制剂包括胃舒平、乐得胃、胃仙U等。这类药物因为存在产气多、继发性胃酸增多、便秘等副作用,且疗效并不理想,在新一代抑酸药物问世后已趋于淘汰。目前临床上很少使用了。
组织胺2型受体阻断剂
作用于生产胃酸的胃黏膜壁细胞,使胃酸产量减少。从而使溃疡停止发展,促进愈合。其代表性药物有西咪替丁(甲氰咪胍、泰胃美)、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等。这类药物的问世,使溃疡病的治疗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目前除西咪替丁因毒副作用较多,临床应用逐渐减少外,其他药物因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价格相对较低而仍在广泛应用。
质子泵抑制剂
直接作用于壁细胞的酸分泌通道,使胃酸不能进入胃腔内。这类药物有奥美拉唑(洛赛克)、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耐信)等。是目前抑制胃酸分泌最强的药物,正逐渐成为溃疡治疗的主导药物。这类药物多数体内半衰期长,每日只需服用一次。具有疗效好、服用方便的优点,但缺点是价格相对较高。
增强胃黏膜屏障、促进胃黏膜再生修复的药物
硫糖铝
服用后可以覆盖在溃疡面上,使溃疡面与胃酸隔绝,减轻疼痛症状。同时还能促使破损黏膜再生、溃疡愈合。因为价格便宜,作为溃疡病的辅助用药仍用于临床。但缺点是服用不便,口感差,易产生便秘的毒副作用。
铋剂
是一类含金属铋的药物。同样起到覆盖溃疡面,促进黏膜再生修复的作用。同时这类药物还对幽门螺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特别适合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的溃疡。这类药物包括胶体果胶铋、枸橼酸铋钾(得乐、三钾二枸橼酸铋)、胶体酒石酸铋等多种制剂。服用这类药物可使舌苔及大便变黑,长期服用可以损害肾功能。
麦滋林-S颗粒
本品为菊科植物花中提取的苷菊环烃与L-谷氨酰胺的复合制剂。具有消炎、抗溃疡、保护胃黏膜、促进黏膜修复的作用。与组织胺2型受体阻断剂合用疗效显著增强。在溃疡的缓解期单用本药有较好的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的作用。
前列腺素类
因为人体内前列腺素具有增加黏膜血流量、加强胃黏膜屏障、促进胃黏膜细胞再生的作用,所以人工合成的前列腺素制剂也被用于治疗溃疡病。如:恩前列腺素、米索前列醇、奥诺前列腺醇等。由于这类药物大多有较多胃肠道反应,有的甚至对肝功能有损害,因此未能广泛应用于临床。
治疗胃溃疡的中成药1、脾胃虚寒型:
(1)良附丸:每次3.6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1/2成人量,3?7岁儿童服1/3成人量。
(2)胃气痛片;每次5片,一日2次,早晚或痛时温开水送服。
(3)黄芪建中丸:每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4)小建中合剂:每次20?30ml,一日3次,口服。
(5)丁蔻理中丸:每次6?9g,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
(6)白蔻调中丸:每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7)胃复宁胶囊:每次4?6粒,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8)虚寒胃痛冲剂:每次1?2袋,一日2次,开水冲服。小儿用量酌减。
2、肝胃不和型:
(1)十香止痛丸:成人每次服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的1/2,3?7岁服成人量的1/3。
(2)柴胡疏肝丸:每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3)胃得安胶囊:每次4粒,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3、肝胃郁热型:
(1)左金丸:成人每次3?6g,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儿童及老人可酌情减量服用。
(2)加味左金丸:每次6g,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的1/2,3?7岁儿童服成人量的1/3。
(3)龙胆泻肝丸(片):水丸剂成人每次3?6g,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1/2成人量。片剂每次4?6片,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4)健胃愈疡片:每次4?6片,一日3?4次,温开水送服。
孩子发烧了,爸爸妈妈们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心烦气躁,坐立难安。这种心情,我们都能理解,看着平时活泼乱跳、爱说爱笑的小人儿突然蔫了,谁都会担心,尤其是新手父母,更是不知所措,手忙脚乱。
当孩子发烧时,很多父母会在第一时间给孩子吃退烧药,其实这种做法并不科学。
发烧是感冒的一种症状,是应对身体感染的免疫反应。从某种意义上说,低烧不但不会对人体造成较大的伤害,还能提高抵抗力,清除体内病毒。如果孩子一发烧就吃退烧药的话,会减弱其对抗疾病的能力,甚至可能掩盖孩子的真实病情,延误治疗良机。
1. 保持合适的室温。合适的室温是24℃-26℃。冬天的时候,可以打开空调,适当调高室温;夏天的时候,可以把温度降低一些。
2. 少穿点衣服。发烧时,身体的热量肯定比平时高,要想让热量尽快散发出去,就不能给宝宝穿得太厚。所以,应该调节合适的室温,给宝宝少穿点衣服。
3. 盖薄被子。同样的道理,被子太厚也不利于热量散发,使得体温更难降下来。所以,可以提高室温,适当减轻被子的重量。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处于体温上升期,可能会畏寒怕冷,家长们要适当给孩子多穿些衣服。总之,掌握“冷保暖、热脱衣”的原则就可以了。
提醒各位爸爸妈妈,不要用捂汗退烧、酒精退烧等方法。 儿童的体温调节能力并不完善,捂汗可能导致热量蓄积,体温升高,1岁以内的宝宝,可能会有缺氧、脱水、抽搐、昏迷甚至窒息的危险;酒精挥发快,大面积擦拭身体,可能会让孩子出现寒颤,并且,婴儿皮肤娇嫩,酒精容易透过皮肤被身体吸收,引发酒精中毒。
注意,退烧药的选择要谨慎,下面这些退烧药一定不要用,即使医生给开也要说“不”。
1. 安乃近
安乃近是一款比较老的解热镇痛药,曾经风靡一时,几乎已经成为“神药”。但是,随着医学的进步,其副作用引起 社会 的关注,主要包括皮肤损害、胃肠损害、全身性损害、血液系统损害、泌尿系统损害和其他损害,有引起暴发性紫癜并导致死亡的报道。正是因为这些副作用,安乃近已经很多国家禁用。
在今年的3月17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公告,停止安乃近注射液、安乃近氯丙嗪注射液、小儿安乃近灌肠液、安乃近滴剂、安乃近滴鼻液、滴鼻用安乃近溶液片、小儿解热栓在我国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安乃近片虽然没有被禁用,但是修改了药品说明书,仅用于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
目前,该药不作为退烧首选用药,仅在病情加重,且无其他有效药品治疗的情况下短期使用。
2. 尼美舒利
尼美舒利具有镇痛、解热、抗炎等功效,曾经也是临床上常用的儿童退烧药。但是,自1999年起,尼美舒利引起的肝损害事件引起 社会 的关注。在2010年11月于北京召开的“2010年儿童安全用药国际论坛”上,有专家引用中国药物不良反应中心的数据,称尼美舒利在最近的六年里,已经出现数千例不良反应,甚至有数起死亡案例。尼美舒利被推上风口浪尖。
有报道称,尼美舒利的严重不良反应主要是用药不当所致。尽管它是处方药,但是很多药店随意销售,家长存在用药过量、不合理用药等现象。尽管如此,在2011年5月份,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决定采取进一步措施加强对尼美舒利口服制剂使用管理,其中就包括禁用于12岁以下儿童。
3. 柴胡注射液
柴胡注射液是世界上首个中药注射液,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等引起的发烧,临床应用已有70多年的 历史 。但是,在2018年5月2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要求柴胡注射液修改说明书,在【禁忌】项应当包括儿童禁用。
为什么不让儿童用呢?就是因为它的不良反应。公告明确表明,柴胡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增加8种,包括过敏反应、全身性反应以及皮肤及其附件、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精神系统、消化系统、用药部位等。
就这样,柴胡注射液被打入了“冷宫”。
4. 阿司匹林、赖氨匹林
阿司匹林和赖氨匹林的作用相似,既能解热镇痛,也可以预防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虽然这两种药物的退烧效果显著,但是多用于成人,很多国家已经禁用于儿童,因为12岁以下儿童应用该类药物可能出现瑞士综合征,这是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以急性脑病、肝功障碍为主要表现,死亡率高。
除了上述这些药物外,含有氨基比林、非那西丁等成分的退烧药,也尽量不要给孩子用。
黄大夫用了大量的篇幅为大家介绍了不推荐儿童用的退烧药,那么,哪些退烧药是儿童可以用的呢?目前,国际上推荐的儿童退烧药物主要有两种:布洛芬和乙酰氨基酚。
1. 布洛芬
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人群,起效时间小于1小时,两次用药时间间隔为6-8小时,儿童服用常规剂量为10mg/kg,最大剂量为40mg/kg。
注意事项:布洛芬作为退烧药时仅限于短期使用,不推荐连用3天;24小时内用药不能超过4次;不要与酮洛芬等药物联用;不提倡和对乙酰氨基酚交替使用;尽量不用给儿童服用成人布洛芬;不要超量使用。
2. 乙酰氨基酚
适用于3个月以上的人群,起效时间小于1小时,两次用药时间间隔为4-6小时,儿童服用常规剂量为10-15mg/kg,最大剂量为90mg/kg。
注意事项:连续用药不超过3天;24小时内用药不能超过5次;不提倡和布洛芬交替使用;不要超量服用。
另外,布洛芬和乙酰氨基酚都有单方制剂和复方制剂,如果您对复方制剂的成分不了解,最好选择单一制剂,以免复方成分影响孩子的 健康 。
这两种药物的退烧效果没有明显差异,不良反应较轻微。布洛芬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不适,如胃胀、恶心、呕吐等,与食物同服可减轻肠胃刺激;对乙酰氨基酚可能会导致皮肤疾病,如皮疹、荨麻疹等。对于大多数的儿童来说,这两种退烧药都是可以放心服用的。当然,也要考虑特殊情况,3-6个月的儿童、肝功能异常、有胃肠不适的儿童,优选乙酰氨基酚。
总之,孩子发烧时,家长们要科学应对。如果您的孩子不满3个月,出现发烧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胃肠道反应
主要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和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偶有头痛,一般是轻度和短暂的。
引起伪膜性肠炎与其他广谱抗生素类要相同,可引起伪膜性肠炎。
罕有过敏反应罕有过敏反应,曾有嗜酸性白细胞增多及短暂的肝酶水平升高。此外,使用头孢菌素会产生阳性抗球蛋白反应,从而干扰血液的交叉配合测定。
药物过量副作用过量服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会引起大脑的 *** 而产生惊厥。
用药禁忌
1、因本品不宜压碎后使用,应整片吞服,因此不适合年幼儿童服用。
2、对本品及其他头孢菌素类过敏者、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或即刻反应史者及胃肠道吸收障碍者禁用。
3、 5岁以下小儿禁用本品,宜服用头孢呋辛酯混悬液。
相关文章
[头孢呋辛酯片价格]
[头孢呋辛酯片儿童作用]
[头孢呋辛酯片儿童用法用量]
导读: 每个父母喂孩子吃药,方法大不同,最忌哄、吓、压方式。稍有不慎药水呛入小孩的气管,非但病没治好,还可能对孩子产生危害。喂药要注意哪些事项,以及如何克服孩子得吃药的恐惧,以下分析,我们一起来了解。
给宝宝喂药不能强迫,讲究技巧。 给宝宝喂药的7注意事项:1、平时不要利用吃药、打针、去医院恐吓孩子,造成孩子对一些医疗行为的恐惧感,要告诉孩子生病后就需要吃药,接受医生的治疗,这样疾病才能很快痊愈。
2、吃药前一定要核对药物名称、药物剂量、使用说明、有无禁忌、是否在保质期内,准确无误后方可喂孩子。
3、如果是液态制剂吃前一定要摇匀后再吃;药片研碎后倒入少许水,调成混悬状备用。吃完药后注意如何保存,防止由于保存不当引起药物变质。
4、喂药时不要采取撬嘴,捏紧鼻孔,强行灌药,这样更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惧感,孩子挣扎后很容易呛著孩子引起误吸。尤其是一些油类的药物更要慎重,防止呛后引起吸入性肺炎。
5、不要在孩子张口说话或者大哭时突然喂药,这样很容易随着孩子的吸气而将药物误入气管。
6、药物不能与果汁、牛奶、豆浆、饭菜等食物一起同服,除非有特殊需要。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很容易引起药物与食物间的不良反应或者降低药物的药效。
7、家长的表率作用十分重要,同时也要给孩子提供模仿的榜样,当孩子看到榜样被奖赏的行为时,就增加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反之,当孩子看到榜样被惩罚的行为时,就会抑制产生这种行为的倾向。
正确给孩子喂药的方法:1、喂药前,先诱导或分散小儿的注意力,并使小儿的情绪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2.、喂药前,不宜给小儿喂奶及饮水,这样既可以防止发生呕吐,又可使小儿处于一种饥饿状态,便于药物咽下,对于熟睡的小儿喂药前应唤醒。
3、给新生儿及幼儿喂药时,应将小儿抱于胸前,用手臂支起头部,以防因其后仰动作药物被吸入气管中。
4、在小儿拒服药时,应用拇指与食指按压双颊,迫其张口,然后再将药物慢慢倒进嘴里,注意不宜将药物直接倒入咽部,以免引起呛咳而使药物被吸入肺中。
5、五岁以下的小儿可将药片研碎,溶于糖浆或某些食品种。
6、当用塑料滴管等喂药时,管口端要指向口颊内侧面,以避免吸入或引起呛咳。
7、喂药后,应继续喂温开水20~30毫升以利于残存在口腔与食管的药物进入胃。但注意不宜马上喂奶,以免引起呕吐。
8、刚喂过药的小儿不宜马上躺下,应该让其直立或坐几分钟,以利于药物迅速进入小肠而被吸收。
9、小儿用药必须严格掌握剂量,按说明或医嘱定时定量服用。
克服孩子的「服药心理」4要点。1、让孩子理解疾病痛苦: 让孩子知晓疾病魔给身体所造成的痛苦。使孩子产生厌病感,继而形成强烈的治疗欲望。
2、让孩子知道用药的好处: 你应该用十分肯定的语气、充满信心的语调告诉孩子,药物会帮助他杀死病菌,消除痛苦,变得像平常一样的舒舒服服、自由自在。症状减轻后,家长应及时赞扬药物的作用。当孩子感到了打针和吃药的作用时,便会乐意去吃药。
3、引导孩子自己吃药: 利用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和表扬孩子自己服药。这样做可分散孩子对药物的注意力,减轻药物在口中的苦涩感,还可以使孩子由此获得一种愉快的心理满足。
4、用柔情驱散孩子的恐惧: 父母温柔的举止、和善的眼光、亲切的话语,常会大大减弱孩子对服药的恐惧感。父母千万不可用惩罚的方法,强迫孩子服药。
结语: 生病,是无法避免的一件事,特别是娇嫩的宝宝,季节变化期间更容易生病。生病了免不了要吃药,而分析小儿不愿吃药的原因,主要是怕苦,其次是家长经常给予孩子吃药、打针是一种惩罚的暗示。因此,家长在平时不要用打针、吃药吓唬孩子,当孩子顺利地吃下药时,就要鼓励和称赞他,让宝宝快快好起来。
文章来源:新浪亲子中心、宝宝树、家庭生活教室、偶爱家
喂宝宝吃药的14大禁忌 妈妈必知喂婴幼儿宝宝吃药全攻略喂宝宝吃药技巧与禁忌 妈咪必读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