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婴儿尿少的情况,如果生理各方面都是正常的,尿少属于正常。如果有肾脏和心血管疾病,尿少就是不正常。新生儿在日常生活习惯中,如果饮水量过少,活动量过多,汗液大量排泄,或者有腹泻的症状,体内的液体会随着汗液和粪便排出体外,形成的尿液就会减少,属于生理情况。家长只需调整饮食。如果是肾脏和心血管疾病产生的尿少,就需要到医院进行正规的治疗。
作者\爱宝贝亲子网 周怡宏
孩子的年龄越小,肾脏功能也尚未成熟,排泄代谢废物以及重新吸收有用物质的能力也不如成人,加上膀胱容量较小,而且饮食绝大多数为液体,以及新陈代谢旺盛,热能和水的代谢也相对较快,因此排尿次数较多。
例外的是刚出生几天内的新生儿,排尿次数较少(一天约4?5次),是因为初期的液体摄取较少有关。之后6?10天的次数可达20?30次,6?12个月的婴儿一般为15?16次,2?3岁每天10次左右;4?8岁的幼儿与成人已经接近,大约6?7次。
孩子的尿量也会受到饮水量、流汗量、气温、湿度、食物种类、活动量及精神因素等影响,而有个别差异。
推荐阅读:儿童频尿与戒尿布、分离焦虑大有关系
一般而言,新生儿第一天就开始排尿,但尿量较少,只有10?30毫升;正常婴儿每日排尿量约为400?500毫升;1?3岁为500?600毫升;3?6岁为600?800毫升;6?12岁为800?1400毫升。
也可以从尿液颜色了解是否排尿正常,正常尿液颜色呈淡黄色,清澈而透明,尿液的颜色深浅与尿量的多少有关,尿量多则清澈无色,少则呈深黄色,但要注意尿色深浅与饮水量多寡及出汗有关,饮水多而出汗少的宝宝尿量多而色浅,饮水少而出汗多者则尿量少而色深。
尿的透明程度则与尿液所含成分有关,发生疾病时可能会使尿内成分改变而影响透明度。而有尿道发炎时,尿中出现大量脓细胞和白血球,使得尿液变得浑浊,甚至出现尿血,需要考量泌尿系统感染,多会伴有发烧、排尿疼痛以及频尿等症状。
推荐阅读:五岁以上的孩子依然「一周尿床两次」,该怎么治疗呢?
至于尿液气味,一般新鲜尿液没有气味,放置越久,尿中尿素会分解出氨而造成气味。尿液是由95?99%的水和其他代谢物(如尿素等)所组成,尿的气味可以反映人体健康状况,如出现异常要特别注意,像是幼儿尿味过重,可能患有遗传性苯丙酮尿症。如果刚排出的尿就有异味,则可能是疾病表现,例如膀胱炎。
当家长发现宝宝排尿有些与正常情形不同时,也不用太过紧张,可以先调整喂食或者环境等因素,如果宝宝有身体症状时,再请医师诊察后决定是否需要用药或者接受其他治疗。因为宝宝不易表达,平时就应多注意尿液的情况,当出现以下异常状况时,才能及早处置给予适宜的治疗:
1.少尿: 在腹泻、发烧、肾病时可能出现,应注意水分补充是否调整,适当检验也可排除一些重要疾病。
2.频尿: 排尿多次而无尿量增加,可能是病理性原因,如膀胱炎以及精神因素如焦虑恐惧等,应及早做进一步诊察。
3.排尿疼痛: 可能因为尿道炎、膀胱炎等泌尿道感染,应注意有无红肿以及脓性尿液,尿液检验可以确认诊断。最后要提醒爸妈们的是,一旦发现宝宝的尿液不正常,或者有不明原因的发烧、烦躁不安、反复哭闹、胃口差等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对于早期诊治孩子的泌尿疾病是有助益的。
【爱宝贝亲子网】授权转载 原文出处【宝宝的排尿正常吗?】
经过研究表明使用母乳喂养的婴儿要比其他方式喂奶的婴儿聪明一些,所以现在很多的宝妈都会坚持使用母乳喂养。但是很多的宝妈使用母乳喂养之后都遇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婴儿尿量比较少,那么吃母乳尿量少为什么?
?疾病原因
婴儿吃母乳后突然出现了尿量减少的情况,很有可能是因为某些疾病引起的。比如腹泻,发烧等疾病都会让婴儿的尿量减少,所以当婴儿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后,宝妈可以检查一下婴儿的身体是否健康。
??环境因素
如果周围的环境比较炎热也会导致婴儿的尿量减少,这是因为过热的环境会让婴儿出很多的汗,婴儿身体内的水分随着汗珠排出体外,这样就会减少尿量。
?吃得少
婴儿吃母乳尿量比较少的时候也有可能是因为身体内的水分不多所导致的,家长可以在喂奶中间给婴儿喝一些白开水,然后观察婴儿的尿量是否增加。如有增加,那就是因为体内水分较少的原因导致的婴儿尿量少。
?饮食
宝妈使用母乳喂养婴儿,婴儿的尿量减少还有可能是因为婴儿出现了上火的情况,这跟宝妈的饮食有关系,这就需要宝妈多加注意了,不要吃一些对婴儿有影响的食物。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