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最大的特点就是停止母乳喂养后黄疸会迅速的下降。轻微母乳性黄疸是不需要停止母乳喂养的,反而需要加强喂养,促进胆红素的排泄,严重的需要停止母乳,还需要进行蓝光照射治疗。一般对宝宝的健康是没有影响的,但是发生了胆红素脑病就会影响。
新生儿黄疸根据引起的原因不同,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就是大多数宝宝所患的黄疸。就是说宝宝的器官发育一切正常,也没有感染疾病,完全健康的情况下,仅仅是因为肝脏一时半会儿没有能够适应过大的工作量,导致血液中胆红素略高,造成皮肤、眼白黄染。通常在两周内,宝宝就“白”回来了。
母乳喂养宝宝的黄疸可能是母乳性黄疸,或者母乳喂养不足造成的饥饿性黄疸,这两种情况都是生理性黄疸的延续。母乳性黄疸(发生率不到3%),是生理性黄疸消退后,还仍然持续的黄疸。宝宝的胆红素指会在14天后再次升高,黄疸可能持续3-12周。如果你母乳喂养得很好,宝宝喝足了母乳,黄疸还是降不下来,那么宝宝有可能是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的原因尚不明确,但怀疑是因为母乳中的物质阻碍了肝脏对胆红素的清除工作。母乳性黄疸具有家族遗传性。
宝宝有母乳性黄疸,并不是说妈妈的母乳有问题,需要停止母乳喂养。该喂母乳喂母乳,宝宝的胆红素水平还是会慢慢下降的。在胆红素水平没有超过正常水平,黄疸不严重的情况下,宝宝的黄疸虽然持续更久,但是不会造成任何健康问题,仅仅是生理性黄疸延续,需要做的是充足喂养。当胆红素指较高,黄疸较为严重时,需要照蓝光治疗充足喂养(每天喂8-12次或更多)。
饥饿性黄疸是指,当宝宝没有获得极佳的能量摄入,可能导致血清中的非结合胆红素水平。并不一定是真正的“饥饿”导致,而是吃的不够多,排便太少,就不能有效地排除胆红素,就会导致生理性黄疸变得严重一些。饥饿性黄疸通常发生在母乳喂养的宝宝身上,特别是出生后第一周,母乳喂养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宝宝没有喝够奶。在治疗方面,由喂养不足造成的黄疸,当然主要就是增加喂养,严重时也要照蓝光。
病理性黄疸是指,宝宝患有疾病或者有某些健康问题,比如胆管闭锁,和妈妈rh血型不合,内出血,有病毒/细菌感染等。病理性黄疸通常都是比较严重的黄疸,除了需要针对严重的黄疸进行光照治疗,甚至换血,来避免对听力或者大脑的损害,还需要针对导致严重黄疸的疾病进行必要的治疗。一些医生让妈妈停母乳来诊断是母乳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这种做法并不能有效地判断是否是“母乳性黄疸”,并且母乳性黄疸并不需要停母乳,多喂母乳还是首要的退黄方法。病理性黄疸也并不必须经过“喂饱配方奶,但胆红素仍然很高”这个步骤来诊断。
核黄疸(Kemicterus)和慢性胆红素脑病:当血液中的非结合胆红素达到一定水平,突破了血脑屏障,进入基底神经节和小脑,就会出现核黄疸和慢性胆红素脑病。这种病理学变化是永久性的,并包括神经功能缺损,神经认知和运动功能障碍。
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继续代谢和排泄,出现了皮肤和巩膜的发黄。黄疸现于出生1周后,2周左右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若继续母乳喂养,黄疸可延续4-12周方消退;若停母乳喂养,黄疸在48~72 h明显消退。先不说停不停母乳的问题,要知道黄疸不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说白了都是因为体内的胆红素无法排出体外造成的。那为什么我们正常人可以排出体外呢?主要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强大的肝脏,它可以通过代谢,将胆红素从我们的肠道排出体外。
其实这主要就是吃的少,肠胃蠕动就少,胎粪排的就慢,而胎粪里有胆红素,排不出去,就又通过肠吸收进血液里了。一种是母乳性黄疸,大部分母乳性黄疸的孩子健康,生长发育正常,黄疸值也不很高,只是排的时间比较长。一般来说,如果是生理性黄疸,也就是正常的黄疸,是没有必要暂停母乳的。甚至有些宝宝是因为喝母乳不够多才引起的黄疸,妈妈没有尽早开奶或者喂宝宝吃母乳的次数时间太少。宝宝吃到足够的奶水可以帮助消除黄疸,而且初乳能促进宝宝尽快拉出胎便,减少黄疸的产生。
如果病情严重,可以停止喂母乳,等到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后,可以继续喂母乳。如果患上的病理性黄疸,家长要带小孩去医院做光照治疗,但是不用停止喂母乳,母乳会更好地让小孩获取营养成分。
可以看一下是不是母乳性的黄疸,你可以停几天母乳观察一下是不是黄疸指数会降低,如果停了母乳以后,黄疸指数明显降低的话就是母乳性的黄疸了,这个时候就应该停止母乳了,如果不是母乳性的黄疸,就没关系,是可以继续母乳喂养的。
黄疸指数是指100毫升血液中胆红素的含量,对于新生儿来说,由于肝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出现黄疸现象。本文将深入探讨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这个常见问题。
?肝脏功能不完全
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原因是肝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无法完全分解和排出体内产生的胆红素。同时,肠道又会吸收部分胆红素回到血液中,增加了黄疸的风险。
?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也可能引起黄疸,分为母乳不足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综合征两种情况。前者是由于喂养不足或添加了其他饮品导致的,而后者则与母乳中的某些物质有关。为了减少黄疸,应确保母乳喂养充足,除非有特殊情况,尽量少给宝宝添加其他食品。
?母乳性黄疸综合征
母乳性黄疸综合征的病因尚不明确,但母乳中的某些激素可能会影响胆红素代谢酶的活性,导致黄疸。这类黄疸的特点是出现较晚、消退缓慢。处理此类黄疸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可能需要暂停母乳。同时,定时将乳汁排出以保持泌乳,并适量口服葡萄糖水。如果情况严重,应及时就医。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分为母乳喂养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两种。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两种黄疸的特点和治疗方法,帮助您更好地了解新生儿黄疸。
?母乳喂养性黄疸
母乳喂养性黄疸是由于喂养不足、排便少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聚所致。通常在生后5-7天逐渐消退,无需治疗。只要黄疸不严重,宝宝正常生长和疫苗接种不受影响。
?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可能在生后几天就开始,持续2-3个月。如有严重情况,可暂停母乳。只要黄疸不严重,无需治疗,宝宝正常生长和疫苗接种不受影响。
?光疗是最安全的治疗方式
光疗是治疗黄疸最安全的方式。白光或蓝光照在皮肤上可以使引起黄疸的胆红素结构发生变化,避免胆红素进入大脑造成损伤。光疗对宝宝无风险,只是治疗后皮肤稍显黝黑。与增加喂养结合使用效果更佳。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