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新生儿吸痰疼吗

时间: 阅读:12821
新生儿吸痰疼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食养人

食养人

2025-11-10 06:41:18

吸痰的话会产生病人抵抗或者不舒服的感觉出现,患儿肯定会不耐受的,不过如果痰不能有效的去除的话,会导致窒息或者感染不能有效控制等潜在的风险,所以建议还是先配合医生先把痰液给吸出来,或者可以进行一下雾化吸入看看有没有效果。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5-15 07:07:13

  • 景天
    回复
    2024-05-15 07:07:13

    早产宝宝往往生后就要面临铁人三项的的生存挑战,其所承受的各种医疗操作之多也是足月宝宝所不能比拟的。早产宝宝有没有痛觉呢?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打疫苗,很多妈妈都知道,宝宝生下来以后,特别未满1岁会有很多疫苗要打,有些是口服的,但大部分都是需要进行肌肉注射的。可能爸爸们会说,小娃子懂啥个痛,裹紧了横竖来一针就完事了。或者说:早产,神经还没发育好呢,不懂得痛。

    但是其实并不让,早产宝宝也是有痛觉的,有时还很敏感。研究发现在进行这些有创操作的时候宝宝往往会哭闹,心率,血氧饱和度会波动,进而刺激神经张力发生变化,所以宝宝的疼痛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药物是我们通常使用的,能快速有效减轻疼痛的方法,但考虑到药物的副作用,在使用这些镇痛药时,特别是在给早产儿使用时,家长往往有犹豫。那么是否有非药物的方法减轻轻微操作给早产儿带来的疼痛和不适呢?有的,而且研究显示这些非药物的方法和药物方法联合使用会有累加或协同效应。在某些情况下,非药物方法的使用可避免使用药物,或者减少所需药物的剂量或给药频率,继而降低发生药物副作用的风险。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筛选发现以下方法能显著降低早产儿的疼痛感。

    1. 口服甜味液体

    如葡萄糖,科学家通过研究显示口服甜味液体能显著减少宝宝因为进行有创操作所发生的总的哭闹时间。通过痛苦表情评分显示口服甜味液体能显著减少疼痛评分,早产宝宝的生理指标,如心率、血氧饱和度或迷走神经张力都会有所改善。

    我们知道宝宝生后都需要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的足跟血采集,这种有创操作时显示右额叶脑电图的特定变化,但如果在采集足跟血之前给予葡萄糖等口服甜味剂则能抑制这种脑电图的变化。

    对那些接受侵入性较小的操作的早产儿,比如进行ROP(早产儿视网膜病)检查,葡萄糖的镇痛效果与蔗糖相同:),剂量范围为0.012-0.12g得24%蔗糖溶液(0.05-0.5mL)。给予方式:注射器口服蔗糖,或者通过让早产宝宝吸吮事先蘸有蔗糖溶液的安抚奶嘴都能起到减痛的作用。

    2. 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或口服母乳似乎与口服蔗糖的镇痛效果相似。与对照组婴儿相比,母乳喂养组的新生儿在急性疼痛性操作时的哭闹情况减少,心率增快的程度也更低。口服补充性母乳似乎比安慰剂更能有效控制操作性疼痛[心率变化、面部表情(经NFCS评估)和哭闹减少],但其效果不如口服葡萄糖或蔗糖。

    从发育的角度来看,母乳喂养在婴儿疼痛控制方面要优于口服蔗糖或葡萄糖,但它可能不适用于插管的新生儿或接受疼痛性操作的早期早产儿。当不能采用口服蔗糖或葡萄糖或者不能采取母乳喂养时,补充性母乳是新生儿镇痛的一种合理选择。

    3. 非营养性吮吸

    一项meta分析表明,非营养性吮吸能有效减少早产儿和足月儿的疼痛相关劣性应激反应。使用安抚奶嘴进行非营养性吮吸治疗的婴儿应答疼痛刺激时心率增加程度更小、哭闹时间也更短。然而,单纯使用安抚奶嘴的疼痛缓解效果要劣于使用蘸过蔗糖的安抚奶嘴。

    4. 襁褓法或保持体位法

    也就是限制婴儿四肢的活动,它可激活早产儿的本体感受、触觉和体温系统,促进自我安抚行为(如,手-嘴运动和非营养性吮吸)。可通过用毯子包裹婴儿或人为地使其保持特定体位(将婴儿四肢屈曲并贴近躯干)来完成。保持体位法在气管内吸痰期间降低了34例早产儿的疼痛评分。

    5. 肌肤接触法(袋鼠式护理)

    袋鼠式护理(婴儿趴在母亲乳房之间)等肌肤接触法能刺激婴儿的腹侧触觉和本体感受系统,并减少新生儿的疼痛反应。

    6. 感觉饱和刺激

    感觉饱和刺激是指在疼痛性操作过程中使用多重感官输入,如抚摸、按摩、味道、声音、气味和视觉。同一研究小组的数项研究显示,与单独口服蔗糖相比,在疼痛性操作期间联用感觉刺激和口服蔗糖更能减轻疼痛。

  • 徐长卿
    回复
    2024-05-15 06:06:03

    采取左侧卧位法清理呼吸道,减少了新生儿窒息及吸入性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良好效果。2000年~2003年出生1500例,新生儿重度窒息25例,发生率为1.75%,死产1例,抢救成功率为96%,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方法

      在分娩过程中,胎头娩出后,立即用一拇指及食指自鼻根部向下颌挤压出口鼻内的黏液及羊水,重复2~3次;胎体娩出后,立即给予左侧卧位,用一手上托新生儿下颌,暂时阻止呼吸,防止第一次吸气时吸入口腔内的黏液及羊水;另一手快速用婴儿吸痰管吸出口腔内的黏液及羊水,约3~4次即可基本吸净。吸净后,即松开上托下颌的手,让其自然呼吸,并迅速将新生儿移至红外线辐射台,取同样的卧位,刺激啼哭,如感觉深部仍有痰,可将头稍后仰,仍取左侧卧位,用婴儿吸痰管仔细吸净黏液及羊水。

      原理

      左侧卧位清理呼吸道具有解剖学优点。给予左侧卧位后由于重力作用,使口腔内的黏液集中到左侧的颊部,从而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有效预防由于右侧支气管粗短,吸入机会多而引起并发症的危险。

      而新生儿取仰卧位时,头后仰,由于吸痰过程中吸痰管容易刺激会厌部的迷走神经而引起新生儿反射咳嗽或呕吐,极易使黏液反射性吸入气管,阻塞气道,造成窒息。故左侧卧位清理呼吸道符合解剖学原理,并在临床中得到证实。

      意义

      左侧卧位能更有效地防止新生儿窒息及吸入性并发症。胎儿在宫内只有很微弱的呼吸,无自主呼吸,在胎儿娩出后10秒钟内,胎儿可建立规则的呼吸,胎儿娩出后,暂时阻止呼吸是预防窒息的关键,左侧卧位配合暂时阻止呼吸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而仰卧位配合暂时阻止呼吸的效果不如左侧卧位。

      另外,新生儿出生3天内,由于在分娩过程及娩出后清理呼吸道不妥而咽入一些黏液和羊水,易出现呕吐、拒奶等现象,甚至可能因黏液、羊水吸入气道并发吸入性肺炎。左侧卧位可有效预防由于仰卧位清理呼吸道易使新生儿咽入或吸入羊水及黏液而引起的“羊水吸入综合症”及新生儿吸入性肺炎。

新生儿抽血需要空腹吗

新生儿脑梗治愈率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