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一般没有副作用现在是清热利湿的中药没有大问题可以继续吃药现在感冒了,应该注意防寒保暖如果是风寒感冒可以用生姜红糖熬水喝有去感冒的作用。饮食要规律营养均衡,现在不能暴饮暴食,不能长期熬夜少吃辣椒上火东西。
如果是用来调理体质,具有补益作用,一般来说,如果出现感冒,就不适合再继续喝中药,这个时候先把中药停掉,等感冒好了以后再继续服用。如果在感冒期间服用补益类中药,可能会使邪气不容易发散出去,造成感冒迁延不愈或者加重。但是如果之前喝的中药是治疗某种比较严重的疾病,不适合停掉,出现感冒时,要把汤药的方子进行调整,比方说加入治疗感冒的药物,去掉补益之类的药物,经过调整以后,可以继续服用,在治疗以前疾病的同时,还要治疗感冒。感冒期间也是可以喝中药的。感冒不能喝中药,认为在感冒期间不能喝一些其它功效的中药,如滋补中药和一些清热泻火的中药,口服会影响感冒的恢复。如果是风寒,患者可以服用一些辛辣、温热、缓解症状的中药。如果是风热感冒,患者可以服用一些辛凉解表的中药。除此之外,喝中药时继发出现了感冒的情况,也需要暂时停止口服中药。女性在自己感冒期间,女性一定要多注意休息,多喝水,注意保暖。在感冒期间,女性是可以先自观察,通过清淡饮食等生活调理来缓解症状。当患者的感冒症状比较严重,这个时候是可以吃感冒药或到医院就医。患者应密切观察体温及病情变化,如果发烧或者病情加重,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感冒会使人感到虚弱,没有精神,那么感冒后要多注意休息,避免疲劳,避免熬夜等不良习惯。饮食注意事项,感冒期间应清淡饮食,多吃蔬菜,多吃粗粮和软食,如面条和小米粥等,然后绿叶蔬菜选择一些芹菜,菊花,菊苣等。感冒要多喝水,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水的水果,有助于感冒尽快康复。
你好,当然能喝。
春天的感冒多为风寒感冒,是寒气侵袭了肌体。当人的皮肤受到寒邪侵袭时,皮肤有自我保护功能,就自动关闭了。这样寒邪就不能再进入人体。但皮肤关闭后使体内的热量散发不出去,就造成了发烧。这时就需要把皮肤疏通,把热量散发出去,感冒也就好了。
所以中医对风寒感冒选用的药物,是发散风寒的辛温解表药,如九味羌活丸,或参苏理肺丸、通宣理肺丸。
西药可以吃康泰克、快克。
如果不想吃药,还可以熬生姜红糖水喝。生姜是温性、发散解表的、红糖驱风散寒,活血化淤的,所以生姜红糖水可以治疗外感风寒的感冒。
问题一:感冒时可以吃调理身体的中药?中医治疗感冒朋友你好,首先要了解感冒的含义,一般感冒是风邪侵袭人体,引起以头痛、鼻塞、流涕、打喷嚏、恶寒、发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外感疾病。四季皆有,尤以冬、春季为多见。一般轻者称为伤风,重者称为重伤风;具有较强的传染流行者,称为时行感冒。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流感,均可参考本证辩证施治。[病因病理](1)感受风邪,因风为六淫之首,当气候突变,寒暖失常之时,最易伤人导致肺卫失调而发病。(2) 正气不足,腠理不固,生活起居失常,寒暖失调或过度疲劳之后,腠理疏松,卫气不固,均易为外邪所客而发病。[辨证要点](1)辨不同时令兼夹不同病邪,不同季节,往往与其当令之时其相合而伤人,如冬季多属风寒,春季多属风热,夏季多夹暑湿,秋季多兼燥气,梅雨季节多夹湿邪。(2)分型 1、风寒型:恶寒重,发热,无汗,头痛身痛,鼻塞声重,流清涕,咳嗽痰稀薄,舌苔薄白,脉浮紧。2、风热型:发热微恶风,或有汗出,头痛,鼻塞涕浊,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黄,口干而渴,舌苔薄黄,脉浮数。3、暑湿型:多见夏季感冒,易夹当令之暑邪,而暑邪又多夹湿,每多暑湿并重,除骇表证外,并常见有身热汗少,或有汗出热不解,心烦,口渴,尿短赤,胸闷,泛恶纳呆,头晕胀,舌苔黄腻,脉濡数。4、体虚感冒:属气虚者,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白,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舌质淡,脉浮无力;属阴虚者,症见头痛身热,微恶风寒,头痛,心烦,口渴咽干,手足心热,干咳少痰,舌质红,脉浮细数。[治疗]本病属于表证,当以解表祛邪为总的治则。若属风寒者,宜辛温解表;风热者,宜辛凉解表;暑湿者,宜清暑祛湿;体虚者,宜扶正佐以祛邪。(1)风寒型:辛温解表。药方: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12克、防风10克、苏叶8克、北杏仁8克、生姜3克、桔梗10克、陈皮6刻、羌活6克、甘草3克。 若表寒重者,可加麻黄8克、桂枝6克;兼湿者,加苍术10克,厚朴8克、法夏6克。(2)风热型:辛凉解表。药方:银翘散加减:银花10克、连翘10克、荆芥8克、牛蒡子8克、竹叶12克、芦根8克、薄荷3克(后下)、桔梗8克、甘草6克。 若风热重者,加葛根12克、黄芩8克、石膏12克、花粉8克;夹湿者,加藿香10克、佩兰8克。(3)暑湿者:清暑祛湿解表。药方:新加香薷引加减:银花12克、连翘10克、香薷10克、扁豆花8克,厚朴8克、滑石12克、甘草6克。若暑热遍重者,加黄芩8克、栀子10克;湿邪偏盛者,加茯苓8克、苍术10克、法夏8克。(4)体虚感冒:1、气虚感冒:治法,益气解表。药方:参苏饮加减:党参15克、茯苓10克、苏叶10克、前胡8克、桔梗8克、陈皮6克、法夏6可、枳壳10克、白术8克、甘草3克。2、阴虚感冒:治法,滋阴解表。药方:葳蕤汤加减:玉竹15可,桔梗10克,淡豆鼓12克,薄荷3克(后下),白薇8克、荆芥8克、麦冬10 克、甘草3克。以上资料只供参考!
问题二:感冒了不能喝中药吗?为什么?丹先,你是之前就在喝中药吗?如果是在喝调理的活血的中药的话建议感冒的时候停药,否则会导致病程延长,如果是感冒了想喝中药治疗那没有问题。
问题三:感冒可以吃中药吗?感冒了可以根据症状用一些感冒药物,999感冒颗粒当然也可以用。
指导意见:
不过你现在用的中药有补养的性质,一般情况,感冒时候最好不要用这一类药物,容易引起发热增高或症状加重,不是什么急症,可以在感冒痊愈以后再吃。
黄芪能祛湿气不?
健康 苦行僧,开讲啦!
黄芪一直是属于补气的方剂,能够很好地治疗中年人精力损耗严重的情况,需要进补的中年人可以常喝一些黄芪水,大家听说黄芪最多的可能就是其煲汤的作用了,黄芪炖乌鸡很有名的,那么除了自身是补气药材外,黄芪还要祛湿的作用吗
黄芪能否帮助身体去除湿气呢,除此以外还有哪些祛湿的良方呢?
1:黄芪可以帮助祛湿
黄芪可以健脾益气,而脾主运化,体内湿气过重几乎都是脾出现了问题,脾能够帮助身体将吃进来的食物,消化吸收成人体能够利用的物质,一旦脾出现问题,就会出现“津液不归正化“,这就是水湿
2:相关药典的记载
这些都验证了其能健脾养胃,补中益气的功效,平时喝一些黄芪水是有着很好的 养生 功效的
3:祛湿先健脾
要想祛湿健脾是最优先考虑的事情,平时可以多吃一些健脾的食材,山药薏米粥,红豆薏米粥,黄芪乌鸡汤,黄芪鲫鱼汤,这些都是很好的食材,平时多喝一些玉米须茶也有很好的效果
祛湿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情呢?
1:避免潮湿阴冷的生活环境
人体湿气过重一大部分在内在代谢问题,还有一小部分在外在环境,长期在潮湿的环境中,或者所在地区阴雨绵绵都会出现这些问题,所以我们需要改善自身的生存环境
2:每天坚持锻炼
锻炼能够提升自身的抵抗力,这点是没有错的,不但如此,运动也是很好的排湿手段哦,新陈代谢的加速,自然可以帮助身体恢复 健康 啦
黄芪是可以祛湿气的,但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用黄芪。而从体质上来说,黄芪尤其对哪些气虚脾湿型体质的人有效。
一般脾湿气虚的人,身体大多虚胖,肌肉又十分松软,尤其是腹部肌肉十分松软,而且小肚子较大,肚子触摸起来凉凉的。
黄芪可以祛湿,但是黄芪性温,身体十分干瘦结实的人不适合用,阴虚阳亢的人也不能用,感冒时不可服用。
大家都知道黄芪的补气效果,堪比人参。中医经常在治疗慢性病的时候使用黄芪药材,还有大病初愈的调养,以及促进手术后伤口的愈合,这时候都需要用到黄芪这味药。
在三伏天暑湿伤气,头困乏力,身体一动就出大量汗,下肢比较浮肿,气虚湿气重,这种时候就需要黄芪的药力来化解方可。
黄芪是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的功效,主要的作用就是补气,比起人参来说更温和一些,价格也更便宜。祛湿气的话根据气血来说的话,还是有一定作用,因为体内的气足了,脾胃的运化作用增强,从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带有部分湿气的。
黄芪是豆科植物黄芪的根。甘,微温。归肺、脾、肝、肾经。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的功效。黄芪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而它的作用还有固表。与防风、龟甲、藜芦、白鲜皮、五灵脂不能同用。阳盛阴虚者、表邪者禁用。
首先回答一下题主,黄芪是可以祛湿。
中医肺主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湿,肾主水,湿气产生多和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祛湿方法多种多样,常用有发汗、健脾、温化、利尿、通便等。
黄芪性微温,味甘,归脾、肺经,有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之功效。黄芪补气大家都比较熟悉,黄芪可以补脾气,脾气足则水湿运化有度,可以起到除湿之功效;黄芪兼有利尿消肿功效,这是其能够祛湿最直接表现形式。
黄芪虽然有除湿的作用,但是祛湿常需对症治疗,对于脾气虚、小便不利人群可用。湿气重因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其产生机制也不尽相同,祛湿最好是辩证准确。
黄芪去湿,健脾温中,
黄芪甘温性,解肌固表通,
益气三焦壮,调元百补荣,
健脾生新血,托疮可排脓,
达表宜生用,蜜灸却温中。
黄芪去湿气作用不大,想要去湿气需配伍其它中药服用,可以吃中成药如藿香正气合剂等,也可以了看中医吃中药具体辩证治疗比较好。
黄芪本身具有扶正固,补中益气健脾的功效,建议配合茯苓 芡实 等搭配应用!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