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从你提供的骶髂关节CT描述看,可经定为骶髂关节炎2级了,但你最好能上传CT片,从片子上再确认一下。具有炎性腰背痛,活动后减轻,休息不缓解,夜间痛重,还可有附着点炎,如足跟痛等,加上CT双侧骶髂关节炎2级以上改变,排除其它相关风湿病就可确定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如果方便,可来我门诊就诊,确定诊断以尽早治疗,尽量阻止病情继续进展。
罗马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标准
一、临床指标
(1)下腰疼痛和僵硬,休息不能减轻,时间超过3个月。(2)胸部疼痛和僵硬。(3)下腰活动受限。(4)胸廓运动受限。(5)有虹膜睫状体炎病史或后遗症。
二、x线指标
双侧骶髂关节典型改变(应排除双侧骨性关节炎)。
三、明确强直性脊柱炎
(1)双侧骶髂关节炎3~4级,加至少1项临床指标。(2)至少4项临床指标。
改良纽约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标准
一、临床表现
(1)腰痛、僵硬在3个月以上,活动后症状改善,休息无改善。(2)腰椎屈曲、侧弯活动受限。(3)胸廓活动度低于相应年龄、性别的正常人群。
二、放射学标准
双侧骶髂关节炎大于或等于2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3~4级。
三、肯定强直性脊柱炎
符合放射学标准和1项以上临床诊断标准。
四、可能强直性脊柱炎
(1)符合3项临床标准。(2)符合放射学标准而不具备临床标准(应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骶髂关节炎)。 临床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初期,首先出现下腰痛,发僵已超过3个月,,夜间及静止时疼痛加剧,活动后减轻.腰椎活动、胸部扩展受限,晨僵也是此病的早期表现之一.另外还伴有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症状.中晚期可出现脊柱僵硬,驼背,髋关节活动受限甚至致残等。
细胞学检查:
细胞学检查:化验血沉,抗0,C反映蛋白,HLA-B27人类白细胞抗原。
影像学检查:
X线:X线平片显示双侧骶髂关节间隙模糊,骨质硬化,髂侧为重,椎体小关节模糊,椎间隙狭窄或融合,椎体间典型竹节样变化。
①早期可见关节边缘模糊,并稍致密,关节间隙加宽;
②中期可见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边缘增生与腐蚀交错,呈锯齿状,髂骨侧骨致密带增宽,最宽可达3cm;
③晚期可见关节间隙消失,骨致密带消失,骨小梁通过,已呈骨性强直。
CT检查:对于临床怀疑而X线不能确诊者,可用CT检查,它能清晰显示骶髂关节间隙,关节面模糊,软骨下骨质有明显破坏和弥散性硬化.
MRI检查:骶髂关节软骨破坏,关节周围骨髓内水肿,软骨不规则增粗、扭曲,软骨表面不规则、碎裂、骨侵蚀,这些都是强制性脊椎炎的检查项目。
经常热敷,药最好能不吃,可以用中药外敷,如果中医没有外敷药,有种理疗仪,是中药包热敷的,应该也不错。另外就是按摩和拔火罐。炎症可能是体内有寒凉,导致气血不通畅引起疼痛,拔火罐能帮助排寒气和排毒,可以去看一下中医外科和推拿科。自己也可以敲敲疼痛地方附近的肌肉,帮助经络通畅。另外,不要抽烟喝酒,多喝水。
骶髂关节炎是关节炎中的骨关节炎的一种分支。大多数的骶髂关节炎并不是单独的一个疾病,而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如许多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在发病初期表现为骶髂关节炎。
骶髂关节炎的病因
原发性骶髂关节炎(55%):
原发性骶髂关节炎的关节软骨细胞活性低下,髋部肌肉等软组织支持力量减弱,软骨呈退行性变。往往受年龄、体质、遗传等因素影响。年龄越大,积累的损伤越多,老年人的关节软骨基质中黏多糖含量减少,纤维成分增加,软骨的韧性降低,因之易遭受损伤而产生退行性变。肥胖体形的人发病率较高。
继发性骶髂关节炎(45%):
继发性骶髂关节炎的基础疾病较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髋臼发育不良 可产生生物力学的不平衡,使承重区范围缩小,承重区关节软骨承受压力增加导致关节软骨磨损引起骨性关节炎。
2、扁平髋、股骨头骨骺滑脱 关节面不平整,机械性磨损,可引起骨性关节炎。
3、髋关节某些疾病损害关节软骨 如化脓性髋关节炎、髋关节结核、血友病、神经性髋关节病等。
4、医源性因素 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引起软骨病变等。
5、股骨头病变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6、髋关节创伤 如脱位及股骨颈骨折处理不当。
7、髋关节内结晶病变 如焦磷酸盐关节病与痛风性关节炎等。
8、内分泌异常和代谢障碍如糖尿病、肢端肥大症、黄褐病等。
骶髂关节炎的症状
1、疼痛:疼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也是导致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特点为隐匿发作、持续钝痛,多发生于活动以后,休息可以缓解。随着病情进展,关节活动可因疼痛而受限,甚至休息时也可发生疼痛。睡眠时因关节周围肌肉受损,对关节保护功能降低,不能和清醒时一样限制引起疼痛的活动,患者可能疼醒。
2、晨僵和粘着感:晨僵提示滑膜炎的存在。但和类风湿关节炎不同,时间比较短暂,一般不超过30分钟。粘着感指关节静止一段时间后,开始活动时感到僵硬,如粘住一般,稍活动即可缓解。上述情况多见于老年人、下肢关节。
3、其他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关节挛曲、不稳定、休息痛、负重时疼痛加重。由于关节表面吻合性差、肌肉痉挛和收缩、关节囊收缩以及骨刺等引起机械性闭锁,可发生功能障碍。
骨关节炎是骨关节生理性退化的表现,尚无逆转或中止该病进展的药物。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疼痛,缓解症状,阻止和延缓疾病的发展,保护关节功能,以防残废。采用综合治疗,包括病人教育,药物治疗,理疗及外科手术治疗。
骶髂关节炎的检查
许多患者在骶髂关节炎初期时并不在意,存在侥幸心理,往往错过了治疗骶髂关节炎的最佳时期,等发展到相当严重时,后悔莫急。退变性骶髂关节多见于中老年,尤以女性为多,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局部的疼痛及压痛,并随着神经末梢支的分布而向股骨大粗隆外侧及大腿上1/3方向传导。双足站立时,由于健肢负重,患侧可呈松弛状态,表现为屈曲姿势;步行时,由于患侧骶髂部疼痛而使臀部呈下垂状,且有跛行;坐位时,其疼痛程度及下肢受限程度比站立时为轻。
特殊检查患者取坐位,检查者自后方观察其髂后上棘是不是在同一水平线上,一般情况下,患侧偏低;腰前屈时,则患侧位置升高程度超过健侧。对抗性髋外展试验阳性本病的诊断多无困难,主要依据以下要点:中年后发病,以骶髂部疼痛为主,呈双侧性;患者可有轻重不一的外伤史。以中老年高发,女性尤为多见,局部可有明显的压痛与叩痛。主要是在X线平片上显示退变征,视病程不同而出现退行性变的各期表现,以增生及骨刺为主。骶髂关节本身病变所引起的骶髂关节炎多表现为对称性,两侧臀上、臀中肌肉会发生肿胀或挛缩,经常伴有骨质疏松症。骶髂关节的X线改变表现为关节间隙内模糊,或有小片状或薄雾状或滴水样密度稍高阴影存在,关节边缘多模糊不清,或有局限性虫蚀样改变,在病变后期,关节间隙内可有骨小梁通过,或有关节融合改变。
骶髂关节炎的治疗
1、宣传防病知识、保护关节:首先要让患者对该病有所认识,体育锻炼要循序渐进,防止关节过度运动和负重,避免关节机械性损伤。严重时应制动或石膏固定,以防畸形。减轻体重,使用把手、手杖以减轻受累关节负荷。与职业有关者,应调换工作。进行有关肌肉群的锻炼,可保持和改善关节活动,以增强关节的稳定性。
2、药物方法,当疼痛时可以用阿斯匹林、消炎痛、布洛芬等镇痛,不要长期使用,以免形成依赖或降低作用。如果是局部压痛点者,可用醋酸强的松龙或醋酸氢化可的松1ml,加1%普鲁卡因5~10ml作痛点注射,5~7天1次,3~4次为一疗程。还有传统的中药,建议不要随便选择手术。
3、物理疗法:热疗、水疗、红外线、超短波、电刺激等均可增强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等症状。牵引疗法对颈椎病神经根型患者效果较好,可以松弛肌肉,缓解疼痛,并能防止神经根相邻的组织形成粘连,但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骶髂关节炎的饮食
正常饮食即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治疗关节炎、风湿的中草药例如雷公藤、草乌、木通、威灵仙等具有一定的肾损害作用,长期服用会造成肾脏不可逆的损害,严重者危及生命,因此在使用中要注意,服用中草药一定要留意并向医生询问清楚。
1、饮食要根据具体病情而有所选择。患者的饮食,一般应进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例如可以吃鸡蛋,鸡汤,鱼汤,水果,蔬菜等,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及生冷、油腻之物,特别是烧烤、油炸物等等。
2、饮食不可片面,正确对待药补、食补问题。瓜果、蔬菜、鱼肉、鸡、鸭均有营养,不可偏食。
有效治疗骶髂关节炎的偏方
可以泡脚治疗骶髂关节炎(湿重:固定地方痛):羌活20克、桂枝20克、川芎20克、防风20克、乌蛇20克、寄生20克、刘寄奴20克、威灵仙20克、透骨草20克。打成粉,煮开25分钟,待药水冷却到合适的温度泡脚,最好有带恒温的浴盆每天泡上40分钟。
骶髂关节炎的预防
多数患者的预后较好,只有少数人发展为完全性关节强直。应注意了解疾病的本质,增强抗病的信心,按照医生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通常可用消炎痛制剂,但这类药物常有副作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请中医大夫就诊,同样需要看专科医生,而且治疗时间较长。
1、站位髋关节锻炼法。患者站立,双手向下按压固定两侧铭前上棘处,前屈后伸、左右旋转揽关节各20次,上提患臀及息侧下肢20次。
2、卧检髋关节锻炼法。患者健侧卧位,患胶在上伸直,做前屈、后伸、外展动作(注意:膝关节应伸直)各20一30次。其范围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骶髂关节炎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单纯的锻炼不能抑制病情的发展,更不能根治疾病,关键是要早日到专科医院诊断治疗。此外,如果确定是骶髂关节炎也不要害怕,可以通过局部热敷,加强腹肌、背肌、骨盆肌肉的肌力和耐力训练缓解。肌肉力量的练习要形成习惯,每天早晨、晚上练习。以上级炼对骶髂关节炎大有帮助,可促进炎症的吸收,缩短病程,但对患病1周内的患者不宜使用。
正常情况下,由于人的左,右两侧骶髂关节保持平衡,所以腰骶椎着力均匀分布,不会引起骶髂关节的受损.但在分娩或外伤后,引起了耻骨联合的分离,使左,右两侧受力不均,即使是很轻的压力,也容易引起骶髂关节扭伤,从而产生骶髂关节炎. 骶髂关节炎的常见症状是:①在立位屈曲时产生严重腰痛,或造成一侧骶髂关节向前或向后的半脱位,所以临床有跛行足及足后根痛.②挤压患侧髂骨缘或双侧髂骨缘均可能出现压痛,但有时需与腰骶椎结核相鉴别,X线摄片有助诊断. 治疗以休息,理疗,避免举重物等保守疗法为主. 预防要重视和积极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症,以免继发引起骶髂关节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