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琼玉膏组成,主治,医案

发布时间:2023-11-18 11:40:09 作者:道医 点击:6190 【 字体:

琼玉膏组成,主治,医案

【组成】人参0.75kg 生地黄8kg 白茯苓1.5kg 白蜜5kg

【主治】肺痨。干咳少痰,咽燥咯血,肌肉消瘦,气短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

【病案】钱某,男,30岁。因喉燥声嘶、干咳咯血二月余来诊。经某院胸片检查诊为“肺结核”,给抗痨药治疗,针药并进,因声嘶咯血久不愈,但因注射链霉素半月后有反应而停用,该院嘱服中药乃来门诊求治。诊查:患者半年来干咳无痰,近两个月来,咯鲜红血,喉燥声嘶,纳呆食少,疲乏无力,形体瘦弱,舌红无苔,脉细数。诊为痨嗽喉瘖,证属肺肾阴虚,虚火上炎之证。治宜滋补肺肾,清火开音。处方琼玉膏、百合固金汤加减。处方:生地12g,太子参30g,玄参15g,茯苓10g,百合30g,川贝粉9g(冲服),麦冬15g,甜杏仁9g,百部10g,煨诃子6g,藏青果10g,木蝴蝶9g,蜂糖3g。服药半月,干咳、咯血明显减轻,喉燥声嘶亦有好转。守方继服药半月。第三次来诊时,咯血止,喉燥声嘶消失。后以麦味地黄丸、参苓白术散加减调理。 (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

【分析】看到本方的功效主治,很容易想到上面刚刚讲到的百合固金汤,两方均能滋阴润肺,而用于肺肾阴虚的肺痨咳嗽之证。但看其组成用法,便可区别用之。百合固金汤药味较多,滋肾保肺,金水并调,尤以润肺止咳为主;滋养之中兼以凉血止血,宣肺化痰,适合于阴虚火旺证。而本方药仅人参、生地、茯苓、白蜜四味,滋阴壮水,益气健脾为主,其所治之肺,定是土金俱衰者。本方需长期服用,意在培本补虚,慢慢调养而用,多用于年老体弱,或是虚劳患者。

本病例中患者肺结核诊断明确,看中医门诊时病已多时,“半年来干咳无痰”、“声嘶咯血久不愈”,中医诊断痨嗽喉瘖也是很明确的。而患者没有潮热、盗汗的阴虚较重症状,反是有“纳呆食少,疲乏无力,形体瘦弱”之脾虚、气虚的表现,所以临床上不能一概而论地说肺痨完全是肺肾阴虚之证。原本体弱之人,兼有气虚、血虚、脾虚等证也是可见的,临证当仔细辨别。故而,本病予以琼玉膏以气阴同补,肺脾共调。本虚得以治,其标象也较著,所以,于此方中加入百合、川贝粉、甜杏仁、百部、煨诃子、藏青果、木蝴蝶等润肺利咽开音。标本兼顾,其效果更速。

——本文摘自《方剂学案例分析》

清代宫廷如何养生?康熙乾隆各有妙招,堪称养生典范

满族主要集聚地在我国北方地区,已有几千年的 历史 。满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在 历史 上曾多次建立地方政权和国家政权。满族先民生活在寒冷的北方,生存环境恶劣,培养了强壮的体魄。生产生活方式以游牧、渔猎为主,塑造了满族崇尚武功,自幼习武的风俗。

满族传统 养生 保健经验是满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崇尚自然、适应环境,防治疾病,维护生命 健康 的经验总结,其主要特点是重视日常保养防病,不用金石丹药,调治兼顾,侧重调补、食疗药膳、运动 养生 。具有满族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习俗。

清代,满族帝王皇族将满族劳动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对防治疾病和 健康 保健的认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饮食文化,俭朴务实的生活习惯、北方民族的文化习俗、满族先民世世代代积累的传统 养生 保健经验,由带入清代宫廷,在宫廷中延续传承发展。

在中国 历史 上,历代帝王追求长生不老,多服用金石丹药延年益寿,甚至想得道成仙。秦始皇派韩终、徐福率队耗巨资远征,寻求长生不老药之药。东汉方士、唐代帝王崇尚炼丹服食丹药。晋代葛洪擅长炼丹并著《抱朴子》,论述炼丹长生的道理及炼丹方法。明代嘉靖朝,宫中设有炼丹房,嘉靖皇帝曾专心修道、炼丹以求长生。但始终没有达到 健康 长生不老的愿望,甚至因为服用丹药而早亡。

清宫医案完整记载了清代宫廷二百八十一年宫廷中满族帝王及贵族医事及生活起居详情档案,没有宫廷炼丹术及皇室贵族服食丹药的记载。大量的医案证实了满族帝王延续了满族传统 养生 保健习俗,传承了 养生 保健经验和方法,内容丰富,主要是注重补益增寿,侧重调理。方法有饮食调理、补益增寿、方药、药酒,“噙化”人参、坐汤洗浴,运动锻炼等。

满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了药物补益与调理 养生 的经验,方法众多。满族传统的药物调理和药膳 养生 在宫廷中广泛使用。宫中有大量 养生 保健方药。康熙、乾隆、慈禧等满族帝王贵族常用的 养生 保健品,如八珍糕、龟龄集、琼玉膏方、松龄酒等制剂,药味不同,各有特色。不论方药或酒剂,重在调补健脾益胃、培元固本,或填精补髓。多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两亏、先天禀受不足,后天耗伤过度,下部虚寒,腰膝无力等。其中使用较多的是用满族传统的健脾益胃或补肾助阳药物,如人参、鹿茸、茯苓、山药,尤以补肾药为多,传承了满族传统的药物补益与调理 养生 方法。

满族先民素以射猎称著于世,可谓“马背民族”。在我国寒冷的北方,满族先民抵御并适应严寒恶劣的自然环境,在生产生活、抗击战争中逐渐创造出一些独特的运动 养生 方式。满族悠久的狩猎传统,铸就了其坚忍不拔、骁勇善战的性格。辽金时期,满族先民把“步射”发展为骑射,“骑射”最能活络筋骨,使气血宣畅,强身健体。“骑射”成了金、清两代的“国俗”。

狩猎是满族帝王的毕修课。清代乾隆皇帝遵照其祖父康熙皇帝“练武习劳”的圣训,连续几十年,坚持每年行围,配合巡视,体察民情、监督吏治、锻炼了身体,促进了 健康 。满族世代传承运动 养生 的经验,据《中国宫廷医学》记载:“慈禧太后于晚膳之后,常在寝宫前后巡行散步,有时也让权阉李莲英等伴行,直到二更时分方入寝宫。”

满族先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总结出将食物或药材泡水或煎煮后当茶饮用,可以止渴还可以防治病,这种茶成为满族民间常用的饮料。至今满族民间仍有用北五味子、人参、菊花、枸杞、山楂、婆婆丁等泡水日常饮用,防治疾病,强身健体的习俗。清宫满族改进了传统饮品的制法和用法,制作各类具有治疗和保健功能的代茶饮。

清宫代茶饮品种类多,应用广泛,有的用于食疗,病愈后的调理,甚至用于危重病人的抢救。宫廷中的内、外、妇儿各科都用代茶饮。由于代茶饮方小,口感好,宫廷中人极易接受,在宫廷中备受推崇,帝王嫔妃、皇子大臣都曾服用。如浮麦地骨皮代茶化饮、灯心、竹叶,冲汤代茶饮、育神代茶饮、清热代茶饮、参苓代茶饮等。各种代茶饮调配也很精细考究,注重功效方便和实用。清宫医案中记载宫廷大量使用代茶饮案例。代茶饮成为清代宫廷医疗保健的一大特点。

满族先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节制饮食、噙化人参和坐汤 养生 等独特的 养生 保健经验和文化,满族独特的 养生 保健方法在清代宫廷中传承。

一日二餐,饮食有度

满族遵循祖训,“圣祖”一日二餐,坚持饮食有度的 养生 观。清代,随着 社会 的不断进步,满族与中原先进文化交往融合,许多民俗和生活习惯都不断的改变,但满族仍然延续一日二餐,饮食有度的习惯。

史料记载了清代宫中满族帝王康熙皇帝、慈禧太后一日二餐及节食的案例。清宫医案记载:“圣祖一日二餐”“张文端公鹏翮,尝偕九卿奏祈雨。圣祖览疏毕。曰:……尔汉人,一日三餐,夜又饮酒,朕一日两餐。当年出师塞外,日食一餐,今十四阿哥领兵在外,亦然。圣祖云:……,朕每食仅一味,如食鸡则鸡,食羊则羊,不食兼味,余则赏人。七十老人,不可食盐酱咸物,夜不可食饭,遇晚则寝,灯下不可看书,朕行之,久尔有益也。”

清圣祖康熙皇帝注意饮食 养生 ,一日二餐,每餐副食仅食一种食物。告诫老年人,不要多食盐、酱和过咸的食物,夜里不可用餐,夜晚按时睡觉,不要在灯下看书,康熙皇帝认为其亲身践行的 养生 保健经验,长期坚持对身体有益。据《中国宫廷医学》记载:“慈禧皇太后遵从祖制,每天有两餐是规定的“正餐”,…还有两次小吃……。”康熙、慈禧皇帝传承满族传统的 养生 保健经验,现今满族民间仍保留着日食二餐的饮食习惯。

“噙化人参”,强身健体

东北长白山盛产人参,别名“棒锤”,满语音名称“奥汞达”。人参是满族集聚地长白山区的特产,满族先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发现人参(野山参)能大补气血、起死回生,视为救治生命的神药。满族世代崇拜、应用人参。把人参称为“关东三宝”之首。满族先民每当进入长白山和采集人参时都要举行拜祭山神和拜祭人参的仪式。至今仍然保留这个习俗。

历史 文献中关于东北长白山人参记载很多,满族应用人参 历史 悠久,对采集、加工和炮制、储存保管、使用人参经验丰富,方法众多。早在东晋年间,满族先人曾向东晋尚书赠送东北人参。唐朝以后,东北人参大量流入中原内地。后金努尔哈赤时期,人参贸易繁荣。采集人参和人参贸易曾是当时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由于人参在的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易于腐烂变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参贸易和使用,努尔哈赤发明了将鲜人参蒸制成红参的方法,解决了人参储存和运输易于腐烂变质的问题,促进了人参经济的发展和应用。满族民间长期以来使用人参,认为能人参大补元气,开心益智,生津、安神、祛病,有延缓衰老等作用。在日常生活中食用人参强身健体,治疗病患和 养生 保健,延年益寿。满族传统食用人参,多采用炖、煎、熬、噙化等方法,或在制作食品中加入人参,或制成汤剂、或制作药酒服用。

清代,满族帝王将应用人参的经验带到宫中,用人参调补气血,补益增寿。日常生活中采取了既方便又实用的“噙化”人参的方法。噙化,即含化,噙含。是将药物噙在口中慢慢含化,或用嘴咀嚼含化的食用方法。清宫医案记载满族帝王和宫廷众多人员使用人参,数量极大。皇帝、后妃的脉案中,很少有不服用人参者。清代满族帝王皇族多连续数年服用人参,长期应用“噙化人参”的方法补益身体。

坐汤 养生 强筋壮骨

满族坐汤 养生 ,即指温泉洗浴,汤泉疗法,是满族民间较早的传统 养生 方法之一。满族祖先久居我东北黑龙江与长白山地区,地域辽阔,气候寒冷。长白山地区温泉很多,泉水含有大量硫磺和多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对人体 健康 十分有益。满族很早就懂得利用自然环境进行医疗保健,崇尚洗温泉疗病健身的方法。积累了关于坐汤时间,饮食要求,注意事项、如何取得坐汤功效等经验。在《满文老档》等有关史料及档案中都有记载。

清代帝王贵族把“坐汤”作为 养生 保健的方法,在宫廷中推崇和延续。在康熙等历代皇帝的起居注及脉案中都有很多的记载。康熙对坐汤疗法评价很高。他说:“坐汤之法,惟满州、蒙古、朝鲜最兴,所以知之甚详。”清康熙皇帝曾多次赴汤山坐汤,还陪皇太后和孝庄太皇太后去汤泉坐汤。

至今,洗温泉 养生 保健仍很盛行。科学研究充分的肯定了温泉洗浴疗法具有疏通经络、协调脏腑、通行气血的作用。洗温泉 养生 保健可驱除疲劳、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驱风散寒、濡养全身,简便易行,已是人民大众防病治病的一种有效疗法。

清代早期的几位皇帝都是擅长骑马射猎、习武健身。满族长寿皇帝都具有遵从祖制,保持良好的心态、勤学奋进的意志、有规律的生活、适度的运动。还有一个重要的 养生 保健方法,是饮食疗法。满族饮食习俗中饮食疗法,流传于民间。是满族先民抗争自然,适应生存环境而形成的饮食习俗,千百年来哺育了满族和东北各族人民的繁衍昌盛。

满族入关以后,满族饮食文化随着满族帝王带到清代宫廷。满族民间传统食品,如大豆、蜂蜜、鹿制品、松子、枸杞子、山药、莲子、山楂等食材、药品,进入宫廷。具有满族民间传统特色的食疗方法,在宫廷中传承应用。宫中将饮食与防治疾病相结合,作为防治疾病 养生 保健的辅助方法。

满族传统药膳食和用于治疗疾病的辅助饮食方法,历代宫廷都无法与之相比。清代宫廷满族帝王崇尚 养生 保健,在宫廷中沿用满族传统的医疗保健经验,如“情志调节”、“噙服人参”、“坐汤” 养生 、药膳食疗、药物调理、运动 养生 保健等方法,全面传承和发展了满族民间传统 养生 保健经验和文化习俗,为现今人们 养生 保健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史料。

康熙皇帝 ,清圣祖名玄烨,为清世祖福临之第三子,公元1654年5月4日生于北京景仁宫。因年号曰“康熙”,故称“康熙皇帝”,享年69岁,寿命之长居清代诸皇帝之第二位。康熙生平服药较少,他所以能寿近古稀,有自己的一套健身术。他的 养生 保健经验, 据《八旗通志敕谕》记载康熙“每日进膳二次,次外不食别物,烟酒及槟榔等皆属无用”。

不吃补药,也不要人按摩。因此较之明代皇帝,康熙把俭朴、戒声色、习骑射、广胸怀,作为延年益寿的主要手段。一生喜爱周游四方,赋诗泛舟,也是他多寿的主要原因。

乾隆皇帝 名弘历,29岁登基,执政60余年,89岁高龄,是我国 历史 上的高寿帝王是满族帝王注重 养生 保健的代表人物。 他对 养生 保健领悟很深,善于时时调理自己的生活起居,情志、行为和饮食保健。将心理卫生、运动健身、饮食调理与药饵补益结合起来,达到了 养生 保健的很高境界。乾隆皇帝一生心境豁达,注意日常起居调养,坚持狩猎健身,时常巡游畅志,兴趣爱好广范,善用药食保健调养,系统实践了 养生 保健经验。

乾隆皇帝非常注意饮食调养,传承了满族民间传统的饮食文化。他一生喜爱的食物,如:东北大豆腐或用大豆腐制作的菜肴和大豆制品,喜爱食用蘑菇、蕨菜等山野菜,萝卜,蜂蜜、鹿肉、猪蹄、肉皮、鸭子等食品,常食用小米粥调理脾胃等,满族百姓普遍食用的食品。他注重饮食调理,服用蜂蜜,防病延寿。乾隆皇帝年仅37岁既服用蜂蜜补益身体。

清宫档案中有一张乾隆十二年十月一日皇帝晚膳的膳单。晚膳中有燕窝鸭子、鹿脯丝、烧狍肉、祭祀猪羊肉等食物,还有…蜂蜜一品,…桂花萝卜一品。蜂蜜是著名的延缓衰老食疗之品。萝卜可以行气消食,除油腻,安脾胃,膳食结构合理,具有 养生 保健的作用。

乾隆皇帝服用药物 养生 保健。他一生喜爱的保健药物有:人参、八珍糕、龟龄集等。乾隆皇帝服用八珍糕 养生 。八珍糕由人参、茯苓白术薏米芡实扁豆白糖等组成。乾隆服用龟龄集补肾强身,龟龄集由熟地、枸杞、青盐、鹿茸、石燕子、红蜻蜓、小雀脑、紫梢花等31种药物组成,用特殊方法炼制,紫金色为度。每服五厘黄酒送下。

慈禧皇太后,道光十五年出生光绪三十四年在仪鸾殿“升霞”,终年74岁。慈禧皇太后 养生 之道:

一是注意心态调整,爱好广泛。

二是丰富的营养,及时的治疗。

三是坚持活动,外出 旅游 。

四是注重卫生,喜爱美容。

清代宫中满族帝王十分重视用饮食疗方法补益强壮。清宫医案记录了清代满族帝王身体力行传承满族传统的饮食疗法,御医注意用食疗养护胃气,促进机体康复。宫廷脉案记载了慈禧太后崇尚饮食疗法的大量案例。慈禧脾胃虚弱用食疗法滋养胃气。脉案中记载慈禧脾胃虚弱,如大便失调,便溏,用黄芪、山药、莲子熬粥的案例。

总结满族长寿帝王的 养生 保健规律,除了保持心情舒畅、有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经常弯弓习武、汤泉沐浴以外,经常服用补益增寿方药值得研究。满族长期在民间流传的应用人参的经验,调和气血,气血得生,精神旺盛,体质健壮,自然可延长寿命。满族传统 养生 保健经验在清代宫廷延续和应用,逐渐发展了满族传统 养生 保健经验,为现代人建立正确、合理、科学的 养生 保健理念和饮食习惯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案例,丰富了我国饮食文化。有人对百岁老人的 养生 经验做了初步总结,认为延缓衰老的条件主要有

①良好的心态

②坚强的意志

②规律的生活方式

④适度的劳动

⑤合理的营养

⑥优美的环境

⑦及时的医疗保健等等。

清代满族高寿帝王都具备这些 养生 保健的条件,同时还有本民族的 养生 保健特点。总之,清代宫廷中满族传统 养生 保健经验,形式多样的抗衰老和延年益寿的特色方法,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文化也可谓有着重要的意义。

乾隆皇帝长寿的三大法宝

  我国自秦至清共有封建 皇帝 259位,其中可查出生卒年月的有209位,但平均寿命只有39.2岁。其中活到70岁以上的长寿 皇帝 仅有8人,他们分别是:汉武帝刘彻,寿70;梁武帝萧衍,寿80;唐玄宗李隆基,寿78;武后则天大皇帝,寿81;宋高宗赵构,寿81;元世祖忽必烈,寿80;明太祖朱元璋,寿71;清高宗 乾隆 ,寿89。可见,在中国历代皇帝中, 乾隆 为长寿之冠。
  乾隆帝生于1711年9月25日,卒于1799年2月7日,号长春居士、信天主人,又称古稀天子、十全老人。他中青年时代体格健壮,视力极好,走起路来坚定挺拔,晚年虽有“痔血”及尿频之患,但总体上相当健康,终生未用眼镜,87岁时还能外出狩猎,临终前不久尚能读书写字。
  乾隆帝对自己能够长寿十分得意,他在自己的“七旬万寿”时,特撰写《古稀说》,并喜刻印章,自称“古稀天子”。到80岁时,更觉自己“仰荷天眷,至为深厚”,“不特云稀,且自古所未有也”。于是,又刻“八征耄念之宝”,御制《八征耄念之宝记》,以抒发自己春风得意、踌躇满志之情思。英国使臣马戛尔尼到承德避暑山庄朝见乾隆帝后,对乾隆作了这样的描述:“观其风神,年虽83岁,望之如60许人,精神矍铄,可以凌驾少年;饮食之际,次序规则,严其肃,殊甚惊异。”
  按照常理,封建社会的皇帝地位至高无上,普天之下皆为皇室所有,一般都拥有三宫六院,纳妾招妃,声色犬马,过着纵欲无度的糜烂生活,因而夭折者多,长寿者少。那么为何乾隆帝独独能够长寿、尽其天年呢?
  清宫医案研究专家认为,乾隆长寿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注重体育锻炼,喜欢狩猎,并遍游名山大川;二是生活有规律,节饮食,慎起居;三是长期对症服用长寿药。
  早在康熙时期,康熙帝就经常出巡旅游。据史书记载,活了69岁的康熙皇帝曾六次巡视江南,行至江苏、浙江,览遍大江南北的名胜古迹。四次出巡塞外,驻跸多罗诺尔、克鲁伦河、狼居胥山和索岳尔济山。四次登临佛教圣地五台山,领略北国风光。并且登泰山,祀东岳,西幸太原和西安。
  一心效法祖父的乾隆帝也六下江南,巡察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苏州和杭州,在大运河上泛舟赋诗,被人们传为佳话。
  皇帝出巡,虽然可以骑马、坐轿,且前呼后拥,后勤供应一路有充足的保障,但在当时的物质和交通条件下,旷日持久的跋山涉水、鞍马劳顿,也是够辛苦的了。这种辛苦的磨练对身心健康自然大有好处。笔者算了一笔帐:乾隆六次下江南,共费时666天,平均每次111天,如此长时间地外出远游,自然要有强健的身体,同时也能大大促进身心健康。
  此外,同祖父一样,乾隆帝也非常喜欢射猎。康熙五十八年,康熙帝曾对自己的近侍卫诸臣说:“朕自幼至老,凡用鸟枪弓矢,获虎一百三十五,熊二十,豹二十五,猞猁狲十,麇鹿十四,狼九十六,野猪一百三十二,哨获之鹿,凡数百。其余射获诸兽,不胜记矣。又于一日 *** 兔三百一十八。”
  如此大规模的狩猎活动,无疑大大增强了康熙及皇室成员的体质。康熙帝不但热衷于骑射,以增强身体体质,还将骑射定为“祖制”传承下去,要求后辈要做“马上天子”。可见,眼光远大的康熙帝不仅把骑射视为一种锻炼身体、磨炼意志的重要途径,也视为增强国力、维持满族统治的必要条件。
  乾隆帝继承了其皇祖父喜欢骑射的传统。乾隆自幼喜欢巡游打猎,史称乾隆帝“善射”,九矢九中,体魄健壮,活了89岁。乾隆帝常在夏日接见武官后在宫门外较射,秋天出塞时亦复如此。射时均以三番为率,每番三矢,每发多中圆的,九矢可六七。已巳年十月,偶在大西门前射,九矢九中,钱麓惊为异事,乃作《圣射记》进呈,感叹“圣艺优娴”云云。
  除了加强体育锻炼,乾隆帝还爱好多样,精神生活丰富,这也正符合中医所强调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之病也,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的道理。据史书记载,乾隆帝喜欢听音乐,经常要求乐工为其更换新曲,所谓“盼晴则月殿云开之曲”云云,可见他深谙音乐与健康的关系。
  乾隆帝还喜欢写诗,酷爱书法。乾隆帝一生遍游名山大川,到处写诗题词,一生共写诗43
630首,其数量之多,在中国历史上无人望其项背。诗能言志放怀,陶冶人的性情,这也是“养生重在养性”的一种体验吧;乾隆走到哪里写到哪里,到处都留下了他的墨迹。这大概也是他健康长寿的一个原因。因为写字时要求“不思声色,不思得失,不思荣辱,宁神静气,气贯于一”,不意间达到了静心、养性、舒气、健脑、通脉、活血、壮骨、安神的目的,可谓一举数得的养生之道。
  乾隆帝在总结自己的养生经验时认为:“节饮食,慎起居,实却病之良方也”。“凡人饮食之类,当各择其宜于身者,所好之物不可多食。”又说“老年人饮食宜淡薄,每兼蔬菜食之则少病,于身有益。所以农夫身体强壮,至老犹健者,皆此故也。”这些观点都值得今天的人们重视。
  此外,自古帝王多好酒色,致使命门火衰,肾精亏损,下元不固,故衰老之征常早见。乾隆帝寿达89岁,与节制酒色无不有关。
  研究清宫医案的专家们认为,乾隆帝的长寿和其日常所用的抗衰老医方也有很大关系。
  乾隆经常服用的补益药方有:龟龄集、龟龄汤、松龄太平春酒方、椿龄益寿药酒方、健脾滋肾壮元方、秘传固本仙方等。
  这6个长寿仙方多属于脾肾双补之品。如龟龄集方,就由人参、鹿茸、雀脑、枸杞、肉苁蓉、熟地、牛膝、杜仲等大量补肾药组成,主治筋骨乏力、头晕眼花、盗汗、遗精、阳痿,以及阴寒腹痛等症。秘传固本仙方,由41味药物组成,大都是强肾补益之品,以丸剂方式缓调,方中由补骨脂、鱼鳔、马驴肾、鹿茸、黄狗肾、益智仁等大量补肾强壮药组成,故名“固本”,“固本”者即“固肾”也。这是因为,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先天之本既充,体质自当健康矣。
  健脾滋肾壮元方,由九香虫、杜仲、车前子、鹿茸、淫羊藿、枸杞、怀山药等组成。方中配有香附、木香等利气之药,使本方在达到补益作用的同时,避免有脘膈胀闷的副作用。九香虫为蝽科昆虫,《本草纲目》称此药可治“脾肾亏损,壮元阳”,配以补肾之药,其益肾壮阳的效果更加明显。
  除上述方剂外,乾隆帝常用的还有具补肾作用之长寿广嗣丹、三一肾气丸等;具补脾作用之八珍膏、补益资生丸等;具双补脾肾作用之补益蒺藜丸、琼玉膏、五芝地仙金髓丹等;具补气血作用之噙化人参、黄芪膏、百龄丸、保元益寿丹等。但有些药在阐述其疗效时用所谓“其妙不能尽述”等语,则应该进行系统的医学研究,并进行一定数量的动物寿命实验研究,加以证实,不可盲目轻信。
  乾隆帝一生没有患过严重疾病,其临终脉案证明了这一点。嘉庆四年大年初一乾隆脉案记载:“皇上圣脉安和,惟气弱脾虚,议用参莲饮。人参一钱五分,建莲三钱,老米一钱炒,水煎服。”时隔两天,即大年初三,乾隆安然驾崩。这说明,他基本上是尽其天年,寿终正寝。
  通过对乾隆帝长寿原因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包括清宫医案在内的祖国医学是长寿研究之宝库。在清宫医案中,记载着不少有一定延年益寿作用的药方,诸如还少丹、琼玉膏、青蛾丸、斑龙丸、七宝美髯丹、资生丸和首乌延寿丹,等等。其中多数具有补肾健脾、益气活血之功用,既壮先天又补后天,既补元气又补中气。这些都值得今人进一步研究和挖掘。
  总之,清朝的皇帝和后妃都十分重视养生、益寿,尤其是年臻“古稀”的康熙、乾隆和慈禧太后最为突出。他们大多深谙“圣人以劳为福、以逸为祸”的养生之道,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长寿法宝乾隆皇帝

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