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巴甫洛夫乐观幽默的一生

时间: 2023-03-17 23:34:51

巴甫洛夫乐观幽默的一生

巴甫洛夫在科学道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历经坎坷与艰辛的。他是以一种乐观迎着逆风,顶着逆流坚持自己的研究,走向成功的。

在尼古拉二世时期,反动学者获得嘉奖,伪科学洋洋得意,唯心主义畅通无阻,而真正伟大的科学家却遭到摧残。

巴甫洛夫的研究在国外也因“唯物主义气味太浓”,而不被某些权威接受。更令他痛心的是,当时有不少科学界的同仁对他怀有戒心,他的得意弟子与助手有的也和他分道扬镳。甚至他的爱妻谢拉菲玛常常用不安的恐惧目光望着他。

然而这一切都没有使他退缩,他曾乐观幽默的写道:“狂吠已从阴洞里向我袭来,可却压不倒我的狗叫声(指狗的实验不停)。”如果不是这样写,而是换成“我不管外界对我有多么大压力,我都不怕,让他们说去,我仍然做我的实验”。这话也不错,也是事实,那就不是巴甫洛夫了,就不符合巴甫洛夫的性格了,更没有什么幽默可言。

他把外面的压力比作“狂吠已从阴洞里向我袭来”,把他继续坚持搞实验比作“压不倒我的狗叫声”这是多么好的比喻!这是一个多么有幽默感的人!这又是多么具有一种超群拔众的人格!这就是巴甫洛夫幽默的力量。

他用幽默从困境解放自己,使精神超脱尘世的烦恼!用幽默增加自己搞实验的活力,使生活非但不受到压抑,反而增添了乐趣!用幽默使自己乐观,用幽默润滑严酷的现实!可见,幽默是化解他困境的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有一次,巴甫洛夫调皮的看了一眼高尔基,幽默地大声笑道:“我们有许多方面是受益于文学的,每个科学家都读文学作品。可是你们,作家先生们,却很少涉足我们的实验室。”

明明是批评文学家不深入生活——不深入实验室,不了解科学家生活,就不会写出好的作品来,却说“很少涉足实验室”。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却用了一句幽默的话冲淡了紧张的气氛,用了一句幽默的话,撇开严肃的态度,以幽默来暗示批评,使自己的话更具有力量,将个人对文学界的看法有效而确切地表达出来,它在暗示责备的同时,无疑也有助于增进他与高尔基为代表的作家感情。

巴甫洛夫曾说:“幽默不是文学家所独有的,科学家也需要幽默。”这话说得多好,幽默不仅能顶住外部的压力,而且也使科研进行得有声有色,使其科研富于生活情趣。

巴甫洛夫的幽默是他个人丰富知识和高品位修养的具体表现,也是他的一种既风趣又高雅的说话艺术。幽默是巴甫洛夫一种独特的精神生活,它能引发出自己的喜悦,带来欢乐,是巴甫洛夫能寿高87岁的一种优美、健康的品质。从历史上,我们都能看出幽默的力量确能增进人们的健康。所罗门王的许多名言都在告诉我们,幽默和健康不可分离。

列宁曾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所以世界上不少著名的国家领导人、将帅、科学家、哲人都具有幽默。

有哪些名人虽然历经坎坷,但依然百折不挠,最终或得成功的?

虽然历经坎坷,但依然百折不挠,最终或得成功的名人有:

一、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在她出生十九个月的时候,因为生病,失去了宝贵的听力与视力,所以她成了一个又聋、又哑、又盲的重度残疾儿。她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

可她凭着自已的意志一次又一次地向病魔挑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进入大学学习,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我生命的故事》,并成为一位出色的演说家。

二、巴普洛夫

巴甫洛夫的一生,把为科学奋斗当作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职责,甘做"科学的苦工"。小时候,巴甫洛夫和他的弟弟一起挖种苹果树的坑,坑已经挖好了,父亲一看,说位置不对,重新再挖。弟弟放下铁锨不干了,而巴甫洛夫却又挖了起来,手上磨了血泡也不管,一直到把坑挖好,种上苹果树才歇手。

后来,巴甫洛夫成为生理学家,成天在实验室里研究狗的条件反应。他常常用自己的工资去买实验用的狗。在解剖狗时,一干就是四、五个小时。他非常细心地数着从玻璃管中流出来的狗的唾液,详细地记录在笔记本上。

一位新来的助手数了一会儿,就感到单调、厌倦,而巴甫洛夫却郑重地对他说:

"如果科学需要,就数他十年、二十年!"巴甫洛夫在八十七岁高龄时,得了肝炎,后又患肺炎,但他仍在做"科学的苦工"。他还为自己作为一个科学家没有完全尽到对人类的义务感到十分遗憾。

三、爱迪生

爱迪生的一生就是把"为人类造福"作为自己的应尽义务,并为之奋斗的一生。爱迪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学,完全是靠自学成才的。他差不多每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他三十岁时,发明了留声机,三十二岁时,发明了"世界之光"--电灯。爱迪生每发明一件东西,都要经过艰苦奋斗的过程。

就拿发明电灯说吧,他差不多花了两年时间,每天工作二十小时,有时甚至两天不睡觉,累了便在实验室里略躺一会儿。制造电灯的关键,是要找到一种适合的材料,爱迪生先后试了一千六百多种材料,最后才选定用竹子烧成的炭丝作灯丝。

爱迪生把毕生的精力,都贡献给了科学,他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他的义务是为人类造福,可谓真正履行到家了。

四、匡衡

有个叫匡衡的人,家里贫穷,买不起蜡烛,夜间无法读书。匡衡邻居家每天晚上都点起蜡烛,他想到邻居家去读书,可是遭到拒绝。后来,匡衡想出一个好办法,他在墙上凿了一个小洞,邻居家里的光就透过来了,他把书对着光,读了起来。匡衡读的书愈来愈多,可是他没钱买书。

有一天,他发现一个才主家,家里堆了很多书,他就去帮才主家干活,不要钱,才主很奇怪,问他:你为什么白白干活呀!”匡衡也不隐瞒,就说:“我帮你干活,不想得到工钱,只想借你家的书看看,不知你答应不?”才主非常高兴,就把家里的书借给他看,匡衡成了一个有学的人。

五、牛顿

牛顿爱好制作机械模型。他制作的一只水钟,计时较准确,得到人们的赞许。他玩的方法也很奇特。一天,他作了一盏灯笼挂在风筝尾巴上。当夜幕降临时,点燃的灯笼借风筝力升入空中。人们大惊,以为是出现了彗星。尽管如此,因为他学习成绩不好,还是经常受到歧视。

有一次课间,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借故踢了牛顿一脚,并骂他笨蛋。牛顿愤怒极了。他想,我为什么受他的欺侮?我一定要超过他!从此,牛顿发奋读书。过刻苦钻研,牛顿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不久就超过了曾欺侮过他的那个同学,名列前茅。

巴甫洛夫的资料??谁知道啊~~~

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罗维奇(Pavlov,Ivan Petrovich 1849—1936)
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1849年9月14日出生于梁赞的一个牧师家庭,1860年进入神学院,1870年改变成为当牧师的初衷,进入圣彼德堡大学学动物生理学。1875年转入军事医学院学习,1883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4年获任军事医学院副教授,1890年起成为军事医学院药理学教授,1895年起为生理学教授,1904年因消化腺生理学研究的卓越贡献而获诺贝尔奖金。他一生最突出的贡献是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他是用条件反射方法对动物和人的高级神经活动进行客观实验研究的创始人,也是现代唯物主义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立者。他发展了谢切诺夫关于心理活动反射本性的学说,把反射解释为有机体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要素。他详细地研究了暂时神经联系形成的神经机制和条件反射活动发展与消退的规律性,论述了基本的神经生理过程——兴奋和抑制现象的扩散和集中及其相互诱导的规律,提出了神经系统类型的学说和两种信号系统的概念。他的条件反射理论是后来行为主义发展的奠基石,华生借此构成行为主义纲领。
主要著作有:《心脏的传出神经》 (1883)、
《主要消化腺机能讲义》 (1897)、
《消化腺作用》 (1902)、
《动物高级神经活动(行为)客观研究20年经验:条件反射》 (1923)、
《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 (1927)等。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