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粽子虽好不宜多吃(端午节肉粽虽美味 心血管患者要慎吃)

时间: 2023-03-19 20:16:52

粽子虽好不宜多吃

端午节吃粽子是一种传统的民间习俗,过去只有在过节时人们才包些粽子吃,但现代社会物质极大丰富,粽子已成为一种商品,一年四季都可以在商场中购买到。

粽子一般由糯米和不同的馅料做成,含有粽叶特殊的香气,随着不同的馅料而有着不同的口味,深受人们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从中医养生方面来讲,糯米为补品,能补血、健脾、温胃,但糯米难消化,吃多了反而会增加胃肠的负担,给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粽子不宜多吃。

儿童和老人吃粽子要适量

儿童很难抵御美食的诱惑,吃粽子时很难控制数量,儿童的消化系统不完善,粽子吃时感觉不到肠胃不适,吃多了很容易造成腹胀、腹痛等问题,严重的会由于积食不化而引起发烧。

老年人脾胃虚弱,消化能力不强,虽然粽子软糯可口,但稍吃多一些就会导致老年人胃酸过多、胃肠胀气、腹泻等问题,所以儿童和老人不能将粽子做为主食来吃,过节时吃上一个即可,不可长期或过量食用。

有慢性疾病的人不宜吃粽子

中医认为,糯米性温,难以消化,容易引起内热,有肝病、肾病、慢性肠胃疾病的人不宜食用粽子,以免增加肝肾和肠胃负担,导致病情加重。

现代医学认为,粽子所使用的糯米煮熟后含有一种胶质,会破坏消化酶,吃多了容易导致胃粘膜受损,所以胃病和肠道疾病的患者最好不要食用。

肉粽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和盐分,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宜食用,一些甜味的粽子中含糖量过高,有糖尿病、肥胖症的朋友也不宜食用。

吃粽子后注意消食化积

粽子吃多了,肠胃胀得难受,可以吃一些消食化积的食物或者按摩一下来促进消化,缓解腹胀的症状。消食化积作用比较好的食物有山楂、陈皮、焦麦芽等,在吃粽子的同时,将这些消食的食物煮汤来饮用,可以减少消化不良的影响。

吃粽子后用手轻轻揉一下肚脐周围,可以帮助消化,消除胀气,严重的可以按摩一下中脘穴,能够很快的消除不适症状。

端午节肉粽虽美味 心血管患者要慎吃

端午节很快就到了,粽子作为传统的应节食品备受大家喜爱,包粽子的苇叶及荷叶均是清热解暑的良药,就连糯米也具有益气生津、清热的功效。虽然粽子美味营养,但并非所有人群都合适。其中,心血管以及糖尿病患者应该谨慎食用。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肉粽含过多脂肪和盐 心血管病人慎吃

糯米是用于制作粽子的必备食材,富含B族维生素,能温暖脾胃,补中益气。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糯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自汗也有较好的食疗效果。栗子馅儿粽子具有补气健脾、益肾的功效;水果馅儿粽子有润肠通便的功效;而蛋黄馅儿粽子有健脑益智的功效。

不过,肉粽和猪油豆沙粽所含的脂肪较多,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患者吃多了,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的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还有的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如果不加节制,就会损害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甚至出现昏迷、中毒等后果。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吃粽子要注意“一高两低”

所以,吃粽子要少吃并且清淡一些,注意“一高两低”。所谓“一高”就是注重高纤维,粽子使用的糯米所需消化时间较长,胃肠排空需时较久,容易造成胃酸过多、腹胀或肚子闷痛等消化不良症状,所以一定要加热后食用。如果做粽子的材料能搭配杂粮米、红豆、薏仁、山药、芋头或红薯,不仅可增加纤维质含量,减少肠胃负担,更有益于 健康 。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至于“两低”则是低油和低热量,肉粽是粽子的主角,但它的缺陷是饱和脂肪含量高,所以在选食粽子的时候不宜搭配油腻食品,要做到荤素搭配、细嚼慢咽。对于心血管患者而言,避免吃肉粽,低纤维 健康 的粽子也不宜多吃。

粽子吃多了有什么坏处 粽子一天能吃几个

1 粽子吃多了有什么坏处粽子是一种用糯米制成的食物,热量高并且不易消化,虽然粽子美味,但食用的时候还是要注意适量,以免吃多了引起身体不适。

粽子的主要材料还是糯米,我们都知道糯米性质黏,比较难以消化,尤其是小孩、老人以及一些消化功能欠佳的人群,在大量的吃粽子之后就会出现粽子堆积在胃内,消化不掉,腹胀、打嗝。

2 粽子一天能吃几个一般情况下粽子一天最好不要超过两个。

一只粽子的热量,往往比一碗饭的热量(100克116千卡)高很多。所以,如果想要减肥,一定要少吃粽子。女性吃粽子一天最好不要超过3个,男性最好不要超过5个。吃粽子的同时,要搭配蔬菜、水果可帮助肠、胃蠕动。

3 吃粽子的注意事项

粽子在未熟时不能吃

看着可口的粽子就在眼皮底下,袅袅青烟,粽叶飘香,让人忍不住想“趁热吃”一把,殊不知,粽子是要在小火慢慢熬了之后才能真正的熟,而不熟的粽子不仅味道不佳,且极难消化,对人的胃产生极大的负荷作用。

吃粽子时不能太快或太多

每年都有一些因为吃粽子太快或太多而发生消化不良甚至有类似窒息事件,在吃粽子时,最好是一旁佐以茶,一边细嚼慢咽的品尝粽子,一边喝茶,这样有助于吞咽和消化,而且,每次少吃一点,由于粽子时的主要原材料是糯米,其极不易消化,建议可以吃迷你粽子。

不能吃储存已久的粽子

自制的粽子未经过真空处理,保质期是极其短暂的,如是天气炎热,最好及时吃掉,万一不行才存储在冰箱中,但最好在4天内吃完,且再次吃时一定要再次煮熟,要不会硬邦邦的,一点粽子的味道也没有了。

粽子为什么不能多吃的呢

吃粽子除了能加重胃部负担外,还有可能引起糖尿病人的血糖升高,因此,医生建议糖尿病人如果非要吃粽子,也应该吃“白粽子”,不能吃枣粽子或者是豆沙馅的粽子。今年,有的商家将南方人特别爱吃的肉粽子、猪油粽子等也引进北方,这些粽子口味虽好,但所含脂肪多,属油腻食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易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建议,吃粽子时最好能同时喝茶水,帮助吞咽和消化,老人和儿童在吃粽子时,要注意预防噎食,可以把粽子切成小块儿后再食用。另外,不要一连几天整天吃粽子,要注意饮食的均衡性。心血管病患者:粽子的品种繁多,其中肉粽子和猪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较多,属油腻食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者若进食过多,可增加血液粘稠度,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老人和儿童:粽子多用糯米制成,粘性大,老人和儿童如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并由此产生的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胃肠道病患者: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粽子中的糯米性温滞气,合植物纤维多且长,吃多了会加重胃肠的负担。患十二指溃疡的病人若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糖尿病患者: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吃时通常还要加糖,如果不加节制,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抢救不及时有生命危险。总之,吃粽子应有所节制,除以上四种人不可多食外,其他人若食后感到胃部不适,也应立即停止食用,以防危害身体健康。

粽子哪些人群不宜多吃 吃粽子人群禁忌

吃粽子有哪些饮食禁忌粽子的主料是糯米,支链淀粉含量高。糯米加热后,支链淀粉会糊化,有利于被消化酶分解,更易消化;而一旦冷却,淀粉会老化回生,分子间凝固加强,不容易被消化。从口感来说,糯米放冷后,硬度、黏性和咀嚼性都会显著上升,给消化带来难度。所以,凉粽子十分不利于消化。此外,肉粽子里还含有大量饱和脂肪,对于胃不好、消化吸收能力差的人来说,大量的荤油会给消化系统带来负担。如果趁热吃的话,糯米质地柔软,荤油是液态,容易与胆汁混合,胃肠功能正常的健康人消化起来仍不算很困难。一旦变冷,猪油凝固,吸入猪油的糯米硬度也上升,令胃肠负担加重。需要提醒的是,粽子属于主食。吃后要减少米饭、馒头等主食的量。吃粽子有哪些饮食禁忌1.多吃忌粽子虽然好吃,但是不能吃多了。大家都知道,粽子以糯米为主要原料,糯米吃多了,滞气滑肠,不用易被消化,尤其是老年人,吃多之后感觉胃胀。 2.忌半生不熟家里包粽子,最难的是煮粽子,因为粽子不容易煮熟,很容易半生不熟的,吃了这样的粽子对消化也不利,所以粽子不要包的太大,而且煮的时候,最好一次性煮熟。3.不宜存放太长时间虽然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有冰箱,但是保存时间过长,就容易变质,可以发现,打开粽叶的时候是上面有很多粘液一样的东西,那就说明保存时间过长,一般不要超过4天。4.不宜吃粽子的人肠胃有问题,或者生病初愈的人都不宜吃粽子,以免诱发老病。小孩子,特别小的孩子肠胃功能都比较差,也不应该过多的吃粽子。参考一下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