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冉大姑注意保健养生(“小劳”——健康长寿的秘诀)

时间: 2023-03-19 22:49:32

冉大姑注意保健养生

《自我保健》一书中说:“第一医学为临床医学,第二医学为预防医学,第三医学为康复医学。自我保健为新兴的第四医学。其理论与实践方法的最大不同是,它不在以病和病人为对象,而是强调自我防护,倡导科学的自我保健,包括自我保健医学方法的应用。”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龙江下游的宜山县龙头村有一位超百岁的女寿星,她叫冉大姑,生于1873年。全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她没有什么病,自己的衣服自己洗,破了自己补,生活自理。

要间冉大姑的养身之道是什么?

那就是注意保健养生。平时,她在家劳动,外出开会时,她就利用早、午、晚的时间出去散步,到处走走看看,既开阔眼界,又活动筋骨。

在生活上。她起居有时,一日三餐,饮食有节,定时定量。早饭,她吃的早,中午吃得饱,晚饭吃的少。她说:“白天要劳动,吃饱了干活有力气。晚上,要休息,吃多了胀肚子。”冉大姑根据自身情况,她不喝冷水,不吃冷饭菜。不吃酸辣食物。

另外,她有怕冷的毛病,为防脑门被风吹着受寒,她自己用布做了一顶老人帽,一年四季戴在头上。其次,一年到头,她都随身带一件小棉衣,作为护身服。她说:“人老了,体温低,怕伤风,带件衣服随时穿,不会得感冒。”再次,为防止脚凉,她总是穿一双暖心鞋。她说:“冷冰冰,脚底无鞋冷到心。病从心起,心冷容易得病。”

由于冉大姑注意保健养生,多年来她没有得过什么病,身体很健康。

老年人的平均寿命虽在逐渐延长,但总体健康状况欠佳,各种慢性病患病率还在逐渐升高,其主要共同致病危险因素是:缺乏体力活动、高脂饮食、吸烟酗酒、精神紧张、情绪抑郁、生活不规律,即主要由不良的生活方式所造成。

去年底,在海南岛三亚市召开的首届世界养生学术会议上,国内外专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会上,解放军305医院原院长徐涛教授提出的“老年人应以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自我保健两个基本点”,言简意赅,抓住了老年保健的重点,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医学应以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而不局限于消除疾病、挽救生命为目的。自我保健是人们为自身的健康利益,自我发现、自我保护、自我处理或协同医生自我治疗的一种保健行为方式。自我保健服务是非职业性的卫生保健服务。

自己来保护自己的健康: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和养生保健手段,依靠自己和家庭的力量对身体进行自我观察、诊断、治疗、护理和预防的活动,可以使自己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建身状况的养生方法,以达到健身祛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21世纪是现代化和老龄化的世纪。预测未来50年,全球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1/4(发达国家)到1/5(发展中国家)。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老化速度最快的国家,到本世纪中叶,60岁以上人口将达4亿。这样一个巨大的群体,如果不健康的比例大,不仅影响老年人自身的幸福和寿命,且对全社会以及各个家庭将产生重大压力。因此,老年人以健康为中心,提高生命质量,是关系到全社会和国家的大事。

当前,老年人的平均寿命虽在逐渐延长,但总体健康状况欠佳,各种慢性病患病率还在逐渐升高。

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全球癌症、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占全死因的比例将从现在的60%左右上升到73%。近20年来,这三种疾病也一直占我国全死因的前三位。大量研究证明:这些疾病都属多因性疾病,其主要共同致病危险因素是:缺乏体力活动、高脂饮食、吸烟酗酒、精神紧张、情绪抑郁、生活不规律,即主要由不良的生活方式所造成。

解铃还需系铃人

对付这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最有效方法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并持之以恒地去实践。1992年国际心脏保健会议发表的维多利亚宣言中,把健康的生活方式概括为四句话,即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只要执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使危害人类最严重的慢性非传染病减少一半以上。具体地说,可使高血压发病率降低55%,脑卒中降低75%,糖尿病降低50%,癌症降低1/3。

笔者曾先后对1000多名长寿老人和百岁老人进行过综合调查研究和追踪观察,最后以24字概括了寿星们的核心长寿经验,即坚持活动、处世乐观、生活规律、营养适中、戒烟少酒、讲究卫生。在对其中100名长寿老人的16年追踪观察中,深刻体会到是这24字延缓了他们的衰老进程,减少或推迟了致死致残疾病的发生,保持了高龄期仍有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较高的总体生活质量。这平凡的24字,说穿了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一种良好的自我保健,是货真价实的健康长寿秘密。

“小劳”——健康长寿的秘诀

前言


药王孙思邈有句名言:“道家 养生 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

“小劳”——健康 长寿的秘诀

古今中外的寿星,大多是勤于“小劳”的实践者。有人对新疆地区部分长寿者进行调查,发现73%的寿星都是长期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民。阿克苏地区的10位百岁老人,其中8人是体力劳动者。广西巴马地区90岁以上的老人,几乎全是体力劳动者。

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曾有一位农民寿星——冉大姑,直到晚年仍精神矍铄,满面春风,能吃能睡。她104岁时不仅下田参加劳动,且养了3头大肥猪,105岁那年参加全国人大会议时,人们问她高寿而 健康 有何秘诀,她风趣地回答说: “秘方是天天劳动,补药是阳光和风雨。不信,你们试试看。”

她一生从不吃药,最后无疾而终,享年109岁。日本对一些百岁以上老人的调查也发现,有半数在75岁时,三分之一在80岁~84岁时,仍没有中断体力劳动,至于脑力劳动者中的寿星,也几乎无不热爱劳动或喜好运动,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对王公贵人好逸恶劳而体弱多病,农夫平民勤劳而身强刚健之理,论述得淋漓尽致。他说:

“王公贵人所以养其身者,岂不至哉?而其平居常苦于多疾。至于农夫小民,终岁劳苦,而未尝告疾,此其故何也?

夫风霜雨露寒暑之变,此疾之所由生也。农夫小民,盛夏力作,而穷冬暴露,其筋骸之所冲犯,肌肤之所浸渍,经霜露而狎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

今王公贵人,处于重屋之下,出则乘舆,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凡所虑患之具,莫不备至。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小不如意,则寒暑入之矣。是以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步趋动作,使其四肢狃于寒暑之变,然后可以刚健强力,涉险而不伤。

我国古代300多位皇帝的平均寿命不足40岁,尽管他们的死因很多,但终年养尊处优、出舆入辇无疑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随着 社会 的发展,现代人的体力劳动日趋减少,劳动强度亦大大降低,过于安逸少动,致使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降低,免疫力下降,引起种种疾病的发生。

人们把一些体态肥胖、四肢疲软,易患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人,称为“现代闲逸病”患者。不少专家认为,消除“现代闲逸病”的方法就是“勤”,不可忽视劳动的健身作用,要勤于参加各种生产劳动或 体育 锻炼,以达到 养生 、健体的目的。


劳动为什么有助于 健康 长寿呢?

首先,劳动能运动形体、流畅气血、锻炼筋骨,起到调节精神的作用。经常劳动,可以促进饮食的消化,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改善心肌的营养和新陈代谢,增强神经、肌肉的弹性和张力。

其次,体力劳动是防止早衰的重要手段之一。步入中年之后,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组织器官都会出现老化。经常劳动的人,可增加肌肉的新陈代谢,减慢生理性萎缩,从而有效地防止或延迟关节僵直、骨质疏松等衰老现象的发生,为 健康 长寿打下良好基础。

当然,劳动还可以增长知识,积累经验,开启智慧。当付出的辛勤汗水变成累累果实时,更能使人心情舒畅,增加生活的情趣。劳动还可作为一种享受,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写的即是这种心境。

劳动有益于 健康 长寿,但要注意量力而行,劳逸结合,例如当外界条件恶劣时,应暂时避开;长时间的劳动时,要适当休息。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因年龄增长而体力逐渐衰减,要适当减少劳动强度,以“常欲小劳”,适可而止为宜。也就是说,劳动运动必须要掌握好尺度,并非是时间越长越好,强度越大越好。那么这个尺度应如何把握?

药王孙思邈有句名言:“道家 养生 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

“小劳”原理如“流水不腐”

“小劳”就是强度较小的运动,“常欲小劳”就是经常运动,喜欢运动,养成喜欢运动的习惯。但要记住,不管做什么运动,“大疲”及“强所不能堪”均不可取。锻炼到大汗淋漓、筋疲力尽,已是“大劳”了。咬着牙挑战自己身体承受力的极限,只会伤身。

“常欲小劳”的 养生 原理,孙思邈没有明言,只用了一个比喻。说它的原理和“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样,都是因为运动的缘故。实际上,这种 养生 方法是源于古人对人体生理、病理的科学认识。

《吕氏春秋·达郁》说:“凡人三百六十节,九窍、五藏(脏)、六府(腑),肌肤欲其比也,血脉欲其通也,筋骨欲其固也,心志欲其和也,精气欲其行也。若此,则病无所居而恶无由生矣。”

这段话说明, 健康 的人体,是肌肤细密,筋骨坚固,心志安和,血脉、精气畅流周身,运行不止。一旦气血不畅通,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因此保持气血畅通是 养生 防病的主要目标。

那么,如何才能保持气血畅通?唯有“形动”才能使气血流畅。但“形动”并不是无节制的运动,因为过度的运动将使人的气血消耗太多,造成所谓“五劳、六极”。故《黄帝内经》提出“形劳而不倦”的运动尺度。

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进一步将这个尺度细化。他强调运动不可过量,他对弟子吴普说:“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体轻便,腹中欲食。”华佗认为,当运动到了“沾濡汗出(衣服微湿)”时就应停止,接着涂上爽身粉,身体便觉得轻松便捷,腹中想吃东西了。

而孙思邈的“小劳 养生 法”,正是建立在前人的认识和经验上,此外,他也明确提出锻炼应以“汗出为度”。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养性之道,莫久行、久立、久坐、久卧、久视、久听。盖以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行伤筋也。”这里指出步行也要适度,以免“久行伤筋”。

孙思邈还在书中详细记载了许多“小劳 养生 法”。如按摩法中的摩面、摩腹、摩耳、叩齿、鸣鼓、松腰等。导引法中的老子导引法、华佗五禽戏等。吐纳行气法中的调气法、胎息法等。形成了“小劳 养生 法”比较完整的体系,对后世运动 养生 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劳”使孙思邈充满了活力。据《唐书》记载,孙思邈年近百岁时仍“视听不衰”得益于“小劳 养生 法”,孙思邈成为古代最长寿的名医之一。


小劳 养生 法践行者陆游:故故小劳君会否?

长寿诗人陆游,是孙思邈小劳 养生 法的践行者,他在《书意》诗中写道:

整书拂几当闲嬉,时取曾孙竹马骑。

故故小劳君会否?户枢流水即吾师。

陆游闲时整理一下书籍,打扫一下几案,有时还童心大发拿曾孙的竹马来骑。不要以为他是没事找事做,其实他是在锻炼身体。

孙思邈的小劳 养生 法,运动方式灵活,体能消耗少,技术要求低,经济负担小,随便做做也可收到一定的健身效果,只要持之以恒,对 健康 大有裨益。而且这种方法与近年流行的“轻 体育 、愉快运动”有异曲同工之妙。

现在很多人喜欢步行锻炼,而步行也应遵循“小劳”的原则,要“量力而行”,微微出汗即可,切勿“大劳”。


何为养身之道

【解释】指修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的方法。 冬季养生 冬季在抵御寒气的同时,也要注意,散寒助阳的温性食物往往含热量偏高,食用后体内容易积热,常吃会导致肺火旺盛,表现为口干、舌燥等。如何才能压住“燥气”呢?中医认为,最好选择一些“甘寒”食品,也就是属性偏凉的食物来制约。在冬天,可选择的“甘寒”食物比较多。比如,可在进补的热性食物中添加点甘草、茯苓等凉性药材来减少热性,避免进补后体质过于燥热。平时的饮食中,也可以选用凉性食物,如龟、鳖、兔肉、鸭肉、鹅肉、鸡肉、鸡蛋、海带、海参、蜂蜜、芝麻、银耳、莲子、百合、白萝卜、大白菜、芹菜、菠菜、冬笋、香蕉、生梨、苹果等。冬季很多人喜欢炖牛肉,最好在其中加点萝卜。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的说法。这是因为,萝卜味辛甘、性平,有下气消积化痰的功效,它和牛肉的“温燥”可以调剂平衡,不仅补气,还能消食。凉性食物虽然有镇静和清凉消炎的作用,但它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人。据湖北省中医院甘爱萍教授介绍,平常有燥热、手脚心发热、盗汗等阴虚症状的人,可以适当选择“甘寒”食物。比如,鸭肉性凉,可以补虚、除热、和脏腑、利水道,对于伴有虚弱、食少、低热、便干、水肿的心血管病人更为适宜。一般来说,胃脾虚寒的人不宜进食寒性食品和凉性补药,反而可以吃一些常人不宜过食的热性火锅,如狗肉、羊肉火锅等。但也要注意不要补过量,热量摄入太多会聚在体内,容易上火,导致阳气外泄,对人体营养平衡造成破坏。 [编辑本段]夏季养生: 精神调养:夏季烈日酷暑,腠理开泄,汗液外泄,汗为心之液,心气最易耗伤,夏季要做到神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宽阔,使心神得养。多参与一些文娱活动或外出旅游消夏避暑等,这样即使人心旷神怡,又可锻炼身体。 起居调养:由于夏天气温特别高,晚上睡眠时间较短,因此应适当午睡,以保持充沛的精力。 饮食养生:夏季,人的消化功能较弱,饮食宜选清淡爽口,少油腻易消化的食物。酷暑盛夏,出汗较多,应及时补充水分、盐类和维生素,多吃西瓜、绿豆汤等,但切忌因食凉而暴吃冷饮引起胃肠疾病。 运动调养:夏天气候炎热,运动时,最好选择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到公园、河岸、湖边等,选择合适的项目锻炼,如太极拳、广播操、慢跑、散步等,避免长时间在阳光下锻炼而引起中暑。 防病保健:夏令天暑地热,若人体正气不足,湿热之邪常乘虚而入,容易引起暑病。因此,在夏季要科学安排工作和生活,做到劳逸结合。注意室内降温,使居室环境尽量做到通风凉爽。 [编辑本段]健康养生 食五味有讲究 人们的口味千差万别,酸、甜、苦、辣、咸,各不相同。中医养生认为,为了健康,各种味道的食物都应该均衡进食。 甜:中医认为,甜入脾。食甜可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但糖尿病、肥胖病、心血管等患者宜少食。 酸:中医讲“酸生肝”。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以酸味为主的西红柿、山楂、橙子,均富含维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动脉硬化。 苦:古有良药苦口之说。中医认为“苦生心”,“苦味入心”。苦味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如苦瓜,常吃能治疗水肿病。 辣:中医认为,辣入肺。有发汗、理气之功效。人们常吃的葱、蒜、姜、辣椒、胡椒,均是以辣为主的食物,这些食物中所含的“辣素”既能保护血管、又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经常食用,可预防风寒感冒。但患有痔疮便秘、神经衰弱者不宜食用。 咸:为五味之冠,百吃不厌。中医认为“咸入肾”,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呕吐、腹泻、大汗之后宜喝适量淡盐水,以保持正常代谢。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