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分享一些泡中医药酒的注意事项(药酒怎么泡 方法很简单)

时间: 2023-03-20 18:29:48

分享一些泡中医药酒的注意事项

说起药酒相信大家都是不陌生的,很多的药材都是可以借助酒力来很好的提高药性,酒和药的作用是相互提高的,很多人都是喜欢自己配药酒,但是大家在配药酒的时候也是需要很好的注意一些问题,避免产生副作用。

泡药酒的注意事项

1、一般是选用50度或以上的饮用酒是比较合适,因为50度或以上的酒,在浸泡的过程中是可以很好的杀灭中药材里面沾附的病菌以及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虫及虫卵,所以是可以使得我们更加安全的饮用。

2、药酒是不适合用塑料制品和金属容易放置,因为塑料制品和金属制品里面含有的有害物质都是会溶解在酒里面,这对于我们身体的伤害是非常的大,我们最好是选择陶瓷或玻璃瓶子。同时,泡药酒还应尽量避免阳光照射或灼热逼烤。

3、我们在服用药酒的时候,最好是不要加糖或者是冰糖,因为这样有可能是会影响到药性,我们是可以选择加入一些蜜糖,因为蜜糖的性子是比较的温和,加入药酒之后不仅是可以减少药酒对于肠胃的刺激,也是有利于提高和保持药性。

4、浸酒药材的选用和处理方法。动物药宜除去内脏及污物,清水洗净(毒蛇应去头),用火炉或烤箱烘烤,使之散发出微微的香味。烘烤不仅可除去水分,还可以达到灭菌的效果,并保持浸泡酒的酒精浓度。还可使有效成分更易溶于酒中,饮用起来也有香醇的感受。凡已腐败变质或霉变的动物药均应弃之不用。植物药应最大程度地除去药材中的杂质、污泥。我们是要保证浸酒的药材是要干燥,这样才是能够很好的保证药酒的功效,而且像一些含有毒成分的矿物药,像含汞、砷、铬、铅等的矿物药都是不要用力浸酒。

5、气温对于药酒的浸泡是有直接的影响,气温高就是要将浸泡的直接缩短一些,气温低就是可以延长浸泡的时间。

看了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也是很好的知道了泡药酒的一些正确的方法了,我们在泡药酒的时候是要注意上面的问题,药酒作为一种保健药物,也是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大家是要注意了。

药酒怎么泡 方法很简单

药酒的泡法其实并不难,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冷浸法,一种是热浸法,还有一种是酿制法,跟着步骤走就能做出好的药酒。
药酒怎么泡
药酒有冷浸法,热浸法,煎膏兑酒法,淬酒法,酿酒法等多种制作方法,家庭配制则以冷浸法最为简便。可将按处方配齐的洁净饮片或药材粗末置于陶瓷罐或带塞盖的玻璃器皿中,加入适量的酒(一般用低度白酒或黄酒),根据药材吸水量的大小,按1 5至1:10的比例配制,密封浸泡,每天或隔天振荡1次,14至20天后用纱布过滤。为了矫正口味,可加入适量的冰糖或白糖。药渣可再加酒浸泡1^2次。一般宜在饭前温 _服,每次按量饮用。如不善饮酒,可从少量开始,逐渐增量,亦可兑水后服用。根据药理研究,酒精对人体的神经、循环、消化系统有明显的作用,少量,或适量的饮酒,对人体有益,配之中药(药酒)饮之能防治某些疾病,促进人体的健康。

那独具特色的酿酒工艺、设备,那敦厚纯朴的酒俗、酒礼,那琳琅满目的酒具、酒器,各种花样翻新的酒辞、酒令,以及诸多与酒有关的美妙传说,都勿庸置疑地表明,酒的酿造史,就是华厦文明的一部分。

1、冷浸法:

将药物适当切制或粉碎,置瓦坛或其他适宜容器中,按照处方加入适量的白酒(或黄酒)密封浸泡(经常搅拌或振荡)一定时间后,取上清液,并将药渣压榨,压榨液与上清液合并,静置过滤即得。

2、热浸法:

将药物切碎(或捣为粗末),置于适宜容器内,按配方规定加入适量白酒,封闭容器,隔水加热至沸时取出,继续浸泡至规定时间,取上清液,并将药渣压出余液,合并,静置、沉淀,过滤即得。或在适宜容器内注入适量白酒,将粉碎适度的药物用纱布袋装好,置于酒中,封闭容器,然后在水浴上保持一定温度浸渍,取液同上法。

3、酿制法:

即将药物直接加入米谷、高粱、酒曲中蒸煮发酵成酒。
泡药酒的注意事项
1、所用药材只有花类中药、液态中药的不用加工,其他一律粉碎成粗末,粒度为2-3毫米。

2、药材放入酒坛中后一定要搅拌均匀,使药材浸透后才能加盖浸泡。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药粉漂在基酒的表面,不利于提取其有效成分。

3、酒坛只要求加盖,盖严即可,不用密封。这是因为采用的是浸泡法,便于随时开盖搅拌,以促进有效成分溶解。盖要及时盖严,酒的挥发损失会很小。

4、如果用阿胶去除浸出的鞣质,可在酒坛加入中药材和基酒后,即加入阿胶的水溶液,这样一旦有鞣质溶出,可立即被阿胶沉淀出来,进而除去。

5、在夏天,酒坛应放在阴凉处。温度高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但温度太高会加大酒精的挥发损失。

6、浸泡时间,一般质量疏松的中药材浸泡5-7天。质量较重的如地黄、首乌、黄静类中药材、应浸泡7-10天。贵重的、坚硬的药材应浸泡2-3个月为好。贵重药材还可重复浸泡。

7、过滤药渣可使用过滤网或是中药店出售的过滤袋或双层纱布袋。

8、如果药酒液浑浊,可用蛋清加热凝固法除去酒液中的中药微粒,鞣质同时也可被除去。此外还可根据需要加入营养素、调味剂。

9、再加入蛋清除去中药微粒时,操作应注意安全,加热温度不应超过70摄氏度。乙醇的沸点为78摄氏度,不得加热至沸腾,时间越短越好,以免造成乙醇大量挥发损失。
药酒小知识
中国人对酒的研究与运用,可谓炉火炖青。自从有了酒,这杯中之物就被老祖宗们演绎出无数的精彩故事。于是,就有了武松酒后伏虎的壮举,鲁智深醉打山门的英雄气概,刘姥姥醉卧怡红院的千古笑谈……

从酿酒、饮酒到赏酒、论酒,酒已渗透到人类的各个方面,并逐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酒文化。酒与医素有不解缘,繁体“医”字从“酉”,酉者酒也。这大概是因为先祖们无意中食用了发酵后的瓜果汁,发现了它可以治疗一些虚寒腹痛之类的疾病,从而让酒与原始医疗活动结下了缘。《黄帝内经》有“汤液醪醴论篇”,专门讨论用药之道。所谓“汤液”即今之汤煎剂,而“醪醴”者即药酒也。显然在战国时代对药酒的医疗作用已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现代药酒多选用50—60度(%)的白酒。其依据是:因为酒精浓度太低不利于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而酒精浓度过高,有时反而使药材中的少量水分被吸收,使得药材质地坚硬,有效成分难以溶出。对于不善于饮酒的人来说或因病情需要,也可以采用低度白酒、黄酒、米酒或果酒等基质酒,但浸出时间要适当延长,或复出次数适当增加,以保证药物中有效成分的滔出。制作药酒时,通常是将中药材浸泡在酒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在酒中,此时即可过滤去渣后即可饮用。
各种药酒有不同的疗效
枸杞酒能降压、补肾、养阳;人参酒能驱寒、舒筋活血、增加机体免疫力;鹿茸酒能滋阴养血;灵芝酒能延年益寿;首乌酒能滋养头发。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常在酒中加入蛇、蝎子、蚂蚁等动物药材,取其活血、祛风湿的作用。《黄帝内经》记载,“年过四十,阴气自半。”由于大多数药酒都具有养阴、补阳的作用,所以中老年人喝药酒比较合适。

泡药酒应该注意什么

以药入酒,酒中泡药,不但能喝出特别的酒味,还有养生保健的妙用。适量的酒有通经络、活血脉、温补阳气、祛寒止痛的作用,酒还是一种理想的有机溶媒,很多药物的有效成分都能被溶解在酒液中,所以药酒往往比其他丸、散、膏、丹以及煎剂等显示出更好的医疗保健效果。 养生药酒配方常用的中草药主要包括补气药、助阳药、养阴药、安神药、养血药、活血化淤药、祛风寒湿药和一些芳香化浊、芳香开窍、理气消食等类药物。就算认识其中的一些药材,大多数民众也不见得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药材。所以,应该找医生开方抓药,而不是自己随意买药材。否则,不但可能不适应自己的体质,还有可能遇到川乌、草乌、附子等有毒的药材,对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配制药酒一般选用酿制精良的白酒(即曲酒、白干、高粱酒、烧酒)、黄酒或南方人喜爱的米酒做酒基,其中,又以高粱酿制的白酒和糯米酿制的黄酒为最佳。酒的度数越高,则浸出效果越好。通常40-60度之间的高度酒溶解、浸出药材的有效成分的效力强且时间短,药酒功效也较好。但高度酒使用范围有限制,对于不能或仅能少量饮用低度酒的人无法饮用,另对人体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及精神和性功能也有影响。所以,酒基的度数一般选择20~40度的中度酒为宜。
泡药酒应该是将药材挑除杂质、筛选漂洗、晾干,再碾捣、切细,最好制成饮片,再放进酒里密封浸泡。每天摇动一次,一般10-20天后就可饮服。药量与酒量的比例大约为50克兑500克。第一次酒液服完后,还可酌加白酒再浸1次,然后滤去药渣饮用。过滤后的药酒应当是澄清明净的液体,颜色为黄色或深、浅褐色。
药酒的配制有冷浸法和热浸法。前者是将药材处理好后直接放进酒里密封浸泡,后者则是将处理好的药材放进酒里,用隔水煮沸的方法将其温热甚至沸腾(亦称隔水煮沸法),即止。相比较而言,冷浸法更适宜家庭制作。 配置好的药酒应将酒瓶盖用胶布密封,贴上标签,注明名称和日期,置阴凉处存放。一般来说,背阴处是最适宜放置药酒的地方。但即使温度、湿度都适宜,药酒的浸泡时间最多也不能超过2个月。否则,由于酒精挥发导致药酒里的酒精含量低于20%,药物易发酵、变质和霉变。此外,有些药物不能浸泡时间过长,如红花泡制过长久而不去渣,酒色会由清澄变混浊,影响口感。
药酒虽好,不对症、不适量也会有害。药酒的一般饮用方法是每次饮用10-30毫升,每天饮用2-3次(即饭前一小时内、饭后30分钟内、睡前30分钟内),或者依病情及所用药酒的性质、浓度而调整。应辩证辨病,选择适于自己饮用的药酒。不善饮酒者可只在睡前饮少许。嗜酒者,饮药酒也不宜过量。如遇感冒、发热、咽喉痛及气管炎等,均应停服。妇女月经多时,活血类药酒要慎用。另外,高血压、心脏病、肝脏病、严重胃病患者也应慎用。
饮用药酒以秋冬凉爽或寒冷季节为宜。酒量小的人,可加入适量冰糖(或蜂蜜),或按1:10的比例兑上适量的温开水,搅匀后再饮用。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