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他的性格,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和讨厌的东西,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生活。受到这么多东西的影响,所以一个人的情绪变化是非常难以捉摸的;甚至连我们自己,有时候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高兴或者不高兴。但是有一点我们要注意到,情绪的过大变化,大悲或者大喜,都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
什么是“兴奋”
兴奋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兴奋本质上就是受到了刺激,不管是思想还是肉体。人的思想或者身体,有时候会处于兴奋的状态;思想因为兴奋,会像失去了理智一样,变得不同以往,而身体则可能因为兴奋而功能异常,肌肉发红,甚至颤抖等;而且这种兴奋的状态是大脑没法控制的。
“兴奋”的危害
虽然,兴奋只是一种心理或者生理反应,可是有时候,过度的兴奋,较长时间的兴奋状态,是会严重危害人的健康的。
比如说,当一个人遇到一件他以前从没有遇到过的事情而感到异常害怕、恐慌。这时候,这个人由于受到刺激,身体和思想都是处于兴奋的状态;他的心脏跳动会变快,血液流速会明显增快,身体各方面的功能都在加速地“工作”着。要是这样的兴奋状态持续的时间过长,身体多个器官可能就会快速地疲劳,进而这些器官慢慢会受到损害,兴奋持续的时间越长,受到的损害就越大。
还有,当我们遇到开心的事情,这时候人的身体也处于兴奋状态。当然,适当的高兴有利于身体健康,只是我们要知道,太过激烈的高兴,也会伤害人的身体。过度的高兴和过度的悲伤一样,也会使人的心跳加速,使人血压升高等等。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遇到不顺心的事,闹点“小情绪”也无厚非,但气大伤身,怒则伤肝,做到“莫生气”才是养生之道。
人生气时,身体处在应激状态,身体器官受到充分动员,从而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出现血管收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体温增高、肌肉紧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糖升高、生理代谢增加等症状。 因此,人在生气时和遇到紧急情况下身体做出的应激反应是一样的。比如受到惊吓时,心脏会砰砰跳、呼吸不自觉地加速,这是由于紧急情况下,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脑垂体、肾脏上腺等会产生神经内分泌,从而产生一系列神经系统反射,进而导致生理反应。如果这种应激持续存在,人很容易患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脑血管等疾病。
除此以外,人长期生气还会影响胃肠功能、肝脏代谢、神经系统,以及血液和组织营养的供应。成年人生大气时会胃口不佳,这是因为大脑的觅食中枢受到抑制,同时导致胃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致胃肠功能紊乱。有的人甚至会出现腹胀、腹泻等躯体化症状。
科学家还发现,人生气时血液中的一氧化碳、儿茶酚胺等含量会升高。平时这些物质在人体中残留很少,因而无害。但是当人生气后,这些物质含量会升高,加重肝脏的排毒负担。另外,医学研究也发现,爱生气的人,患癌风险也会增加。
(内容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会使人长寿并且增强身体抵抗力,而近来又有科学家从另一角度证实了情绪与健康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他们指出,如果情绪常年压抑、沮丧则会升高胆固醇和放大人的疼痛感。请关注 科学家发现,如果你对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心存感激,无论是拥有一个贴心的伴侣,拥有一定的成就,还是自己还活着这个事实本身,这种感激之情都可以增强免疫功能,降低血压,令整个身体的康复速度加快。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悲伤、抑郁时,会出现头疼、胃痛、失眠、血压增高等症状。最近,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如果常年处于慢性压抑之下,会使血液中葡萄糖和脂肪酸升高,患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加大。另外,压力还会使人体胆固醇水平上升,更易诱发心血管病。 为何情绪能够如此影响人的健康呢?这种说法是否具备科学性?专家从中医学角度为我们揭开了情绪之谜。 七情宣泄不当会致病 在医学上,很多生理疾病,从感冒到癌症都被怀疑和心理压力有关。美国心脏数理研究院的罗林?麦克克拉提博士发现,像爱、感激、满足感等都可以促进催产素的分泌。催产素号称“信任激素”,是脑部下视丘自然分泌的激素,它能调节自主神经系统,也能调节脑部其他主管情绪和社会行为区域的活动。它还可以放松神经系统,从而释放掉压力。 医学研究也证明,当人处于沮丧、悲观和冷漠状态时,体内的复合胺和多巴胺都会偏低,复合胺能调节人对疼痛的感知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在有沮丧倾向的病人中,45%的人会有种种疼痛不适感的原因。 对此,北京大诚中医医院程凯院长解释说:“七情六欲,人皆有之,一般情况下,属正常的精神生理现象,各种情志活动都有抒发感情、协调生理活动的作用。但是,临床实验证明,当愤怒、悲伤、忧思、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压抑在心中而不能充分宣泄时,便对健康有害,甚至会引起疾病,称为七情致病。” 中医认为,七情和五脏的基本关系是:肺主悲、忧,过悲过忧则伤肺;心主喜,过喜则伤心,比如过年过节,经常有人因为过于高兴导致心脏病发作;肝主怒,过怒则伤肝,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非常生气时,左右两侧胁肋也会隐隐作痛,这就是对怒伤肝的表现;脾主思,过思则伤脾。程凯说:“一些生活压力大、工作紧张的人,经常会出现疲劳的症状:四肢无力,肌肉酸痛,即使做了运动,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怎么回事呢?从中医角度看这是出现了脾虚的现象,思虑过度,脾气就亏虚了。”此外,还有肾主惊,人受到过度惊吓会影响肾的生理功能。 良好的情绪可抗病 有关研究表明,人体内有一种最能促进身体健康的力量,即良好的情绪。如果善于调节情绪,经常保持心情愉快,就可以未雨绸缪,达到有病早除的效果。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坠入爱河会使人一年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处于增高状态,这一类似激素的物质会刺激新的脑细胞生长,有助于神经系统的恢复并增强记忆力。而开怀大笑能使人减轻心理压力,有利于保护血管内壁,减少心脏病发作的几率。另外,动情痛哭会伴随着压抑情绪,分泌更多激素和神经传递素,去除体内压抑的化学成分。 程凯说:“坠入爱河、开怀大笑、心怀感激的人在情志上的表现是愉悦的心情,有幸福的感觉,也就是‘喜’的情绪,心主喜,所以‘喜’与心相关。中医理论说‘心主血藏神’,神明之心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五脏六腑必须在心的统一指挥下,才能进行统一协调的生命活动。心情愉悦,心气充足,思维活跃,脏腑活动正常,身体当然健康。同时,哭这种情绪本身是负面的,但是当人哭过,把悲伤宣泄出来后,人的伤感会减少,对身体脏腑功能的负面影响减少,也有益于人体健康。” 健康在于身心和谐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重新定义:“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博士生导师罗非说:“人的心理和生理就如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缺一不可。健康的本质就在于和谐。”良好的情绪是健康的“软件”。 罗非指出,生命,至少是人类的生命,有一个重要特点--只要能感知的东西,就有调节的潜力。所以,如果想调节好情绪,最根本的要了解情绪。平时养成对自身心理过程细致观察的习惯,在情绪初起之时就及时发现并适当引导,才能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为了做到身心协调,从生理角度出发,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合理饮食和锻炼身体,从心理角度来讲要陶冶情操,开阔心胸,避免长时间处在紧张的情绪状态中,以确保心理和生理的全面健康。 程凯说:“要做到身心和谐,大家可以尝试遇事先戒‘怒’,以理性克服感情上的冲动。因为‘怒’是情志致病的罪魁祸首,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怒不仅伤肝脏,怒还伤心、伤胃、伤脑等,还会导致其他各种疾病。另外,要善于调节自我情感,对外界的刺激保持稳定的心态,避免剧烈的情志刺激。同时,要学会把负面情绪转移出去,改变自己对某件事情的态度,从积极的角度来看问题,如果还是无法缓解,那就要把积聚在心中的抑郁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发泄出去,达到心理平衡。”(责任编辑:蒋辉)心理热点: 有一个认识的老师,做网瘾有她一套路子,孩子这边聊聊,父母那边聊聊,再一起聊聊,七八成的案例就好了很多……[不会爱你的借口是“网瘾”]睡姿看你能否成为有钱人?人生的十个不要等你知道吗全球最准确的爱情测试!你嫁给穷小子的指数多高?哪些男人最容易被戴绿帽?当众出丑时,怎么化解?教你准确揣摩他人心理焦虑的杀伤力究竟在哪里?
性兴奋是人类性行为的首要和重要环节,性兴奋的水平会影响到性活动的质量和性活动中的情感交流。 性兴奋是一种由生殖器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唤起,对性刺激的信息加工和行为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情绪和动机状态。性兴奋包括主观性兴奋和生理性兴奋。主观性兴奋是性兴奋的情绪体验,包括对自主兴奋的意识、期待反馈和被激发的欲望;生理性兴奋是由生殖器组织的血管舒张所引起的,对于女性来说这种反应引起生殖器充血和阴道润滑,对于男性来说这种反应引起阴茎勃起。 研究影响男性性兴奋的各个因素,对于提高人类性活动的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及人类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同时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个体的人格特点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是非常重要而广泛的,人格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也有其生理基础,它对男性性兴奋水平的影响可能主要是通过对行为的调节和生理机制来实现的。情绪唤醒、注意过程和性态度等认知因素对男性性兴奋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情绪具有动机功能和组织功能,不同的情绪唤醒对性兴奋产生的影响也不同。注意过程使个体的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某一特定对象,在性活动中把注意指向和集中于不同的对象也会影响到性兴奋的水平。个体对性所持的态度不同,其性兴奋水平也有差异。所以,结合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性活动中男性的人格特点,情绪唤醒,注意过程和性态度等心理和认知因素对男性的性兴奋水平产生影响,并且有可能影响到随后的性行为。 然而,男性在性活动中,其人格特点、情绪唤醒、注意过程和性态度等心理和认知因素对其性兴奋水平的影响可能并不是单一的,可能有几个因素同时在起作用,而且这些因素之间可能存在交互作用。因此,在治疗男性性兴奋方面的问题时应从问题的根源着手,通过矫正和完善男性的心理和认知结构以提高其性兴奋水平和性活动质量。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