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投射儿童心灵的游戏疗法

时间: 2023-03-21 18:09:40

投射儿童心灵的游戏疗法

许多孩子外表看起来非常正常健康,但是他们不爱与人沟通,他们似乎有自己的一个小世界。这样的孩子被称为“星星的孩子”,因为他们就像星星一样在黑夜孤独。据统计,我国的自闭症儿童数量已超百万,关爱自闭症儿童已经刻不容缓。

可是我们并不是专业的心理医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去关心爱护自闭症儿童呢,我们该如何跟他们去交流呢?

通过游戏疏导孩子心理

或许游戏不失为一个好方法。现在时下有一种非常新颖的心理治疗方法——沙盘疗法。沙盘疗法是现如今非常受欢迎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主要应用于儿童心理教育和治疗。沙盘疗法通过游戏来达到治疗的目的,在游戏的过程中触摸心灵,释放自我,从而解决人格发展障碍等各种心理问题。

简易沙盘游戏

准备一个箱子,在里面装入一定量的沙子,准备一些水放在旁边,再准备两个容器和一些不同造型的磨模具。让孩子在沙箱内随意玩沙。小孩子都比较喜欢玩沙子,喜欢沙雕,在游戏过程中你可以仔细观察孩子的反应,刚开始或许还没有什么大的效果,时间一长你会发现,他们似乎变得开朗了,在他们完成一个作品后或许有一个笑脸了。随后还可以让孩子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作品,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让孩子们画画

自闭症的儿童不爱与人沟通,我们可以通过画画的形式来解读他们内心的想法。从他们的画中你能明白许多,比如色彩的运用表示了他们的心情等。可以表扬他们的画,通过画上的内容与他们沟通对话。还可以丰富画画的形式,把画画变成一种游戏,几个小朋友互相帮对方画肖像或者几个孩子合作画一幅画等。增进他们与别人的沟通能力。

艾里克森的游戏思想对你游戏观的影响

埃里克森在弗洛伊德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了游戏在自我发展中的作用。唯一不同的是弗洛伊德将自我看成是消极受制于本我超我,这种矛盾经常导致自我的挫败而需要寻找机会去平衡,游戏是实现平衡的最佳途径。而埃里克森关注自我,他认为来自内部的心里性欲的要求和来自外部的社会文化的要求都是导致个体发展的重要因素。自我作为处于发展中的人格,必须成功的协调和整合来自内部的心里性欲的要求和来自外部的社会文化的要求,是我们人格构成中积极主动的因素,游戏可以帮助自我对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进行协调。婴儿游戏创造了一种典型的情景,在其中可重现过去表现现在预期将来,游戏是自我的一种西,它能使身体发育和社会发展两种过程同步进行,游戏的形式往往随着年龄增长和人格的发展而变,他帮助儿童在一定范围内定向想象与现实之间的界限,辨认在文化环境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被允许的。
二 游戏调节了发展的阶段是冲突埃里克森人格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特定的发展任务,这种发展任务比较有两极性的矛盾或两种发展方向,如果发展任务解决好就形成理想人格,反之,则成为与理想人格相反的另一种人。在童年期的几个阶段上主要通过游戏来解决两级新的矛盾,并控制矛盾。矛盾所导致的伤害,帮助儿童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发。,埃里克森认为儿童的游戏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出生开始称为自我世界游戏,这个阶段婴儿从反复的探索自己身体器官获得快乐并了解自己和他人。,第二个阶段称为小小世界的游戏阶段,大多发生在两岁的时候。在这个阶段儿童从操作摆弄周遭的玩具或物品获得控制世界的感觉和自我的概念。第三阶段称为大大世界的游戏阶段,大致从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和他人共享,儿童通过在游戏中扮演角色来表现内心的冲突和焦虑,从和同伴的交往中,增强自我概念。

沙盘游戏与儿童治疗

沙盘游戏与儿童治疗

引导语:沙盘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治疗体系,尤其是作为心理分析技术与艺术和表现性心理治疗方法相结合的主流发展。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沙盘游戏与儿童治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沙盘游戏来源

多拉·卡尔夫(D.Kaoff) 1904年12月21日出生于瑞士。1944年,通过孩子之间的交往,卡尔夫认识了荣格的女儿莱格特(GetJung-Baumann),并保持着终生的友谊。通过格莱特的介绍与安排,卡尔夫认识了荣格。1949年,作为两个孩子的单亲母亲,卡尔夫开始了她在瑞士苏黎世荣格研究院6年的学习,并由荣格的夫人爱玛·荣格为其进行心理分析。为了靠近研究院方便学习,她买下了昭里孔(Zollikon)的一栋古老的房子。该房子始建于1485年,庭院中有着美丽的喷泉,“沙盘游戏”有了一个理想的出生地。卡尔夫让荣格的儿子皮特·荣格来帮助装修房子。皮特是一位建筑师,并带有心理分析的灵感。装修后的房子让荣格本人都十分羡慕,并开玩笑地说要和卡尔夫互换彼此的房屋。

1954年,卡尔夫参加洛温菲尔德在苏黎世的讨论,深受启发,也由此引发了一种内在的梦想,寻找一种能够有效帮助儿童心理分析的方法与途径。于是,卡尔夫决定去伦敦跟随洛温菲尔德学习其“游戏王国技术”,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荣格。荣格回忆起他自己曾在1937年听过洛温菲尔德的有关报告,并且同样有着深刻的印象,于是对卡尔夫的计划给予了鼓励和支持。

1956年,完成了苏黎世荣格研究院所有课程与要求的卡尔夫,由于没有大学文凭,不能获得荣格心理分析家的资格。于是,卡尔夫写信给洛温菲尔德,前往英国伦敦洛温菲尔德的论据开始了她的“游戏王国技术”的学习。在此期间,卡尔夫还从师于维尼考特一段时间。英国的荣格心理分析家,以其儿童发展理论而著称的麦克尔·弗德汉姆,承担了对卡尔夫的指导。一年后卡尔夫从英国返回瑞士,她把洛温菲尔德的“游戏王国技术”与荣格分析心理学相结合,也致力于把东方的思想融会以更为有效的儿童心理治疗实践中。为了区别洛温菲尔德的“游戏王国技术”,卡尔夫用了“沙盘游戏”来命名自己的理论与实践。

沙盘游戏寓意

“沙盘游戏”(sand-tray and sand-play)的名称给了三个“关键词”:“沙”、“盘”和“游戏”。首先,儿童喜欢沙,似乎是对沙具有某种出乎天性的情感。几乎所有的幼儿园里都有“玩沙地”和“玩水池”,同样是一种天的沙的游戏。两个盘子,一个盛沙,一个盛水。洛温菲尔德开始的时候就这样做了。卡尔夫改造后的沙盘,两个都加上沙子,但其中一个用做“干沙游戏”,另外一个则可以加水进去,被称作“湿沙游戏”。湿的沙盘更容易玩出搭建城堡、挖洞建桥等游戏效果。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因而,游戏中包含着天性的恢复和阻碍,于是,也就能在游戏中得到治疗与治愈的条件和机会。

沙盘游戏在儿童治疗中的应用

1 心理治疗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治疗体系,尤其是作为心理分析技术与艺术和表现性心理治疗方法相结合的主流发展,沙盘游戏被广泛地运用在了心理咨询、心理评估、心理治疗、心理教育、人力资源开发和EAP,以及专业心理分析的诸多领域;尤其是沙盘游戏与学校心理教育的结合,在我们国内获得了重要的发展。沙盘游戏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包括:心理诊断与综合性心理评估;各种心理压力、紧张和焦虑的辅导与缓解;各种心身疾病的专业性心理分析与治愈;同时,沙盘游戏治疗也可以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教育技术,可以在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人格发展,艺术表现与创造力的培养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引导来访者获得以自性化为目标的人格发展与心性完善,感受心灵所能达到的境界。

1.1沙盘游戏在儿童心理治疗的应用自沙盘游戏问世以来,逐渐获得国际临床心理学界的推崇,被公认为最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与传统的儿童心理疗法相比,沙盘游戏特别适合儿童,国内外已经将其广泛运用于儿童诸多心理疾病的治疗。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沙盘游戏的一个良好适应证。PTSD是指儿童遭受严重的创伤性体验后出现的持续性焦虑状态,是常见的儿童情绪障碍性患疾之一。创伤指的是灾难性事件,包括各种各样的虐待或天灾人祸等,这种创伤经历特别是受虐经验对于儿童来说尤其难以承认,更难以用语言将其表达出来。

沙盘游戏疗法能为儿童提供一个“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在这里儿童通过象征、隐喻的形式不仅可以再现出与创伤经历相关的情景以帮助发现问题,同时也可以宣泄出与创伤经历相关的复杂情感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Grubbs对沙盘游戏运用于性虐待所致PTSD儿童的疗效进行了探讨,发现沙盘游戏是创伤愈合与转化的强有力的媒介,在沙盘游戏中,这种儿童显示出释放他们的创伤以及逐渐愈合的过程。Louise对56名4~5岁遭遇海啸后的PTSD儿童进行了沙盘游戏治疗,经过4个月每星期1次的沙盘游戏治疗,这些儿童获得了积极有效的转变。沙盘游戏对儿童品行障碍也有着良好效果。品行障碍是指在儿童少年期反复、持续出现的攻击性和反社会性行为。

沙盘游戏能为此类儿童提供发泄愤怒和表达攻击行为的途径,让他们在虚拟的空间里将其愤怒和攻击性的行为物化地演示出来,从而耗散其攻击性心理能量,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台湾的施玉丽等用沙盘游戏疗法对1例对立性反抗疾患的儿童进行了疗效研究,发现沙盘游戏可以让儿童自由地表达出自己的内心世界、体验并宣泄负性情绪、释放被压抑的能量,并使他们从沙盘所建构的故事情境中习得与人相处的适应性行为。陈静对行为问题儿童的团体沙盘游戏治疗进行了探讨,选取了30名行为问题的儿童,随机分为5组进行团体沙盘干预,经过8次(每星期1次)的沙盘游戏治疗,这些儿童的症状得到了有效改善,通过儿童沙盘作品的主题、Conners行为量表前后测分数以及老师家长的评价等方面的改变得以体现。沙盘游戏疗法能够明显缓解焦虑性情绪障碍儿童的焦虑情绪。张利滨等对20例7~14岁焦虑性情绪障碍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治疗组接受8次沙盘游戏治疗,1次/周,50 min/次;对照组不接受沙盘游戏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SCARED)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EPQ)量表等心理测验工具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沙盘游戏治疗后,治疗组SCARED量表焦虑总分和EPQ量表N分量表得分均比治疗前明显减少,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提示沙盘游戏疗法能有效地降低焦虑性情绪障碍儿童的焦虑情绪,并提高焦虑性情绪障碍儿童的情绪稳定性,说明沙盘游戏疗法能有效地缓解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

沙盘游戏对一些儿童神经症,如遗尿症、厌食症、运动性抽搐、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对照研究等同样有着积极效果。国内部分学者对沙盘游戏在儿童自闭症的疗效也进行了探讨,证实沙盘游戏对自闭症儿童有着积极作用。由上可见,沙盘游戏作为儿童心理治疗的有效手段,有着广泛的临床适应证。

1.2沙盘游戏在成人心理治疗的应用随着沙盘游戏理论和实践的日趋完善,沙盘游戏的治疗对象已不再局限于儿童,而被广泛应用于成人的心理治疗中。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沙盘游戏能有效地治疗成人的各种心理疾病,如抑郁症、边缘型人格障碍、药物与酒精依赖、人格失调和自恋型人格障碍,以及各种身心疾病等。Ammann把沙盘用于1例严重抑郁症的女性并取得良好效果。李江雪等把沙盘游戏用于治疗一个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女大学生,经过了16次以沙盘游戏为主的心理分析治疗,患者在边缘人格的核心症状尤其是情感和冲动行为方面变化明显,各项神经症状均有了很好的缓解;各项人格问题也得到较好改善。Zoia把沙盘游戏带进公共戒毒所,证明了沙盘游戏对药物依赖的患者同样有效。另外,她还运用沙盘游戏有效地治疗了1例患遗传进行性肌肉萎缩症的患者。另外,一些心理学家还将该方法应用于非临床人群,如在心理咨询、夫妻咨询、家庭治疗、企业和团队的组织和管理中的应用,整合了格式塔、催眠、角色扮演等方法。还有一些治疗师在阿德勒自我心理学、家庭系统治疗理论的背景下使用沙盘,使之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2 心理教育

沙盘游戏开始逐步走进学校,并被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所运用。沙盘游戏的工作原则并非单纯以来访儿童的心理症状为工作目标,而更注重其内在心理的充实与发展,在儿童的健康成长方面,如培养自信与人格、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等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特别符合心理教育的基本主张,为学校心理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根据国内外一些实证研究,沙盘游戏尤其对于学校中存在焦虑、注意力集中困难、言语沟通困难以及适应困难等问题的儿童有良好效果。陈顺森等通过一系列干预实验考察了沙盘游戏对缓解中学生考试焦虑的效果并将其与放松训练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沙盘游戏与放松训练一样能够有效地干预初中生的考试焦虑情绪,且干预效果的保持性优于放松训练。台湾的林明清把沙盘游戏用于1例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儿童的治疗,经过16次的治疗,发现此儿童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等问题都有了明显改进。樱井素子等对一所澳大利亚的重度语言障碍儿童学校全体学生进行沙盘游戏的尝试,发现沙盘游戏对改善这些儿童的言语沟通及人际交往能力有着良好效果。Van Dyk等通过对幼儿园儿童一系列的沙盘游戏干预发现沙盘游戏是一种积极肯定的方式帮助适应障碍儿童缓解不良情绪及缓和内心冲突。儿童大部分难以用语言表述和宣泄自己的心理焦虑、压力与无助,这些压力和不良情绪使儿童表现为各种情绪、行为或适应等问题,这些问题虽没有达到心理障碍性疾病的诊断标准,但却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产生很大影响。沙盘游戏恰恰为这些儿童提供了有效表达和释放情绪的途径,通过玩沙子、玩具模型,他们不仅可以通过自由宣泄消极情绪让身心得到放松,而且可以通过沙盘重构自己的意识或无意识认知,激活自身具有的健康与治愈因素,从而获得心性的修养和人格的健全发展。

3 诊断

沙盘游戏不仅可以用于多种心理疾病的治疗,在其发展过程中,沙盘游戏治疗师和研究者们还看到了其作为一种临床诊断工具的潜力。维也纳大学儿童发育研究者Buhler把沙盘作为诊断和研究工具,在沙盘游戏发展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她把自己的技术命名为“世界测验”,并将其标准化。她以儿童为研究对象做了一系列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世界测验”作为一种诊断技术可以用来区分“正常人”和“病人”。她还发现,这种技术有助于诊断情感障碍或智力障碍。随后,有学者等在“世界测验”的基础上,研究对象转向成人。他们将自己的这项诊断技术命名为“小世界测验”,研究证明了病人与正常人存在着差异。教育心理学家Bowyer首次把世界技法用于儿童的临床指导并使此研究方法更加标准化,她制定了用于分析沙盘作品的5个评分标准(沙盘中所使用的区域、攻击性主题、对沙盘的控制、沙的运用和沙盘作品的内容),并且发展了分析正常和异常组沙盘作品的常模。除了区分正常与非正常之外,Bowyer还指出了年龄和智力因素对沙盘的影响。国内的沙盘研究者申荷永、蔡宝鸿等以初始沙盘为研究对象,选取65个小学生测试,分为行为问题儿童和正常儿童两组。然后把他们按照研究者在理论和临床经验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初始沙盘主题特征编码表进行编码分析并计分,最后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了对行为问题儿童具有诊断意义的沙盘主题特征。他们认为初始沙盘具有特殊和重要的诊断意义,不仅反映来访者的问题,也提供治愈的希望、线索和方向。

;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