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我们可以尝试着去做一些。我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也是非常脆弱的,所以,在有限的人生之中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就会使我们的人生变得更精彩,生活也会变得更美好。做有意义的事还能使我们身心愉悦,保持身心的平衡,从而维持我们的健康。
那么,什么是有意义的事呢?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有的人认为,助人为乐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会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快乐。有的人认为,做好自己、演绎好自己在社会中的各个角色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有的人认为,不断地为社会创造财富,给更多的人带来就业机会才是有意义的事情。也有的人认为,做一个好老师,教书育人,培育祖国的花朵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实际上,凡此种种,都是有意义的事。
总的来说,只要这件事能让我们的身心感到愉悦,让我们的所作所为有价值,对他人对社会有益,它就是有意义的。由于人们的理想不同,追求不同,人生境界不同,所以每个人的答案也就不尽相同。
不管我们所做的事情是大是小,只要是有意义的,都会让我们的身心愉悦,气血通达,因此做有意义的事对保持我们的健康、延年益寿有很大作用。
所以在平时,我们要多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丰富自己的生活,愉悦自己的身心。
那么,我们可以做哪些有意义的事呢?
由于每个人对自己的要求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的愿望和理想也不一样。
不管愿望和理想是大是小,如果能够实现它们,对自己来说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仅要做对自己有意义的事,还要做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事。这样,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成功和喜悦,同时也会收获他人、社会对自己的认可,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美好。
平平淡淡才是真。
其实,平凡本身就是一种伟大。人生之旅不在于我们走了多远,而在于我们是如何去走的。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人生不在于长短,在于是否有意义。”我们也许很平凡,但是我们只要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尽自己所能,完成自己的心愿,这难道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吗?
热爱生活,享受快乐。“苦乐年华”这四个字概括了我们的一生。在我们的一生中,得得失失使我们在快乐与痛苦中浮沉。其实,不管成功也好,失败也罢,生活不应该是一种负担,人生不该背负沉重的十字架,我们需要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度完自己的一生。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热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珍惜拥有,不管生活是平淡还是激越,我们都能从生活中享受到快乐。只要我们保持快乐,这对我们的人生来说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要学会去爱。
有爱的生活才会完美,没有爱的人生是不健全的人生。所以,我们要学会去爱,爱生活、爱他人、爱祖国、爱家人、爱生命等等。只要我们去爱,我们就会发现,生活原来是这么美好。爱是博大的,通过爱,我们了解了自己,认识了自己,提升了自己的灵魂世界。爱的奉献也是有意义的事,如果没有爱,我们的生活将是一片黑暗;如果没有爱,地球将成为一片坟墓。
懂得爱,学会爱,去爱,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完美,我们的身体才会更健康。
做一些公益性的事。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做一些公益性的事情,比如打扫街区卫生、无偿献血等等。看似简单的小事,却对他人有益,对社会有益,对自己也有处,何乐而不为呢?多做一些公益性的事,既帮助了他人,也愉悦了自己,同样很有意义。
虽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但是只要遵循利人利己的原则,多做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就能保持生活的平衡,保证身心愉悦,维持身心健康。
人生苦短,在我们有限的人生中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对我们的人生来说是一种完善,它能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完美。在生活中,我们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这对我们来说是最有意义的,也是最有利于人体健康长寿的。
做什么能让自己开心,当然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开心的话那就去跑步吧,跑完步出一身汗真的很爽的,然后再去泡个澡可以帮助缓解心情的,要是我的话真的会开心的,因为不好的心情都在跑步的时候宣泄掉了,心情就会变好的。吃零食呀,吃好吃的真的也会开心,去吃你一直都想要吃的吃的,吃上后会感觉特别的幸福的,美食真的可以治愈一切不美丽的,作为一个吃货的建议,哈哈。
我做烹饪和甜点也会特别的开心的,因为是真心喜欢的事情,做烹饪和甜点的话你会特别的专心,不会有多余的心情想其他的,当你完成一道菜或者一个甜点的时候会特别有成就感的,觉得自己超级无敌的厉害,而且还好好吃的,再拍照发朋友圈,让朋友们都夸夸你,心情自然就会很美丽的呀。
开心真的很简单啊,为什么总是不开心呢,世界这么大,不开心就出去走走啊,看看别的风景,看看新鲜事物,去海边呼吸海风,去爬山看日出,去做一切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当你感受到这些事物的美好的时候为什么还要不开心呢。
如果你还是不开心的话就去买买买吧,把自己近期一直都特别想要的东西买下来,真的挺治愈的,去看喜欢的人,去吃好吃的,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去自己一直都想去的城市走一走,回家看看父母,看看亲人,和朋友一起吃饭聊聊天,看到他们你都不会开心吗,开心真的很简单啊。
可以找自己的兴趣爱好:
栽花,养宠物,在艺术方面,唱歌,下棋,运动,跳舞,烹饪,书法,绘画,旅游都可以;
找好朋友,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可以聊一聊;
可以做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
做一次志愿者,参与社区义务劳动,或让自己冒险一次,体验各式各样的生活;
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次公益慈善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能给人精神的愉悦 ,不算浪费时间。比如读书,旅游,听音乐。
旅行中,在青旅结识一位女生,我就叫她Q吧,35岁,却有着二十出头姑娘姣好的面容,和二十多岁才有的活力。35岁,在大部分人的眼里,这个年纪的女生,大概是围着孩子忙着团团转转的妈妈。这位女生也是个妈妈,是个刚开始创业的妈妈。
Q毕业于一所本科院校的经济学专业,毕业后工作一年,觉得自己不喜欢这个行业,每天工作的并不开心。于是,Q开始努力学习英文,同时考取了国外一所本科院校的心理学,之后又考取了国外另一所著名院校的研究生。Q喜欢旅游,毕业后就从事和旅游相关的职业,她带着外国人来中国旅游,但不是像导游一样只是形式化的走程序,旅行是一件愉悦身心的事情,同时是一件探索和发现世界的事情。这个姑娘像朋友一样每次只带两到三个外国人旅游,他们的足迹寻遍每一个地方的故事。Q说,现在的生活状态就是她喜欢的,虽然辛苦一些,虽然经历了很多弯弯曲曲的道路,走了很多年,但是现在可以做着自己的喜欢的事情,自己喜欢的事情又可以给自己带来收益,特别知足。
Q的故事让我感受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即使这个过程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做很多不被理解的事情,但这不是浪费时间。厚积薄发,所有那么被认为浪费的时间,最后会带着你去过你想过的生活。
我最近一直在很纠结,我纠结于自己下班后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是如果我把这部分时间交给我的工作,我的工作会不会进步的更快一些,如果这部分时间我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不是在浪费时间呢。我很困惑,作为半个文艺青年,我读一些别人觉得不靠谱的书,很多人看到我读的一些文学方面的书都会不屑地说“你现在读这些有什么用呢,这些书又不能当饭吃,又不会对你的工作有什么帮助”,从小到大,我们一直被教育要做有用的事情,上学时要读有用的书,工作了做每件事情都要为升职加薪做铺垫,恋爱了就结婚,结婚了就赶快生孩子。好像我们的人生就应该是按照这样的逻辑去生活,可是我觉得这样的生活岂不是失去了生而为人的乐趣了吗?难道到了生命的终点时,我们交卷的时候每一个问题下面都是同一个答案“我用一辈子挣了我好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钱”。我希望在这个人人都想活的有用的年代,大家可以活的更加有趣一些。那些说我不能把这些书当饭吃的人,其实这些书对我说真的可以当饭吃,每到星期天我会一整天只“啃”一本书。每一次看到作者用一些新奇的手法书写故事,都觉得心情澎湃,原来故事还可以这样去写,原来人物这样塑造可以更加有吸引力。
Q姑娘的经历告诉我,不要纠结,去做自己喜欢并想做的事情,并不是在浪费时间。是啊,当我在选择哪件事情能获得更多的钱,像Q姑娘一样的人正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当我在求生中厌倦,Q姑娘这样的人已经将喜欢的事变成赚钱的事;当我嘴上说着我想把喜欢的事情做成赚钱的事情,他们已经动身出发
一周整理留言,看到一个词“浮躁”,人心浮躁,经济下行,政治动荡,你应该清楚这社会发生了什么,在这个特殊时代,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是值得我们去做的。
始终坚信,简单的人会与简单的人相吸,复杂的人会与复杂的人相聚,你的内心是什么就会投射什么,这是一块磁力。如果你是内心阳光正义感的人自然不会吸引内心阴暗复杂的人。
我们的工作简单,两点一线,生活尽管有些苍白,这就是平凡质朴的生活,比起庙修行的尼姑可以吃晕。重要的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做的事,问题是要有这份勇气和用心。
有人抱怨,电影综艺电视剧没意思,因为整体质量太差,精品太少。对于这样的人,还有什么东西,是能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到快乐的呢?
在工作和必要的生活活动之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可以做些什么,能够做些什么?换句话说,我们应该如何去找到生活的意义?
存在主义焦虑
这可能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曾经思考过的一个问题:从长远来看,我们生命中的种种活动,其实都是没有什么目的和意义的。那么,我们究竟为了什么而活着?我们应该做什么?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不能很好地克服这个问题,它就很容易演变成一个结果:对于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
你会很容易觉得:我现在的生活不够好,但好像也不算差,目之所及,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感兴趣的事情可以去尝试;再说,即使我去做了、去尝试了,好像也没有什么意义。
我没有什么欲望,没有什么特别想要的东西,也没有一种特别想实现的生活方式。那么,为什么不保持现状呢?
这就导向了一种虚无感,它会吞噬我们对生命的热情和动力,让我们每天都活在一个怪圈之中,无法迈出一步。
很多时候,这种虚无感会伴随我们非常久,让我们失去做许多事情的动力。经常当你回过头来回顾时,才惊觉这好几年什么都没有做,什么都没有改变,我们只是单纯地活着,重复着每一天的生活。
那么,如何回答存在主义焦虑呢?一个经典的回答是:生活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但你可以为它赋予一个意义。
这个回答当然是对的,但它未免有点太简单了,很难给我们有用的指导。即使你接受了这一点,你依然会问:那么,我该做些什么呢?我该如何给我的生活赋予一个意义呢?
其实,我们可以考虑一个问题:存在主义焦虑从个体的层面,其实是没有办法回答的。为什么?因为存在就是一个系统最原初的状态,是一切的原因和起点。因此,存在的意义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指涉或者说,这种问题是没有办法从系统内部获得回答的,只能从系统外部进行回答。
打个不太确切的比方:一部小说里的角色能够理解我为什么会存在吗?这是不可能的。这个问题只有小说之外的作者和读者才能回答。
这个问题在以前是如何解决的呢?答案很简单:用一个小集体,把个体跟它绑定,让这个小集体成为个体存在的根基和目的。最常见的是什么呢?家族,社区,宗教。
但到了现代,个体意识开始蓬勃发展。我们不再认为一个人必须依附于家族、社区或宗教,而是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因此,存在主义焦虑才真正成为了一个问题:失去了对这些系统的依附,
我们如何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呢?对此,我的回答其实也是一致的,你必须找到一件高于个体的事情,把自己融入进去,让自己成为它的一部分,它才能够为你的存在提供意义。
高于个体的事业
什么叫高于个体的事情呢?拿我自己举个例子。我每天都会花好几个小时的时间去学习,阅读,社会动态,关注民生等,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
答案是:求知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是什么,理解这个世界上正在发生什么,可能没有办法让你的生活过得更好,但它本身就是一种意义。
也就是说:追求知识和智慧,就可以是一种高于个体的事情。并没有谁要求你选择它,而是你自主地选择了它。
同样,经常有读者问:为什么你可以好几年如一日地坚持写作、输出,是什么力量支撑你坚持了下来?
其实,如果你把帮助更多的人当作一件事业的话,那么是完全不需要坚持。因为对你来说,这就是一件必须去做、也愿意去做的事情,也是一件高于个体的事情。
这些事情,对你的生活未必会有直接的影响和作用,但它可以成为一种事业。正是对这个事业的追求和投入,使得你的生活变得有意义。
《小王子》里面有一段很经典的话:你的玫瑰花跟别的玫瑰并无不同,正是你花费在玫瑰上的时间,才使得你的玫瑰花那么重要。
其实道理也是一样的:这个世界上,从出生到死亡,并没有哪个人向你下达命令,要求你必须去完成什么事情 —— 你是完全自由的。
正是因为你自由地选择了某件高于个体的事,愿意为之投入时间和精力,乃至于牺牲一定程度的自由和其它可能性,这些你所投入的事物,才构成了你生命的意义。
反过来,如果你只是出于功利和收益而去追求一件事物的话,那么最终一定会面临存在主义焦虑,我如此拼搏,就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拥有更多的资源,获得别人的认可、肯定和羡慕……
然后呢,没有然后了,你很难回答,因为一切处于生活之内的目的,都无法绕开一个问题:既然一切都是为了生活,那么生活又是为了什么?
因此你会很容易陷入叔本华的,钟摆状态之中,生命就是在两种悲剧之间来回摇摆,一种是追逐欲望过程中的痛苦,另一种是达到欲望之后的空虚与无聊。
这种高于个体的事业就像什么?数学体系里面的公理。整个数学体系都是由若干个公理所构建形成的,而公理本身是不需要证明的,也无法证明。你只是选择了它们。如果你选择了别的公理,那同样可以构建出一套新的、不同的数学体系,并没有哪一种更正确。
因此,人的超越性在于哪里?正是在于你可以自由地选择你的公理,寻找到那件高于个体的事业,让它成为一切关于意义的问题的终极答案。
激情与行动
到这里,一个问题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那么,属于我的高于个体的事业是什么呢?它在哪里,我该如何找到它呢?
实际上,这个问题是没有办法让别人告诉你的,因为别人没有办法替代你去作出自由的选择。甚至,这个问题是没有办法用理性去回答的。它只能诉诸于什么呢?激情。
它唯一的解答是,扩大你对生活的接触面,不断去尝试更多的可能性。一旦你找到那种你愿意为之投入和付出的事业,你一定会知道 —— 因为你的心灵会告诉你,你的激情会告诉你。
这是无法掩饰的,也是无法曲解的。
生活中,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囿于这种对一切都不感兴趣的状态里?很大程度在于,他们都陷入了这么一个怪圈:
我现在做的是我不喜欢的事情,所以我对生活没有激情。因为我对生活没有激情,所以我感觉不快乐。因为我感觉不快乐,所以我把闲暇时间用在娱乐和消遣上,来抚慰自己的心灵。
因为闲暇时间都用来消磨和打发了,所以我没有时间去尝试新的事情。那么,我就只能继续做不喜欢的事情,对生活没有激情,对正义置若罔闻…
这就是一个负面循环。久而久之,它只会不断地滋养虚无感、空虚感,让你对更多的事情产生不了兴趣,提不起精神,陷入无聊、无意义、无价值的泥淖之中。
实际上,对于抑郁症的研究发现:抑郁症的一个重要成因,就是这个负面循环。一个人如果处于情绪低落的状态之中,他就很可能会失去行动的动力,从而更少去参与能够带来愉悦感和意义感的活动。这就使得他们进一步感到孤独、低落,从而加重抑郁状态,使得他在这种状态里越陷越深。
所以,一个反直觉,但却更有效的认知是什么呢?是:我首先要对生活投入激情,这样我才可能找到我喜欢的事业。不要让生活状态去掌控我们的心态,而是要反过来,让自己掌控我们自己的心态,再去适应和调整生活状态。
你越早主动地掌控自己的心态和行动,越早去采取行动,就能越快脱离负面循环的泥淖。
延展可能性
如果你觉得自己正处于这个怪圈里,不妨试一试下面的步骤:停下来。每天找到一段不受打扰的时间,暂且不去做别的事情,安静地想一想:
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我对现在的生活有哪些地方感到不够满意?我的生活中如果能够再增加一点什么,我会更满意?
针对里面的思考和回答,抽出一点时间,去尝试做一些新鲜的、没有接触过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沉浸进去去感受。
问自己:
我对它的感受是什么?
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我感到开心吗?我得到成就感了吗?我是真的愿意继续去做这件事,还是只是把它当成打发时间的无聊之举?
如果你从里面得到了激情,你发现自己对它产生了兴趣,那么不妨问一问自己:我是否可以为它设定一个成就,让自己想办法去实现?
我是否可以通过这件事情,去尽量影响、帮助更多的人?我是否可以努力去推广它,让它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喜欢?这三个问题是独立的,每一个都可以成为你把它变成事业、为之努力的方向。
拿两个朋友来当例子。
第一位朋友,以前在互联网公司,做了几年之后,发现生活太平稳、太单调,接触到的人和事太少,于是辞职,靠着积蓄出去旅行。是真的穷游,不是去发达国家,而是去中东、非洲、南美这些地方。一年有一半的时间在外面,剩下的时间接活、做外包,赚路费。
他给自己定了个目标,走遍全世界的主要国家。目前已经走了二三十个。虽然这几年遇到疫情,极大地阻碍了他的计划,不过他对此还是很乐观的。
第二位朋友,本来是做影视编剧的,前几年接触到剧本杀后,欲罢不能,成立了工作室专门做剧本杀编剧。那会儿剧本杀还没有火,他的收入也没有之前高,但想法很简单,这东西好玩,我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它,喜欢它。
当然,这些都是别人的道。我也希望你,可以通过上面这三个步骤,找到自己发自内心的、充满激情的、愿意为之付出和投入的,事业。
关注更大的世界
我们的大脑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求,那就是跟更多的人建立良好的社会联系,这不但可以给我们安全感,更可以为我们提供意义和价值感,让我们感到,我们的生命是有意义的。这种意义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自己,更是为了一个更宏大、更远大的目标。
心理学家 Richard Ryan 理查德·瑞安,发现:当我们把焦点放在更大的范围上时,我们所感受到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也会变得越强。
什么叫更大的范围?当你只关注自己时,你能够获得的幸福感是非常有限的,当你关注家人和朋友,陪伴他们、为他们伸出援手时,你会感受到更强烈的幸福感。
而当你关注更广阔的人群,意识到你的行为能够帮到更多的人时,你会体验到最巅峰的幸福感。这种帮助并不需要非常复杂,哪怕只是分享自己的经验,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回答一个问题,也是一种极其有效的产出。
一旦你习惯了这种模式,你就可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些更有意义、能够帮到更多人的事情。比如参与某个公益活动,提供志愿协助和支撑,持续分享自己的知识和见解,发起一些有价值的号召和倡议,等等。
就像我把写日志当成一项成长,原因就在于,它能够切实地让我感受到,我能帮到更多的人,为更多的人带来价值。
你也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发起一些活动,去动手做出一些产品,创造一些东西,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你的存在,感受到你为他们所带来的价值。
那么你会发现,你所感受到的意义,将不仅仅来自于你本身,而是来自于这个更庞大、更广阔的世界,这个你所投身进去的事业。
我希望,当你觉得生活非常单调、无聊,每一天都无所事事,找不到激情和快乐时 不要只是停留在得过且过,也不要只是让自己满足麻痹假象的世界里面。
而是动手、动脑,敢于发声,敢于呐喊,敢于说no,去守卫正义和光明这是我们的使命,去影响更多装睡的人,有些人良心仍是好的,他需要唤醒,有些事需要我们这一辈做。
我是明明,请记得,世界和我爱着你!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