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误区:
高效率、快节奏是现代生活和工作的主要特征,所以一些职场人士为了追求高效率,就每天马不停蹄地工作,将自己的工作时间表安排得满满当当,连接个电话可能都要加快速度,速战速决。看起来这种状态很不错,但实际对健康却有很大损害。
专家分析:
人体若长期处在快节奏中,大脑活动也会经常处于连续、快速的状态中。应接不暇的生活与工作会让大脑不能得到应有的休息和复原,心理也会由此而产生紧张、沉重、不安和忧虑感。
不仅如此,快节奏的生活还会使人产生一系列生理上的不适。由于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就可能出现类似“神经综合征”之类的症状,如神经性头痛、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女性月经不调、男性阳痿早泄等。
此外,快节奏还会影响肌体内在的功能,如导致原发性高血压病、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神经性多尿症、偏头痛、痛性痉挛、肿瘤等。
专家支招: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并不需每天一定都要随“快节奏”运转。不论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在一天8小时工作之外,都应忙里偷闲,让精神和体力得到适当的恢复,每周也应有1~2天这样的休息时间,可以在这些休息时间内听听音乐、看看电影、散散步等。这样,在进入快节奏生活、工作时,就能适当自我消除紧张状态,从身心上作自我解脱,避免出现“快节奏”综合征。
专家解难:
问:适度紧张有益健康吗?
答:中医认为,适度紧张可调动机体正气,增强抗邪能力,“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可以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适度紧张实质是机体在进行一次总动员,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心跳加快,从而向大脑和相关的组织器官供给更多的养料和氧气,提高大脑和相关组织器官的工作效率。与此同时,机体的免疫系统也处于戒备状态,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因此,为了事业的成功和在工作上做出更大贡献,应主动适应紧张,绝不应回避紧张,适度的紧张对健康是有益的。
答:一些失眠或焦虑患者可能会选择长期服用镇静药,这可能会对缓解不安情绪有一定的作用,但却并不能根治。服用少量镇静药对症状几乎没有改变,但稍微加大剂量就可能会导致全身乏力、头脑不清、精神萎靡等现象,这可能就是药物引起的中毒。所以,即使长病也最好不药过于长时间依赖药物,最好通过饮食、运动等方式适当调节。
现在生活更多的就是快节奏的生活,我们要学会忙中取乐。偷得浮生半日闲,这才是我们正常的生活方式。
每一个现代的社会中的人,其实工作状态都是挺紧张的,因为虽然提倡8小时工作制,但绝大多数的公司都会选择加班,而且工作内容也不少,毕竟拿了老板的钱就要给老板做工作,所以要学会给自己找一些适当放松的方式,下班了那就是下班了不要再想着上班,有哪些工作没有完成,自己还应该有哪些进步的空间让自己的效率更高,这些是你上班时想的问题,该放松就要放松,只有身体健康才能一直工作下去,才能想办法去追求自己工作上的未来。
举一些小例子,我们可以在下班之后去菜市场买点儿菜,回来自己做一些自己爱吃的菜,喜爱厨艺绝对是一个锻炼生活情绪的非常好的办法,因为我们做饭的过程中,就是给自己的家里带来烟火气的过程,如果说长期点外卖会觉得家里很冷清,自己很懒,越干越懒什么都不想做,就觉得生活除了工作就没有别的了,这种它不是生活,只是生存,所以我们要找一些兴趣爱好能够让我们觉得自己能够活得更开心,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要追求。
晚上可以敷个面膜,刷会儿电视剧,或者听听歌儿,睡觉前泡泡脚,然后每天保持规律的作息,这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养生方式。因为年轻的时候如果用命去赚钱,将来老了之后不可避免面临的一个状况,就是用钱去续命,因为我们的身体它是有反馈的,只不过在于时间的长短罢了,年轻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年轻什么事情都能忍得住,但是等老了之后,身体会用实际的反应告诉您,年轻时所做的你都要承受。
误区一:清热泻火,只需常服凉茶
由于一些产品的宣传,导致人们产生一年四季都“上火”的印象,大部分人有“上火”症状。人们常遇到的小毛病如咽痛、牙疼、有点口干等,一律判断为“上火”。随之而来的就是板蓝根、青天葵、菊花、夏枯草等统统泡茶、煲汤一起上。清热解毒的中药,都属苦寒药,中医辨证适用于实火上攻的症状,患者服用此类药后往往会“泻”,耗损胃气,导致脾胃虚弱。
误区二:中药完全没有副作用,可以随便吃
很多医药产品在宣传时,将中药的副作用几乎选择性地忽略,给人“中药是纯天然、无害”的认识。但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仍是药物,其治病的基本思想中很重要的一条是“以偏治偏”,就是运用药物的偏性来调整人体功能的偏差。药物本身是有治疗作用的,虽然按照现代药理研究,大部分中药是没有肝肾毒性的,但并不代表其没有其他副作用的。中药应用不当,会造成机体功能的损害和偏差。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