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不能吃太多动物性食物(有的食物吃多了会伤肝,你知道是哪些食物吗?)

时间: 2023-03-22 15:41:06

不能吃太多动物性食物

人们在满足了温饱之后,不仅仅停留在为生存而吃,而是越来越追求吃得美味、舒心。过去经济困难,什么都配给,膳食基本都是植物性食物,能吃到一顿肉简直是奢望,那时很少有那么多慢性病和癌症。现在经济发展了,什么食物都能买到,肉类越吃越多,有些人甚至到了无肉不欢的地步,所以,造成了今天的慢性病人越来越多。

人为何不能吃太多动物性食物

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被誉为世界营养学界的爱因斯坦、二恶英的主要发现者柯林·坎货尔博士在他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2006年版)一书中,就他主持的一项长达27年动物实验和在中国进行长期大规模的调查表明:

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会导致许多微量营养素缺乏,促进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如肥胖、冠心病、肿瘤、骨质疏松等);

以纯天然的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富含人体所必需的40余种营养素,最有利于健康,也最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

植物性蛋白质最安全,即使摄入很高,也不会诱发癌症。他认为,中国农村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传统饮食结构非常合理,是科学、健康的,这种健康饮食优于西方。

研究成果还证明:心脏病、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疾病可以通过健康的膳食而发生逆转。

他呼吁,中国人不要重复西方国家高脂肪、高蛋白质、低纤维的荤多素少饮食所付出的代价。

现在中国人正在逐渐丢掉以纯天然的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传统健康饮食结构,学西方国家大量增加肉类摄入和快餐,引起营养过剩的肥胖、心脏病、脑卒中、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高发,导致公共和个人医疗开支逐年递增。

这是美国人对我们最中肯的警告。

人每天吃多少动物性食物合适

从人的生理上来看,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造就了人以食草本植物为主、肉食为辅。我们有32颗牙齿,臼齿20颗,切齿8颗,犬齿4颗,犬齿是用来吃肉的(人的犬齿功能早己退化);其他28颗牙齿是用来磨碎蔬菜和主食的,从牙齿数量比例来看,人的肉食和素食比例为1:7比较合适。

人是吃混合性食物的,不能像老虎、狮子都是犬齿,可天天吃肉;也不能像牛、羊没有犬齿,天天吃草。这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自然规律,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每天分泌约1500毫升唾液和多种酵表适合润滑、分解、消化果蔬杂粮和少量肉类,难以消化大量肉类。

所以人的荤素比例1:7最合适,做到每吃七口蔬菜吃一口肉,这种比例绝不能颠倒,现在慢性病高发与这种比例颠倒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的食物吃多了会伤肝,你知道是哪些食物吗?

这些吃的东西,会导致肝癌!我国是肝病大国,肝癌起病隐匿、潜伏期长、高度恶化、易转移,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乙肝、丙肝等病毒感染是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但是其他危险因素如酒精、吸烟饮酒、腌制食物和霉变食物等也是导致肝癌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

1 霉变食物:霉变食物中多含有黄曲霉毒素。研究表明,黄曲霉毒素与肝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黄曲霉毒素暴露是原发性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对原发性肝癌的归因危险度接近 50%。黄曲霉毒素具有高毒性和致癌性,其毒性是氰化钾的 10 倍,砒霜的 68倍。可侵染多种食物,包括:香料、谷物、无花果、坚果和干果。并且黄曲霉毒素稳定性好,往往加热也不能破坏。以下食物黄曲霉毒素含量高,一定要避开:所有发霉的粮食如大米、玉米、花生等,发苦的坚果,劣质的芝麻酱、花生酱等,小作坊自榨的花生油,久泡的木耳等干货。

2 腌制食物:腌制食物如各种加工肉、培根、火腿、腊肉,以及各种咸菜等,往往含有亚硝酸盐,这些亚硝酸盐容易与仲胺、酰胺反应生成亚硝胺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对肝癌、食道癌、咽喉癌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3 饮酒:饮酒能够损害AST含量丰富的肝细胞线粒体,酒精所导致的胆汁淤积使肝脏胆管上皮及肝细胞合成GGT能力升高。同时饮酒还能够与乙肝病毒协同增加致癌作用。长期大量饮酒,可以导致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饮酒同乙肝或丙肝感染所导致的肝癌发生率几乎相当,二者协同增加肝癌的发生率。

4 吸烟:吸烟能够影响肝脏的脂质代谢,加重肝脏负担,肝脏的解毒功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增加肝癌的发病几率。

下面这些食物伤肝,少吃!

1 高油高脂、高糖食物:脂肪是人体主要的储能物质,适量摄入有助于维持健康状态。然而,目前的生活习惯,比如喜欢吃油炸、烧烤类食物,以及各种饼干蛋糕等甜品,或过量摄入饱和脂肪酸。这些都会加重肝脏的负担,甚至导致脂肪肝的发生。万事皆有度,健康饮食才能更长久地享受美食。

2 淡水生鱼片、凉拌海鲜、未煮熟的肉类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口味也逐渐丰富,喜欢尝鲜。比如淡水生鱼片、沿海地区喜欢吃的凉拌虾蟹等。这些食物中可能含有寄生虫。人体一旦摄入污染寄生虫或者其虫卵的食物、污水,就会感染食源性寄生虫病。常见的食源性寄生虫包括:猪囊尾蚴、旋毛虫、弓形虫、华支睾吸虫、肝片吸虫、包虫等。肝脏寄生虫感染后,可以没有明显的症状,也可以出现发热、肚痛、黄疸、肝肿大等症状。病程迁延,甚至可达1年之久,严重损害肝脏健康。因此建议大家,食物最好做熟在入口。

3 重金属残留较多的动物肝脏等内脏食物:由于我国独特的饮食文化,不少动物的肝脏、肾脏都是餐桌上的重要美食。然而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的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显示,我国动物源食品在重金属污染方面,以铅、镉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比如猪肝、猪肾等部位十分容易造成重金属富集和残留。镉被吸收后会存在于肝、肾、骨骼中,代谢较慢,对人体有明显的毒害作用,会导致骨骼疼痛、蛋白尿、肝功能障碍等。铅毒性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的损害。因此,建议大家购买动物性食物时,一定要买检疫合格的产品,同时少吃动物内脏,避免重金属蓄积影响健康。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某些皮蛋由于制作工艺,容易有汞及其化合物富集,过量摄入也会影响肝肾健康。

4 乱用某些中药:某些中草药成分往往比较复杂,由于配伍不当或炮制不当,可能会对肝脏造成损伤。尤其是有些人,喜欢用中药“煲汤”、乱用“偏方”,很可能由于药材识别不当,直接损伤肝脏。可以导致肝损伤的主要中药成分包括:①含二萜类化合物的中药,如雷公藤、黄药子;②含三萜类化合物的药物;③含吡咯西里啶生物碱类中药,如紫菀、菊三七、千里光、款冬花;④含蒽醌类肝毒性的中药,如何首乌、大黄等;⑤含重金属成分的中药,如朱砂、雄黄、砒霜、磁石;⑥含有毒蛋白成分的中药,如苍耳子、蓖麻籽、蜈蚣、鱼胆等。

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食物,有可能会损害肝脏健康,入口之前,一定要谨慎。

猪肉的锌多少毫克?

猪肉每100克含锌:1.77 毫克。

猪肉又名豚肉,是主要家畜之一、猪科动物家猪的肉。其性味甘咸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成分。 猪肉是日常生活的主要副食品,具有补虚强身,滋阴润燥、丰肌泽肤的作用。凡病后体弱、产后血虚、面黄赢瘦者,皆可用之作营养滋补之品。
成年人每天80-100克,儿童每天50克。如果调煮得宜,猪肉可成为“长寿之药”。猪肉经长时间炖煮后,脂肪会减少30%-50%,不饱和脂肪酸增加,而胆固醇含量会大大降低。
吃猪肉时最好与豆类食物搭配,因为豆制品中含有大量卵磷脂,可以乳化血浆,使胆固醇与脂肪颗粒变小,悬浮于血浆中而不向血管壁沉积,能防止硬化斑块的形成。猪肉不宜在猪刚被屠杀后煮食,食用前不宜用热水浸泡,在烧煮过程中忌加冷水,不宜多食煎炸咸肉,不宜多食加硝酸盐腌制的猪肉,忌食用猪油渣。高温烹炒猪肉时所产生的化学物质,会与香烟里致癌的化学物质结合起来,提高致癌几率。中国女性缺乏相应的抵抗基因,若中国女性吸烟者做饭时经常烹炒猪肉的话,那么患上肺癌的可能性就是一般吸烟者的2.5倍。一般来说,猪肉中的脂肪和胆固醇含量要比其他肉类高。因此,肥胖和血脂较高者不宜多食,服降压药和降血脂药时也不宜多食。
不宜大量饮茶,因为茶叶中的鞣酸会与蛋白质合成具有收敛性的鞣酸蛋白质,使肠蠕动减慢,延长粪便在肠道中的滞留时间,不但易造成便秘,而且还增加了人体对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的吸收,影响健康。不要吃涮猪肉,人吃了半生不熟、带有旋毛虫的猪肉,就会感染上旋毛虫病,出现发烧、流鼻涕等症状。也不要吃烧焦的猪肉。孩子不宜多食猪肉,老人不宜多食猪瘦肉。幼儿长期过量地吃动物性食物,尤其是猪肉,势必会摄人大量的脂肪、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天长日久,体内会因脂肪大量堆积而导致身体肥胖。不宜食用未摘除甲状腺的猪肉。猪肉在未剔除肾上腺和病变的淋巴结时不宜食用,人食用后很容易感染疾病。

猪肉每100克含可食用部分73克。
热量(千卡):320
硫胺素(毫克):0.37
钙(毫克):6
蛋白质(克):17
核黄素(毫克):0.18
镁(毫克):12
脂肪(克):28
烟酸(毫克):2.6
铁(毫克):1
碳水化合物(克):0
维生素C(毫克):0
锰(毫克):0.01
膳食纤维(克):0
维生素E(毫克):0.48
锌(毫克):1.77
维生素A(微克):8
胆固醇(毫克):79
铜(毫克):0.19
胡罗卜素(微克):0.6
钾(毫克):188
磷(毫克):142
视黄醇当量(微克):57.6
钠(毫克):76.8
硒(微克):6.87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