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功能是毕生都在发展的,即使人老后某些生理功能衰退了,其心理功能仍继续发展着。因为人不仅仅是一个生物有机体,还是一个社会化了的人,社会因素的影响同样左右着心理活动的过程,使心理功能与生理功能的发展并不平行一致。人的心理发展水平不—,有的发展早,衰退也早;有的发展慢,衰退也慢;也有的发展后长期稳定,少有变化。这就决定各人在心理衰老的表现不一样。
衰老的心理特征有以下面几个表现,即:记忆力衰退、思维能力下降和人格变化。
记忆力衰退
记忆力衰退主要表现在:
•初级记忆保持较好,次级记忆减退明显。对几十年前的事记忆完好,但对新接触到的事物记忆很差。
•再认功能保持较好,回忆活动减退明显。表现为能认出熟人,但叫不出名字;记得某个单词出现在哪篇文章,但想不起该单词的意义,说明再认的能力保持完好,但回忆功能有所减退。
•意义记忆完好,而机械记忆不如年轻时。即靠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如地名、人名、数字等)能力下降,但对理解意义而保持的记忆与年轻人相差不大。
•在规定的时间内的速度记忆衰退。
思维能力下降
思维能力下降主要表现在:
•概念形成的整个过程中所需时间比年轻人长,出现错误也多。概念形成的难度越大,越会感到困难,这常与记忆力减退有关。
•在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方面,表现出难以综合分析已知的条件,并且在搜索和保持与问题有关的知识时出现困难,这就影响了策略的选择。这种效能上的减退也受记忆能力影响。
•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是探索、认识未知领域和信息增值的过程,但在心理衰老时有下降趋势,这也可能与记忆力差有关。
人格变化
人格变化主要表现在:
•对健康和经济状况的担心及过分关注,造成经常的不安和焦虑。
•记忆力减退和学习能力下降,使他们偏爱旧的习惯、旧的想法,偏于保守。
•感觉能力衰退,造成对外界认知困难,表现出多疑,思维容易僵化。
•兴趣范围的狭窄及社交减少,造成孤独和寂寞。
•顽固程度日趋严重而表现出任性和以我为中心。
•对生活环境改变不适应而表现出过多不必要的焦虑。
•因把握不住现状,故总好回忆往日的经历,谈论过去,易发牢骚。
衰老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老人衰老的具体表现有哪些?下面一起来看看老人衰老的表现吧!
老人衰老的表现
1、经常打喷嚏
研究发现,在45~65岁人群中,至少有400万过敏性鼻窦炎患者。过敏原是一大原因,衰老是另一大原因。
2、更容易醉酒
人越老,越容易醉酒。原因是肝脏代谢酒精的能力会随着年龄增大而下降,肾脏分解酒精需要的时间也更长。
3、女性颈脉显现
女性颈部血脉显现是衰老信号。由于骨质疏松等衰老缘故,女性个头会变矮,脖子部位相对也会缩短,导致大血管在脖子全部发生弯曲显现。
4、体重增加
据知名博士表示,年过50岁之后,体重每年会增加0.9~1.4公斤。经常做些较小强度的举重或下蹲,有助于保持肌肉力量,防止体重增加过快。
5、肥皂也会导致皮肤过敏
随着年龄增大,皮肤保持湿润能力减弱,更容易干燥,上皮细胞失去保湿屏障,因此更容易对化学产品发生过敏反应,即使肥皂也不例外。
6、经常起夜
从50岁左右开始,无论男女,肾脏夜间产生的尿液增多,起夜更频繁。专家建议,睡前两小时不要喝水,睡前4小时不要喝太多的咖啡、茶等饮料。
7、牙齿变长了
牙龈从40岁开始发生萎缩,牙齿看上去比年轻时长度增加约0.6厘米。彻底刷牙和用牙线清洁牙齿有助于防止牙龈萎缩,但是刷牙过于用力则适得其反。
8、身上痣增多
40岁之后,衰老加速,脂溢性角化病(老年斑)增多。专家表示,如果这些黑痣或皮肤色斑发生异常变化或出血,一定要看医生。
9、睡醒时头痛
研究表示,睡眠几小时后或者午睡后头痛是衰老症状之一。60岁以上人群“睡眠头痛”表现为脑后隐痛。专家表示,扑热息痛等常规止痛药有助缓解头痛病情。
10、耳鼻脚变大
与骨骼肌肉不同,耳朵由柔软有弹性的结缔组织软骨组成,会随着年龄继续增长。鼻子会变长,双脚也会随着年龄增大而变长变宽,一些40多岁的人每10年鞋子得增大1码。
老人抗衰老的方法
1、注意防止人身意外事故
老年人由于肌肉骨骼系统的退行性改变,多行动不便,所以不提倡老年人做运动强度太大的活动,室外活动时,也要尽量远离车多人多等拥挤嘈杂的地方。
2、注意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人上了岁数,身体各项机能大不如前,因此要定时检查身体,及早发现疾病,掌握最佳治疗时机。同时也能准确了解已有疾病的病情变化情况,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克服不良生活习惯
不吸烟,不嗜酒,按时作息,规律生活。烟、酒是多种疾病的高风险因素,长期抽烟、嗜酒的人患肺癌及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远远大于其他人。及时戒掉吸烟嗜酒的不良习惯,能减少发病可能性,提高生活质量,享受健康的晚年。
4、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坚持体育锻炼有益于提高肌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水平。有研究表明老年人运动可以改善身体机能,调整紊乱的内分泌功能、降低对机体各种疼痛和不适的敏感性,改善不良情绪,改变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过低评价,减轻对身体和疾病的担忧。
5、调整自己的心态
乐观情绪可以增强人的免疫力,使身心达到最佳状态。一个人从幼年到老年,其生理功能从盛到衰,这是一种自然过程。真正的衰老是心理上的衰老。而只要有乐观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就可以预防心理衰老。同时,在逐渐步入老年的时候,老年人不得不面对自身角色的转变,大多从社会的主要生产者,变成被动消费者,甚至随时都离不开别人的照顾。
预防衰老的防老保健操
这是一套为预防人体衰老而制定的体操,每天早起和睡前以及工作间歇坚持去做,必会获益。
(1)深呼吸:两手由体前向上举,同时深呼吸做吸气;再由两侧放下手,呼气。重复两次,呼吸要缓慢。
(2)伸展:两手手指交叉握,向头上高举,掌心向上,背部尽量伸展,重复数次。
(3)高抬腿踏步:大腿高抬,两臂前后大挥摆,同时踏步数十次。
(4)手腕转动:两手半握拳至胸前,向内、外转动各4次,重复两遍。
(5)手腕摆动:两手自然微屈,手腕放松,上下摆动8次。
(6)扩胸:两腿稍开立,两臂由前向上举至肩平,向两侧屈,同时用力扩胸。然后放松,使身体恢复至原站立姿势,重复做4~8次。
(7)体转:两脚开立,手臂向外伸展,身体向外侧转,左右交替,反复进行。
(8)体侧:两脚开立,左手叉腰,右手由体侧向上摆动,身体向左侧屈2次,左右交替反复进行。
(9)叩腰:两脚并拢,身体稍前倾,两手叩打腰部肌肉数十次。
(10)体前后屈:双足开立,体前屈,手心触地面,还原,再将手置于腰处,向后屈,反复进行4~8 次。
猜你喜欢:
1. 老年人自测衰老方法
2. 女人心理衰老表现
3. 中老年人预防衰老坚持8件事
4. 如何延缓老人衰老
5. 关于老人的健康知识
人到了老年,不仅身体向老化方向发展,而且心理也向老化方向发展。但老年人的心理老化却有它的一些特点。
首先,心理老化与身体老化的速度不同。一般说来,老年人身体老化发展速度较快,而心理老化速度较慢。老年身体老化外观上的变化,例如白发、皮肤上的皱纹和老斑等是比较明显的。而心理老化在外观上的变化,比较身体老化则相对不明显。老年人的身体老化与心理老化虽有一定关系,但不很密切。
其次,老年人心理老化的个体差异较大。有些老年人心理老化很慢,虽到了高龄,但记忆力还很好,思维还很敏捷、深刻、精力充沛。有些老年人心理老化尽管比身体老化速度慢,但记忆力不好,思维迟钝,精力不足。
再次,老年人心理老化与个人的心理特点有密切关系。一般说来,善于用脑、勤于思考的人,智力衰退的速度较慢;而很少用脑的人,智力衰退速度较快。心情开朗、意志坚定,发愤图强的人,即使到了老年,往往还保持旺盛的创造力。心情抑郁、意志薄弱、缺乏进取心的人,往往未老智先衰。
最后,老年人心理老化受社会因素影响较大。社会向老年人提出新的要求,成为老年人心理上的激励因素,对调动与发挥老年人的智力效应发生很大的作用。社会上重视老年人智力效应的作用,往往推迟老人心理老化。如果社会上歧视老年人,则会加速老年人心理老化。
身体上的衰老不仅有生理原因,更有心理原因。
①有时候生病并不是身体上出了什么问题,而且心理上太过疲惫。所谓身心健康,身体和心理都健康,才算真正的健康。
②身体衰老的本质原因可能是精神衰老,一个人认为自己老了,那他就真的老了。
③衰老是一个不可逆也不可避免的过程,所以我们不用去害怕它,而是应该将它作为我们的人生“闹钟”,时刻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的生活。
哪些迹象表明你正在衰老?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早衰的重要征兆。研究显示,50岁以上女性每3人或2人中约有1人,50岁以上男性每5人中约有1人会经历一次或多次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部分老年人都是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当轻微的外力作用,可能仅仅是走路摔倒或者大幅度的扭伤,都有可能折断骨头,引发髋部骨折。
皮肤松弛
说到衰老的表现,皮肤的变化是最容易察觉的。皮肤是面部最大的器官,也是非常重要的器官。皮肤的衰老,就是一个三维的变化:第一个变化就是皮肤组织松弛所引起的皱纹;第二个变化是容量减少。举例来说,原本太阳穴、面颊等部位很饱满,没有泪沟、法令纹也不明显,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皮下脂肪萎缩,同时逐渐移位,这些部位便出现了凹陷的老化外观,这就是容量的流失;最后一个则是轮廓的改变。
视力听力减退
我们常常形容年大的人“眼又蒙,耳又聋”,简单的来说就是视力和听力都下降了。当发现自己对对音量的敏感度降低,视力也不好了,说明已经渐渐进入衰老了。有很多早衰者,最初便是出现音频或音阶辨识力下降,暗视适应力和视野变窄开始的。
牙齿脱落
俗话说的“老掉牙”,为什么中老年人容易掉牙呢?因为早衰一出现,人的牙龈便逐渐萎缩,使牙根外露,牙齿缺少依附而变得松动,最终导致脱落。而且中老年人会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炎,这种情况是在10%到30%之间。一旦患有牙周炎的话,基本上是不可治愈的,它会引起局部的脓肿、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等情况。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