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飞火”烹调不利健康(为什么忌用大油烹调肉食品?)

时间: 2023-03-24 04:03:28

“飞火”烹调不利健康

习惯成自然

炒菜离不开油脂。在用旺火爆炒菜肴时,原料一放入锅内,往往锅边就会窜出许多火苗,或者在旺火中颠锅、翻拌时也常常会锅沿冒出火苗,这种现象被厨师称为“飞火”。厨师们在烹调时往往将“飞火”当作正常现象,有的家庭主妇也把它当作一种高超的技艺来欣赏,一家男“煮夫”们比女同胞们更会“飞火”炒菜,让女同胞们羡慕不已。

为医者说

从营养学的角度讲,飞火烹调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因为,由飞火烹制的菜肴常常有一些油脂燃烧后产生的焦味,这种燃烧后的残留物被人吃了以后,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具有影响人体正常生长发育、降低生育能力等副作用,而且有可能引起体内某些组织器官的癌变。飞火越严重,产生的残留物就越多,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就愈大。

因此,我们在日常的烹调中应该尽量避免这种“飞火”的产生,更不应该把“飞火”看作是一种独特高超的技艺来大加赞赏。在烹饪中一旦遇到“飞火”现象,不必慌张,应该立即想方设法来灭除“飞火”。这时只需将锅迅速离火,并立即盖上锅盖,隔绝空气中的氧气即可灭除“飞火”。

此外,为了使油脂在烹饪过程中较少地生成油烟,应将油温控制在200℃以下。不宜用温度过高的油来烹制菜肴,切忌空烧油锅。因为锅内油层的表面总是或多或少有一层水蒸气的存在,可起到一定程度的隔离空气的作用。锅内的油温不会陡然上升,就会对高温下的油脂起到保护作用。如果锅内温度已达到所需油温后,不及时投放原料,则会使油温在短时间内急剧上升,油烟大量生成,容易使油脂的质量迅速变劣,并且损害人的身体健康。

小Tips,大道理

炒菜时不要把煤气开关拧得太小。因为把煤气开关拧到最小限度的时候,会使煤气中的可燃元素处于非白炽状态,造成燃烧不足,这样不但浪费煤气,而且会产生较多散布于室内的一氧化碳,影响自己和家人健康。

健康链接

健康烹饪多用蒸、煮、炒。

在厨房烹饪食物的时候,尽量用蒸、煮、炒等烹饪手段。即使煎、炸烹饪食物,也应尽量使用不粘炊具。因为不粘炊具,可以减少食用油用量,保证油温不会过高,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破坏很少,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也较少。

为什么忌用大油烹调肉食品?

大油含有较高的胆固醇,如用大油烹调肉食品,则会使菜肴中的胆固醇大大增加。胆固醇的化学性质相当稳定,即使高温烹调也损失极少,很不利于健康。如果用植物油烹调肉食品,那么情形就不同了。因为植物油中含植物固醇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而且其中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促进胆固醇的正常代谢,使它们不在人体内积蓄。

各种食物烹饪方法的利与弊端

对于烹饪方法没有所谓的好坏之分,只有适合的说法,那么在对于烹饪的时候你知道有哪些食物在烹饪的时候有哪些好处与坏处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各种烹饪方法的利弊,希望能帮到你。

各种烹饪方法的利弊 1.生吃

蔬菜生吃能够保留100%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多种活性保健因子,如洋葱中的降血脂成分、圆白菜当中的抗溃疡成分、大蒜当中的杀菌成分等。

但生蔬菜可能存在致病菌和寄生虫污染、农药残留、草酸过多等问题,而且生吃蔬菜的品种受限,食用量也很难达到每天一斤的标准,特别是绿叶蔬菜。胃肠敏感者、慢性腹泻者和肠道感染者生吃蔬菜还可能发生不适。

2.焯煮

水煮烹调包括煮、煲、焯烫等,靠水来给食物传热。

水煮的温度是100摄氏度,虽然不会产生有害物质,但水煮过程中会有大量可溶性物质溶入水中,如维生素C、维生素B2和叶酸等。如果不连汤喝掉,这些营养素的损失较大。

3.蒸菜

蒸菜几乎是保留营养最全面的烹调方法。蒸菜既没有煮菜、焯菜时营养素溶入汤中的损失,也没有煎炸时的过高温度,加热温度不超过100摄氏度,热分解损失较小,氧化损失也少,没有油烟,而且不会引入过多油脂。

用蒸菜法做凉菜,可以先把材料蒸熟,然后浇上汁,比如青菜、圆白菜等可以蒸好之后浇上炝葱花豉油汁。做热菜,则有连汤蒸、隔水蒸、气锅蒸等不同加热方式,还有酱豉蒸、加粉蒸、糯米蒸、填料蒸等配料调味方法。

4.快炒

炒菜是以油脂传热为主、锅体直接传热为辅的加热方法。它的烹调速度较快,溶水损失较少,食材中水溶性维生素的损失通常少于炖煮方法。

但多放油会大幅增加菜品的脂肪含量,同时造成类胡萝卜素的损失。

5.烤制

烤箱温度可以控制在200摄氏度以下,若食材包上锡纸,局部温度能保持在100摄氏度左右,能使食物受热均匀,营养素保留较好,产生有害物质也较少,也是比较推荐的烹调方法。

但是,不推荐用明火碳烤食物(比如烤串),因为温度无法控制,局部受热超过200摄氏度会产生杂环胺和多环芳烃类致癌物,而且被烤制的食品表面还会沾染大量包含致癌物的烟气颗粒。烧烤烟气本身产生大量PM2.5,再加上烟气上附着苯并芘等致癌物,对肺部健康十分不利。

6.煎炸

水煎法常用来制作水煎包、锅贴等食品。其基本原理是,放少量油把原料烤热,然后放入水盖上锅盖,利用蒸汽把原料蒸熟,水分蒸发后,少许油留在锅底,把原料的底部煎脆,达到下脆上软,外香里嫰的效果。

这个方法非常适合用于烹调表面已有少量油脂的速冻半成品,如鸡肉饼、鱼条、鸡米花等,与油煎法相比,成品营养损失少且脂肪含量低。而油炸食品不仅含油量高、热量高,严重破坏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而且油温较高难免产生致癌物。煎炸油往往会反复使用,其中会产生包括反式脂肪酸和多种氧化聚合产物在内的有害物质,极其不利健康。油烟中含有致癌物,吸入肺中还会增加肺癌风险。

7.高压

与常压烹调相比,用高压锅烹调不仅简便快捷,而且因为锅体密闭,排气或加压之后不再与外界空气接触,有利于保存食材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脂肪氧化程度较低。

对于常压烹调需要较长时间炖煮的食材,如牛肉、杂粮和豆类,维生素损失相当或略少。由于家用压力锅烹调温度并不超过120摄氏度,不产生任何致癌物质,因此非常健康、便捷。

8.微波

富含水分的食物,如粥、面条、牛奶、蔬菜等,比较适合用微波炉加热。微波加热效率高,烹调时间相应缩短,因此维生素C、类黄酮和叶绿素的损失较小,而且几乎没有溶水损失的问题,也不会在菜肴当中增加过多的油脂。

网上一直有“微波炉致癌”的谣言,但没有任何研究证实。微波炉烹调的主要缺点是香气略显不足,也没有外焦里嫩的效果。

各种食物的烹调方法 1.肉类的烹调方法

一般来说,肉类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因性质比较稳定,在烹调过程中损失较少。烹调时以红烧、清炖,维生素B1的损失最多,高达60-65%;蒸和油炸损失为45%;快炒亦损失13%。肉类中所含的维生素B2,清蒸丸子损失为87%;红烧、清炖肉块损失40%;快炒肉丝仅损失20%。

专家建议:红烧或清炖维生素损失最多,但可使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溶于汤内;蒸或煮对糖类和蛋白质起部分水解作用,也可使水溶性维生素及矿物质溶于水中,因此在食用以上方法烹调的肉类时要连汁带汤一起吃掉。炒肉及其他动物性食物营养素损失较少。炸食可严重损失维生素,但若在食品表面扑面糊,避免与油接触则可以减少维生素的损失。

2.蔬菜的烹调方法

蔬菜含有丰富的水溶性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无机盐,如烹调加工方式不当,很容易被破坏而损失。比如,把嫩黄瓜切成薄片凉拌,放置2小时,维生素损失33-35%;放置3小时,损失41-49%。

炒青菜时若加水过多,大量的维生素溶于水里,维生素也会随之丢失。包馄饨时,我们总是把青菜先煮一下,挤出菜汁后再拿来拌馅儿,维生素和无机盐的损失则更为严重。

菠菜中含有大量的草酸,溶于水进入体内后,易形成不溶于水的草酸钙,妨碍人体对钙的吸收。科学的吃菠菜的方法,应将菠菜加水稍煮后,把汤倒掉,再凉拌着吃。

胡萝卜含有大量的β-胡萝卜素。但它们只存在于细胞壁中,必须经过切碎、煮熟及咀嚼等方式,才能加以利用。另外,β-胡萝卜素是一种脂溶性物质,因此生吃或者烧汤都不能加以吸收。最科学的烹调方式是切块和肉一起炖20分钟左右。

3.米、面等主食的烹调方法

淘米时,随淘米次数、浸泡时间的增加,米、面中的水溶性维生素和无机盐容易受到损失。

做泡饭时,可使大量维生素、无机盐、碳水化合物甚至蛋白质溶于米汤中,如丢弃米汤不吃,就会造成损失。

熬粥、蒸馒头加碱,可使维生素B1和维生素C受破坏。很多油炸食品,比如炸薯条等,经过高温油炸,营养成分基本已损失殆尽。

总之,在制作米、面食品时,以蒸、烙较好,不宜用水煮、捞和油炸,以减少营养素的损失。

锁住食物营养的小技巧 1.善用铁锅营养翻倍

研究发现,用铁锅或平底煎锅加热番茄、苹果、柠檬等,能提升铁被人体吸收的量,将超过20倍。建议把富含铁质的食物和酸性食物一起煮,就能把吸收铁的量提升10倍。例如,煮豆子时加些番茄酱,可帮助吸收豆子含的铁。

2.大蒜慢下锅防癌效果佳

大蒜的保健功效大家都知道,但高温会破坏蒜氨酸,这种大蒜中最重要的抗癌、提升免疫力的酵素。建议切大蒜后别急着丢下锅,先把压碎的大蒜放置10~15分钟后再煮。这么一来,可以减少因加热破坏营养素的程度。

3.花椰菜水煮不如微波

你都怎么料理花椰菜?千万可别水煮。研究指出,水煮或蒸的方式,分别会让绿花椰菜的维生素C流失34%左右,相对地,微波炉反而可以保留超过九成的维生素C,而维生素C正是抗癌“高手”。

4.红萝卜要先煮再切

英国研究发现,红萝卜整颗水煮后再切,所含的抗癌复合物“镰叶芹醇”比先切再煮多了四分之一。研究人员指出,红萝卜切过后才煮,会增加让营养素流失到水中的面积。相反,如果煮过才切,就能锁住营养素,而且吃起来也味道更好。这是因为当整颗煮时,让红萝卜有独特甜味的天然糖分含量,也比先切再煮,有比较高浓度。

5.番茄煮熟能护心

富含茄红素的番茄经加热烹煮,对心脏有益,且更容易被人体吸收。美国康乃尔大学研究发现,不管用什么方式料理番茄30分钟,煮过的番茄释出的茄红素量都比生番茄的释出量高得多。茄红素、胡萝卜素等植物性色素,藏在植物的细胞壁,加了油脂烹调后,会有提升释出营养素的效果,且较容易被人体吸收。

6.要补钙,肉汤里加点柠檬汁

在家煮鸡汤、骨头汤时,记得倒些柠檬汁、醋或加点番茄,这么做会让肉汤里的钙质增加64%。

7.果蔬别急着削皮

你习惯把茄子、苹果、马铃薯的皮削掉吗?如果是,你正丢掉食物的营养素。皮本身就是防止营养素流失的天然屏障,许多维生素和矿物质就是在表皮或表皮底下被发现。只要食物的外皮在料理后能被人体消化,能吃的尽量吃。所以下次煮马铃薯时,先用流动的冷水冲掉表面的土尘和病原,并且刷洗干净,然后可用蒸、烤或微波的方式烹饪。

8.冬瓜皮、西瓜皮利尿消炎

煮冬瓜汤时,皮不要削掉,只需把皮刷洗干净,再连皮带肉一起煮,利尿跟解热的效果更佳。除了冬瓜,西瓜皮也具药性。把皮洗刷干净,皮下那层白色果肉也保留,两者一起煮汤,冷却后喝,有消炎、排脓、利尿的功效。

9.花生红衣别扔它能防胃出血

一般人喝酒配花生时习惯将花生红衣用手指揉掉,却不知花生红衣是一味非常好的止血药。喝酒会让血管扩张,如果胃黏膜、胃壁比较脆弱,喝了酒以后血管会持续扩张,很容易造成胃出血,而花生红衣的抗凝血作用可预防胃出血。

10.快速炒肉丝比炖肉营养高

烹饪过程中注意这几点

谷类食物
(1)尽量减少淘米次数,一般不应该3次,淘米也不宜用力搓。淘米应用 凉水,侵泡时间不宜过长。
(2)不要吃“捞饭”即在米煮到半熟后捞出再蒸,扔掉溶于米汤中大量B 族维生素。做米饭应采用蒸,煮的方法,如做捞饭,米汤也应当饮用。
(3)烹煮时不要加碱。因为碱容易加速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的破坏。一 般在制作面食时,蒸、烤、烙的方法带来的B簇维生素的损失较小,但用高温油炸时损失较大。
2.蔬菜类
(1)蔬菜清洗不合理,如先切后洗或泡在水中会使维生素C严重丢失,因 此应该是先洗后切,或现炒现切。切菜时一般不宜太碎,可用手拉断者尽量不用刀,因为铁会加速维生素C的氧化。
(2)维生素C在80度以上的条件下,快速烹调损失较小;凉拌加醋可减少 维生素C的损失。 (3)烹调后的蔬菜,放置时间越长,维生素损失越多。要合理烹调加工, 急火快炒,现炒现吃。
(4)烹调时尽可能不用铜锅、铜铲。因为铜可以加速维生素C的氧化,用 不锈钢锅烹调,维生素C的损失最少。
(5)炒菜时应尽量少加水,煮菜时应先将水烧开,然后再放菜。炖菜时在 油中先加盐提高温度,或适当加点醋,即可调味,又可保护维生素C少受损失。
3.畜、禽、鱼类食品
(1)畜、禽、鱼类食品在烹调加工过程中,应多煮,蒸,蛋白质含量的变 化不大,而且经烹调后蛋白质更易于消化吸收。无机盐和大多数维生素在肉类炖,煮时,损失不大。
(2)蛋类烹调方法很多,有炒,煎、蒸和水煮蛋等。蛋类经过烹调处理后, 有利于消化吸收和利用。煮鸡蛋的消化吸收率最高,几乎达到100%,但煮时间过长,消化率可有下降。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