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怒养肝
肝与筋之间的联系最早可追溯至《黄帝内经》,其中就有这样的描述:“肝主筋”。即使到现在,中医也认为“肝主筋,其华在爪”。肝的精气充足,才能养筋;反之,肝虚则会筋气不足。由此可见,不只伤筋之后需要养肝,即使平常也应该注意调节情绪,避免发怒。
合理膳食
虽然古人还不懂得专业的生理营养理论,但是他们已经能够从生活实践体会到饮食中的调味和病理的关系了。《周礼》中的《疡医篇》中就有“凡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的记载,这里的“以辛养筋”的意思就是说,在伤筋之后,多吃一些姜是有好处的,因为辛辣的食物能兴奋神经系统和提高血压,所以辛辣的东西尤其有助于那些体弱和血压偏低的人“养筋”。
适度揉筋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运动的方式、方向不正确,或者运动速度超出身体极限,就很有可能造成腰扭伤、脚踝扭伤,其实是因为筋受了伤。因此,日常除了养筋也应该懂得揉筋。
督脉上有个“筋缩”穴,位于人体脊部正中线上,第9胸椎突下凹陷中。所以要多用掌根揉它以伸筋;胆经的阳陵泉为“筋之会”,所以要经常拨动它以舒筋。
归根结底,在伤筋之后的过程中,要切记养筋与前文所述的练筋结合,这样才能在骨头痊愈的基础上实现活动的自如与自在。
(原文)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陷脉为瘘,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
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故阳蓄积病死,而阳气当隔,隔者当泻,不亟正治,粗乃败之。
(解读)
“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 ”阳气充足时,静以养神,化阴精以养人之神志,动以养形,化津液以养肌肉之筋膜,内而养神,外而养筋。如果腠理开阖(开则能散热出汗,阖则能保持体温,这是阳气卫外功能的具体体现)失调(就不能抵御风寒邪气),寒邪乘机袭入,就要生大偻病(因为伤了阳气的缘故,筋膜失去了阳气的温养而拘挛,腿弯不能伸,背驼不能直,不能伸张,就是偻了)。
“ 陷脉为瘘,留连肉腠。 ”寒邪陷于经脉之中,寒气就会深入血脉中,会成为瘘疮(瘘是一种慢性的溃疡症),留滞在肌肉纹理,很难痊愈。
“ 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 ”如果寒邪从人体经络上的俞穴侵入到脏腑,可能会出现善畏和惊骇的症状(阳气受伤,风寒邪气从经俞而入,阳气的气化功能受到影响渐趋薄弱,邪气乘虚传变,通过经俞而入于内脏,伤人之神志,就出现了善畏、善惊、善恐等神志不安的表现)。
“ 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 ”营气本来是流行在经脉里的,如果寒气入于经脉,营气不能顺着经脉走,被阻滞在肌肉中,就会发生痈肿(痈肿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多个疖融合而成)。
“ 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 ”汗出不透(魄汗就是大汗,出汗很多,这是由于精神紧张而逼迫出来的汗,与气温的高低无关),形弱气消(汗多伤气而导致身体形态虚弱;汗多伤精而阴虚燥热,烁是热的意思,津液伤,阳气缺少阴精的濡养,就转变成内热),俞穴闭塞(出汗过多会引起俞穴闭塞不通,热气瘀于内,加之阳伤不能固外,易感外寒,形成寒热往来的拉锯局面),致使邪气留在体内,寒热交迫,就会发生风疟之病(指一种因夏季阴邪内伏,复感风邪而发的疾病,可出现寒热交替的症状)。
今天 讲了经脉受邪后的一些病变 。 而对于外,形体我们要经常锻炼身体,可使经络柔韧,当然,我们运动要适度,在运动前要做好热身,运动后以身体微汗,身体无不适作为标准。大汗伤气,每次运动后,大汗淋漓,头昏眼花,不仅无益养生,反而还有害于健康;而对于内,我们要静以养神,静心静坐,让心神从精神到身体,全部放松下来,放下我们手中的事,放下手机,微微闭眼,或看看远方的风景,或欣赏一幅美丽的画卷,或静静的看一下书墨,或到风景秀丽有山有水之处钓鱼赏花,或选择安静的环境冥想一下,或选择听一些优美舒缓的音乐,让各种情绪慢慢纾解,达到我们身心的放松,最后达到身体健康,少生疾病。 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强筋健骨药膳方
腰骨痛的治疗,无论是运用中医、西医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都应以饮食疗法配合方能更好地促进其效果。现摘要介绍几则如下。
一、猪腰煲杜仲猪腰煲杜仲最为广东人知晓的补腰骨汤品,民间有“腰骨痛,猪腰煲杜仲”的谚语。具有补养肝肾、强筋健骨的功效,对足膝酸软、腰背痛以及盗汗、小便频数等确有辅助治疗作用。处方用杜仲15-30克,猪腰1个。杜仲性温,味甘、微辛,能“益肝肾、养筋骨”,“治腰膝酸痛、腿足拘挛”;猪腰性平味咸,能“和理肾气,通利膀胱”。此外杜仲还有降血压和养胎之功,此汤对患有高血压或怀孕的骨科疾病之患者均有良效。制法:将杜仲置锅里,微火小炒,并洒上盐水炒至微黄,再与洗干净的猪腰一起放入瓦煲内,加入清水1000毫升,先武火煲沸后,改用文火煲至1个半小时,调入适量精盐便可食猪腰喝汤。
二、川断杜仲猪骨汤。用川断25克、杜仲30克,猪排骨500克,生姜2片。川断性温,味苦、微辛,具有补肝肾、强筋骨、调血脉的功效。《本草别录》说它“止痛、生肌肉、腕伤、恶血、腰痛、关节缓急”;杜仲见上方;猪排骨性平味甘,有益肾、填髓、补骨的作用。该汤具有辅助治疗刚发生的骨折、腰部损伤、腰腿痛等,为常用的骨科患者之汤品。制法:将川断、杜仲用水洗净,浸泡30分钟,然后放进瓦煲内,猪骨洗净也放入瓦保内,加水1250毫升,先武火煲沸,再用文火煲约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供1人食用。
三、千斤拔狗脊煲猪尾用千斤拔30克、狗脊30克、猪尾1条、生姜2片。(若患有风湿腰痛可加半枫荷25克)。千斤拔性平,味甘、涩,具有舒筋活络、强腰壮骨的功效,在中药里列入补益药,与北芪作用相仿;狗脊性温,味苦,功能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本草纲目》认为它能“强肝肾、健骨、治风虚”;猪尾性平味甘,有健腰脊之功;半枫荷有走下焦而理风湿之功用。该汤有驱风湿、健腰骨的功能、对风湿性关节炎而肾虚者,类风湿脊椎炎、腰肌劳损、腰腿痛、肥大性脊椎炎等的辅助治疗有良好效果。制法:将千斤拔、猪脊用清水洗净,再浸泡30分钟;猪尾整条放入瓦煲内,加入清水1500毫升,先用武火煲至沸后,再改用文火煲2个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食猪尾喝汤,一日吃完。
四、莲藕大枣猪脊髓骨汤用莲藕250克,大枣5个、猪脊髓骨500克、生姜2-3片。莲藕性平,味甘、涩,生用清热、凉血、散瘀,熟用健脾开胃、益血生肌;大枣性平味甘,功能和中养血、健脾胃;猪脊髓骨性平味甘,功能补骨髓、益虚劳;生姜祛寒健胃、驱腥和中。上述诸物合而为汤,更具补阴益髓、健身壮骨之功效。制法:莲藕去节、洗净;大枣去核,洗净稍浸泡;猪脊髓骨洗净,用刀背打碎。然后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先用武火煲沸后,改用文火煲至2个半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成。此量可供2-3人食用。
熬夜加班太疲劳、运动前没有好好热身,这些都有可能是造成脚抽筋的原因。最讨厌半夜睡得正香甜,被突如其来的脚抽筋痛醒扰乱睡眠,长期下来,不但精神不济,也会对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其实抽筋是可以预防的!以下分享一些小方法,可有效预防夜间脚抽筋纠缠,有效舒缓抽筋不复发!
睡眠专门医生坪田聪曾参加睡眠学会,专门帮助人一夜好眠,他也长年担任健康网站All About的睡眠专栏作家。坪田聪指出,这种半夜抽筋并不罕见,尤其 五十岁以上的人几乎一生都曾发生过一次。肌肉在2~3秒间极速收缩,接着持续30分钟肌肉疼痛。遇到这种半夜抽筋,就算没有睁开眼睛,睡眠也被中断,隔天醒来就会觉得没睡好。 这种半夜抽筋原因有很多种。健康的人可能因为过度激烈运动、长时间步行或是因为游泳造成。 容易半夜抽筋的可能疾病或原因: 1.糖尿病 2.肝硬化 3.副甲状腺机能低下 4.关节炎、脊椎炎等等 5.而服用降血压药或是注射男女性荷尔蒙,则可能因为服用药物而产生半夜抽筋的副作用 6.怀孕的女性也容易半夜抽筋,这类情况通常在生产后就会获得改善。
▸含镁食物:紫菜、绿色蔬菜(芦笋、绿花椰菜)、坚果(腰果、杏仁)等。
▸含钙食物:奶类(牛奶、优酪乳、乳酪)、黄豆类(豆腐、豆干)、芥兰、木耳等。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