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冬葵子的功效与作用

时间: 2023-03-25 00:18:41

冬葵子的功效与作用

目录冬葵子图片冬葵子的功效与作用冬葵子配伍应用冬葵子附方冬葵子的副作用识别真假冬葵子冬葵根和冬葵叶性寒;味甘;归大小肠、膀胱经。功效利水,滑肠,下乳。治二便不通,淋病,水肿,妇女乳汁不行,乳房肿痛。

禁忌脾虚肠滑者忌服,孕妇慎服。

《中药大全》冬葵子的记载:冬葵子为少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别名:葵子、葵菜子、茼麻子。

冬葵是古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菜蔬,又蕲菜、滑菜等.

今人多不识葵,是因为葵早已退出了餐桌,野生野长了。不像古代之葵极其普遍,是一种大众化的蔬菜。家家种植,人人皆食。准确地说,葵菜是在明代以后退出了日常生活,告别了餐桌。《黄帝内经》把葵列为古人食用的五菜之首。

葵除作菜蔬外,还有它的药用价值。子叶花根均可入药,特别是它的籽粒,俗称冬葵子。其花含有粘液及色素,种子含脂肪油及蛋白质。利小便,治消渴,解毒,消炎,治疮肿。

冬葵子图片

冬葵子中医药材

冬葵子原植物

冬葵子的功效与作用

(一)冬葵子的作用

通乳。

有明显的通乳作用,故可用于产后乳汁不通,及乳房胀痛。《名医别录》:“疗妇人乳难内闭。”

凉血解毒。

能清热凉血、排脓、解毒、生肌。可用于因热毒而致各种感染。

行水滑肠。

①用于全身浮肿,对虚性浮肿可与黄芪、茯苓、桂枝、薏苡仁等同用。

②用于小便不利、淋漓涩痛,可与茯苓、车前子、木通同用。

③用于妊娠水肿,可与茯苓、黄芪、焦白术等同用。

④用于习惯性便秘,可与火麻仁、黑芝麻同用。

清热排脓。

用于肠痈,即阑尾炎,常与败酱草、冬瓜仁、桃仁、丹皮、大黄等同用。

【应用】

淋证。本品甘寒滑利,有利尿通淋之功。用于热淋,与石韦、瞿麦、滑石等同用,如石韦散《证治汇补》;用于血淋及妊娠子淋,如《千金方》本品单味用;用于石淋,与海金沙、金钱草、鸡内金等同用。 本品质滑,通关格,利小便 消水肿。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配猪苓、泽泻、茯苓等同用;若治关格胀满,大小便不通,如《肘后方》以本品单味为末服。

乳汁不通、乳房胀痛。本品滑润利窍,有通乳汁之功。用于产后乳汁不通,乳房胀痛可与穿山甲、王不留行等同用。

便秘。冬葵子质润滑利,润肠而通便。用于肠燥便秘证,可与郁李仁、杏仁、桃仁等同用。

(二)冬葵子的性味归经

【性味】 甘,寒。

①《本经》:"味甘,寒。"

②《别录》:"无毒。"

③《药性论》:"滑,平。"

④《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微寒,无毒。"

【归经】 入大小肠、膀胱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小肠、膀胱二经。"

②《得配本草》:"入足太阴经气分。"

③《本草求真》:"入胃、大小肠。"

④《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功能主治】 利水,滑肠,下乳。治二便不通,淋病,水肿,妇女乳汁不行,乳房肿痛。

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羸瘦,五癃,利小便。"

②《本草经集注》:"葵子汁解蜀椒毒。"

③《别录》:"疗妇人乳难内(’内’一作’血’)闭。"

④《药性论》:"治五淋,主奶肿,下乳汁。"

⑤《本草衍义》:"患痈疖毒热内攻,未出脓者,水吞三、五枚,遂作窍,脓出。"

⑥《纲目》:"通大便,消水气,滑胎,治痢。"

⑦《本草通玄》:"达诸窍。"

⑧《本草汇》:"下胞衣。"

冬葵子配伍应用

配冬瓜子,利湿止痛,用于肺痈、肠痈、悬饮症、水肿、二便不通。本品甘寒滑利,利尿滑肠;冬瓜子入血分,凉血清热化痰,消肿排脓,可上清肺中蕴热,下导肠内积垢。二药合用,利湿止痛,滑利排脓作用增强。

配砂仁,本品有催乳之功,又有滑肠作用,砂仁与之相配行气和胃,以能增进食欲,加强营养吸收。二药合用,有行气下乳之功,可治乳少、气滞胀满疼痛诸症。

配茯苓,可治妊娠水肿、小便不利。

配王不留行,其通乳作用增强。

配火麻仁,具有润燥、滑肠、通便作用。常用于津液亏损之大便秘结。

配己木通,可用于产后因热乳汁不通、津液亏损之便秘、热淋涩痛,心火上炎,口舌生疮,心烦尿赤。

方剂制剂

葵子茯苓散(《金匮要略》) :本品、茯苓。本方用治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

葵子汤(《妇人良方》) :本品、缩砂仁。本方 用治乳妇气脉壅塞,乳汁不行,及经络凝滞,奶房胀痛, 留蓄作痈毒。

冬葵子附方

治卒关格,大小便不通,支满欲死:葵子二升,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内猪脂如鸡子一丸则弥佳。(《肘后方》)

治大便不通十日至一月者:葵子末入乳汁等分,和服。(《圣惠方》)

治血淋及虚劳尿血:葵子一升,水三升,取汁,日三服。(《千金方》)

治妊娠患子淋:英子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分再服。(《千金方》)

治产后淋沥不通:葵子一合,朴消八分。水二升,煎八合,下消服之。(《姚僧坦集验方》)

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渐恶寒,起即头眩:葵子一斤,茯苓三两。上二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则愈。(《金匮要略》葵子茯苓散)

治难产,若生未得者:冬葵子一合,捣破,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已下,只可半升,去滓,顿服之。(《食疗本草》)

治胎死腹中:葵子一升,阿胶五两。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顿服之。未出再煮服。(《千金方》)

治胎死腹中,若母病欲下:牛膝三两,葵子一升。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方》)

治乳妇气脉壅塞,乳汁不行,及经络凝滞,奶房胀痛,留蓄作痈毒:葵菜子(炒香)、缩砂仁等分。为末,热酒服二钱。(《妇人良方》)

治血痢、产痢:冬葵子为末,每服二钱,入腊茶一钱,沸汤调服,日三。(《圣惠方》)

治痎疟邪热:冬葵子阴干为末,酒服二钱。(《圣惠方》)

治盗汗:冬葵子三钱,水煎兑白糖服。(江西《草药手册》)

治面上疱疮:冬葵子、柏子仁、茯苓、瓜瓣各一两。为末,食后酒服方寸匕,日三服。(陶弘景)

冬葵子的副作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钱;或入散剂。

【注意】

脾虚肠滑者忌服,孕妇慎服。

《本草经集注》:"黄芩为之使。"

《得配本草》:"气虚下陷,脾虚肠滑,二者禁用。"

识别真假冬葵子

冬葵子为锦葵科植物冬葵的种子。“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人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实大如指顶,皮薄如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四、五月种者可留子,六、七月种者为秋葵,八、九月种者为冬葵,经年收采……”(《本草纲目》)。这里所说的冬葵采收成熟的种子即可药用,其性寒,味甘,无毒,具有利水、滑肠、下乳的功效,用治二便不通、淋病水肿、妇女乳汁不行、乳房肿痛等症。市场上有以同科植物苘实干燥的果实冒充冬葵子,使用时注意鉴别。

真品:

外观呈圆形扁平之橘瓣状,或微呈肾形,细小,直径约1.5—2毫米,较薄的一边中央凹下,两侧面靠凹下处各有一微凹下圆点,由圆点向外有放射性条纹,外表为棕黄色的包壳,具环形细皱纹,搓去皮壳后,种子呈棕褐色;质地坚硬,破碎后子叶心形,两片重叠,然后再折曲;闻之微有香味,口尝味涩。

伪品:

苘实的种子呈三角形或卵状扁肾形,一端较尖,长3.5—6毫米,比真品个儿大,表面暗褐色或黑褐色,有不明显的稀疏短毛。肾形凹处有线形的种脐,外表淡棕色;种皮亦坚硬,剥落后可见胚根圆柱形,下端渐尖,子叶形状与真品相似,但可见的胚根为圆柱形,下端渐尖;闻之气微,口尝味淡。

伪品苘实虽为同科植物,但其主治赤白痢疾、眼翳、痈肿、瘰疬等症,与正品冬葵子的功效不同,故不可代替冬葵子使用。

冬葵根和冬葵叶

冬葵根。

本品为少常用中药。始载于《名医别录》。

别名:葵根。

来源:同冬葵子。

性味:甘、辛、寒。

功能:清热解毒、利窍通淋。

主治:消渴、淋病,二便不利、乳汁少。

使用注意:脾阳不振者忌服。

用量:30—60g,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服。

处方举例:治热淋、小肠不利,茎中急痛:《圣惠方》:车前子30g、冬葵根30g,水煎分服。

冬葵叶。

别名:冬葵苗叶。

来源:同冬葵子。

主要成分:叶含粘液质。

性味:甘、寒。

功能:清热、行水、滑肠。

主治:肺热咳嗽,热毒下痢,黄疸。

使用注意:脾虚滑肠者忌服,孕妇禁用。

用量:30—60g,或捣汁服,外用:捣敷患处。

处方举例:

(1)治肺炎,冬葵叶煮稀饭服《重庆草红》。

(2)治黄疸,冬葵全草60g、天胡荽90g、紫花地丁60g、车前子30g、精肉90g,水炖服,江西《草药手册》。

(3)治咽喉肿痛,冬葵叶、花,阴干,煎水含漱,江西《草药手册》。

车前子汤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车前子散--《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九
【处方】车前子22.5克
王不留行15克
冬葵子15克
生干地黄30克
桂心15克
甘草7.5克(炙微赤,锉)
木通15克(锉)
石苇15克(去毛)
滑石22.5克。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主治虚劳小便淋涩,茎中痛。
【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时以麻子粥饮调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九
车前子散--《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处方】车前子(炒)1两,牛膝(锉)1两,桑根白皮(切)3两,蒲黄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热淋结涩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煎葱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车前子散--《圣济总录》卷九十六
【处方】车前子、木通(锉)、泽泻、当归(切、焙)、桑螵蛸(炙)、桂(去粗皮)、滑石各等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便赤色,或小便鲜血。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煎冬葵根汤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六
车前子散--《圣惠》卷八十九
【别名】车前子汤
【处方】车前子1分,防风(去芦头)1分,甘菊花1分,甘草(炙微赤,锉)1分,人参(去芦头)1分,菥蓂子1分,青葙子1分,栀子仁半两,黄连半两(去须)。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肝热,眼生翳膜,或生血轮。
【用法用量】车前子汤(《圣济总录》卷一八一)。
【摘录】《圣惠》卷八十九
车前子散--《圣惠》卷九十二
【处方】车前子1两,子芩1两,滑石1两,木通1分(锉),赤茯苓1两,琥珀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小便赤涩,服药即通,无药即涩。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十二
车前子散--《圣济总录》卷一○八
【处方】车前子1两,黄连(宣州者,去须)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目受风热,昏暗干涩,隐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食后温酒调下,临卧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
车前子散--《圣济总录》卷八十九
【处方】车前子(炒)半两,木贼(锉、炒)1分,菟丝子(酒浸一宿,别捣)1分,椒目1两(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虚劳盗汗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用生精猪肉1两,掺药散在肉上,炙熟,临卧嚼吃,以温水漱口。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九
车前子散--《圣济总录》卷五十三
【处方】车前子1两,海金沙1两,井泉石1两,滑石(碎)1两,葶苈(纸上炒)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顺膀胱,利小便,解烦热。主治膀胱实热,胞闭不得小便,烦满而躁,体热,腰中痛,头眩。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蜜熟水调下。未利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三
车前子散--《圣济总录》卷一○三
【处方】车前子1两,决明子(微炒)1两,菥蓂子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食后温水调下,临卧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
车前子散--《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处方】车前子1两,槟榔(锉)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沙石淋。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煎木瓜汤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车前子散--《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处方】车前子1两,木通3分(锉),瞿麦3分,生干地黄3分(焙),甘草半两(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肠实热,小便赤,涩结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中盏,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车前子散--《圣惠》卷九十二
【别名】车前子汤
【处方】车前子半两,石燕半两,麦门冬(去心)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诸淋涩,心烦闷乱。
【用法用量】车前子汤(《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摘录】《圣惠》卷九十二
车前子散--《圣惠》卷九十二
【别名】车前滑石散
【处方】车前子半两,滑石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诸淋涩不通。
【用法用量】车前滑石散(《医统》卷七十一)。
【摘录】《圣惠》卷九十二
车前子散--《直指》卷十六
【处方】车前子(不炒)半两,淡竹叶2钱半。,荆芥穗2钱半,赤茯苓2钱半,灯心2钱半。
【功能主治】诸淋小便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上分作2剂,多用新汲水煎,任意服。
【摘录】《直指》卷十六
车前子散--《圣惠》卷七十六
【处方】车前子1两,滑石1两,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滑胎,令易产。利九窍。主治难产。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蜜汤调下。
【注意】至生月乃服药,不可先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六
车前子散--《杨氏家藏方》卷十八
【处方】白茯苓(去皮)、木猪苓(去皮)、车前子、人参(去芦头)、香薷叶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伏暑吐泻,烦渴引饮,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1钱,煎灯心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八
车前子散--《圣惠》卷五十八
【处方】车前子1两,贝齿1两(烧赤),赤茯苓1两,白术1两,木通1两(锉),赤芍药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膏淋。有肥状似膏,与小便俱出。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温酒调下。
【摘录】《圣惠》卷五十八
车前子散--《圣惠》卷五十五
【处方】车前子半两,秦艽半两(去苗),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犀角屑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胆黄。面色青黄,多惊少卧,悲泣不定,嗔怒无恒,舌上生疮,唇口干燥。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入生地黄汁半合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五
车前子散--《圣惠》卷三十三
【处方】车前子半两,赤茯苓半两,玄参半两,防风(去芦头)半两,黄芩半两,川大黄(锉碎,微炒)半两,犀角屑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栀子仁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眼白睛肿胀裹瞳仁。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后温服,夜临卧再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三
车前子散--《圣惠》卷三十三
【处方】车前子1两,决明子2分,秦皮3分(锉),黄连3分(去须),赤芍药3分,芎藭1两半,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栀子仁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眼卒生翳障,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以竹叶汤调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三
车前子散--《圣济总录》卷一五九
【处方】车前子(微炒)半两,榆白皮(刮净、锉碎)1两,滑石半两,当归(切、焙)半两,瞿麦穗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难产不下经日。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用酒调下;温汤亦得。如血水未下,用大黄2钱,煎汤1盏,分作3服,调前药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九
车前子散--《圣惠》卷二十九

中草药:冬葵根的功效与作用

冬葵根
(《本草经集注》)
【异名】葵根(《本草经集注》),土黄耆(《滇南本草》)。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冬葵的根,详"冬葵子"条。
【性味】甘辛,寒。
①《别录》:"味甘,寒,无毒。"
②《滇南本草》:"性温,味辛微甘。"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利窍,通淋。治消渴,淋病,二便不利,乳汁少,白带,虫螫伤。
①《本草经集注》:"葵根汁解防葵毒。"
②《别录》:"主恶疮,疗淋,利小便,解蜀椒毒。"
③孟诜:"主疳疮生身面上,汁黄者,可取根作灰和猪脂涂。"
④《滇南本草》:"破结气,下中气,止气疼,散痰,消瘿瘤,生吃令人泻,用蜜炒。"
⑤《纲目》:"利窍滑胎,止消渴,散恶毒气。"
⑥《分类草药性》:"治妇人白带,虚咳,盗汗。"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捣汁或研末。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
【宜忌】《本草正义》:"脾阳不振者忌用。"
【选方】①治消中日夜尿七、八升:葵根如五升盆大两束,以水五斗,煮取三斗,宿不食,平旦一服三升。(《千金方》)
②治消渴饮水过多,小便不利:葵根茎叶五两,切。上药以水三大盏,入生姜一分,豉一合,煮取二盏,去滓,食后分温三服。
③治热淋、小肠不利,茎中急痛:车前子一合,葵根一两半(锉用)。上药以水一大盏(半),煎至一盏,去滓,食前分为三(二)服。
④治二便不通胀急者:生冬葵根二斤(捣汁三合),生姜四两(取汁一合),和匀,分二服,连用即通。(②方以下出《圣惠方》)
⑤治口吻疮:葵根烧作灰,及热敷之。(《千金方》)
⑥治气虚浮肿:葵根一两,水煎兑糖服。(《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⑦治乳汁少:葵根二两,煨猪肉吃。(《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⑧治妊娠卒下血:葵根茎烧作灰,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⑨治小儿蓐疮:葵根烧末敷。(《子母秘录》)
⑩治虺蛇毒:葵根捣敷。(《古今录验》)
⑾治项生瘿瘤,咽喉内气粗喘促,喉内有痰声,响而不止:土黄耆一两(蜜炒),皮硝三钱,猪眼子五钱(新瓦焙去油)。共为细末,蜜丸,每服三钱,滚水送下,吃至三天后,人面消瘦,至七天后可愈。(《滇南本草》)

提醒您:冬葵根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